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ZW17-0082-HP-32-HPS-SS-01青川县水务局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日期:2017年9月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则2.1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依法评价原则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原则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2.2编制依据2.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修订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修订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修订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07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2.2.2国家相关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务院令[1998]253号;(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9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年3月20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1999年1月1日实施,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实施,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77号,2003年7月1日实施,根据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执行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5号修订;(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年12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年10月9日实施,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9)《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2月22日实施;(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1998]111号,1998年8月4日实施;(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2005]45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年12月7日二次。2.2.3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2013年2月16日修正;(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施行;(3)《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物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3]37号,2013年6月14日;(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实施;(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实施;(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2001年1月8日实施;(7)《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2005年9月28日实施;(8)《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107号;(9)《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37号,2007年3月15日实施;(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年12月7日修订;(1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修订,2003年2月);(14)《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局第53号令修订,2001年8月);(15)《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2.2.4地方法规、规章(1)《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24日实施;(2)《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1999年1月29日通过;2009年(3)《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0年3月12日实施;(4)《四川省新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川府发[2000]37号;(5)《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95年10月19日施行;2011年11月25日修订,2012年1月1日施行;(6)《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1996年2月29日实施;(7)《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川环发[2003]56号;(8)《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发[2008]15号;(9)《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7号,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0)《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四川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川环办发[2014]84号;(11)《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号;(12)《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川府函[2013]181号;(13)《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川府发[2014]4号);(14)《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15)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2012年修正本),2012年12月1日施行。2.2.5技术导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017年1月1日;(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008年12月31日;(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3年9月18日;(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2016年1月7日;(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010年4月1日;(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2011年9月1日;(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年12月11日;(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13)《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2006);(13)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2.2.6技术资料及项目有关文件(1)《四川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报告》(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年5月);(2)《四川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年6月);(3)《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以及广元市水务局批复(广水函[2017]59号);(4)《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变更报告》;(5)《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7年8月);(6)《关于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评的环保执行标准》,青川县环境保护局,2017年8月;(7)《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2017年8月9日);(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2.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本项目特点及所在地环境特征,项目的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见表2.3-1。表2.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时段工程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影响要素施工期土石方工程(含土石方挖填、岩石爆破、洞挖)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陆生动物栖息环境变化山体结构破坏环境地质噪声声环境扬尘大气环境弃渣环境景观混凝土工程(含拌和、搅拌、浇筑)扬尘大气环境噪声声环境施工废水水环境拦河坝基、基础施工河流水质SS浓度升高,石油类污染水环境及水生生态钢筋、木材加工,施工动力供应噪声声环境材料采集、运输、堆放扬尘大气环境噪声声环境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施工工厂、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地表土壤结构、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带状或斑块状裸露环境景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水环境、固体废物移民安置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水生、陆生动物栖息环境变化生态环境噪声声环境扬尘大气环境弃渣环境景观初期蓄水水库初期蓄水流速、流量及水资源分布变化,形成下游减水段,影响水生生物水文、水生生态营运期水库蓄水和引水灌溉改善生活用水供应社会经济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工程管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水环境、固体废物拦河蓄水、输水、泄洪流速、流量及水资源分布变化,形成下游减水段,影响水生生物水文、水生生态泥沙淤积泥砂2.3.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特点,结合当地的环境要素,对工程行为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筛选,筛选结果见表2.3-2。表2.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筛选矩阵环境组成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施工期营运期重要性施工占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貌形态-2L-3R±2LⅡ地质地质结构稳定-2L-3LⅡ水环境水位-3RⅢ洪水±2LⅢ冲刷-2LⅡ泥沙淤积-3LⅢ水量-1LⅡ水质-2R-3LⅡ水温-3RⅡ声环境噪声-2RⅡ大气环境扬尘-2RⅡ燃油污染物沥青烟-3RⅡ生态环境陆生植被区系组成-3R-3RⅢ覆盖度-3R-2R+2LⅡ野生动物区系组成-3R-3R-3RⅡ分布密度-2R-3R-3RⅢ水生生物水生植物-3LⅢ浮游动物-3LⅢ底栖动物-3LⅢ鱼类Ⅲ水土流失水保设施-2L+2LⅡ弃渣-1RⅠ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就业机会+2RⅡ经济收入+2R-3R+2RⅡ经济结构+2R-3L+1RⅠ生活质量人居环境-2R-3L+3RⅠ社会稳定+3RⅡ人群健康-3LⅢ基础设施交通±3R-2R+2RⅢ注:(1)+、-分别表示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2)1、2、3表示影响的程度为大、中、小;(3)R、L分别表示可逆或不可逆影响;(4)Ⅰ、Ⅱ、Ⅲ分别表示该因子的地位为相对重要、相对次要、可忽略;(5)空格表示无影响。通过对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结合区域环境敏感性,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的初步分析,确定本工程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因子见表2.3-3。表2.3-3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表环境要素评价内容评价因子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分析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野生动物生境土壤破坏与水土流失情况分析水力、风力侵蚀景观影响分析地貌形态、地表植被协调性等自然景观、消落带景观影响对水生生物影响分析水生生境减水段的环境影响分析水生生态地质环境环境地质灾害的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水环境施工生产废水污染影响分析pH、CODCr、BOD5、NH3-N、SS、石油类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影响分析营运期水库运行及工程管理废水影响分析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水质、水资源分布、泥沙冲刷、淤积等声环境施工期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交通噪声LAeq大气环境施工及车辆运输扬尘TSP、PM10施工机械尾气NO2、SO2社会环境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情况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2.4评价标准根据本项目区域环境特点以及青川县环境保护局下达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本项目执行以下标准。2.4.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表2.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一级)单位:mg/m3项目标准SO2NO2TSP备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0.150.20/1小时平均0.050.080.1224小时平均(2)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ROMANII类水域标准。标准值见表2.4-2。表2.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2\*ROMANII类水域标准)单位:除pH外,mg/L项目标准值标准来源pH(无量纲)6~9GB3838-2002=2\*ROMANII类水质标准DO≥6CODcr≤15NH3-N≤0.5BOD5≤3TN≤0.5TP≤0.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挥发酚≤0.002氟化物≤1.0粪大肠菌群(个/L)≤2000Cr6+≤0.05Pb≤0.01Cu≤1.0As≤0.05Hg≤0.00005注:pH单位无量纲。(3)声环境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1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4-3。表2.4-3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类别等效声级LAeq:dB(A)昼间夜间15545(4)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ROMANII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4-4。表2.4-4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除pH外,mg/L项目Ⅲ类水域标准项目Ⅲ类水域标准pH6.5~8.5氟化物≤1.0氨氮≤0.02挥发性酚类≤0.001总硬度≤300总大肠菌群≤3.0高锰酸盐指数≤2.0//(5)生态环境1、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类和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2、水土流失以不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为准。2.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详见表2.4-5。表2.4-5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序号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1TSP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SO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3NO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Ⅱ类水域禁排,见下表:表2.4-6废水排放执行标准单位:mg/L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备注pH(无量纲)禁排《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Ⅱ类水域禁排SS禁排CODcr禁排NH3-N禁排石油类禁排(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各施工阶段标准,具体数值见表2.4-7。表2.4-7施工期噪声标准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7055运营期: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1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4-8。表2.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类别等效声级LAeq:dB(A)昼间夜间1类标准5545(4)固体废弃物一般固废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执行。(5)生态环境保护及控制要求生态:以不减少区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不破坏陆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标准。水土流失: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确定。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文),项目所在地广元市青川县属于嘉陵江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所在地嘉陵江属于四川省重点治理区。所以,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见表2.4-9。表2.4-9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目标值95%95%0.895%97%25%2.5评价等级及评价工作范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依据建设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所划分确定的。结合本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现状以及工程生态破坏及外排污染源强,确定工程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工作范围如下:2.5.1环境空气(1)评价等级本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TSP,主要来源于工程填筑、弃渣、混凝土拌合和爆破等工程活动。本工程的大气污染源具有源点较分散、污染源强小,为无组织、间断性、移动性排放的特性;而且工程所在区域较为空旷,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条件较好,工程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导则估算模式计算,工程的大气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10%,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判据,确定本项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重点对施工期扬尘、粉尘进行影响分析。(2)评价范围由于本工程大气污染物以粉尘、扬尘为主,易沉降,扩散范围不大,参考已建同类项目,评价范围确定以工程各施工区、临时堆料场和料场为中心,半径200m的区域及运输线路两侧200m以内地区。2.5.2地表水环境(1)评价等级本项目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58m3/s,河流规模属于小型河流,地表水水域功能要求为Ⅱ类。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影响和运行期拦河坝上、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而产生的影响。施工期污水禁排,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项目所在河段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评价范围工程涉及的枢纽工程大坝河、寨溪河水库回水末端至下游减水河段;乔庄河治理河段上游100m至下游3km范围。2.5.3地下水环境2.5.2.5地下水环境(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的规定,本项目为=3\*ROMANIII类项目。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的确定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2.5-1。表2.5-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评价区判定结果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备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本项目范围及其影响范围内未分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以外的径流补给区,未分布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亦未分布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但区域内偶有当地居民取水井分布,因此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5-2。表2.5-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根据表2.5-6的划分标准,本项目划分为=3\*ROMANIII类项目,区域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单元。2.5.4声环境(1)评价等级本项目为小(1)型建设项目,地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区。项目声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期设备运转噪声源强较大,特别是爆破作业等施工噪声更大,传播距离更远,可能对外围部分住户产生影响。但目前当地农村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在工程建设竣工后施工期噪声消失,运行期噪声经动力设备构筑物隔声降噪后影响较小,对区域噪声级增加不大,且受噪声影响人口较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2)评价范围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各类施工区,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综合加工厂等固定噪声源周围200m范围以及施工道路边界以外200m范围。2.5.5生态环境(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规定,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2.5-4。表2.5-4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本项目位于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属一般区域,项目总占地面积为0.2123km2。项目所在区域生态敏感性及工程占地与表2.5-1进行对比,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评价范围水生生态:工程涉及的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干流河段。陆生生态:包括建设项目工程占地区(直接影响)和工程影响区(间接影响)两个部分。永久工程中,库区以淹没线投影距离单侧1000m,坝区以外边界直线距离单侧2000m,下游河道减水区以未减水前最高洪水线以外2000m,水渠以中心线投影距离500m的区域为基准,结合工程周边第一重自然山脊以内的范围作为永久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区域。临时工程按工程占地区域边界投影距离1000m的范围为基准,结合临时工程占地区域周边第一重自然山脊以内的范围作为临时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区域,局部地方考虑河流、溪沟等范围。2.5.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评价等级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所提供的方法,根据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级别。风险评价工作级别按下表划分。表2.5-7风险评价工作级别(HJ/T169-2004)项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危险性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主要为施工期使用的燃料(柴油、汽油)和炸药。汽柴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本项目汽油、柴油用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用油以及备用发电机用油,施工区设置油料集中存放点。汽油最大暂存量为2t,低于汽油储存场所临界量20t,柴油最大暂存量为10t,远低于柴油储存场所临界量5000t,项目炸药随用随用,不设置临时炸药库,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运营期最大环境风险为大坝溃决,综合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确定本工程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2)评价范围根据导则,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油料储存库为中心,周围3km范围内的区域。2.6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2.6.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的有关规定,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及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二条第12款“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产业政策。2.6.2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与水利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报告》及其批复(水总规[2010]1089号),水利部于2010年4月1专题部署西南五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在大量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已有的相关水利规划,编制完成了《四川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规划涉及全省21个市(州)的100多个县。列入本次规划的重点水源工程包括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1)型水库、引提水工程、连通工程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的水井工程。其中大型水库10座,中型水库55座、小型水库272座。工程总投资533.88亿元,新增供水能力39.64亿m3,发展灌溉面积478.9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6.69万亩。用以解决四川省水资源年际和年内分布不均及大中型骨干工程缺乏是造成我省干旱频繁、季节性缺水的问题。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即为该报告中四川省规划实施的水利工程之一,符合相关规划内容要求。《四川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水质保护目标包括防止水库富营养化,规划涉及河流水质达到相应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等;提出的生态保护目标主要包括维持水库所在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水库所在流域现有陆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完整性、维持陆生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按照《四川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提出的规划的保护目标,对工程施工期的噪声、大气、粉尘、废水及人群健康等提出了相关措施,对运行期的水库水质保护提出了要求;对陆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分别做了调查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综上,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能够满足《四川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符合相关规划内容要求。2、与城市及城镇等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研究报告,工程淹没区主要涉及大坝乡,该区域位于县域西部,主要发展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木耳、茶叶、核桃等农业经济。水库淹没区面积约8.3hm2,不涉及征收基本农田,且项目建成后,将作为乔庄镇、黄坪乡、孔溪乡第二引水水源,所以项目选址符合给水工程规划提出的水资源协调措施。因此,工程的建设符合《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求。2.6.3与《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协调性分析本工程位于四川盆地盆北秦巴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亚区,米仓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本工程地形以中山地形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地貌以侵蚀构造中山及中低山为主。区域年降雨量993.2mm左右,具有多集中(夏季)、强度较大的特点。全县土地总面积32.1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4.44万hm2,森林覆盖率76.0%。米仓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属于典型的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荒山荒坡面积较大,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多洪灾,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极敏感,野生动物生境极敏感。生态建设与发展方向是发挥山区优势,发展用材林和林副特产品,发展黄牛、山羊等食草性牲畜饲养业;规范和严格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森林植被;防止矿产开发和农林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为水利建设项目,符合生态功能区划中涉及分区的生态建设与发展方向。同时工程的建设将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比选,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及其它相关专题报告,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减免和补偿措施,把各种环境损失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失降到最低。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提供农业生态功能区的供水、灌溉保障能力,有利于涵养水土、发展生态农林业。因此,总体来看,本工程与“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总体战略目标是一致的,暂时、局部环境影响可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减免,通过后期恢复和运行期养护,工程区生态功能不会降低。2.6.4与《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协调性分析根据查询《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本项目所在地不在所有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红线区域内,满足《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中相关保护要求。2.6.5坝址方案比选的合理性分析2.6.5.1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坝轴线选择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寨溪河上,本阶段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的坝轴线选择根据可研阶段确定的坝址河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位于乔庄河乔庄镇田家院处选定两处坝线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上下坝线相距215m(河道距离)。上坝线正常蓄水位851.00m,下坝线正常蓄水位846.00m。(1)上坝线坝区河段有约200m长的顺直段,引水坝址选在本段的中部,河谷呈基本对称“U”型谷,左岸为公路,高程831.0m;河床宽5m~10m,河床高程827.30m~828.00m,正常蓄水位时,河谷宽约70m。两岸基岩裸露。引水坝址区出露志留系茂县群黄坪组下段(Shn1)地层,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流冲洪积层(Q4al+pl)。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①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层(Q4al+pl):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呈灰白色,漂石含量约10~20%,主要成份变质岩,粒径0.2m~0.8m,卵砾石含量约70%,主要成份为变质岩等组成,磨圆度中等~较差,多呈次圆状~块状,分选性较差,粒径主要在2~20cm之间,砂为中细砂,充填于卵砾石之间,含量约10~15%。厚6m~8m,分布于河床及漫滩。②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由边坡上崩落的块、碎石组成,松散。厚1m~2m,分布于坡脚及漫滩以上。③茂县群黄坪组下段(Shn1):绢云母千枚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结晶灰岩条带,分布于河床漂卵砾石夹砂以下及岸边斜坡。(2)下坝线坝区河段有约100m长的顺直段,引水坝址选在本段的中部,河谷呈基本对称“U”型谷,左岸为公路;河床宽8m~15m,河床高程826.1m~827.50m,正常蓄水位时,河谷宽约95m。两岸基岩裸露。引水坝址区出露志留系茂县群黄坪组下段(Shn1)地层,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流冲洪积层(Q4al+pl)。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①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层(Q4al+pl):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呈灰白色,漂石含量约10~20%,主要成份变质岩,粒径0.2m~0.8m,卵砾石含量约70%,主要成份为变质岩等组成,磨圆度中等~较差,多呈次圆状~块状,分选性较差,粒径主要在2~20cm之间,砂为中细砂,充填于卵砾石之间,含量约10~15%。厚6m~8m,分布于河床及漫滩。②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由边坡上崩落的块、碎石组成,松散。厚1m~2m,分布于坡脚及漫滩以上。③茂县群黄坪组下段(Shn1):绢云母千枚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结晶灰岩条带,分布于河床漂卵砾石夹砂以下及岸边斜坡。(3)坝线比较对坝线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水能条件、枢纽工程布置、水库淹没、施工条件及经济技术指标方面进行比较,选出较优坝址。1)地形地质条件工程上下坝线仅相距190m,地形地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覆盖层厚度及基岩强弱风化层厚度基本相当,地形地质对建坝均无制约性因素,两坝线地质条件上无明显差别。2)枢纽工程布置①上坝线拦河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102.0m,正常蓄水位851.0m,相应库容66.9万m3。坝顶高程853.0m,宽6m,最大坝高29.5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长40.5m;中部溢流坝段,长20.5m;右岸非溢流坝段坝,长41.0m。非溢流坝顶宽6.0m,坝顶无公共交通要求。上游坝面高程838.50m以上铅直,以下坡比1:0.2,下游坝坡在高程846.00m以上呈铅直坡,以下坡比为1:0.75,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坝体底部3m范围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坝横0+033.50处坝体下部布置矩形冲沙底孔,底孔进口高程830.00m,孔口尺寸3m×3m(宽×高),设置工作及检修闸门各一扇,出口接冲沙渠道进入原河床。坝横0+030.00m处坝体下部布置DN600取水钢管,钢管后进入控制室接球阀进入供水线路,球阀处设置生态放水管。溢流坝段堰顶高程845.00m,采用WES堰,设1孔有闸控制溢流表孔,孔口尺寸8m×6m(宽×高),布置1扇工作闸门,不设置检修闸门。溢流坝段上游面高程838.50m以上铅直,以下坡比1:0.2;溢流堰以后下游坡比为1:0.75,坡脚用半径为10m的反弧与消力池衔接,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坝体底部3m范围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溢流面和上游面采用0.6m厚C25钢筋混凝土进行防冲防渗处理,反弧末端接20.0m长C25钢筋砼消力池与河床相连,护坦厚1.5m,消力池内设排水孔,孔距2×2m,梅花型布置。②下坝线拦河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117.0m,正常蓄水位846.0m,相应库容68.12万m3。坝顶高程848.0m,宽6m,最大坝高34.0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长43.50m;中部溢流坝段,长20.50m;右岸非溢流坝段坝,长43.00m。非溢流坝顶宽6.0m,坝顶无公共交通要求。上游坝面高程833.50m以上铅直,以下坡比1:0.2,下游坝坡在高程841.00m以上呈铅直坡,以下坡比为1:0.75,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坝体底部3m范围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坝横0+038.00处坝体下部布置矩形冲沙底孔,底孔进口高程825.00m,孔口尺寸3m×3m(宽×高),设置工作及检修闸门各一扇,出口接冲沙渠道进入原河床。坝横0+036.50m处坝体下部布置DN600取水钢管,钢管后进入控制室接球阀进入供水线路,球阀处设置生态放水管。溢流坝段堰顶高程841.00m,采用WES堰,设2孔有闸控制溢流表孔,孔口尺寸7m×5m(宽×高),布置1扇工作闸门,不设置检修闸门。溢流坝段上游面高程833.50m以上铅直,以下坡比1:0.2;溢流堰以后下游坡比为1:0.75,坡脚用半径为10m的反弧与消力池衔接,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坝体底部3m范围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溢流面和上游面采用0.6m厚C25钢筋混凝土进行防冲防渗处理,反弧末端接32.0m长C25钢筋砼消力池与河床相连,护坦厚1.5m,消力池内设排水孔,孔距2×2m,梅花型布置。从工程布置上讲,上坝线坝轴线较下坝线短13m,最大坝高一致,坝体结构一致,相应工程量上坝线少于下坝线,因此从工程布置上讲上坝线优于下坝线。4)水库淹没两坝线相距190m,上坝线正常蓄水位较下坝线高5m,从地形上看上下坝线之间河道开阔,河滩地分布较多,而上坝线继续往上河道变得狭窄,水位抬高影响淹没有限,因此从水库淹没上讲上、下坝线基本相当。5)施工条件两坝线施工条件一样,无差别。综上所述,上坝线在工程布置投资上优于下坝线,其他方面两坝线无明显差别,故本阶段推荐上坝线。2.6.5.2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坝轴线选择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大坝河上,本阶段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的坝轴线选择根据可研阶段确定的坝址河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位于乔庄河大坝乡老屋基处选定两处坝线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上下坝线相距650m(河道距离)。上坝线正常蓄水位959.00m,下坝线正常蓄水位947.50m。(1)上坝线水库区大坝河河段流向整体上北西向南东,呈“S”型弯曲,河谷狭窄,河流比降约15.2‰,右岸库尾有1小冲沟,仅雨后有水,平时干涸。水库区大坝河河床宽度仅5m~15m,河床高程936m~946m。枢纽淹没区左右两岸均有少量Ⅰ级阶发育,宽5m~10m,长10m~20m,高出河床3m~5m,其他地段基岩裸露。水库区出露出露志留系茂县群黄坪组下段(Shn1)地层,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结晶灰岩条带,两岸阶地和河床、漫滩堆积有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厚度0.5m~3.0m,枢纽淹没区两岸边的基岩大多裸露,局部边坡上堆积有少量崩坡积块碎石。(2)下坝线水库区大坝河河段流向整体上北西向南东,呈“S”型弯曲,河谷狭窄,水库区大坝河河床宽度仅8m~20m,河床高程934.5m~944.5m。枢纽淹没区左右两岸均有少量Ⅰ级阶发育,其他地段基岩裸露。水库区出露出露志留系茂县群黄坪组下段(Shn1)地层,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结晶灰岩条带,两岸阶地和河床、漫滩堆积有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厚度0.5m~3.0m,枢纽淹没区两岸边的基岩大多裸露,局部边坡上堆积有少量崩坡积块碎石。1)地形地质条件工程两坝线地形地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覆盖层厚度及基岩强弱风化层厚度基本相当,地形地质对建坝均无制约性因素,两坝线地质条件上无明显差别。2)枢纽工程布置①上坝线拦河大坝采用砼溢流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76.0m,引水枢纽正常蓄水位959.00m,相应蓄水量11.58万m3。坝顶高程962.50m,宽4m,建基面最低高程为945.00m,最大引水坝高17.0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长19.0m,坝0+016.50底部处设冲沙底孔,进口高程950.50m,孔口尺寸3m×3m(宽×高),内设检修闸门及工作闸门各1扇,坝顶设卷扬机启闭。溢流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坝段长30.0m,无闸控制,堰顶高程959.00m,堰型为WES实用堰;右岸非溢流坝段长27.0m。非溢流坝顶宽4.0m,坝顶无公共交通要求,上游坝面呈垂直坡,下游坝坡在高程959.50m以上呈垂直坡,高程959.50m以下坡比为1:0.75,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流坝段堰顶以后下游坡比为1:0.75,坡脚用半径为5m的反弧与消力池衔接,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流面采用C25混凝土进行防冲防渗处理,反弧末端接16.0m长C25钢筋砼消力池与河床相连,护坦厚1.0m,消力池内设排水孔,孔距2×2m,梅花型布置。根据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地形条件及平面布置,椿树湾隧洞位于坝址上游约160m处的左岸,穿过山体,出口设调节池,并经过0.6m的压力管道引至寨溪河库区内。大坝河取水建筑物由坝左岸取水隧洞取水,由进水渠、取水塔、取水隧洞、调节池、压力钢管、出口消力池组成。取水建筑物根据平面地形情况布置成直线。设计取水流量0.7m3/s,隧洞全长2452.00m,压力管道全长123.50m。进口底板高程950.50m。②下坝线拦河大坝采用砼溢流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68.0m,引水枢纽正常蓄水位947.50m,相应蓄水量11.13万m3。坝顶高程951.0m,宽4m,建基面最低高程为936.00m,最大引水坝高15.0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长19.0m,坝0+016.50底部处设冲沙底孔,进口高程941.00m,孔口尺寸3m×3m(宽×高),内设检修闸门及工作闸门各1扇,坝顶设卷扬机启闭。溢流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坝段长30.0m,无闸控制,堰顶高程947.50m,堰型为WES实用堰;右岸非溢流坝段长19.0m。非溢流坝顶宽4.0m,坝顶无公共交通要求,上游坝面呈垂直坡,下游坝坡在高程948.00m以上呈垂直坡,高程948.00m以下坡比为1:0.75,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流坝段堰顶以后下游坡比为1:0.75,坡脚用半径为5m的反弧与消力池衔接,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流面采用C25混凝土进行防冲防渗处理,反弧末端接16.0m长C25钢筋砼消力池与河床相连,护坦厚1.0m,消力池内设排水孔,孔距2×2m,梅花型布置。根据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地形条件及平面布置,椿树湾隧洞位于坝址上游约160m处的左岸,穿过山体,出口设调节池,并经过0.6m的压力管道引至寨溪河库区内。大坝河取水建筑物由坝左岸取水隧洞取水,由进水渠、取水塔、取水隧洞、调节池、压力钢管、出口消力池组成。取水建筑物根据平面地形情况布置成直线。设计取水流量0.7m3/s,隧洞全长2452.00m,压力管道全长123.50m。进口底板高程943.00m。从工程布置上讲,下坝线坝轴线较上坝线短8m,最大坝高矮2.0m,坝体结构一致,相应工程量下坝线少于上坝线,因此从工程布置上讲下坝线优于上坝线。4)水库淹没两坝线相距650m,上坝线正常蓄水位较下坝线高11.5m,越往上游,分布于阶地上的耕地增多,水位太高对占地的影响非常突出,因此从水库淹没上讲,下坝线优于上坝线。5)施工条件两坝线施工条件一样,无差别。综上所述,上坝线在工程布置投资上优于下坝线,其他方面两坝线无明显差别,故本阶段推荐上坝线。根据坝址比选分析,工程坝址选择合理。2.6.6环境功能区划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拟建项目所处地块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为Ⅱ类水域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属地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地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见下表。4、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属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地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见下表。表2.6-2区域水、气、声环境类别环境要素功能质量目标环境空气二类区二级(GB3095-2012)水环境-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Ⅱ类水域III类(GB3838-2002)声环境1类声环境(城市建成区及农村地区)2类(GB3096-2008)地下水环境Ⅲ类区III类(GB/T14848-93)2.7环境保护目标2.7.1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目标(1)水环境施工期工程所在地和退水涉及的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采取隔油沉淀措施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大气环境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的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标准。工程周围居民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3)声环境施工区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噪声限值规定。工程可能影响的居民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4)固体废弃物施工营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由换位部门处理,施工弃渣在指定渣场按照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堆放。(5)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施工场地,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对当地植被破坏,文明施工,施工临时构筑物应与当地自然景观保持协调。2.7.2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2.7.2.1周边外环境关系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境内的金沙江一级支流嘎托河上游段,位于西藏东部,东经93°6′~99°2′,北纬28°5′~32°6′之间,距芒康县嘎托镇1.5km,距昌都市439km,距拉萨市1223km。1、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青川县大坝乡大坝村,坝址处河段流向整体上西北向东南,呈“S”型弯曲,河谷狭窄,水库区大坝河河床宽度仅8m~20m,河床高程934.5m~944.5m。枢纽淹没区左右两岸均有少量Ⅰ级阶发育,其他地段基岩裸露。坝址区植物群落河谷地段主要为林地和农田(耕地)。坝址区东北侧100m有大坝村散户居民点约10户35人,坝址下游100m涉及大坝村居民约7户20人。2、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坝址处河谷呈基本对称“U”型谷,左岸为公路;河床宽8m~15m,河床高程826.1m~827.50m。两岸基岩裸露。坝址区植物群落河谷地段主要为林地,根据现场勘查,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坝址处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3、大坝河—寨溪河连通工程(椿树湾隧洞)椿树湾隧洞位于大坝河坝址上游约160m处的左岸,穿过山体,出口设调节池,并经过直径0.6m的压力管道引至寨溪河库区内。根据现场勘查,椿树湾隧洞入口处西北侧118m处有2户居民点分布,隧道顶部无居民点分布。4、寨溪河—乔庄河连通工程(寨溪河供水线路)寨溪河供水线路从寨溪河取水后,经过166.45m明渠后,到达厂房梁隧洞,隧洞出口沿河道左岸顺河道布置,沿线设明渠、隧洞交替布置,线路至寨溪河下游罗家坡大拐弯处,与河道走向偏移90°转角,直接连续穿罗家坡隧洞、狮子梁隧洞、白家湾隧洞进入水厂。根据现场勘查,寨溪河—乔庄河连通工程(寨溪河供水线路)沿线在罗家坡隧洞出口至狮子梁隧洞入口处东南侧距离青川县县城规划区约360m,在白家湾隧洞入口处距离县城规划区最近居民地约316m。5、河道整治工程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位于规划区内,各坝体周边均有居民点分布。2.7.2.2工程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7-1。表2.7-1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的区位关系环境特征影响时段可能的影响因素环境保护级别水环境地表水大坝河水库回水末端至坝址下游4.6km处Ⅱ类水质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污染物包括SS、COD、石油类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运行期水库蓄水,河段减水寨溪河水库回水末端至坝址下游4.7km处Ⅱ类水质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污染物包括SS、COD、石油类等运行期水库蓄水,河段减水乔庄河工程施工景观坝上游100m至下游500mⅡ类水质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污染物包括SS、COD、石油类等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工程坝址区Ⅱ类水质施工期隧洞施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标准环境空气、声环境大坝乡大坝村居民点、青川县工程区周边2km范围内居民点施工影响区居民居住区施工期施工扬尘、噪声和车辆运输扬尘、噪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生态环境陆生生物兽类、鸟类、爬行类水库淹没区及施工影响区耕地及人工植被、常见农田动物施工期、运行期惊扰、破坏部分栖息环境-水生生物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水库回水末端至下游减水河段处工程河段的水生生物运行期闸坝阻隔、工程河段水文情势改变等对水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属于国家及省级水生保护物种生态系统工程占地及影响区:包括库区、上游集水区及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区域的生态系统;渣场及施工营地、拌和站、施工便道等施工占地周围生态系统农田、村庄、林地施工期、运行期河道减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和对库区周围及坝址下游减水河段沿线陆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水土流失工程永久占地、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工区、施工生活营地等工程占地及影响区耕地及人工植被施工期开挖、扰动、弃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地质有坝引水枢纽施工区地质工程永久占地区、弃渣场、道路两侧-施工期、运行期开挖、扰动、弃渣-2.7.3恢复治理目标(1)生态恢复保护目标重视开挖边坡及渣场的防护,通过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促进项目区生态植被恢复。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施工建设期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拦渣率达90%;工程造成的裸露地表,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7%;责任范围区内林草覆盖率达25%。(2)社会环境恢复保护目标保障水库淹没和占地移民及安置区的生活生产质量,落实移民生产和建房迁建安置过渡期间的补偿,力争在原基础上有所改善。对于淹没的专项设施,应采取迁建恢复措施,并加强周边景观生态环境保护,难以恢复的应采取替代措施或给予合理的补偿。(3)施工期恢复保护目标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作好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减轻和降低施工期对区间交通、局地地表水、大气污染、噪声、弃渣、水土流失、景观功能等影响。2.8评价时段和方法2.8.1评价时段本项目评价时段主要包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主要针对运营期进行评价。2.8.2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分析评价。PAGE653工程概况3.1工程建设背景3.1.1流域概况青川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谷发育、水网密布,有集雨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19条,其中清江河、乔庄河、白龙江(白龙湖)为三大河流,均属嘉陵江水系。乔庄河又名青川河,青川县城上游段又名大沟,发源于甘肃省文县境内的垭巴嘴东麓(海拔2669.3m),河流经过甘肃省文县的李子坝流经杜家山后进入四川省青川县境内,再经青川县城乔庄镇、黄坪、瓦砾乡、上马、骑马乡等,于骑马乡光明村附近汇入白龙湖,境内流长63km,河床平均比降5‰,流域面积510.3km2。乔庄河两侧支流有小沟、寨溪河、大坝河、石梯沟、窄狭子沟、孔溪河、红岩沟、赵家沟、里坪沟等。大坝河为乔庄河右岸一小支流,发源于大坝乡境内的四道门,源头海拔高程1766m,由北向南流经大坝,在大屋基处折向东北流,过河口里、上河坝,在黄坪乡汇入乔庄河,流域面积136.2km2,河长29.2km,平均坡降39.1‰。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大坝乡上游的大屋基处,控制集水面积22.7km2。大沟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老屋里处,坝址控制集水面积65.7km2。寨溪河为乔庄河右岸一小支流,发源于乔庄镇境内的黑包,源头海拔高程1825m,由北向南流经九家坝后折向东南流,过青峰岭、松树坝、唐家河坝,在两河口汇入乔庄河,流域面积37.5km2,河长14.5km,平均坡降69.2‰。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大坝乡上游的九家坝下游,控制集水面积24.1km2。项目区流域水系见附图。3.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是改善城区河道水污染恢复廊道生态的需要由于目前青川县城区饮用水源为乔庄河,在乔庄河城区上游打井取水,枯水期水量从河床底层穿过,河道基本上无水,河床内杂草丛生,同时水污染加重河道负担,城区河段生态萎缩、退化现象严重。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推进各类项目,生态自身组织能力降低,破坏自我设计和自我恢复功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变化。2、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是满足青川县城区第二水源建设的需要青川县长期以来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乡镇供水的安全,把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据初步统计,已解决9.32万人的饮水安全,仍需巩固提升部分人口的安全饮水。一是已建工程不配套,标准低,管网运行过程渗漏、爆管现象较多,管理滞后,重建轻管的现象较多;二是项目投资渠道单一,已完工工程欠账多。三是已建成的部分供水设施抗自然灾害能力还很低,水量和水质保证系数还有待提高。三是部分饮水的地区都是边远的农村,自然环境恶劣,人员居住分散,难度大,工程成本较高。3、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是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的需要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对城区河段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的新要求,在维护合理的水系格局、维系良好的河湖水系连通性的同时,也促进人水和谐发展流域良性水循环,同时保障河湖健康,提高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降低水旱灾害风险,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是完善城区段水生态景观布局及河道治理的需要乔庄河河道1#景观坝坝体结构为浆砌石,坝面破坏严重,下游由于长期冲刷,基础已悬空,本次对1#坝进行加固处理,清除面层破坏层,重新浇筑,并对下游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原3#景观坝由于长期冲刷,导致景观坝已经变形,严重影响坝体安全,且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本次设计对3#景观坝进行拆除处理。3#景观坝拆除后,2#景观坝~4#景观坝之间已经无法形成连续的水景观,本次设计在2#景观坝~4#景观坝之间新建一座景观坝。5#景观坝由于坝体较高,下游无可靠、有效的消能设置,坝下游冲刷严重,坝体破坏、变形。本次设计考虑对5#景观坝进行拆除,并在原址重建。因此,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是完善城区段水生态景观布局及河道治理的需要。5、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是满足青川县率先实施将县城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需要,也是将青川县推动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需要。青川县是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和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区,曾荣获“全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称号。青川县水系连通项目紧扣了“生态+旅游”这一主题,较好地体现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3.2工程地理位置拟建的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位于广元市青川县。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米仓山西段,摩天岭南麓,与龙门山北段交接地带,地理坐标东径104°36′42″~105°39′51″,北纬32°07′54″~32°56′06″。地处川、甘、陕三省交界处,北连甘肃文县、武都县,东北接陕西省宁强县,东南界广元市利州区、朝天区,南靠剑阁县、江油市,西邻平武县。总幅员面积3216km2,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为西北角的大草坪3837m,最低海拔为东南部的马夫滩491m,相对高差3346m。山顶形态类型多尖顶少浑圆,谷深坡陡,切割深度在500~1500m,坡度大于或等于25°占幅员面积73.8%。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中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大坝乡上游的大屋基处,控制集水面积22.7km2;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位于大坝乡上游的九家坝下游,控制集水面积24.1km2。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3.3工程开发任务、规模与工程运行方式3.3.1工程开发任务根据工程建设条件和综合利用要求,确定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的开发任务为:(1)解决枯水期乔庄河城区段河流廊道生态用水问题为了满足“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符合《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水利部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3〕393号)的要求。重点解决青川县水生态问题,兼顾水资源配置和防洪排涝。能够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自然岸线,优化水资源配置。根据青川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确定本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完善乔庄河城区段水生态景观布局及河道防洪及河道治理。对乔庄河生态水环境修复,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大幅度的改善乔庄河的水质。增加乔庄河的流动性,将死水变为活水,乔庄河文化生态园相结合的绿色保护圈,打造乔庄河山清水秀的生态居住环境。(2)解决青川县城区、黄坪乡、孔溪乡安全供水第二水源问题由于目前青川县城区乔庄镇、黄坪乡、孔溪乡引水水源为乔庄河,通过打井抽取地下水的方式供给,城区河段生态萎缩、退化现象严重,且供水保证率低,一旦乔庄河水体发生污染,供水得不到保障。本工程在大坝河和寨溪河上筑坝,大坝河通过椿树湾取水隧洞引至寨溪河库区内,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再通过渠系建筑物工程向青川县乔庄水厂供水,因此,大坝河和寨溪河作为安全供水第二水源。(3)完善乔庄河城区段水生态景观布局及河道治理乔庄河河道1#景观坝坝体结构为浆砌石,坝面破坏严重,下游由于长期冲刷,基础已悬空,本次对1#坝进行加固处理,清除面层破坏层,重新浇筑,并对下游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原3#景观坝由于长期冲刷,导致景观坝已经变形,严重影响坝体安全,且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本次设计对3#景观坝进行拆除处理。3#景观坝拆除后,2#景观坝~4#景观坝之间已经无法形成连续的水景观,本次设计在2#景观坝~4#景观坝之间新建一座景观坝。5#景观坝由于坝体较高,下游无可靠、有效的消能设置,坝下游冲刷严重,坝体破坏、变形。本次考虑对5#景观坝进行拆除,并在原址重建。3.3.2工程规模3.3.2.1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工程拦河大坝采用砼溢流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68.0m,引水枢纽正常蓄水位947.50m,相应蓄水量11.13万m3。坝顶高程951.0m,宽4m,建基面最低高程为936.00m,最大引水坝高15.0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长19.0m,坝0+016.50底部处设冲沙底孔,进口高程941.00m,孔口尺寸3m×3m(宽×高),内设检修闸门及工作闸门各1扇,坝顶设卷扬机启闭。溢流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坝段长30.0m,无闸控制,堰顶高程947.50m,堰型为WES实用堰;右岸非溢流坝段长19.0m。非溢流坝顶宽4.0m,坝顶无公共交通要求,上游坝面呈垂直坡,下游坝坡在高程948.00m以上呈垂直坡,高程948.00m以下坡比为1:0.75,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流坝段堰顶以后下游坡比为1:0.75,坡脚用半径为5m的反弧与消力池衔接,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流面采用C25混凝土进行防冲防渗处理,反弧末端接16.0m长C25钢筋砼消力池与河床相连,护坦厚1.0m,消力池内设排水孔,孔距2×2m,梅花型布置。3.3.2.2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102.0m,正常蓄水位851.0m,相应库容66.9万m3。坝顶高程853.0m,宽6m,最大坝高29.5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长40.5m;中部溢流坝段,长20.5m;右岸非溢流坝段坝,长41.0m。(1)非溢流坝段非溢流坝顶宽6.0m,坝顶无公共交通要求。上游坝面高程838.50m以上铅直,以下坡比1:0.2,下游坝坡在高程846.00m以上呈铅直坡,以下坡比为1:0.75,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坝体底部3m范围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坝横0+033.50处坝体下部布置矩形冲沙底孔,底孔进口高程830.00m,孔口尺寸3m×3m(宽×高),设置工作及检修闸门各一扇,出口接冲沙渠道进入原河床。坝横0+030.00m处坝体下部布置DN600取水钢管,钢管后进入控制室接球阀进入供水线路,球阀处设置生态放水管。(2)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堰顶高程846.00m,采用WES堰,设2孔有闸控制溢流表孔,孔口尺寸7m×5m(宽×高),布置1扇工作闸门,不设置检修闸门。溢流坝段上游面高程838.50m以上铅直,以下坡比1:0.2;溢流堰以后下游坡比为1:0.75,坡脚用半径为10m的反弧与消力池衔接,坝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坝体底部3m范围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溢流面和上游面采用0.6m厚C25钢筋混凝土进行防冲防渗处理,反弧末端接长35.0m、宽16.50m的C25钢筋砼消力池与河床相连,消力池底板厚1.5m,面层为50cmC35HF混凝土防冲耐磨层;消力池内设排水孔,孔距2×2m,梅花型布置。3.3.2.3河湖连通工程河湖连通工程主要为寨溪河—乔庄河河湖连通工程(寨溪河供水线路)、大坝河—寨溪河河湖连通工程(椿树湾隧洞)两部分组成。寨溪河—乔庄河河湖连通工程(寨溪河供水线路):明渠在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取水后,取水高程为835.00m,因该项目为直接供水工程,中途无其他分支点,通过明渠与隧洞布置,最后通过新建一个调节池与有压管道到达寨溪河供水的终点乔庄水厂。供水线路全长5.13km,其中明渠5段(总长1.01km),隧洞5座(总长4.04km),管道1段(总长0.08km),设计流量0.7m3/s,加大设计流量为0.95m3/s。大坝河—寨溪河河湖连通工程(椿树湾隧洞)位于坝址上游约160m处的左岸,穿过山体,出口设调节池,并经过0.6m的压力管道引至寨溪河库区内。大坝河取水建筑物由坝左岸取水隧洞取水,由进水渠、取水塔、取水隧洞、调节池、压力钢管、出口消力池组成。取水建筑物根据平面地形情况布置成直线。设计取水流量0.7m3/s,隧洞全长2452.00m,压力管道全长123.50m。进口底板高程943.00m。3.3.2.4河道整治工程1#坝坝体结构为浆砌石,坝面破坏严重,下游由于长期冲刷,基础已悬空,本次对1#坝进行加固处理,清除面层破坏层,重新浇筑,并对下游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原3#坝由于长期冲刷,导致景观坝已经变形,严重影响坝体安全,且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本次设计对3#坝进行拆除处理。3#坝拆除后,2#坝#~4#坝之间已经无法形成连续的水景观,本次设计在2#坝#~4#坝之间新建一座景观坝。5#坝由于坝体较高,下游无可靠、有效的消能设置,坝下游冲刷严重,坝体破坏、变形。本次设计考虑对5#坝进行拆除,并在原址重建。3.3.3工程特性本工程特性表见3.3-1。表3.3-1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及特性备注一水文(一)流域面积1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km222.72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km224.1二水源工程(一)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1校核洪水位m950.11P=1%2设计洪水位m949.5P=5%3正常蓄水位m947.54死水位m9435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11.136兴利库容万m39.17死库容万m32.03(二)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1校核洪水位m852.4P=1%2设计洪水位m850.6P=5%3正常蓄水位m8514死水位m8355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66.786兴利库容万m364.877死库容万m31.91三工程效益指标1多年平均供水量万m33652030年2防洪效益万人2.375设计灌溉面积万亩0.61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一)大坝1型式大沟为闸坝,其余均为重力坝2大坝河有坝引水枢纽坝顶高程m951最大坝高m15坝顶长度m683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坝顶高程m853最大坝高m29.5坝顶长度m102(二)河湖连通工程1寨溪河线路km5.152椿树湾隧洞km2.75(三)河道治理工程1新建(改建)景观坝座3五工程投资1总投资万元12662.713.3.4项目组成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区和临时工程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大坝河和寨溪河有坝引水枢纽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等。临时工程区包括生产设施用地、生活办公设施用地、临时公路用地、弃渣场用地、料场用地等。工程项目组成详见表3.3-2。表3.3-2工程项目组成表工程项目工程组成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运行期主体工程大坝河枢纽工程拦河大坝采用砼溢流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轴线长68.0m,引水枢纽正常蓄水位947.50m,相应蓄水量11.13万m3。坝顶高程951.0m,宽4m,建基面最低高程为936.00m,最大引水坝高15.0m,不设防浪墙。拦河大坝工程总体布置从左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