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是源于索绪尔的观点。所谓任意性即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即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同样的事物,不同的方言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也说明了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另外语言中的同音异义现象也说明了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可以说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就语言符号的单位语素、词来说的。这也不是绝对的,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叹词和拟声词,如:唉、啊、哇噻、叮咚、哗啦等。这些词的音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同样的人的激情本能的反应和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也是有差别的。比如同样表示惊讶,河南方言用“咦”,普通话用“哇塞、哎呀”等。这些词可归入象征性符号。但因为这些词在整个词汇系统中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语言中的词音义结合基本上都是任意的。另外,语言规则的形成也有任意性。汉语说“吃苹果”,日语说“苹果吃”。汉语说“红苹果”,法语说“苹果红”。汉语说“李先生”,英语说“先生李”。前后次序相反,说不出道理。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印欧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等。也说不出道理。这些都是使用语言的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音义(或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误解为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关系的随意性。语言的音义结合一旦形成并进入交际以后,对于使用它的人来说就具有强制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它。因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取决于社会公认的习惯,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没有随意更改的必要。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拉康-无意识具有语言的结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唯识学-八识阿赖耶识60年代初,在法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人文科学思潮,这股思潮开诚布公地宣称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统治法国哲学界近年之久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等所谓的“意识”哲学相对立的。由于属于这个思潮的思想家们都是在“结构”或与结构相近的概念(如米歇尔·富科的“认识型式”)的旗号下从事自己的具体研究,因此该思潮被称为“结构主义”,属于该思潮的思想家们也便自然地被称为“结构主义者”了。
但与其他的“主义”,(如存在主义、新托玛斯主义)等不同,结构主义主要地不是一个学派,不是一种学说,因为它没有一个成文的如本世纪初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或不成文的如存在主义和现象学那样共同研究纲领或主张。笼统地说,“结构主义”是一个(人文科学的)思潮具体准确地说,“结构主义主要地乃是一种方法”[1]。当然,一般说来,方法与学说应当是密切地相联系的但这一点在结构主义思潮中表现得并不充分与明显。再则,由于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所以它可以被运用到广泛的自然科学、数理科学、逻辑科学和人文科学之中去,并获得有效的成果[2]。但我们这里讲的“结构主义”,主要指的是人文科学领域中的结构主义更确切地说,是指人文科学领域中的结构庄义方法。
一
从历史发展顺序来看,首先出现的是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即起源于索绪尔,经过雅可布逊,本伏立斯特,乔姆斯基,马迪耐等人发展起来的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或结构语言学。从最原初的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结构主义方法之父。
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初版于1916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中,索绪尔把语言学分为“外部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他解释说“外部语言学可以把各个细节一件件地堆积起来而不致于感到被系统它的老虎钳钳住。例如每个作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一种语言在它的领域以外扩展的事实作出归类,他如果想要找出是什么因素在各种方言面前创造了一种文学语言,常可以采取简单的列举法如果他把事实安排得多少有点条理,那只是为了眉目清楚的需要。
“至于内部语言学,情况却完全不同它不容许随意安排,语言是一个系统,它只知道自己固有的秩序。把它与国际象棋相比,将可以使我们感到这一点。在这里要区别什么是外部的,什么是内部的,是比较容易的国际象棋由波斯传到欧洲,这是外部的事实,反之,一切与系统和规则有关的都是内部的……。一切在任何程度一上改变了系统的,都是内部的。”[3]
索绪尔这里讲到的“内部语言学”,就是日后的“结构语言学”的前形。索绪尔虽然还没有使用“结构”这个概念,而是使用“系统,’它概念,但根据他对“系统”概念所作的描述与规定,我们可以说在他那里,“系统”与“结构”是相通的、等价的。而且索绪尔还提出了后来作为结构主义方法的核心的诸方法论规则。例如与“历时语言学”相比较,他更强调“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这成为后来的结构主义方法的一个重要规则,即共时态优于历时态。索绪尔解释说“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进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同样,共时态与历时态分别是指语言的状态睡和演化的阶段它。”[4]简言之,共时态是指“能指”系统的研究与时间变化即历史演变无关而历时态的研究则只考虑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从一找、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即用转换的规则或机制来研究历史的变化。所以皮亚杰说“狭义的语言学结构主义,肇始于索绪尔他证明了语言的过程并不能归结为语言的历时性研究,例如一个词的历史,常常与说明这个词的现时的意思相去甚远。其原因是除了历史之外,还有一个系统它的问题,而这样一个系统主要是由对该系统中各种要素都发生癫的平衡规律组成的,在历史的每一时刻,这些规律都取决于语言的共时态。事实上,在语言中起作用的基本关系,就是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各种意义合成的整体,便自然地形成一个以区分和对应关系为基础的系统,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还形成一个共时性系统,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5]显然,这里索绪尔除了指出了共时态的优越性外,还指出了“结构”(“系统”)的“整体性”。索绪尔又说“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除了它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它并不取决于任何其他东西。”[6]“语言是一个系统,它只知道它自己固有的秩序。”[7]这里索绪尔已经指出了结构或系统的“自足性”或“自我调整功能”。
索绪尔还认为语言是由“能指”与“所指”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能指音响形象与所指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内在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语言符号可以是任意的[8]。索绪尔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导出了能指较所指具有优越性的观点。年代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冈,提出的“无意识象语言一样被结构化”,的观点,就直接地来源于索绪尔的这一理论。[9]
索绪尔的如上观点,直接地影响了日后的结构主义思潮。因此,不弄懂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日后的整个结构主义思潮。二从人类学方面打开缺口,把结构主义方法引入到人文科学的研究之中,列维一斯特劳斯是先驱。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除了受到索绪尔的结构方法和音位学结构方法(如雅可布逊的音位学理论)。列维斯特劳斯是年代初在美国遇见雅可布逊后才接受结构主义方法的影响之外,他还在不同的亲属关系组织中找到了转换网和群等代数结构。他在韦伊和吉尔博等数学家的帮助下,甚至试图把这些结构予以形式化。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是由文化关系构成的,而文化关系则表现为各种文化活动,即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一切活动中都贯穿着一干基本的因素—信码(符号),不同的思想型式或心态岛是这些信码的不同的排列与组合。他通过对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原始人的思维型式(《野蛮的思维》)和神话系统(四卷本《神话学》)所作的人类学研究,试图找到对全人类不同民族的、不同时代的的心智都普遍有效的思维结构及构成原则。他认为处于人类心智活动的深层的那个普遍结构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他解释说“如果象我们所相信的那样,精神的无意识活动就是给内容规定一些形式,如果这些形式对一切人的精神,无论是古代的或现代的人,野蛮的或文明的人,都基本上是共同的就象对于语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象征功能所作的研究结果极好地表明的那样—,那么就应当且有充分的条件在每一种制度与习俗下面去找到这种无意识的结构,并从中得到对其他制度与习俗也能适应的解释原则当然,条件是要把这种分析进行得相当深入。”[10]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思潮在年代的鼎盛期的主要代表和最先倡导者他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一书发表于年。具体说来,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有如下规则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思潮在60年代的鼎盛期的主要代表和最先倡导者(他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一书发表于1948年)。具体说来,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有如下规则:(1)对整体性的要求;(2)整体优于部分;(3)内在性原则,即结构具有封闭性,对结构的解释与历史的东西无关;(4)用共时态反对历时态,即强调共时态的优越性;(5)结构通过差异而达到可理解性;(6)结构分析的基本规则:a)结构分析应是现实的;b)结构分析应是简化的;c)结构分析应是解释性的;如此等等[11].列维斯特劳斯在具体的人类学研究中有成效地运用了这些结构主义方法论规则。有了索绪尔(后经雅可布逊等人发展)的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和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结构主义方法,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体系便得到了臻善的阐述与发展。为在人文科学广大的领域中运用结构主义方法铺平了道路。结构主义从本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经20、30年代“捷克的结构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雅可布逊等人的移居而传入并兴盛于美国40年代末,由于列维斯特劳斯的努力,结构生义重返欧洲大陆的法国,并终于在加60年代初的巴黎达到它的顶峰,遂被称为“群星灿烂”的年华。这便是结构主义思潮的历险史。[12]在法国思想界,年代是结构主义的黄金时代“1945年、1960年想把握住这两个年代之间所经历的路径,只需翻开一份报纸或杂志看一下其中的书评就行了……。到了60年代,人们不再高谈“意识”,与“主体”,而大谈“规则”,‘“信码”、“系统”,和“结构”等。人们不再是存在主义者,而是结构主义者了[13]。一时间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阿尔杜塞、哥德尼埃等)、思想史研究中的结构主义(富科、味勒等)、文学评论的结构主义(巴尔特、多朵罗夫等)、哲学结构主义(德里达、德勒兹等)、精神分析学的结构主义(拉冈等)当然还有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结构主义。真是“结构”风行,“结构”辉煌!“结构主义”这个词就是用来指称如上这一思潮的。这只是研究家们为了归总性研究的需要而创造的术语从(“结构”一词而来)。有些被称为“结构主义者”的思想家乐意接受这个标签(如列维斯特劳斯和拉冈),另一些则自始至终不承认自己是什么“结构主义者”,(如富科、阿尔杜塞等)。这是应当注意到的。所谓的“结构主义”者,们对“结构”概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富科甚至从不运用“结构”一词,而宁可运用如“认识型式”等术语。他们对结构概念与同它相近和相对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在皮亚杰那里,“结构”方法与“起源”或“发生”它的方法是联系在一起的,辩证互补的,他在对儿童心理学与认识论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就是并用这两种方法的。而后来法国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吕西安·戈德曼,一由此发展出一种“发生学的结构主义”,并在文化、哲学和文学艺术诸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4]。这种“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显然更接近于唯物辩证法。相反,在拉冈那里,结构方法与发生学方法是相互排斥的他强调要用结构方法排除精神分析学中的发生学方法。他说“在弗洛依德的心理机制学说面前,发生学的标准受到了贬低,因为心理机制的系统是结构性的,这一点又有什么奇怪的呢”[15]因此,拉冈在对主体的人格与心理机制进行研究时,很少或几乎从不从“发生”、“起源”的方面即皮亚杰所说的主体一客体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论等着手,而毋宁是侧重于“结构”和“象征”方面(例如他强调“父亲的名义”它在儿童主体人格形成中的象征或符号意义及其决定性作用等)。总之,“结构”是一个极为含混与复杂的概念,正如巴尔特所指出的:“结构是一个新的词,谁也没有对它明确地加以定义过,但它却一直在被滥用着结构方法涉及的学科又极为广泛,所以很难给出一个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定义。阐述全部结构主义者们对“结构”概念的理解与对结构方法的使用,应是一本大部头著作的任务,非本文所能担当。三在对“结构”概念所下的定义中,我们认为皮亚杰的定义是较为全面准确的,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仍持一定的保留意见;再则,皮亚杰的定义显然是索绪尔与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结构主义方法规则的系统化与深化。皮亚杰认为,一个“结构”具有如下三种特性:一、“整体性”。整体性同时来自组成结构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全部要素的结构性组合必然不同于这些要素简单相加的总和这一事实。当然一个结构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但这些要素服从于能说明系统之成为系统的诸规律。对于一个结构,首先应当肯定它具有整体性,其次应当肯定整体优于部分即要素或要素之和。二、“转换机制”。结构不是某个静止的“形式”,而是一个由若干转换机制形成的系统。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就属于结构的转换机制在语法学方面的运用的实例。根据转换语法,语言的共时性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要依据该系统中的各种对立或联系所提出的需要,采纳或拒斥各种革新。因此,广而言之,“一切已知的结构,从最初级的数学群结构,到决定亲属关系的结构等,都是一些转换系统”[16]。但并非一切结构主义者都同意这点。三、“自我整调功能”。这是结构的本质特性,因为它涉及到结构的内在动力。“自我整调功能”使结构具有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结合转换机制来说就是一个结构具有的各种转换都不会超越结构的边界而导致结构的解体,而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这个结构的规律的要素。但这并不是说一个结构不可以以子结构的身份加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结构之中去,而是说即使它加入到另一个结构之中去了,它也仍未改变它原有的边界,即是说,结构间无归并现象,只有联盟现象,在联盟过程中子结构的规律一直保持不变。当然,结构自我整调的程序是复杂多样的,据皮亚杰的看法,主要有节律、调节和运演三种。举一个运演的例子如果我们假定一个结构的两个要素已通过构成规律被关联起来,那么我们可以说处于这个结构运演之中的第三个要素也必然地是被结构化的。从这个运演过程中也可以看出结构转换的传递性和稳恒性。总之,“一个结构就是一个转换系统,这个转换系统具有系统性规律相对于其要素的性质而言,它通过转换机制而自我保持与自我丰富,而不需转换越出系统的边界或求助于外部要素。一个结构具有三个特性,即整体性、转换机制与自我整调功能”[17]。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说结构主义主要地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方法结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而是一股(人文科学的)思潮,即在人文科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文学批评、“马克思学”)等中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所形成的一股研究潮流或倾向。作为方法,结构主义是认识和理解对象的思维方式之一。在众多的领域中,结构主义方法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有些结构主义者如列维斯特劳斯、拉冈等认为结构主义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而以之排斥其它方法,这是偏颇的。实际上,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任何方法都有其成效与不足各种方法应是互补的、交叉的每种方法都应当是开放着的、非教条化的,而不应当被极端化。结构主义作为诸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也应当是这样的。而结构主义思潮的反人道主义、反主体性、反历史主义、反辩证法、反意识分析等倾向,却正是源于它对结构分析方法的片面的过分的强调与运用,这是我们应当予以批评与避免的。这里我们想顺便谈及一下所谓的“后结构主义”问题。“后结构主义”概念主要是由美国的结构主义研究家们提出的德国的研究家也提出了“新结构主义”概念[18]。这两个概念均主要是指富科、德里达、德勒兹和李欧达尔一等人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家们认为,在所谓的“后结构主义”者们那里,老结构主义者们(列维斯特劳斯、拉冈,或许还有阿尔杜塞等)确立的方法规则已被背叛、转向或修正,但由于这些人的思想源于年代的结构主义思潮,所以他们是“后或新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强调对结构进行“解构”,侧重对社会和文化现象中的“差异”、“他者”、“疯态”、现代或后现代性的分析与研究。但法国的研究家们却从不使用“后或新结构主义分这个术语,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后结构主义”要么是正统的结构主义思潮的逻辑发展或演变如德里达的建构、结构,尤其是解构理论,要么已不再属于结构主义的传统了(如富科的政治微观物理学、人文科学的考古学方法等,后期的富科一从年代起—更属于新尼采主义者,德勒兹亦然),所以“后或新结构主义”一词是不准确的,后结构主义者从纯粹的意义上说是不存在的。===============================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创造性地将索绪尔语言学模式引入原始文化研究,在对原始社会的亲属关系、神话以及野性思维等文化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文化系统像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运作规则与逻辑,进而初步创立起以语言—符号学为基础的结构人类学“文化主义范式”。这一研究范式直接促发了20世纪“文化转向”思潮的衍生与兴盛,并给予其方法论上的强大支援。不过,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由于立足于从语言学语境转向于人类学语境,这种语境的转换一方面使他对文化范畴的分析往往富有启发性,但同时在对人类学观念的反思上却常常引发混乱,因此招致了持续的批评。一、语言和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提出来的。他称此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分叉路。”这也就是说,要进行语言学的研究,第一步需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在语言学中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行为;二是说话所用的那套代码,由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组成,称为语言;三是说出来的话,称为言语作品。我们也可以把一和三统称为言语,它和二形成言语与语言的对立。这样言语可以总结为“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它是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成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如:琼瑶的语言很美。(言语作品)他会说好几种语言。(语言)说话要注意语言美。(言语作品)他说话太快。(言语动作)校园内应该讲普通话。(语言)二、语言的符号性(一)符号1、含义符号就是人们约定的,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比如,用红色标志革命,十字路口用绿灯代表可以通行,鼓掌表示欢迎,“口”代表一个器官,包装物(纸箱、纸盒)印上一把伞或一个酒杯,提示不要倒放;交通标志牌,一只嗽叭打上一条斜线,提示此地禁鸣喇叭。2、特点(1)符号都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内容即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即“所指”;形式是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外在形式,即“能指”。比如,我们学校的校徽。样式和图案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不同。白底红字的代表大学生身份,黄底白字的代表研究生身份,红底白字的代表教职工身份。这是内容;它的形式就是颜色、图案等,可以被视觉感知,属于视觉符号。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2)符号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一般没有天然的联系。如,气色不好标志着失意或生病;脸红心跳标志着紧张或激动;闻到花香,说明院子里的玫瑰已经开放。这些都是征候,不是符号。3、分类(1)从符号的形式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可以分为听觉符号(语言、音乐、军号、汽笛、自行车铃声、上下班的钟声等)、视觉符号(文字、图画、舞蹈、哑语、各种商标、袖章、徽标、信号灯、旗语等)、触觉符号(盲文、握手、拥抱、接吻等)。嗅觉、味觉符号很少见。(2)从符号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有无联系上,可以把符号分为象征性符号和任意性符号。如汉字早期的象形字、语言中的拟声词等。另外像信号灯、旗语、文字也是视觉符号。它们也都代表一定的意义。军号、汽笛、语言都属于听觉符号。盲文属于触觉符号等等。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二)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有任意性、象似性、线条性、概括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点。我们主要来看一下任意性、象似性、线条性。1、任意性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是源于索绪尔的观点。所谓任意性即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即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同样的事物,不同的方言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也说明了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另外语言中的同音异义现象也说明了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可以说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就语言符号的单位语素、词来说的。这也不是绝对的,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叹词和拟声词,如:唉、啊、哇噻、叮咚、哗啦等。这些词的音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同样的人的激情本能的反应和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也是有差别的。比如同样表示惊讶,河南方言用“咦”,普通话用“哇塞、哎呀”等。这些词可归入象征性符号。但因为这些词在整个词汇系统中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语言中的词音义结合基本上都是任意的。另外,语言规则的形成也有任意性。汉语说“吃苹果”,日语说“苹果吃”。汉语说“红苹果”,法语说“苹果红”。汉语说“李先生”,英语说“先生李”。前后次序相反,说不出道理。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印欧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等。也说不出道理。这些都是使用语言的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音义(或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误解为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关系的随意性。语言的音义结合一旦形成并进入交际以后,对于使用它的人来说就具有强制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它。因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取决于社会公认的习惯,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没有随意更改的必要。2、象似性与任意性相对的是象似性,也叫临摹性。关于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论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索绪尔的任意性被看作语言的特性之一。20世纪80年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任意性提出了疑问,认为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象似性。所谓象似性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形式)与所指(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可论证的,有理据的;以及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经验结构。词汇层面上的拟声词、叹词具有一定的象似性。象似性主要反映在语法平面上,包括词法和句法。比如复杂词的构成,句子的构建都受到已由词汇和认知规律的制约。它在句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象似性可分为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等。如:如汉语中可以说:我的帽子。我的书包。我的桌子。但不能说:我帽子。我书包。我桌子。但若把其中的“帽子、书包、桌子”换成“爸爸、姐姐、眼睛”又可以说了。即:我爸爸。我姐姐。我眼睛。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反映了句法的距离象似性。在我们的经验中,爸爸、姐姐、眼睛与人的关系要比帽子、书包、桌子与人的关系密切得多。所以心理距离要近。反映在语言中即“爸爸、姐姐、眼睛”可以去掉“的”与“我”的距离相邻,而“帽子、书包、桌子”不能去掉“的”与“我”相邻。另外像:他没有瞒着家长买东西吃。他瞒着家长没有买东西吃。“没有”否定的对象不同。再如:她的一把小瓷茶壶。其中定语的排列次序(领属、数量、形容词、表性质的名词),也是由它们与中心语的亲密关系不同决定的。另外像顺序象似性:他到那儿坐公共汽车。他坐公共汽车到那儿。猴子在马背上跳。猴子跳在马背上。数量象似性:我我们birdbirds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呢?它们之间是不是矛盾的呢?我们认为就单个语言符号(语素、词)而言,任意性仍然是不能动摇的原则。另外复合词和派生词以及句法层面上除了任意性外,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象似性。正如索绪尔所说,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或基本真理,象似性只能看作是对索绪尔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3、线条性语言符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说,当符号与符号组合,形成更大的单位时,只能在一条线上延伸,不能在两维的面上或三维的立体空间里摆开。语言符号的排列只能成一条线,线条性限制了符号在组合时的空间配置。语言符号的排列具有线条性,但语言符号的组合却具有层次性,层次是两维的。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由各要素和单位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下面我们从语言符号的层级性、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两大基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以及语言符号各要素及其单位之间的依存与作用等方面探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层级性语言符号的各个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分层级的。语言共分两层:底层和上层。底层由音位构成;这一层中的各单位只有音而无意义,但可以区别意义。也是其他符号所不具备的。如汉语中的b、p不表义,但可以区别意义。如,ba51(爸)和pa51(怕)的不同就是由b和p来区分的。由于这一层只表音不表义,所以它是单面体,只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层。上层是符号层,这一层的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也是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共有的。这一层又可分为三级:语素、词、句子。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是造句的单位,句子是交际单位。这一层的各单位都有内容和形式,所以它们是双面体。从音位到语素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在这里,意义和形式才结合起来。在这一层级构造中,低一层级的单位要比高一层级的单位少得多,高一级的单位都是低一级的单位根据规则构成的。语言中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有几千个,由语素构成的词有几万个。词是有限的,而由词构成的句子就是无限的了。无限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按照有限的规则组织起来的,不会影响人们的相互理解。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这种层级装置,人们才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灵活地随时地造出无限多的句子,并理解别人说出来的句子。(二)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就是组合关系。这些语言单位一般为同一层级上的语言单位。组合关系是语流中发生的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的、可数的横向关系,是显性的。2、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可以通过联想、类比进行替换的语言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防火培训知识课件
- 病毒性肝炎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求职面试指南及模拟题解答手册
- 2025年云计算行业招聘面试常见问题集
- 2025年标准部招聘面试模拟题解析
- 2025年中级医学影像专业考试试题解析及答题技巧
- 云南省剑川县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桥式起重机知识培训课件
- GB/T 19851.12-202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 公安科技信息化课件
- 桥梁工程支架浇筑连续箱梁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12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小学老师管理办法
- 绍兴市上虞区东关片区涝区治理-五甲渡闸站建设工程报告书
- 电气车间送电试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