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施工图工程概况滨江大道是整个南京地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对外连接的交通要道。本次滨江大道汉中门大街节点改造工程,对解决涵碧楼万景园交通出行有巨大作用,且对此路段的交通。本项目位于扬子江大道上,在汉中门大街交叉南侧,现状设置红绿灯,双向设置一个掉头车道,交叉开较小。本次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道路现场踏勘调研资料3、道路地形等相关设计资料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5、业主单位提供交叉标高测量数据6、《扬子江大道箱涵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7、《关于滨江大道汉中门大街节点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宁新城委综字[2015]319号)8、《关于滨江大道汉中门大街节点改造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宁新城委总师字[2016]7号)技术规范及标准3O1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CJJ152-2010)《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L11-2014(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设计总说明《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673-2012)《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40-01-22)《固化粉煤灰应用技术规程》(DGJ32/TJ147-2013)四。工程地质条件①一1杂填土:杂色,松散,填料主要为碎砖、碎石及亚粘土。土质不均匀,原有道路段表层经人工压实。层厚0.5~1.4m.〜2素填土:灰色〜灰黄色,软塑,为亚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层顶埋深0。51.4m,层厚0o4~1。4m.〜1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软塑(局部硬塑)。层顶埋深1。2~1.9m,层厚1。2〜7m.②一2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层顶埋深2.7~5.4m,层厚15。1一19。8mo②一3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软—流塑,夹薄层粉土,局部呈互层状。层顶埋深18.7〜22.5m,层厚18.0一24。4m.②〜4粉细砂:灰色,中密,局部密实,夹薄层粉土。层顶埋深38.8-44.Im,层厚2。56.7mo②〜5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粉土。埋深43.7~48OIm,层厚3。6~7.7mo含卵砾石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混少量中细砂。卵砾石分布不均匀,含量5-30%不等,粒径2-8cm,个别大于10cm,为石英质,亚圆形.层顶埋深51。2一51。9m,层厚0。9〜0o9mo〜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泥岩:棕褐—棕红色,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手捏易散碎,碎后成砂土状,层底局部夹风化岩碎块,遇水软化。层顶埋深51.6~52.6m,层厚0o6~4。Im.⑤〜2中风化粉砂岩:棕红色,钙质胶结,为软岩,岩体较完整,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埋深52.厂53.3m,未揭穿.⑤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泥岩:棕红色,泥质胶结,为极软岩,岩体较完整,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埋深53。0-55.9m,未揭穿.层号岩土层名称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kPa)②一1粉质粘土1②一2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60②-3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80②一4中密(局部密实)粉细砂180②一5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80④软塑含卵砾石粉质粘土190⑤T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260⑤一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泥岩4⑤-2中风化粉砂岩10工程设计5。1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坐标系:92南京地方坐标系,高程系:吴淞高程系统.5Olo1平面设计改造内容:为解决现状平交与万景园出入错位问题,将平交南移约25虬滨江大道主路主路压缩中分带拓宽2.5ni宽专门的左转、掉头车道。调整滨江大道侧分带端头位置方便掉头车道通行。汉中门大街匝道于交叉处压缩侧分带,增设右转专用车道。5Olo2竖向设计改造内容:由于现状主辅路之间存在高差以及改造范围内老路现状纵坡起伏较大;本次交叉改造调整各主辅路纵断面。为减少由于竖向调整而影响的道路改造范围,本次设计参照《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L11-2014第6.4.4条:当受构筑物控制且纵坡不大时,在满足视距的前提下,纵断面设计可采用3s设计行程竖曲线长度来控制设计。本次设计主路按照80Km/h,3s行程曲线长度为67m,辅道按照40kmKm/h,3s行程曲线长度为35m。各主辅路在交叉中、侧分带开段考虑各路面标高的衔接,其他路段通过中、侧分带调节高差。各主辅路纵断面设计a.西侧辅道纵坡调整范围为LDDK10+615-LDDK10+755,长140m,整体道路标高降低,最大降低约75cm;bo西侧主路纵坡调整范围为WK10+645~WK10+7,长55m,整体道路标高降低,最大降低约41cm;东侧主路纵坡调整范围为EK10+610-EK10+755,长145m,整体道路标高抬高,最大抬高约32cm;东侧辅道纵坡调整范围为EK10+596-EK10+750,长154m,整体道路标高抬高,最大抬高约29cm;交叉中侧分带开段各主辅路之间的竖向关系a.西侧辅道与万景园入道路之间竖向西侧辅道在交叉段降低约47〜75cm,与现状万景园道路之间通过设置长15.8m,纵坡约4。4%过渡段顺接现状万景园路;bo西侧辅道与西侧主路道路之间竖向西侧辅道在交叉段降低约47〜75cm,道路横坡为1。5%,西侧主路在交叉段降低约11一41cm,道路横坡为2%,两幅路之间高差通过2。5ni原来侧分带宽度调节,横坡为1.3%〜1.9%。c.西侧主路与东侧主路道路之间竖向西侧主路在交叉段降低约1广41cm道路横坡为2%,东侧主路在交叉段抬高约4_14cm道路横坡为2%,两幅路之间高差通谄。5ni中分带宽度调节,横坡为1。8%〜2.8%。do东侧主路与东侧辅道道路之间竖向东侧主路在交叉段抬高约4〜14cm,道路横坡为2%,东侧辅道在交叉段抬高约5〜18cm,道路横坡为2%,两幅路之间高差通过3ni侧分带宽度调节,横坡为1。9%一2。1%。竖向设计总述:本次改造范围内,西侧主辅道标高均为向下调整,需重新铺设路面结构;东侧主辅道均为向上抬高,需对现状路面进行加铺。4.1.3横断面设计交叉北侧路幅宽70。5m,断面分配如下:8m(西辅道)+lo5m(侧分带)+28m(机动车道)+9.5m(中分带)+12.5m(机动车道)+3m(侧分带)+8m(东辅道)交叉南侧路幅宽7仙,断面分配如下:12m(西侧辅道)+2.5m(侧分带)+24m(机动车道)+9。5m(中分带)+15m(机动车道)+3m(侧分带)+8m(东侧辅道)4。2路基设计一般地基处理设计:本次设计将现状桥梁上部结构及盖梁拆除后,回填路基;本次设计将桥梁拆除后,在河底铺设2xd20雨水管后,自管道基础顶回填路基至新建路面结构底,考虑施工期间设置临时便道,道路外侧设置2.75m土路肩,边坡采用1:2.考虑工期及河道软弱地基等因素,本次路基采用固化粉煤灰轻质填料,减少道路后期沉降.固化粉煤灰成型工艺主要采用碾压成型,局部近桥台挡墙不易碾压处,采用振捣成型。碾压成型部分,固化粉煤灰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7MPa,参考配合比为:固化剂:粉煤灰(干):水=9:1:29.振捣成型部分,固化粉煤灰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6MPa,参考配合比为:固化剂:粉煤灰(干):水=9:1:48.路基压实度一览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em)压实度(%)填方0-809680-15094>15093零填或挖方0-309630〜80944O3路面设计4.3O1原路面结构主路原路面结构为:4cni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玄武岩)5cn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K—201)6cn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K-25I)1cm沥青砂封层45cm二灰碎石20cm二灰土辅道原路面结构为:4cni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玄武岩)5cn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K—201)6cn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K—251)1cm沥青砂封层40cm二灰碎石20cm二灰土4。3.2本次改造路面结构:(1)路面结构A(路面加铺:适用于东侧主辅路抬高路段):4cni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玄武岩)6cn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8〜17cm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注:本段路面结构根据实际实际高差作适当调整。(2)路面结构B(新建路面:适用于西侧主辅路及河道回填段车行道):4cni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玄武岩)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6cn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经编复合聚酯玻纤布0.6cm封层、透层油36cni水泥稳定碎石(4.5MPa)18cni水泥稳定碎石(4。5MPa)(3)路面结构C(中、侧分带硬化:适用于通过压缩中、侧分带新增车行道):4cni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玄武岩)6cn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6cn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36cmC30水泥混凝土(每隔5ni划缝)20cm级配碎石⑷路面结构D(适用于施工时中侧分带临时硬化处理):5cn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36cmC30水泥混凝土20cm级配碎石(5)路面结构E(适用于人行过街横道铺装):6cm舒布洛克砖3cmM10水泥砂浆10cmC25水泥混凝土10cm级配碎石4O4检查井及雨水篦井筒无破损,周边有沉降处,如井周边有大面积病害,则与病害一并处理,若无病害,则用给进行加固;井筒有破损处,对井筒进行加固;更换破损雨水篦子。检查井盖用可调节防沉降式井盖,强度等级D4;雨水篦子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雨水篦子。具体做法参见《苏S01—2012》。4O5路牙按照原路牙形式、材质恢复破损路牙.五.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5.1沥青面层材料组成沥青路面不仅要考虑耐久性,而且要考虑抗车辙、抗裂、抗滑和防水渗等要求,路面用沥青、碎石、砂、矿粉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行业规范的技术要求。沥青上面层采用SMA-13沥青马蹄脂碎石,其各项指标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的表8.1。7-4“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机动车道中、下面层沥青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为A级70号,其各项指标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的表8。1.7-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粗集料粗集料的粒径规格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的表8.1.7-7中的要求。机动车道上面层选用玄武岩,机动车道中、下面层,集料中软石含量不大于5%,其各项指标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的表8.1.7-6中城市快速路粗集料的要求.细集料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的表8.1。7-8中城市快速路要求并应满足表8。1。7-9的要求.填料填料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的表8O1.7-11的技术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使用.5。2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上面层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应具有平整、坚实、抗滑、密水的功能,中面层及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中、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基本不透水的性能,下面层同时应具有耐疲劳开裂的性能.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表5.2.2-3的要求,水稳定性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表5。2。2-4的要求,低温性能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表5.2。2-5的要求。沥青面层下面设置沥青封层,沥青封层选用ES-2型稀浆封层,厚度0.6cm。透层油选用乳化沥青(PC-2),用量采用lL/皿。沥青层之间施工时应设粘层,粘层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17皿.5.3沥青路面相关指标要求:沥青路面抗滑标准要求:横向力系数SFC>54,构造深度TD>0.55mmo60沥青路面压实度控制指标:上面层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压实度不小于97%,其他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6%。5.4水稳基层材料组成5。4.1水泥水泥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均可采用,早强、快硬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4h,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宜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如42。5级水泥,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一般应控制在3%〜5.5%。5O4.2碎石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0%,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o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6)表6。1.6的要求.5.4O3水人和牲畜可以饮用的水源。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为6〜8。5。4.4水稳基层技术标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推荐水泥用量5。0%,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4MPa,压实度不小于98%。5O5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组成1)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抗弯拉强度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M10.1.1-1中重交通所对应要求。水泥化学成分与物理指标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表10。1。1-2中重交通所对应要求。2)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的技术指标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表10。1.2-1中的要求.粗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第10。1。2条及表10。1.2-2中的要求。)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8)第10.1.3及表10.1.3中的要求。)水人和牲畜可以饮用的水源.路基本次设计河道回填考虑工期及河道软弱地基等因素,路基采用固化粉煤灰轻质填料,减少道路后期沉降。1、材料要求(1)粉煤灰新排放或陈年堆积的粉煤灰均可使用,相关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粉煤灰的品质指标项目指标(%)SiO?+ALO3含量>75烧失量<10细度(0。9mm筛余)<15含硫量<0.88(2)水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2、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固化粉煤灰成型工艺主要采用碾压成型,局部近桥台挡墙不易碾压处,采用振捣成型。碾压成型部分,固化粉煤灰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7MPa,参考配合比为:固化剂:粉煤灰(干):水=9:1:29.振捣成型部分,固化粉煤灰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6MPa,参考配合比为:固化剂:粉煤灰(干):水=9:1:48。实际配合比应根据采用的施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1、固化粉煤灰成型振捣成型振捣成型是将拌和好的固化粉煤灰混合料,运送到施工现场,按规定的厚度分层摊铺后,采用振捣设备振捣成型的施工方法.振捣成型施工方法适用于管线沟槽、窖井和构筑物周围,桥台、墙背、房屋等建筑基础以及碾压机具碾压不到的边角地块的回填等小体量使用固化粉煤灰的情况。采用振捣成型施工方法的粉煤灰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且不得超过最佳含水量。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每一层的厚度应控制在40cm以内;如果施工场地较大,可采用排振加快振捣速度,振捣至固化粉煤灰不下沉不冒泡即可。固化粉煤灰可连续施工,连续施工的最大高度宜控制在2ni以内;连续施工的最大高度超过2米时,应对桥台、挡墙等构筑物进行验算。振捣应快插慢提,插点要均匀分布,插点间距不宜大于30cm,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为止,且不宜少于30s,严禁漏振.振捣成型施工方法的质量检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指标。(2)碾压成型碾压成型是将粉煤灰混合料摊铺整型后,采用压路机等压实设备将固化粉煤灰压实成型的施工方法。碾压成型施工方法适用于软土路基置换处理、路基和路堤的填筑施工等大体量使用固化粉煤灰的情况。固化粉煤灰碾压成型施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厂拌(场拌)法施工:将粉煤灰与固化剂按设计配比进行厂拌(场拌)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摊铺、整平、碾压。另一种是路拌法施工:将粉煤灰摊铺在施工路段上,将固化剂按设计配比均匀撒铺在粉煤灰上,用稳定土拌和机或拖拉机带五样犁、旋耕犁等机械翻拌均匀、整平、碾压采用碾压成型施工方法的粉煤灰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并略低于最佳含水量.混合料每层的摊铺厚度以25-30cm为宜,用二轮压路机碾压时,每次应重叠1/3轮宽;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次应重叠后轮宽的1/2。碾压速度:光轮压路机宜30-40m/min;振动压路机宜为60-1m/mino压实系数和碾压遍数应经试验确定,碾压至混合料表面应平整并且无明显轮迹。固化粉煤灰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时,第一层固化粉煤灰的填筑厚度根据软土情况确定,且不应超过50cm,应用8-10t的小型压路机稳压平整即可继续施工第二层;若加大压实能量,应以不出现弹簧状态为宜;此后每层的填筑厚度不应大于30cm,碾压可用钢轮压路机,也可使用振动压路机,直至填筑到设计高程。连续施工的最大厚度宜小于2低碾压成型施工方法的质量检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指标,必要时可辅以密度或密实度指标。交通工程7。1技术标准1.1设计依据(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9);(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2】99号);《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CJJ152—2010)7。1。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含标志、标线以及信号灯.7。2交通标志7.2.1设计原则交通标志沿道路纵横向设置的位置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9)的规定,力求做到标志种类齐全、功能完善。对重要标志需要验算司机的反应时间,以保证标志布置的合理性.道路交通标志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以内。主线标志版面设计以设计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辩认标志信息为基本原则,做到版面醒目、美观.2。2标志类型主线主要设置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等.7O2.3版面设计交通标志版面设计主要以《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9)为依据。标志版面力求清晰美观,指路标志采用汉字和英文并用,地名用汉语拼音,专有名词用英文。地面标志牌版面汉字高采用35cm,字宽比例正常状态为1:1,受版面尺寸限制适当调整。字体为国家标准矢量汉字标黑(简体).版面颜色见标志版面设计图。标志板外边框和衬边的圆角尺寸遵照《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9»中3。8.5规定。7。2。4标志板材料及反光薄膜标志板面采用铝合金板,其相关指标必须符合《公路交通标志版》(JT/T279-24)的相关要求.标志版的厚度根据版面尺寸的大小选用,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等小型标志版厚度采用2nini,指路标志版厚度采用3nini.标志版的拼接和加固采用铝合金龙骨加固,版边采用单折边加固,大型标志版增加铝合金角铝加固。标志反光薄膜应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的要求,采用具有优良的广角性能和逆反射性能,采用II类反光膜.标志支撑件采用管钢制作,所有的钢制部件应采用热浸镀锌+碰塑双层处理,立柱、横梁、法兰盘的镀锌量为550g/m2,紧固件为350g/皿,钢管顶端应封闭。7。2.5结构设计交通标志的支撑方式根据交通量、车型构成、车道数、沿线构造物分布、分荷载大小以及路侧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主要采用单柱式、单悬臂式等。设计基本风速采用南京当地平坦空旷地面,离地面10m高,重现期为50年lOmin平均最大风速值.对于悬臂式和门架式交通标志,结构重要性系数Y=1.0;对于其他交通标志,结构重要0性系数Y=0o9.07。2.6标志施工注意事项标志板用龙骨加固,板边用单卷边加固,标志板加固仅考虑了安装后的强度,因版面较大,应避免搬运时发生损坏。标志的支撑结构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处理。标志板设置位置应现场核实定位是否妥当,若视线不良或设置困难或与已完工的工程发生干扰时(除定位要求较强的标志外),可适当前后挪动标志位置,但须经设计单位确认.基础需经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安装标志立柱。若立柱通过法兰盘与基础连接,在拧紧螺栓前应调整好方向和垂直度.立柱安装好后,即可通过抱箍把标志固定在立柱上.标志板安装后应进行板面平整度调整和安装角度的调整。桥上的标志应提前在桥的结构中做好钢筋预留。附着于桥上的限高标志可采用M12X15的膨胀螺丝锚固。在安装时,标志板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和指示标志一般成。〜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一般成0〜10。.标志安装应满足设计中要求标志与路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净空一般》5。5m)和水平宽度.特殊情况时可调整立柱长度。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已完工的工程,尤其不得污染路面。7.3标线7.3。1设计原则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9),与标志配合或者单独使用,管制和引导交通,确保提供明确的警告、禁止或者指示信息。7。3O2标线平面布置标线、导向箭头的布设应确保车流分道行驶,起导流作用,保证昼夜视线诱导,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本项目布设标线类型主要有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导向箭头等。标线材料采用耐久、反光性能好的热熔反光型标线。(1)车道边缘线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外侧边缘线内,车行道边缘线为15cm宽白色实线,在机动车道需要跨越边缘线的地方划白色虚线,其中主道实线长6cm,间隔9cm,辅道实线长2cm,间隔4cmo(2)车道分界线设在道路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2cm,间隔4cm。(3)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斑马线),标示允许行人横穿车行道标线,人行横道线宽度为6m,线宽40cm,间距为60cm.设置位置除标志、标线设计图注明外,根据实地建筑情况,结合分隔带开位置设置。导向箭头设在平交附近,用于标示车道转向功能,白色图案,线宽30cm,长6cm。7。3.3标线施工注意事项设计图中各类标线均按《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9)有关规定布置,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标线应宽度一致、间隔相等、线形规则、边缘整齐、线条流畅。热熔反光材料施工要求,标线涂层厚度:沥青路面为1.8〜2。0mmo标线表面撒玻璃珠,应分布均匀,含量0。3〜0.34kg/。7。4交通信号灯1、交通信号杆件:灯杆按照交管局招标技术图纸要求以及说明制作;杆体应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接地装置应符合GB50169规范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灯杆预埋件由施工方在大于或等于灯杆图纸标注的相关技术数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设计时应考虑灯杆末端有大于60公斤的垂直承重,施工方所提供的预埋件须确保灯杆安装后能承受南京地区最大风压2、交通信号机沿线路采用HT20B信号机,不少于24组输出.信号机使用热镀锌角铁接地,角铁尺寸为50mmX50mm,厚度不小于4mm,长1.5—2m。3、交通信号灯及屏信号灯采用三灯头LED箭头灯(FX4-3),灯盘直径为①4mm;每通行方向应设置780型通讯式倒计时屏1块。4、电缆线敷设所有敷设的电缆线不得有接头,每根电缆线应留有2〜仙的余量.无法采用地下敷设电缆线方式时,可采用架空方式,最低净空不得低于6m;电缆线颜色应与灯色一致;交流电源主线采用BV2*6通信电缆线;箭头信号灯电源线采用RVV4*1.0铜芯电缆线;倒计时屏电源线采用RVV3*1。0铜芯电缆线;倒计时屏信号线采用RVVP2*1.0铜芯电缆线。5、地下管道埋设铺设在机动车道下的管道宜采用2孔热镀锌钢管,直径采用①lOOmm,壁厚为4。mm,埋深不小于70cm.敷设在人行道下的管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控平台管理办法
- 内部配套管理办法
- 军功认定管理办法
- 军队党费管理办法
- 农产销售管理办法
- 农村供暖管理办法
- 农村宽带管理办法
- 农村管理办法试行
- 农网抢修管理办法
- 农行支行管理办法
- 投资合作协议及投资细则说明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闺蜜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2025年金华市警示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选调考试笔试试题
- 全国集体荒地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医疗建筑工程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贵州省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山东济南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企业IT桌面运维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