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第1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_第1页
八下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第1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_第2页
八下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第1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_第3页
八下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第1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_第4页
八下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第1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八下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第1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说文解字》练习和答案

一.填空。

1.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朝代)末期有了(人名)造字的传说。

2.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成了国书。

3.到了(朝代),考试史、尚书史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让(人名)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

5.《》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6.(朝代)和帝时,(人名)作了一部《》。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有九千字。而且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7.《》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人名)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8.笔出现于代,却只用削成。

9.“六书”,即“”“指事”“”“”“转注”

“”。其中字最多。

10.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伸义的多,一字多义,这源于字。11.晋以来通行了,这才将同一字分读几个音,让意义分得开些。

12.象形字本于。后世用四声分别,古代却用偏旁分别,这便是形声字。13.、、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

14.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演变的方向是。

15.最古的文字应该是,又称为,是盘庚以后的代文字。

二、选择

16.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A.文字不断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B.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C.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

D.《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

17.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B.《说文解字》只有秦篆和一些晚周民间书,再古的可以说是没有的。

C.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只有“契”,还有“书”和“印”。

D.“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

三、综合探究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

(1)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

(2)请仿照示例,解释会意字“杳”的本义。

【示例】杲: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义:明亮的样子。

杳:

19.【说文解字】为进一步了解汉字文化,你和小福进行了探究,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

的字形推知其本义。这个字的本义是:

汉字之美,美在字形,更美在表意,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源理解字意。请你辨“即”字,

完成下面表格。

21.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2)文文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四、简答题22.《说文解字》有什么特点?23.秦以后的书体演变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简易,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战国仓颉2.小篆3.汉代4.李斯5.《急就篇》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小篆

7.《说文解字》《尔雅》,扬雄8.商竹木9.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形声10.假借11.四声

12.图画13.象形字、假借字14.应用简易15.甲骨文卜辞商

16【答案】.D解析:《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故选D.17.C解析: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了有“契”和“铸”,还有“书”和“印”。故选C。

18【答案】(1)水羊(2)从“木”,从“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3)佳木秀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象形字。根据示例所给的字,可以归纳,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根据①的形状可知,这字的形状像流动的水,所以此字为“水”。②根据前面示例的牛字的图形,可以猜测,此字的最上面像“羊”的两个弯曲的羊角,故此字为“羊”。(2)本题考查根据字形推知字义。根据示例中的解释,“杲”,“日”在“木”上是天亮,可以猜测“日”在“木”下,应该就是天黑了,所以“杳”的本义,应该是昏暗的意思。根据示例填写即可。

19【答案】①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②画【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探究。分析“筆”字的结构,上面是“”,下面是“聿”。根据“聿”是“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的解说,可解释“筆”字为: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畫”字,上面为“聿”,一只手握着笔;下面为“田”和“一”,表示田地的边界。可知“畫”字义谓一只手握着笔,标出田地界限,即画线,可此可推测“畫”字读音,简体字写作“画”。

20【答案】(1)书写:采。本义: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2)陶渊明桃花源记接近、靠近【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的理解与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后又发展出了行书和草书。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三种字体可知,上半部分是一个手,下半部分是一个木。它表达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是叶子。这也是这个字的本义。所以这应是一个“采”字,然后规范书写到田字格中即可。(2)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和探究。根据积累可知,“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句意是: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即”意思是“接近、靠近”。

21(1)C解析:“江”“河”是形声字。故选C。(2)A.山B.水C.木D.叶

22【答案】22.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23.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