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的生成与排出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过多的物质以及异物和有害物质,经血液循环由相应的排泄器官从体内排出的过程.排泄的概念: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1、排泄功能2、内分泌功能肾的功能:2尿的生成与排出排泄器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肾等。二氧化碳、水等水、盐类、少量尿素等电解质、胆色素等水、尿素、尿酸、肌酐、盐类、药物、毒物3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一节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第四节血浆清除率第五节尿液及其排放本章的章节4尿的生成与排出一、肾的结构特点(一)肾单位(二)集合管5尿的生成与排出(一)肾单位髓袢6尿的生成与排出7尿的生成与排出肾单位按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8尿的生成与排出肾小球髓袢升支粗段弓形静脉弓形动脉髓袢细段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肾髓质肾皮质直小血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远曲小管集合管肾小囊9尿的生成与排出两种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2:1)滤过、重吸收作用近髓肾单位:出球小动脉形成细而长的直小血管髓袢长,可深入内髓层尿浓缩和稀释功能的结构基础10尿的生成与排出(三)近球小体(球旁器)近球(球旁)细胞——入球小动脉中膜细胞,分泌肾素球外系膜(间质)细胞——入球动脉和出球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功能。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的呈高柱状的上皮细胞,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入球动脉出球动脉球旁细胞远曲小管间质细胞致密斑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11尿的生成与排出(一)肾血流量大,但分布不均,主要在皮质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5~
1/4,其中的94%在肾皮质;(二)肾血液经过两次毛细血管才回到静脉,且两套毛细血管网的血压差异大二、肾的血液循环的特点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有利于滤过2、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低——有利于重吸收。肾入球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网——静脉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12尿的生成与排出13尿的生成与排出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14尿的生成与排出1、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肾血流量(RBF)肾血浆流量(RPF)肾小球滤过量(GFR)050100200mmHg150动脉血压在80~180mmHg间变动,肾血流量不随血压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变化机制:肌源学说——入球A壁上平滑肌紧张性变化是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基础肾平均动脉血压肾容积流量15尿的生成与排出2、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交感神经——肾血管收缩,流量体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同交感N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恒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量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到心、脑等重要脏器。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16尿的生成与排出一、尿液
尿量:正常值:1—2L/D若>2.5L/D——
多尿
<0.1—0.5L/D——
少尿
<0.1L/D
——无尿
理化特性:淡黄色,比重1.015—1.025,渗透压>血浆,pH5.0—7.0,最大变动为4.5—8.0
成份:H2O:95—97%
无机物:K+Na+Cl-
HCO3等
有机物(少):尿酸、尿素、肌酐、氨
尿液——正常人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17尿的生成与排出尿生成的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18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19尿的生成与排出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的概念: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即原尿)的过程。原尿就是血浆的超滤液20尿的生成与排出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血管球肾小囊壁层近曲小管从肾小囊吸取囊内液的方法(示意图)玻璃棒微吸管21尿的生成与排出成份血浆原尿终尿终尿浓缩倍数水9009809601.1蛋白质800.30葡萄糖110钠3.33.33.51.1钾0.20.21.57.5尿素0.30.32060尿酸0.020.020.525肌酐0.010.010.4400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g/L)22尿的生成与排出原尿血浆超滤液微穿刺实验证明,原尿就是血浆的超滤液。23尿的生成与排出(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机械屏障2、电学屏障24尿的生成与排出1、机械屏障:由滤过膜中三层结构的孔道大小构成。作用:机械屏障对物质大小起选择性通透。分子量≥70000,有效半径≥3.6nm大分子物质完全不能滤过;分子量<6000,有效半径<1.8nm小分子物质完全可以滤过。25尿的生成与排出滤过膜的组成(2)中间层是非细胞的基膜层:*
基膜层是由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结构,有许多4-8nm的多角形网孔,可决定通过基膜的分子大小,大分子的蛋白质很难通过基膜。(3)外层是肾小囊的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具有足突,足突间有小的裂隙,裂隙上有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足突)(1)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上面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窗孔,可防血细胞通过。是滤过膜的主要屏障26尿的生成与排出27尿的生成与排出2、电学屏障:主要限制刚能通过滤过膜孔道的带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滤过。如分子量为69000,有效半径为3.5nm的血浆蛋白.作用:对带不同电荷的物质进行选择性通透。28尿的生成与排出(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液体滤出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29尿的生成与排出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入球端45201015出球端45逐渐加大(35)10逐渐下降(0)入球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为正值,所以可生成超滤液
出球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为零,不能生成超滤液
30尿的生成与排出125ml/min,180L/日,相当于体重的3倍。
1、肾小球滤过率(GFR)2、滤过分数概念: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概念: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之比。125/660×100%=19%(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31尿的生成与排出(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前提条件:足够的肾血浆流量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结构基础:滤过膜32尿的生成与排出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P在80-180mmHg范围内时,cap压相对稳定,GFR基本不变。●BP<80mmHg时,cap压下降,GFR↓→少尿●BP<40-50mmHg时,GFR=0,无尿。(如大失血、休克)●BP在短时间内>180mmHg→cap压↑,GFR↑→多尿(如输入大量的等渗溶液)●高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硬化、狭窄→cap压下降,GFR↓(2)血浆胶渗压:因疾病或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时,血浆蛋白浓度↓,GFR↑
。(3)肾小囊内压:当肾小管梗阻时出现显著增加,如结石、肿瘤压迫等→输尿管阻塞→囊内压↑→有效滤过压↓→GFR↓1、有效滤过压33尿的生成与排出2、肾血浆流量
——对滤过率有很大影响异常应激状况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显著减少(血流要供应脑等重要脏器),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34尿的生成与排出3、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在正常情况下较稳定,只有在病理状态才发生改变而影响尿的成分,归纳如下:①肾炎时,基膜损伤破裂、负电荷↓→机械、电屏障作用减弱→通透性↑→蛋白尿甚至血尿;②急性肾小球肾炎→血管壁肿胀、管腔狭窄或阻塞→滤过面积↓→滤过率↓→少尿甚至无尿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压E全身动脉压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B肾小囊内压升高
C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滤过膜面积减小E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35尿的生成与排出滤过率↓(中毒性休克)③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率↓(结石、肿瘤)囊内压↑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大失血)毛细血管血压↓②有效滤过压滤过率↓(肾炎)滤过膜面积↓滤过率↑(蛋白尿)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率↑(血尿)滤过膜的孔径↑①滤过膜滤过率的变化影响因素36尿的生成与排出某患者近日来晨起眼睑明显水肿,活动后减轻,尿量减少,呈洗肉水样。入院检查:尿蛋白(+++)。医生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若病人询问:为什么肾炎会出现血尿、蛋白尿、少尿甚至无尿?那么作为护理工作者的你该如何解释?
案例提出问题1、尿液如何生成?2、尿液中含有哪些正常成分?37尿的生成与排出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重吸收:肾小管中的物质经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入血的过程。(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三)影响重吸收的因素125ml/min,180L/日,相当于体重的3倍,而终尿只有1.5L???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38尿的生成与排出2、重吸收的方式被动重吸收——顺电、化学(渗透压)梯度扩散如:Cl-(大部分)、H2O等主动重吸收——逆电、化学梯度、耗能的依赖于泵的转运如:葡萄糖、氨基酸、Na+、K+等1、重吸收的部位:(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以肾近端小管为主39尿的生成与排出40尿的生成与排出(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Na+的重吸收:主动转运水:靠渗透压梯度的被动重吸收氯离子:顺电位差的被动重吸收K+:主动重吸收GS、AA:继发性主动吸收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受ADH调控,对Na+的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主要在近端小管41尿的生成与排出4.葡萄糖的重吸收:继发于Na+的主动重吸收特点:①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②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160~180mg/100ml代表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重吸收能力。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
A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BNa+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C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D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E蛋白质进入细胞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近端小管B髓袢C远球小管D集合管E各段肾小管
肾糖阈是指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42尿的生成与排出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基侧膜上的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近端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A低渗重吸收B等渗重吸收C高渗重吸收
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受醛固酮的调节
43尿的生成与排出(三)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1.小管液溶质浓度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增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2.肾小球滤过率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减多少,近曲小管重吸收的量始终是滤过量的60~70%。糖尿病患者多尿,糖尿?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是指
A近端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
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
C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E以上都不是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
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正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C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D肾小管对Na+吸收减少E血容量增大44尿的生成与排出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分泌: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45尿的生成与排出(一)H+的分泌部位: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均有,过程:以H+–Na+交换形式进行,每泌1个H+,换回1个Na+和1个HCO3。意义:排酸保碱。-(二)NH3的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NH3由上皮细胞代谢脱氨而来。过程:H+与NH3结合成NH4+意义:排酸保碱。46尿的生成与排出H2OH2CO3CO2HCO3-+H+CO2H2OH2CO3HCO3-H+Na+组织间隙小管腔NH3H+Na+NH3NaClNH4Cl+H+NH4+47尿的生成与排出(三)K+的分泌过程: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K+-Na+交换
意义:H+-Na+交换和Na+—K+交换存在竞争性抑制H+—Na+交换Na+__K+交换H+—Na+交换Na+__K+交换酸中毒血[K+]高血K+血[H+](高K+性酸中毒)48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肾小球功能的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49尿的生成与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ADH、醛固酮50尿的生成与排出抗利尿激素(ADH)1、来源:合成部位下丘脑释放部位神经垂体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要)上皮细胞对H2O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2、作用:3、影响分泌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动脉血压51尿的生成与排出52尿的生成与排出53尿的生成与排出
(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机体失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大量饮清水)ADH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液稀释尿量增多54尿的生成与排出水利尿:由于一次性的大量饮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55尿的生成与排出(2)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下丘脑分泌释放ADH血压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水重吸收尿量增多(3)动脉血压机体发生大出血时,尿量如何改变?请试述机理。56尿的生成与排出ADH下丘脑垂体后叶合成释放血浆晶体渗透压机体缺水循环血量动脉血压左心房等处的容量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尿量大出血57尿的生成与排出其它因素:弱的冷刺激ADH(冷环境——尿多)痛、精神紧张促进ADH释放下丘脑病变ADH尿(尿崩症)
58尿的生成与排出肾交感神经的作用①激活肾血管α受体→入、出球小动脉收缩→血浆流量↓→滤过率↓②激活β受体→球旁细胞分泌肾素→angⅡ、醛固酮↑→促进NaCl和水重吸收↑③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增加Na+、Cl-和水重吸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肾脏NaCl排出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
ANa+重吸收减少BK+重吸收增加C水重吸收减少
DCl-重吸收减少EK+排出增加可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
A血管紧张素Ⅱ增多B血Na+增多C血K+降低
D血量增多E血压升高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肾小囊内压升高
C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血流量减少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是()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ⅡE肾素
60尿的生成与排出血K+血Na+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D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保Na+、排K+、保水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心钠素B血管紧张素Ⅱ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血压降低E大量出汗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动脉血压升高
D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量增多B动脉血压增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管紧张素Ⅱ减少E心钠素增多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该动物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A对水通透性增高B对Na+重吸收增多C对尿素重吸收增多
D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E管腔外渗透压升高
61尿的生成与排出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的浓缩和稀释,是以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比较而言。终尿渗透压高于血浆,称为高渗尿,表明尿被浓缩;低于血浆,称为低渗尿,表明尿被稀释;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的,称为等渗尿.62尿的生成与排出一.尿浓缩和稀释的结构基础:肾髓质的高渗透压梯度63尿的生成与排出64尿的生成与排出(一)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内髓部——髓袢升支细段对NaCl的重吸收和集合管处的尿素再循环(远曲小管、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通透,而内髓部集合管和升支细段对尿素通透性大)(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65尿的生成与排出二.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二)尿的稀释(一)尿的浓缩当机体缺水的时候,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来自髓袢升支粗段的低渗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水不断被重吸收,小管液就由等渗逐渐变为高渗,即尿液被浓缩,尿量减少。体内水过多时,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来自髓袢升支粗段的低渗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Nacl被继续重吸收,而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痛风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交通运输与物流:物流行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物流行业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报告
- 理财入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天津医科大学《微电影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未来电动车技术变革对于消费者的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沉浸式戏剧与社交网络营销结合的市场推广模式研究报告
- 有机化学分子连接与断裂原因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
- 职场环境中的商务英语应用实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船用导航雷达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临床类面试真题及答案
- 矿山探矿证转让合同协议
- 离散数学中的网络科学研究-全面剖析
- 外包免责协议书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物理试题(含答案)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资料2024
- 贵州省考试院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五一节后复工复产培训
- 西部计划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静脉治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