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教学分享1《道德经》教学分享1第一部分老子及《老子》简介一、老子其人
老子(lǎozǐ),人名,春秋末期人,生卒无考。(老子:lǎozi,表人的身份:老子、儿子、孙子)
“老子者,楚苦厉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吏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2第一部分老子及《老子》简介一、老子其人
守藏室:相当于现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诸多功能综合体之机构。吏,总管、总馆长。
其生平要点推断如下:
1、官宦世家,周室要吏,上古以来中华文化之继承者、守护神。“守藏室之吏”
2、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学问家、思想家、哲学家;古代管理学理论鼻祖;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奠基人之一。“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3守藏室:相当于现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诸多功能综合
3、悲天悯人、至爱无边,心系天下,尊道重德的模范践行者。①“爱国治民,能无为乎?”《老子·第10章》②“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49章》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七十五章》
43、悲天悯人、至爱无边,心系天下,尊道重德的二、《老子》其书1、主要内容
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上篇,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称德经。道经侧重于宇宙自然,社会人事、思维方式的本体作客观揭示与论述;德经侧重于对上述领域中可感知的相对具体的事物、规则的认识、遵循、用以治国的论述。涉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养生、道德修养等人类生存发展的所有领域与层面,实为人类文化史上集哲学基础、人文理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科学发蒙于一统的丰碑式著作,入世可安邦治国,出世可独善其身。其核心理念可穿越时空而永久造福于人类。5二、《老子》其书1、主要内容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2、宗旨要领
核心范畴:道、德理论要素:有,无;无为,无为而治;相生相成、反向转化;少私寡欲、崇俭抑奢、柔弱谦下、韬光养晦、功成身退等等。解释:道是什么?1、道是物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生一…三生万物”,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母体。2、道广博普存而独立周行、无私主导。“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⒊道永恒运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⒋道是宇宙、万物、社会、等一切事物跨越时空的法则和规律的总和。62、宗旨要领核心范畴:道、德6德是什么?1、德者得也,德是道的具体存在,如“张三”与“人”的关系。2、道以“无”和“有”两种状态存在,德就是人所能感知的具体的“有”与尚未感知的具体的“无”的客观存在。3、“无”更值得关注、探索与开发。如潜在的商机、灾难、事关人类存亡发展的重大领域(太空、高新科技)3、写作特点散文诗似的凝练文字,蕴蓄博大精深的内容,永参不透,汲取不竭。透视宇宙,穷研物理,非常规思维的表达方式。73、写作特点散文诗似的凝练文字,蕴蓄博大精深的内容,三、地位及影响1、荣誉称号
真人―――庄子(真人-圣人-佛)2、政治谥号
太上玄元皇帝――唐高宗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真宗太上老君――民间8三、地位及影响1、荣誉称号2、政治谥号81、“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
-孔丘《史记·老子列传》
2、“余谓《老子》譬之太医,医方众品并列,指事施用,都可疗病。五千言所包亦广矣,得其一术,即可君人南面矣。”
-章太炎《诸子略说》3、《老子》可以作兵书读。
-毛泽东4、中科院院士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叔子,在全校开设《老子》一科,不能背诵《老子》者,不能参加博士生论文答辩。
3、历代评价91、“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6、唐太宗“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唐玄宗亲自注疏《道德经》,令士庶百姓家藏一本,列科举必考项目,且每年有专科开考。7、宋代科举,老庄之学必考。8、明太祖“斯经乃万物之至灵,王者之上师,臣民之至宝”。9、清顺治帝“老子之道为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10、魏源:救世之书。106、唐太宗“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唐玄宗亲自注疏《道德经》
康有为、严复、刘师培、章太炎、王国维、胡适、均有相当研究,马昶、马叙伦、高亨作现代考释,梁启超、冯友兰、金岳霖、钟泰作西方哲学式研究,李泽厚、汤一介、冯友兰、陈鼓应作哲学解读,港台有钱穆、吴康的老庄解读。4、现当代研究11康有为、严复、刘师培、章太炎、王国维、胡适、均有
5.世界影响
“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作品都流行。事实证明,该书至少出版过40种不同的英文版译书。除了《圣经》之外,恐怕没有任何其他书籍有过如此多种的版本。”
—美国迈克尔•H哈特《中外100名人排行榜》
16世纪以来,《道德经》逐渐传播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黑格尔、叔本华、海德格尔,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等,都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并对老子思想有极高的评价。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从20世纪30年代就献身中国文化,巨著《中国科技史》是这个领域中最伟大的著作,他自己因为热爱道家学说,甚至取了道号,叫做“十宿道人”。125.世界影响12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都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而“道家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道就是道理、方向,事物的进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和基础”。——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就职演说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
邻近的日本、韩国,老子具有巨大的影响,古代至今,都有多种汉文版《老子》流传,近年更成韩国热门话题。在其他亚洲国家,越南文、印度文,甚至梵文、女真文的《老子》译本都可以找到。德国人最喜欢《老子》、版本最多。
13“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6、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韬光养晦:刘备、邓小平、现实中国对外国策、老百姓财不露白。2、柔弱谦下:玉皇张百忍的传说(“江南第一家”洪武题字);“六尺巷”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千里修书为堵墙”。3、中国风水说。4、功成身退:曾国藩、杯酒释兵权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理论渊源。“等贵贱均贫富”。6、养生全真:太极、炼丹(内外)发展科技。146、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4四、老子与道家
老子以《道德经》而创道家学派理论基础之经典,庄子继承发展而有自己的新理念。尊黄帝、老子为道家,并称为“黄老”,始于周末,盛于汉初。两汉以后多以老庄并称。道家宗旨,进则经世致用,退而独善其身(摄生)。人从“摄生”而求长生,形成宗教,尊老子为祖师,道教信徒曰道士。共两派:清流为神仙家,研习《老子》,炼丹习武(如太极拳),对中国科技,体育有深远影响。俗流称劾禁家,巫之余裔,即天师道人一类,专事打蘸、画符、驱鬼、降妖。15四、老子与道家老子以《道德经》而创道家学派理论基础之五、老子与儒家
老子长于孔丘,孔丘以访问学者参师。
“老子送孔子曰:‘为人臣者毋以有已,为人子者毋以有已’。”孔子退而有“其犹龙也”之叹,推论儒家“克己复礼”修身治人之宗旨。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历来承平之世,儒家之术,足以守成;戡乱之时,即须道家。”
-章太炎《诸子略说》道家是药店,儒家是粮店。
-南怀瑾16五、老子与儒家老子长于孔丘,孔丘以访问学者参师。六、老子与佛家
中国的佛教,既吸收了道家思想,也吸收有儒家思想。禅宗是中国化的佛家一宗,其“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不执著于经文等观念与道家所见略同;其后继者希迁,在《参同契》中甚至提出“明中有暗”、“暗中有明”、“万物自有功”,这些同道家“有无相生”、“万物负阴而抱阳”有明显的渊源关系。17六、老子与佛家中国的佛教,既吸收了道家思想,也七、基本定位《老子》是一部经世致用、治国理政的哲学著作。(共57章涉及)《老子》是一部教诲君主(领导)、志士仁人道德修养的有关世界观、方法论著作(共11章涉及)。《老子》是一部开拓视野,揭示天、地、人的本体、规律,触及某些科学要领的综合性理论著作。18七、基本定位《老子》是一部经世致用、治国理政的哲学著作。(共八,治国之道经典举例(1)治人事天,莫若啬。﹙59章﹚(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67章舍慈、俭、后,死矣)。(3)西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清孝庄皇太后造就康乾盛世19八,治国之道经典举例19第二部分:如何学原著一、态度:学以致用,不计功利
所谓不计功利,是不汲汲于个人功利。学习《老子》恰恰要计功利,但计的国家民族人类的大功利。历史上这种目光远大、胸怀磊落、创辉煌业绩名垂青史者、燦若群星:孔夫子、屈原、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孙中山等等。正因为国家民族的功利在,则个人功利在。207/27/2023第二部分:如何学原著一、态度:学以致用,不计功利所
一般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功利,老子的《道德经》,有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等,多次反复开导人们利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不名有”。因为这是道的要求,只要遵道践行,就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效法天地的人也就能“天长地久”。217/27/2023一般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功利,老子的《道德经》
不计功利者,能否获功利?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如孙中山,从立志“建立民国”起,长期流亡日本、被囚英国、奔波南洋、矢志不渝地组织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当上临时大总统又让位给袁世凯,总是“后其身”;往往出生入死地“外其身”,“以其不争”,“故能成其私”,结果造就出一个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海内外华人极其爱戴的“国父”,获得国家民族的最大功利,他的功业和英名永垂不朽!227/27/2023不计功利者,能否获功利?老子说:“后其身二、参透主旨以经解经1.第一步是读,熟读成诵2.第二步如何质疑问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是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会产生疑问,于是需要质疑问难。最好的办法是请教行家、学者。先了解两三个权威的看法,可以对照起来一章一章去领会、参看,从而得到启发,慢慢建立自己的观点,乃至系统的理念。237/27/2023二、参透主旨以经解经1.第一步是读,熟读成诵2.3.第三步参透主旨
我们尊重古圣先贤,但不迷信。其一,他们原本也同我们一样是从普通人学习思考而成为专家权威的,我们首当学习他们的精神;其次才是理论,他们在学术上如何走路,则是最好的借鉴。其二,他们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局限,势必有宝山探宝时没有攀登过的最佳风光,有待后人攀登,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领悟、主见和成就。《老子》版本多,解释更是异彩纷呈,各有特色。建议采用东汉末年曹魏时代王弼的注释版本,因为它是两千年来的主流版本。古圣先贤的功夫也来自这一版本。247/27/20233.第三步参透主旨我们尊重古圣先贤,但不迷信。其一,4.以经解经
以经解经,首先是拿《老子》上下文做参照物,然后以道家的其它经典参照起来理解,比如庄子的《庄子》(又称《南华经》),再其次是儒经,然后参看法、名等诸子百家。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也许有前后不尽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但思想基础、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则是基本稳定的,正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老子思想体系也是“一以贯之”的。例:《老子》第六十五章内容理解。257/27/20234.以经解经以经解经,首先是拿《老子》上下文做参照物,【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一般人翻译理解为:古代善于以道治国的,不使民众聪明,而是让他们愚昧(或淳朴)。民众之所难以统治,是因为他们多智。所以以智治国,是国家的灾难;不以智治国,是国家的福份。
这样解释之后就对老子大加挞伐,说他提倡的是愚民政策,此说大谬。与《老子》全书悲天悯人、关注民生、关爱苍生的主旨和伟大的胸怀背道而驰,是一种亵渎。267/27/2023【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老子该是怎样看待问题的呢?①老子既教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第49章);怎么又倡导“愚民”?
②老子教诲: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77章)让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第81章),实施的是惠民政策。③民众到底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他们有无“以智治国”的权力?是谁“以智治国”成为“国之贼”呢?277/27/2023老子该是怎样看待问题的呢?①老子既教诲“圣人无常④老子倒是特别强调谦卑处下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第39章)
⑤《道德经》是“礼崩乐坏”时代,老子的济世救民之作,“愚民”又岂能“济世”?可见,老子是关爱百姓,而不会愚弄百姓的;况且百姓亦非人为地可“愚”的。287/27/2023④老子倒是特别强调谦卑处下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这样根据上下文以经解经,那么接近老子本意的理解因该是:
古代善于以道治国的,不认为自己比民众聪明,甚至认为比他们还愚钝。民众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君主自己多智。所以以智治国,是国家的祸害,不以智治国,是国家的福祉。297/27/2023这样根据上下文以经解经,那么接近老子本意的理解因该是:三、把握写作的特点,利用文言特点,全面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仍以六十五章为例:“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关键句。一般人的解释把句子中“以”字解释为介词,即“拿、把、用”的意思,“明”、“愚”两字解释为使动用法;使民怎么样。于是就翻译成“不使民众聪明,而是让他们愚昧”的谬论了。这既不合情理,更曲解了伟大智者老子的伟大精神。307/27/2023三、把握写作的特点,利用文言特点,全面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其实,“以”应当解释为“认为”,“明民”和“愚之”应当解释为“明于民”,“愚于之”,这样就译成:“认为自己不比民众聪明,甚至于比他们还愚昧”。这种翻译与一般人截然相反,但境界全出。而凭一己之智去统治天下的人民,自然是“难治的”,甚至会“覆舟”。317/27/2023其实,“以”应当解释为“认为”,“明民”和“愚第三部分:教学建议
小学初中,首推诵读,不求甚解。高中以上,据情讲解。学生质疑,恰切讲解。一.破解疑难字词举例1.第九章揣而锐之,揣,读zhuì(墜)捶击(擊)2.第十章专(專)气致柔,又作抟(摶)抟,读tuán3.第十五章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识(識)同誌读zhì记载(描述)327/27/2023第三部分:教学建议小学初中,首推诵读,不求甚解。高中4.第七十二章无狎其所居,无厌(压)其所生。夫唯不厌(压),是以不厌。前两个厌同压读yā第三个厌则是本字。压的繁体:壓厌的繁体:厭古代压、厌相通5.第七十九章是以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测试试题(解析卷)
- 合同审批流程电子化管理操作流程工具
- 绿色制造AI算法优化与应用考核试卷
-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考核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章节练习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难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栀子血清指纹图谱的分析研究
-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课件
- 河南2024定额计算规则
- 202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固体物理基础》课件-第5章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汇编课件
- 《基准折现率的确定》课件
- 24年10月自考13003数据结构与算法试题及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 无人机技术探索
-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题(1-4单元)(含答案)
- 拍七令游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