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解析教学课件_第1页
《高山仰止》解析教学课件_第2页
《高山仰止》解析教学课件_第3页
《高山仰止》解析教学课件_第4页
《高山仰止》解析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山仰止》解析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高山仰止》解析《高山仰止》解析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郑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郑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读课文思考:本篇主要是讲什么的?孔子与弟予孔子眼中的弟子和弟子眼中的孔子文章13个章节,主要提到了哪些弟子?子路颜渊子贡伯牛子游闵子骞冉有其他:弟子总画像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在孔门中以德行和颜回并称,72贤人之一。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颜渊ε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认为他德行好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人孔子和子路如果你是子路的同学,你喜欢这样的同学吗?我喜欢(不喜欢)因为子路是的人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豭(jia):公猪。陵:通凌(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陵暴,轻侮。)找出大中描写子路的章节11、13(第2章)7、11(第3章)11、15(第4章)5、7(第5章)6、28(第6章)谢谢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