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讲稿-课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讲稿-课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讲稿-课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讲稿-课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讲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集中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020/11/29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就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的。2020/11/292第一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二、联系的多样性三、坚持普遍联系观点的实践意义2020/11/293西方民谣“钉子与帝国”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个骑士;伤了一个骑士,丢了一个口信;丢了一个口信,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输了整场战役;输了整场战役,亡了一个帝国。2020/11/294(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020/11/295

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A.联系的客观性猫多花就多(2)联系的特点2020/11/296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B.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每一件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普遍的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事物、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具体讲有三种含义:2020/11/297

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三层含义:头痛医脚2020/11/298其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空间上时间上2020/11/299其三,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杜弼《檄梁文》2020/11/2910C.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2020/11/2911坚持普遍联系观点的实践意义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在工作中要树立全面观点,要有“一盘棋”的思想的理论依据。其次,在全局思想指导下,善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从每个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化”。2020/11/2912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2020/11/2913一、发展是标志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1、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

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变为另一种质态

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

。特别指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从低级向高级

从无序向有序

从简单想复杂的上升运动。2020/11/2914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A.发展是标志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概念,所包含的本质内容是前进的变化或上升的运动不是抽象空洞的观念而是对现实世界运动基本方向的如实反应映。2020/11/29152、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

任何运动都出于事物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运动就意味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

任何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身的现实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意味着运动

,联系是运动和发展的基源。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所以联系和运动发展是不可分割的2020/11/2916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和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b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2020/11/2917c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后春笋”、“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0/11/2918新事物为什么必然会战胜旧事物总的来说,是由于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有三点:第一,新事物萌发、产生于旧事物内部,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因而它是旧事物所无法消除的东西。第二,新事物比旧事物更能适应发展的条件和要求,因而更富于生命力。第三,新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合理的成分,克服了消极的成分,又有新的创造,因而具有更丰富、更高级的内容。因此,就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020/11/2919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都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否定,所以这就必然要遭到旧事物的拼死反抗。第二,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弱小的,新事物在克服旧事物前后一段时期里,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并不会马上停止,有时候,旧事物还可能会复辟,新事物还需要继续进行更加艰苦的斗争,所以,这就注定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问题,在社会领域尤为突出。2020/11/2920

4、方法论意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发现新事物,勇于支持新事物2020/11/2921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WhyHowWhere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020/11/292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2020/11/2923(1)什么是矛盾?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诸方面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关系。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即对立统一一、矛盾2020/11/2924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韩非子的故事2020/11/2925(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020/11/2926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一是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两方面含义:2020/11/2927第一层含义: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NS

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020/11/2928A、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第二层含义: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太极图中的黑白鱼,黑鱼的眼睛是白的,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这个反映宇宙本质的图所表达的就是对立双方的相互包含,对立中的同一关系。2020/11/2929塞翁失马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020/11/2930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没有失败一万次,我只是找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爱迪生案例:失败产品博物馆2020/11/293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舍己救人”“见利忘义”“水火相克”2020/11/2932学术争鸣战场厮杀批评与自我批评市场竞争2020/11/293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2020/11/29342020/11/293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时,要善于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即要坚持“求同存异”,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2020/11/2936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肯定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承认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020/11/2937内因外因概念

内因即内部矛盾

就是一个具体事物内部所包含括各种要素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外因即外部矛盾,就是一个具体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020/11/293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

是事物发展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2020/11/2939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2020/11/2940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①矛盾的普遍性

2020/11/2941①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

矛盾无时不有

自然界存在矛盾人类社会存在矛盾2020/11/2942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实践意义它给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出了一个总的正确的方向。正因为矛盾是普遍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解决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盖矛盾.2020/11/2943有三种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②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2020/11/2944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020/11/2945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2020/11/2946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020/11/29472020/11/2948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第一、主要矛盾(支配、决定)和次要矛盾(从属)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020/11/2949华佗的“治之宜殊”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在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方法论意义2020/11/2950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说他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个性,一般个别

)之间是互相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是概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

,而没有包括个别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事物的具体特性即个性比共性丰实2020/11/2951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互相联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一方面个性包含着共性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另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020/11/2952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范围内侧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毛泽东同志说:“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3页)2020/11/295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2020/11/2954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毛泽东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牵牛要牵牛鼻子”2020/11/2955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一、质、量、度二、量变和质变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四、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2020/11/2956一、质、量、度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凡物必有质凡质必有物白居易2020/11/2957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2020/11/2958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转化为他物。2020/11/2959

事物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冰水气50C0C100C2020/11/2960要注意掌握分寸,“过犹不及”。乐极生悲适度的原则2020/11/296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二、量变和质变2020/11/296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冬虫夏草是我国高原地带的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形成过程是: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产卵于土壤中转变成幼虫。此时,虫草菌侵入土壤中正在冬眠的幼虫体内不断繁殖,噬食幼虫的“五脏六腑”,将其内脏吃的一干二净,只留下躯壳,致使幼虫死亡。在新的一年天气转暖时,虫草菌自幼虫头部生长出地面,被人们发现后挖出晾干,变成所谓的“草”。2020/11/2963三、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从对立角度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两种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从统一角度看,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020/11/296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2020/11/296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020/11/296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20/11/2967

《易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20/11/2968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即事物在总体、全局上仍处于量变过程中,但却发生了部分质变。2020/11/2969阶段性部分质变

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2020/11/2970蚕的一生

2020/11/2971局部性部分质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块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相对于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全国而言,就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2020/11/2972

在改革开放中,许多探索性的实践都需要经过试点,先搞局部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全面推广。这些试点和试验也是局部性部分质变的表现。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特区2020/11/2973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特别是三大战役,就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表现。歼敌47.2万,解放东北全境歼敌55.5万,解放华东、中原歼敌52万,解放华北2020/11/2974(4)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含义: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质变,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变化。但也不要忽视事物的量变,因为没有量变为基础,质变不会发生。

2020/11/2975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二、辩证的否定观三、否定之否定规律2020/11/2976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非它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它物的方面。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2020/11/2977社会肯定因素:生产、建设、改革、发展、调节、稳定、秩序……否定因素:动乱、腐败、污染、战争、保守、倒退、分裂……肌体肯定因素:生长、发育、成熟、营养、代谢……否定因素:疾病、衰老、损伤、老化、退化等……2020/11/2978其次,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统一

财产和债务不是两种独立的财产,只是对负债者而言是否定的财产,对债权者而言是肯定的财产罢了一条往东的道路同时就是一条往西的道路。——黑格尔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先,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2020/11/2979“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

——恩格斯二、辩证的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020/11/2980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灭六国者非秦也六国也”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2020/11/2981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否定2020/11/2982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大风大浪,却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其中就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起作用。邓世昌岳飞九八抗洪2020/11/2983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时空是绝对的时空是相对的2020/11/2984辨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即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2020/11/2985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020/11/2986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的东西要“扬弃”式吸纳

2020/11/2987

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过程,这样,就使事物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2020/11/2988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整过程

实践认识实践认识领域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人类社会植物生长麦粒植株麦粒2020/11/2989A、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从内容上看,事物的运动是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前进的过程。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从形式上看,事物的发展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表现为一个发展周期。(即经过两次否定,形成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使事物发展呈现出周期。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从现象上看,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了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是向旧事物的回复,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说明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发展,而是走了曲折的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20/11/2990事物的发展——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有迎战困难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

2020/11/2991

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020/11/2992原因与结果是揭示客观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产生与被产生关系的一对范畴。

1、原因与结果2020/11/2993原因结果引起被引起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象A现象B因果联系=2020/11/2994水涨船高风吹草动药到病除昼夜交替寒来暑往电闪雷鸣

2020/11/2995(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2)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其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结果原因结果原因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2020/11/2996B.因果联系的普遍性钟响磬鸣钟响则磬鸣

磬鸣,和尚致病在磬上锉几个缺口,磬不再鸣

磬不再鸣,和尚病好

C.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因果关系的特点A.因果联系的客观性2020/11/2997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科学研究在本质上就是揭示事物的因果联系,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再次,正确地把握因果性,也是提高人的预见性的基础。

2020/11/29982、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因果联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2020/11/2999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对立的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确定的、持久的方面。偶然性则产生于事物发展过程中非根本性的、次要的以及外在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的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只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暂时的方面。2020/11/29100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首先,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中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一方面,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另一方面,偶然性也离不开必然性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020/11/29101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它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2020/11/291023、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转化的辩证运动过程。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内部的、预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