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荏苒时光_第1页
紫苏的荏苒时光_第2页
紫苏的荏苒时光_第3页
紫苏的荏苒时光_第4页
紫苏的荏苒时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苏的荏苒时光门外,风裹挟着雪呼呼地刮着。老枣树的枝杈从树上落下来,像是敲在门上。顶门棍不时地滑下来,门就“眶”的一声开了。雪从门外一下子打到娘的脸上,煤油灯也瞬间灭了,淑珍就又“唔唔"哭起来,搂紧了周延川的脖子:“哥,害怕!”周延川把吓傻的妹妹揽在怀里:“别哭了,等到天明我去找咱舅去。”六岁的淑珍把头放在哥的肩上。搂住他的脖子低声呜呜着。周延川也害怕,爹在半年前被一场急雨淋出了病,卧床不久后死去,自己披麻戴孝扛着哀棍子把爹送下地后娘就接着卧床不起了。把二亩庄户地都卖了给娘抓药治病,拖到年底,还是没见好转,医生也就不来下药了。娘就安排说:“我死后去通知你舅来把我埋了,淑珍就去跟你姑吧,她家没闺女,女孩子家吃得少,人家养得起,延川就在家把家看好吧。”兄妹俩哭了几天,周延川煮的一锅红薯干都在锅里结冰了,叔珍第一次难过得吃不下去饭。十二岁的周延川更不会吃了,良滴水不进了几天,今天夜里把一直睁着的眼睛闭上了。周延川把那露出棉絮的薄薄的被子往上拉了拉,盖住娘的脸。夕湎的鸡又叫了一遍,再过一个时辰,天就亮了,自己就可以去找舅舅了。这一夜,真太漫长了。他摸索着把门顶死,把灯点亮,淑珍的鼻涕又流下来,他用手擤掉,在鞋后跟上把手擦干净,抱着淑珍靠着娘的床腿坐下:“再陪娘坐会儿吧,以后就见不着了。”淑珍又哭起来。“不哭!”周延川哑着声音训妹妹,他也是真的害怕。这样的夜,这样的事情,妹妹再要哭的话,怎么受得了啊。去舅舅家路上有十几个村庄,周延川数着,一个一个,过了第十四个村子,就到了。风停了,雪也下得小了,细盐似的落到脸上,微微的凉,背上已出了汗,棉袄紧贴在背上。一路上村子里屋顶上冒出的炊烟,上周延川感到自己的肚皮都贴到脊梁上了。终于看到舅舅的半截土墙里的门是开着的,心咯瞪一声放了下来。七岁的紫苏在屋里捡粮食,父亲挑着担子去卖东西去了,交代她把那筐粮食捡干净了,明天用长根家的小磨子推面。要过年了,总要蒸上一锅馒头的,再给生病的姑姑家送几个过去。“咔哧咔哧"的脚步声隐隐传来的时候,紫苏抬起头,看到一个人正在往自己家的小院走来,肩膀上落了一层薄雪,头上还冒着热气,紫苏慌忙站起来,喜悦地喊:“哥!”周延川一脸的悲怆,一声不吭地走进来。紫苏有了不祥感觉。周延川就对着紫苏跪下来,磕了个头,说:“娘死了。”紫苏的小瓜子脸立即变得苍白,像满世界飘落的白雪。自己一出生娘就死了,没娘的苦,没娘的孩子是知道的。半天,她怔怔地问:“哥,你吃饭没有?”"没,天不亮就来了。”周延川说着朝灶台上瞅了一眼。"那我给你做。”紫苏说着掀开锅,是空的,她也知道家里现在没有任何吃的,就等爹回来想办法了.她苦着脸把四壁瞅了一圈,面缸也是空的。自家晚上吃什么也是不知道的。她把头转向院子,看见枣树的枝杈上挂着一堆玉米,落满了雪。想起秋天吃的煮玉米是那样的香甜,说:“哥,把玉米钩下来我煮了给你吃吧。”周延川吸吸肚子咬牙爬上树把玉米从树上摘下來一对扔下来,紫苏拾了把叶子揪掉,用水洗了洗就放在锅里。周延川从树上下来就赶忙往锅里舀了两瓢水,就生柴烧起来。不一会锅开了,看到腾腾地冒着热气,等不及地问:“管吃了吧?"紫苏说再等会。又烧了几把柴,才把火灭了。紫苏用长木勺把玉米捞出来放在碗里,周延川拿在手里吹了一下,就狠狠地啃下去,却又立即吐了出来,嘴巴咧着:“紫苏,没熟呢。”“放进去,我再烧把火。”紫苏又往锅里加了一瓢水,把柴塞进灶膛,低头吹了几下,火又着起来。周延川再吃的时候,慢慢地咬着,紫苏问:“熟不?”“熟了。”周延川点点头,慢慢地嚼着。两穗老玉米,一直从傍晚吃到段金安回来,都还没有啃完。但他实在吃不下去了,眉头皱着,极力忍受的样子。"你那吃的是啥啊?”段金安进门看到了就惊奇地问。“哥没吃饭,我给他煮玉米吃。”紫苏看周延川吃得那样慢,已经感到有些不妙了。话还没说完,周延川跑到院子里抱着枣树呕吐起来,全是一粒一粒的整玉米籽。“看,憨孩子,这么干了怎么还能啃动呢!”紫苏跑出来,站在周延川身后,看雪地上的玉米籽,一粒一粒还是那么完整,她不知道他是怎样咽进肚子里去的,看到他刚才吃得那么慢,还以为是不喜欢吃。她慢慢蹲下来,呜呜地哭出声来,她在心里痛恨着自己,怎么就那么笨!可是,七岁的孩子又知道什么呢?周延川听到哭声,用袖子擦擦嘴,扭回头,看到蹲在身后的紫苏,眼泪像屋檐下的雨水一样哗哗流着,看到周延川扭回头,就拽住自己的棉袄袖子擦去眼泪,尽管又立即流出来,抽噎地问:“哥,难受吧?”周延川心里的痛楚一下子消失了,用手抚摸着她的头:“不难受,好吃,禁饿呢。”紫苏瞪着着眼睛看他,不哭了,跟着周延川回了屋。周延川又去给段金安磕头,段金安的眼泪就下来了:“我苦命的妹子啊。”周延川记得娘死的那年,是三十二岁。段金安把货挑子安置好,给紫苏拿出几斤小米,告诉她留着这几天煮了吃,就立即跟着周延川回去了,妹妹的后事全靠他了。他从家里炕底下掏出两坨东西来,用布包了揣在怀里。至惆延川家是就半夜了,几个本门的男人都还在等他,他把那两坨东西掏出来,让大家帮忙找人卖了,然后从集上买回来一口薄板棺材,就把妹妹给埋了。依然是周延川扛的大幡,摔的老盆。这一年,周延川扛了三次大幡,摔了三次老盆,爹的,娘的,还有祖爷爷的,祖爷爷是爹去世后不久接着去世的,长辈就都不在了。丧事过后,淑珍就跟着姑走了。舅舅走的时候又把话给周延川交代了一遍:“有急事就找本门的长辈,吃不上饭的时候就去找我吧。”周延川默默地记下,然后一个人生活。周延川后来听说舅舅带来的是烟土。周延川会做饭,却不会种地,种的庄稼稀的稀稠的稠,加上虫子祸害,收成不够吃的。每到冬天他就去舅舅家,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再回来,舅舅是个货郎,做点小生意,能够吃上饭,不至于饿了肚子。紫苏也有人作伴,舅舅就可以只管忙他的生意了。周延川不肯闲着,冬天挎着粪筐村前村后地溜达着,每一年的庄稼,都很好。春天,他们一边在田里拔草,一边用一个空罐头壶蒙上布,用绳子栓了,扔到河边水浅处,绳子用石块压住,不会让罐头壶被鱼给带跑了,等到兄妹俩中午回家的时候再到河边把绳子一提,罐头壶里小鱼四处逃窜,却仍在罐头壶里。拿回家,紫苏择了,晒干,放在鏊子上烙干,就是桌上的菜了。即使下雨天,周延川也不肯闲着,把家里的闲木头找出来,用锯拉成木板,用刨子刮了皮,就做出几个小板凳来,坐起来稳稳当当的。后来又做出来一张吃饭的桌子,还有猪槽。段金安忍不住夸:“这孩子,像你爹,是个人精。”周延川的父亲也是做生意的,挣的铜钱都用挑子往家挑,那一年从河南挑到家,路上出了—身的汗,又遇到了暴雨,给激出了病,才没命的。虽然穷,但是吃的穿的用的,他们都不缺了。干了半天活,看看太阳晌午了,就都停下,进锅屋,一个做饭一个烧锅。刚来的时候是周延川做饭紫苏烧锅,几年后就变成紫苏做饭周延川烧锅了,兄妹俩长大了。十五岁的紫苏,长得花儿一样,不但会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还会做衣服,做鞋子,织布,剪花样,就连田里的农活也样样做得来。春天,周延川挑水,紫苏点棉花,长辫子一甩一甩地干活,周延川一桶水挑回来,紫苏就把棉籽丢好了,周延川把水一个一个坑里浇好,紫苏再把坑埋好,一点也不落后。周延川看着累得满脸通红的紫苏,仿佛意识到什么,那一年的麦收后不再去舅舅家了,他也会种地了,自己也能吃上饭了。紫苏的心就像家里冬天时房梁上燕子的巢,空荡荡的。人也从欢快的小鹿变为温驯的小羊。沉默了,也更勤快了。她白天忙着下地干活,晚上就在灯下纺棉花,纳一双双的鞋底,平纹的、斜纹的,各式各样的鞋底,做成单鞋,做成棉鞋。做好了,用绳子系上,挂在墙上。到逢年过节周延川来给舅舅拜年,送月饼,就把这些东西带着了。娘死后,周延川穿的鞋子衣裳就都是紫苏做的。紫苏十七岁的时候,邻居婶子大娘几次跟段金安商量:给紫苏找个婆家吧,女婿会来给你帮忙。段金安想想也是,可是,段金安愁的不是紫苏,女孩子家不愁找不到婆家,只是那个外甥怎么办,没爹没娘的孩子想成个家是不容易的,哎,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让紫苏给他换个媳妇吧,总要对得起妹和妹夫吧。秋收后,段金安和紫苏在枣树下挂玉米,紫苏一对一对地系上,递给站在板凳上的父亲,段金安一对一对地接过来挂在枣树的树杈上。挂完了玉米,段金安下了板凳,嘆口气,紫苏以为父亲是累了,听到的却是:“你川哥都二十了,也没人给洗个衣裳,做个饭。”紫苏看着树上的枣子,一串一串地红了脸,说:“我去给川哥洗衣裳做饭吧。”周延川和了两筐土的泥把屋子重新糊一遍,把墙角的裂缝补上,又割了两捆茅草把屋顶的洞苫上,屋里还有一张破床,和一个泥做的仓囤,就是全部家当。十月里,段金安让人把紫苏送过来,陪嫁的是娘留下的银锁和一对玉镯子和几套衣服。本门的几个长辈中午过来放了一盘鞭炮,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算是看着他们成了亲,也对得起死去的本家兄弟了。晚上,邻居家的婶子大娘们过来送一些家用,几尺布,几个鸡蛋,以及一些生活方面的叮嘱,都希望这对小夫妻好好地过日子,紫苏一一点头记下。周延川送完邻居们后,紫苏靠着被子睡着了,也许早就困了,周延川把被子轻轻盖在她身上,坐在床边看着她,他知道,这辈子,她是他最亲的人了。第二天回门,紫苏就把自己旧衣服,棉袄和被子都带回来了,周延川用担子担了沉甸甸的两个包袱。回到家,紫苏就把自己的裤子拆了,用两条合在一起给周延川做棉裤。把旧衣服拆了抹上面糊在旧门板上晾干,然后给周延川纳鞋底做棉鞋。这个冬天来的时候,周延川就没有再挨冻。春天,紫苏怀孕了,周延川坚持不要她下地:“你只要在家给做个饭就行了,那点活还不够我自己干的。”庄稼季节地里是他自己干,全村的人都说:“周延川,你太疼媳妇啦!”他笑,也不言语。紫苏在过门的第二天,就没让周延川进过厨房。她记得自己给爹说过是来给川哥洗衣裳做饭的。当周延川干活回来,紫苏把饭端上桌,周延川就在桌边坐下来,两人像小时候一样吃着聊着。晚饭后,周延川把牲口牵进牛棚,在床边坐下,卷—根纸烟,紫苏会把毛巾和水端过来,周延川一边慢慢吸着烟,一边由紫苏的小手把一天的泥巴都搓净,细细地揉着,洗好脚,周延川就会呼呼睡去,多解乏啊!睡得香极了。紫苏倒了洗脚水,收拾好碗筷,又往猪圈里扔一些周延川从田里带回来的青草,省得半夜里饿得叫唤,吵得人睡不好觉。天刚亮,紫苏就起来做饭,她做好饭的时候,别人家的烟囱上才开始冒烟。周延川醒来吃了饭就下地去干活去了。第二年的春天,周延川在房前栽了两棵榆树,紫苏问:“这榆树长得很慢,要多少年才可以做家具啊?”周延川看着她:“我还嫌它长得快呢,这两棵树是留着你我老了做棺的。”然后他又问:“如果老天让我们都活到很老很老了,我们就一起走吧,不要让留下的一个伤心。”“真好!”紫苏笑了,满怀的心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杏花一样的漂亮,只是三岁了,还不会走路,总是软软地在怀里抱着,也会喊爹也会叫娘了,一次邻居德旺大叔故去了,紫苏和周延川都要过去帮忙,就把女儿放在筐子里,筐子放在院子里的枣树下,让孩子看天,不寂寞,但回来时发现门被撞开了,女儿倒在地上,半个脸被猪嚼烂了,一脸的血和泥。紫苏疯了一样抱起来,找了方圆几十里的郎中,都没医好,后来就夭折了。紫苏天天哭泣,她总是埋怨自己太大意,不吃不喝,很快地衰弱下去,到最后终于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周延川开始走进厨房,但是,每天都是做多少剩多少,紫苏不吃,周延川也咽不下去,最后,他看着一日日衰弱下去的紫苏,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是这样躺了几个月死去了,不得不跟她急了,恶狠狠地吼道:“紫苏,老天不给我们的,我们可不可以不要?我们只要活着,就偏要好好地活着。看他老天还怎样?有我在,你不许死!”吼完,周延川嚎啕大哭。紫苏止住眼泪,明白了似的,欠身坐起来,接过碗,盯着周延川大口大口地吃了。第二天她就下了床。紫蘇29岁时,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也夭折了。本村一个嫁出去的闺女,一连生了五个男孩,实在养不起,要把最小的那个送给他们。他们给人家扛了一口袋豆子,是整整一个秋季的收成。欢天喜地地把孩子抱回家,起名来喜。紫苏连夜给孩子做了两套衣服,染了靛蓝色的颜色,来喜更加显得虎实。周延川隔三差五把他驼在背上去赶集,买回来的吃食够几天吃的,吃完了,再去买。秋天,她们把来喜带去了村子里的学堂,来喜慢慢地安静下,一家人亲亲热热地生活着。来喜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周延川就做着抱孙子的梦,段金安把自己积攒的钱送过来,让他们先把房子给盖起来,说这样说媳妇的就会多一点。要的孩子不能跟人家比。他们盖了三间堂屋还拉了院墙,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子了。说媒的果然多起来,七八家子排着队的来相亲。但来喜东挑鼻子西挑眼的,一心想找个最漂亮的。挑来挑去,终于有一家的姑娘让来喜看中了,亲也定了,日子也选了,就等结婚成亲了。有一天,来了一群大队上的领导,说有人举报他家的房子是贩卖烟土的钱盖的,周延川就是用这个来葬母的,现在又用这个来盖屋娶儿媳妇。他有理说不清,被带走了。来喜终没结成婚,而且也没有人来给提媒了。谁不怕呢!来喜天天噘着嘴看周延川被拉到大队里去批斗。有一天他遇到了他的哥哥,就没有再回来。他又回到了他原来的家里。紫苏知道后,也没说什么,“要的孩子当的地,临死落个长出气。”她懂。斗了一个月,周延川就瘦的皮包骨了,紫苏再也不愿意有人把他带走,也许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就暗地里想好了办法,第二天工作组又来带周延川的时候看见她揣把剪刀站在门口,一字一顿地告诉来人:“你们谁敢带走他我就跟谁拼了,不该死的人还非要整死不成。”来人走到门口又都停了下来。不相信这个弱小的女人有这样的虎气。“都是一条命,我男人被你们斗死了,我无儿又无女的也不活了,找个人陪着也不亏了。”大家都低下头去。他们谁都没想到一向温柔和气的紫苏会如此泼辣。他们面面相觑。都是本乡本土的,也没有太狠的心,头头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地说:“人病了可以不带走,但家不能不抄。”“随你抄。”紫苏把陪嫁的玉镯子、银锁,都拿出来扔在门外,都拿走!都给你们!他们拾起来,交给头头:“送给大队里交公。”又房前屋后,里里外外地翻了一遍,殳找到什么,就走了。走到大门口,队长回过身来,看着虚弱的周延川:“你去队里看仓库吧,秋天了,仓库需要看守,都能下地干活,你是干不动活的了。”周延川日夜在生产队里看仓库了。棉花摘完的时候,仓库里堆满了棉花,老天不知道怎么的原因,一场大火在夜间烧着了,村子里的人把火扑灭的时候,仓库只剩四面墙,棉花也无影无踪。“这是对生产队的怨恨呢。”早一段时间批斗周延川的人说。队长连夜派人把周延川送到乡政府。纵火罪加上先前贩卖烟土罪的加在一起,紫苏知道是难逃这一劫了。把农药和绳子都准备好放在床下,斤说周延川被枪决了,自己就立即跟上去的。她看看门前的榆树,也长得很粗了,可以做棺了,那就够了。但是周延川只是被判刑十八年,送到千里外的农场劳教去了。紫苏没见到他,因为她病倒了,是段金安回来告诉她的判决结果。紫苏还是很安慰,对父亲说:只要活着就好。分责任田后,段金安过来陪女儿,父女俩像回到几十年前,紫苏下田干活,段金安在家收拾家务,对紫苏说:“我们要把家守好,延川回来就是一个温暖的窝。”紫苏点头,笑。每年的冬天,生产队里都是要挖沟打塘的体力活,生产队长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