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1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2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3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4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一篇: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原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尤其是注射部位易造成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控。一、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检验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力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健全制度,细化工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加强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特别是医疗机构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要加大对一线医务人员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感染管理科2010年6月10日第二篇: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疗机构应当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二、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应当使用无菌水。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加强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加强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以及关键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特别是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六、医疗机构发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措施一、消毒、灭菌原则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审核证件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消毒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min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5㎝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15㎝四、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L~7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L~2000㎎/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五、清洁用品的消毒、手工清洗与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地巾清洗干净,在50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2、自动清洗与消毒·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六、使用消毒剂的要求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七、手卫生要求治疗、护理病人等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在手术、分娩等操作前做好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掌侧面、指尖、指甲缝等部位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应多揉搓,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干手时不要来回晃,手向上防止再次污染,盛装肥皂或皂液的容器每周进行清洁,肥皂应保持干燥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1、手术室三区划分明确:手术区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3、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产房人流室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临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每间产房至多摆放二张产床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消毒”,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3、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4、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有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时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5、接生或助产前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6、医务人员患有手臂部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接触病人的岗位7、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大于30分钟,每日至少空气消毒2次,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5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8、每季一次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90㎝平皿,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受细菌总数5cfu/c㎡)消毒供应室·对所有需要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进行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方法、程序正确·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与工作量相匹配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供应室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灭菌·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针灸科1、针灸科做到通风良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手卫生设施用品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创此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3、一次性使用针灸针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针灸针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灭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1、清洁、污染区分区明确,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手卫生设施,手消夜应标启用时间,有效期内使用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时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3、各种治疗、护理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不得进入换药室应就地(诊室或病房)处置重点环节----安全注射1、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禁止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4、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超声检查一、探头1、凡经患者完整皮肤、黏膜或食道、直肠、阴道等体腔进行超声诊疗探头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2、发经皮肤黏膜进行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手术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达到灭菌3、每班次检查结束后,应对超声探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探头使用注意事项1、断电插拔2、禁止撞击3、保持干燥、洁净环境4、使用合适的耦合剂5、软物擦拭清洁(75%的酒精)6、避免外界仪器的振动损坏7、禁止浸入液体8、避免在强电磁干扰的地方使用二、物体表面: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一起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三、皮肤、黏膜: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者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四、消毒方法1、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超声诊疗探头声透镜部分,每人次使用后75%的酒精消毒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或经食道、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生检查的探头声透镜部分,使用时外套隔离膜,用后75%的酒精消毒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灭菌,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采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仪器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皮肤、黏膜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留置尿管·细菌入侵机制1、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于膀胱·使用合格的导尿管、导尿包·置管时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消毒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最大限度的保持密闭系统的完整、通畅,任何时候均应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列外)·无需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环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清空集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碰到收集容器·正确采集尿标本-----小量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殖并上行感染膀胱·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尽量减少更换尿管次数,特别是不要定期更换,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第四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一、空气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消毒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并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必要时行效果评价;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二、墙面、门窗和地面(一)墙面和门窗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二)地面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2.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备用。三、医疗与生活物品(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清水擦拭1次。(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一)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二)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二、病区常用物品(一)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二)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三)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使用手工或甩表机甩表后浸泡消毒;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纱布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四)各种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五)吸引瓶、引流瓶: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2.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六)餐具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2.消毒:煮沸10-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七)痰盂、便器: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晾干;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3分钟。(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新鲜蒸馏水冲净消毒液,置于灭菌容器干燥保存备用;(九)气管内套管: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洗必泰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过氧化氢浸泡30分钟。(十)止血带: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2.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十一)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1.流动水清洗、晾干;2.必要时用含氯消毒液250rng/L擦拭,作用30min后,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十二)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1.清洗、晾干;2.血压计及听诊器适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三、麻醉用具处置(一)一次性用具如: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刺包、穿刺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二)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三)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四)硅胶螺纹管:1.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后备用。2.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五)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注: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手卫生SOP一、手卫生设施(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于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二、卫生洗手(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二)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三)洗手方法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1.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图1六步洗手法:三、卫生手消毒(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三)消毒方法1.取2—3ml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4.符合上述消毒原则每5、6条者,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四、外科手消毒(一)卫生用品:指甲剪、消毒皂液、非手触式清洗液出液器、一次性外科手消毒剂、无菌巾、灭菌洗手刷、计时钟(二)外科手消毒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3.手术中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三)外科手清洗、消毒方法1.洗手方法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②取适量的清洗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④使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2.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四)注意事项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2.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揉搓要充分;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清洗液清洁双手;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一、职业暴露的预防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⑧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5、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1.临床科室发现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查,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3.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加强消毒,必要时关闭病房。4.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1.成立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后勤保障部主管等。2.对医院感染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3.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存在。4.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5.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如隔离感染源或可疑感染源或保护性隔离其他患者等。必要时可采用停止手术或关闭病房等措施。6.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7.调查小组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注: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医疗废物管理SOP一、分类收集1.各医疗废物产生地设有放置医疗废物区域,并以文字标明医疗废物名称。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3.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盛装量达到3/4时,应有效封口。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5.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二、运送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