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课件_第1页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课件_第2页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课件_第3页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课件_第4页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台基踏道栏杆铺地台基《木经》喻皓(北宋建筑师)“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指的是房屋分为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屋顶。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来则出于外观及等级制度的需要。第一节台基踏道栏杆铺地台基1使用夯土台基的实例,至少在新石器晚期即已出现。一、作用:1.防水避潮:功能2.稳固屋基3.调适作用:立面造型4.扩大建筑体量5.组织空间6.标志等级7.独立建坛二、台基的构成:1.台明:基座,主体部分。使用夯土台基的实例,至少在新石器晚期即已出现22.月台3.栏杆4.台阶三、台基可分为普通台基(平台式台基)和须弥座台基两种制式。台基的层数,一般房屋用单层,隆重的殿堂用2层或3层。但某些华丽殿阁,也有建于1层高大台基上的。平台式台基又分两种做法:砖砌台明和满装石座。台帮部分砌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砖作,称为“砖砌台明”。(一般房屋通用,最为普及,属低等次台基)2.月台3整个台明全部包石,称为“满装石座”。(用于重要组群中的一般殿座,属中等次台基)须弥座台基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高等次台基。(一)台明构成:角柱石、陡板石、土衬石、阶条石、柱顶石。(二)月台(露台)是台明前方的延伸和扩展,只用于高体制的建筑。其做法与台明相同,高度较台明略低。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4(三)台阶1.分类:按做法形式: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嚓(坡道)。垂带踏跺又可分为带“御路”(陛石,是最高等级的踏跺)和不带“御路”的两种制式。按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正面踏跺:垂手踏跺:正面两旁的踏跺。抄手踏跺:月台两旁的踏跺。(三)台阶5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7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8须弥座台基一、须弥座台基的构图: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6层,共51份,其中上枋9份,下枋8份,束腰8份,上枭、下枭各6份,圭脚10份,皮条线各1份。束腰上有玛瑙做的雕饰,上、下枭上有莲瓣巴达马,上、下枋上放番草或串枝宝相花。二、须弥座台基的演变是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最早的实例见于北朝石窟。须弥座台基9宋式清式1.层次多,线条细层次少,线条粗2.自身的主次分明不强调主次3.细部精细硕壮4.个别线条不合理,没有这些不合理的如平面挑出的细部。细部。5.苗条,女性美粗壮,男性美6.仿木头须弥座石头材质宋式10栏杆一、作用:1.防护安全2.分隔空间3.装饰台基4.丰富剪影。主要用于尺度较高、体制较尊的殿、门基座,样式有寻杖式、栏板式、罗汉式、石坐凳式等。二、清式栏杆(寻杖栏杆)的构成:望柱、栏板、地栿3种分件组成。栏杆11三、清式与宋式比较:宋式清式1.配件多配件少2.望柱细高,头分段望柱粗壮,中部分段3.望柱的间隔远间隔近4.寻杖细长留空大通透栏板厚实,通透小5.透气,轻快庄重稳定粗壮有力6.仿木石材质7.地栿在望柱边地栿在望柱下四、抱鼓石与石栏杆配套,可适应不同的地栿坡度。三、清式与宋式比较:12作用:1.保持栏杆的持久稳定2.美化,以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作用:13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14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15斗栱一、斗栱的组成:宋式铺作的分件分为:斗、栱、昂、枋4类。斗是斗形的木垫块,细分为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栱是弓形的短木,分为前后向的华栱和左右向的横栱,横栱又按所处位置,细分为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昂是斜木,分为下昂、上昂;枋是斗栱之间横向联系的枋木,细分为柱头枋、平棊枋、罗汉枋等。斗栱16清代叫法宋代叫法1.坐斗:大斗。栌斗位于斗栱的最下部。2.十八斗:除大斗外交互斗的十字花形。3.槽升子(开槽的)齐心斗和垫板发生关系。4.三才升(不开槽的)散斗不与垫板发生关系。5.瓜栱(最短的)瓜子栱清代叫法176.万栱

慢栱7.厢栱

令栱8.翘

华栱昂、耍头木、撑头木。6.万栱18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19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20二、斗栱的作用1.增加承托的作用2.出跳形成悬臂梁,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5.减震:吸收震波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二、斗栱的作用21三、斗栱的出跳把斗栱称为“铺作”,表明斗栱是一层层铺上去的。宋式斗栱每挑出一层(华栱或下昂)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斗栱的大小等级就是用出跳数和铺数的多少来标定。《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规定:出一跳斗栱——四铺作是指出一跳自身为一铺,另外栌斗、耍头木、衬方头各一铺,故为四铺作。出二跳斗栱——五铺作出三跳斗栱——六铺作出五跳斗栱——八铺作三、斗栱的出跳22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23清代斗栱则以踩计: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叫七踩(宋称六铺作)。清代斗栱则以踩计:24四、斗栱的类别1.不同位置的类别:清:柱头科宋:柱头铺作平身科补间铺作转角科转角铺作平身科: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起垫托檐桁的作用;没有梁架,间接受力。柱头科:位于四周檐柱上方,起承托挑尖梁并传递其荷载的作用;受力斗拱。

转角科:位于角柱上方。四、斗栱的类别25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26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272.不同做法的类别:(1)两踩斗栱:没有昂和翘,只有栱。分为: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这种斗栱主要用于外檐和隔架,只在大斗上安瓜栱与正心枋两材。2.不同做法的类别:28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29(2)翘昂斗栱:有翘有昂。是外檐斗栱中最常用的一种。分三踩“斗口单昂”;五踩“斗口重昂”、“单翘单昂”;七踩“单翘重昂”;九踩“重翘重昂”、“单翘三昂”等几种。(2)翘昂斗栱:有翘有昂。是外檐斗栱中最常用的一种。分三踩“30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31(3)品字斗栱:只有翘,没有昂。里外出跳只用翘,不用昂,形如倒置品字。主要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其出踩有三踩单翘、五踩重翘、七踩三翘、九踩四翘等。(3)品字斗栱:只有翘,没有昂。里外出跳只用翘,不用昂,形如32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33(4)隔架科斗栱:主要用于殿屋门座室内大梁与跨空随梁枋空挡之间,起垫托隔架作用。常见的有:单栱隔架科和重栱隔架科。(4)隔架科斗栱:主要用于殿屋门座室内大梁与跨空随梁枋空挡之34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35(5)镏金斗栱:与翘昂斗栱一样用作外檐斗栱,是等级最高的斗栱制式。(5)镏金斗栱:与翘昂斗栱一样用作外檐斗栱,是等级最高的斗栱36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37五、斗栱中的模数

宋代“材分(fèn)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 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用于9间或11间的大殿;二等材:5.5寸x8.25寸,用于5间或7间的大殿;三等材:5寸x7.5寸,用于3间或5间殿、7间厅堂;四等材:4.8寸x7.2寸,用于3间殿、5间厅堂;五、斗栱中的模数38五等材:4.4寸x6.6寸,用于3间小殿、3间厅堂;六等材:4寸x6寸,用于亭榭或小厅堂;七等材:3.5寸x5.25寸,用于小殿或亭榭;八等材:3寸x4.5寸,用于殿内藻井或小亭榭。清代则以斗口为模数单位。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

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6寸,每差一级差0.5寸,最小斗口为1寸。五等材:4.4寸x6.6寸,用于3间小殿、3间厅堂;391~3等:未见实例;4~5等:用于城楼;5~8等:用于殿宇;8~11等:用于小建筑。雀替一、雀替的作用1.增加挤压面2.减少净跨3.改善节点构造4.取得艺术上的过渡。1~3等:未见实例;40二、雀替随开间的变化而变1.长=1/4净开间,但宽度不变;2.雀替的设计随材料、形式的变化而变。清式构架形制一、抬梁式与穿斗式木构架:抬梁式的使用最广,全部官式建筑及北方民间建筑常用抬梁式构架;穿斗式则主要用于南方民间建筑。抬梁式是梁柱支承体系,由层层叠起的梁和柱来传力。梁是受弯构件,用材较大,空间可做得大,空间相对灵活。二、雀替随开间的变化而变41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42穿斗式又称立贴式,是檩柱支承体系。穿斗式特点:1.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充分发挥木柱的竖向承压力而避免使用受弯的横梁;2.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3.简化了屋面构造;4.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5.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穿斗式又称立贴式,是檩柱支承体系。43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44两种构架混用:中间用抬梁,两边用立贴。可以扩大空间,大材、小材混用。疏檩穿斗式:每个檩子都直接搁在落地柱上,一檩下有一根柱子。密檩穿斗式:两种构架混用:中间用抬梁,两边用立贴。可以扩大空间,大材、小45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46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1.柱:角柱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称为檐柱。

中柱:在纵中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着屋脊的是中柱。

金柱:檐柱以内的称为金柱。山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称为山柱。瓜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的称为童柱,也称瓜柱。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47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482.梁:檩子数量的不同,出廊方式的不同,屋顶起脊的不同和中柱落地情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梁架形式。梁架的大小是以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区分的,承受几个檩子就叫几架梁。三檩叫做三架,五檩叫做五架,较大的殿宇可以做到十九架。梁的名称也是以其上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定的,最下面的长梁俗称大柁;向上类推为二柁、三柁等。

挑尖梁(大式做法,有斗栱):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的短梁称为挑尖梁。作用:加强廊子的结构。

抱头梁(无斗栱)2.梁:檩子数量的不同,出廊方式的不同,屋顶起脊的不同和中柱49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50

n架梁——n-1步架

51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523.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它的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

檐檩 脊檩上金檩 中金檩 下金檩 挑檐檩

3.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它的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534.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断面及尺度常相差较大。清式名称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随梁枋等。4.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断面及尺度常相差较大。清式名称有54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官式建筑在构筑形式上,区分为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

大式主要用于坛庙、宫殿、陵寝、城楼、府第和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上述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和宅舍、店肆等一般建筑,属低等次建筑。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55大式做法与小式做法的区别:1.大式做法 2.小式做法①出廊四种情况均可 无周围廊②间架:5-11开间3-5间③斗拱可有可无 无斗拱构架有飞椽 无飞椽有扶脊木无扶脊木④细部有随梁枋 无随梁枋有角背 无角背⑤屋顶可用各种屋顶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形式和琉璃瓦件棚做法,不许用琉璃瓦件大式做法与小式做法的区别:1.大式做法56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57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58对传统木构架结构的评价(一)木构架是梁柱结构的框架体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1.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 (宫殿、亭子都可)2.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3.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4.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二)木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59 1.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易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结合的理性。

2.缺点:程式化会造成设计的僵化,不利于创新, 发展迟缓。(三)体现了理性传统,达到高度成熟的水平。(四)木构架体系费工、费料。(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01.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2.梁架之间缺乏联系;3.梁架与基础结合的不密切;4.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六)木构架耐久性差。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1木构架建筑屋顶大屋顶的种类:

古建筑行业习惯上把官式建筑区分为正式与杂式。凡平面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歇山、庑殿的木构架建筑,称为“正式建筑”,其他形式的建筑统称为“杂式建筑”。一、正式建筑屋顶1.硬山顶2.悬山顶3.歇山顶4.庑殿顶。硬山和悬山都是两坡顶,它们的区别是:

悬山顶的檩木悬挑“出梢”,屋顶悬出山墙之外,用以防护山墙免受雨淋。这对于夯土山墙或土坯山墙是很必要的,这种屋顶明代称“挑山”,木构架建筑屋顶62宋称“不厦两头”。

硬山顶的檩木完全包砌在山墙内,屋顶不悬出山墙,垂脊就落在山墙之上。这是在明代盛行砖砌山墙,山墙不怕雨淋而产生的新屋顶形式。

歇山顶是两边带半截“撒头”的不完全四坡顶。宋代用于殿堂的歇山称“九脊顶”,用于厅堂的歇山称“厦两头”。

庑殿顶是完全的四坡顶,宋代称为“四阿顶”。硬山顶:正脊、垂脊共5根脊。悬山顶:同上。歇山顶:9根脊,正脊、垂脊、戗脊、博脊。庑殿顶:5根脊,正脊、垂脊。宋称“不厦两头”。63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4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5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6二、杂式建筑屋顶1.攒尖顶(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2.盔顶3.盝顶4.勾连搭5.组合屋顶(套方、套圆等)二、杂式建筑屋顶67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8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69三、卷棚屋顶:没有正脊的屋顶。硬山、悬山、歇山都可以做卷棚处理。三、卷棚屋顶:没有正脊的屋顶。70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71四、重檐歇山顶、庑殿顶可以做重檐,重檐攒尖。按等级排列: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庑殿4.歇山5.卷棚歇山6.悬山7.卷棚悬山8.硬山9.卷棚硬山做大式建筑(带斗栱)采用前5种;做小式建筑采用后4种。四、重檐72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73大屋顶的形态和作用:一、形态:1.深远的出檐;2.凹曲的屋面;3.平缓的檐口;4.翘起的翼角;5.突出的脊饰;6.丰富的瓦件。二、大屋顶的作用:凹曲的屋面作用:1.排水的需要;2.调整阳光角。大屋顶的形态和作用:74大屋顶的构造做法:一、举架法(明、清)举折法(宋)举架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檩子之间的水平距离基本都相同称为步架。如:五檩举架为五举、七举;七檩举架为五举、七举、九举;九檩举架为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飞椽为三五举。二、出檐和翼角出檐在七檩举架中为3/10柱高。大屋顶的构造做法:75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76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77大屋顶的瓦件:屋顶瓦作也分为大式、小式两类,大式的特点是用筒瓦骑缝,脊上有吻兽等装饰,小式没有吻兽。分三类:一、屋面的瓦件:板瓦、筒瓦、勾头、滴水、钉帽;二、屋脊的构件三、吻兽:正吻(正脊的两端)、垂兽(垂脊端部)、仙人走兽(戗脊端部)。仙人走兽:猴、獬、海马、天马、麒麟、狮子、凤、龙、仙人等。大屋顶的瓦件:78仔角梁头上还套上一个瓦件,叫做套兽。攒尖屋顶上没有正脊,但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宝顶。仔角梁头上还套上一个瓦件,叫做套兽。79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80大屋顶的评价:一、大屋顶所反映的传统1.理性传统2.惰性传统二、大屋顶的性格序列庑殿顶:宏大、稳定、完整、舒展、严肃、强劲、雄壮之美;歇山顶:轮廓丰富、多姿、豪迈、壮丽之美;悬山顶:简洁、淡雅、立面舒放、具有平和之美,大方;硬山顶:拘谨、朴素、质朴、憨厚之美。大屋顶的评价:81重檐顶增加了建筑的严肃性;卷棚顶增加了建筑的柔美、活泼,更有亲切感。三、大屋顶的空间构成1.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2.水戗发戗: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重檐顶增加了建筑的严肃性;82装修:一、装修的类别:清代:内檐装修:用来分隔内部空间的装修。包括各种罩、博古架、天花板、藻井、匾额、对联等。外檐装修:用来分隔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装修,包括门、窗、木栏杆、大门(院子的门)。二、装修的多元功能1.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2.内里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3.室内装饰的重要构成,虚涵的美;装修:834.功能性格的点染要素;5.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标志等级,传达习俗。装修用的木料多用高贵的木材,而且不涂漆,更显高贵。三、大门外面有一圈框,水平横向构件叫槛,分为上槛、中槛、下槛(门槛),垂直的竖向构件叫框,分为门框、抱框。门框和抱框之间的叫余塞板;上槛和中槛之间的叫走马板。大门的两个尺度:1.功能尺度2.精神尺度4.功能性格的点染要素;84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85四、窗(槛窗、支摘窗)(一)构成框槛:上槛、中槛、下槛槅扇、横披。(1)槅扇、槛窗式:多用在较大或较为重要的建筑上。(2)槅扇、支摘窗式:多用在住宅和较为次要的建筑上。四、窗(槛窗、支摘窗)86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87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88(二)槅扇的尺度调节槅扇由棂心、绦环板、裙板、边挺、抹头组成。1.充分适应开间的宽窄变化(显调、微调);2.适应高矮的变化。槅扇的高低由抹头和绦环板的数量来调节。(二)槅扇的尺度调节89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90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91(三)棂心(槅心)槅扇中的棂心是最富变化的部分,可以做成步步锦、灯笼框和菱花等多种形式。(三)棂心(槅心)92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93五、罩和槅架(1)罩的种类:按疏密程度排:几腿罩、落地花罩、落地罩、栏杆罩、圆光罩、八角罩、太师壁、炕罩。(2)隔架:博古架(多宝格)、书架。太师壁主要用于分隔宅第堂屋的前后空间,在南方宅屋的主厅或祖堂以及中国传统戏台中都用得很普遍。其他各类花罩(除炕罩外),都沿间架分缝布置,以镂空花格使明、次、梢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空间上隔而不阻,视线上隔而不断,起到了分隔空间、丰富层次和装饰美化的作用。五、罩和槅架94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ppt课件95六、装修的借鉴意义:构成中国传统室内空间的特色1.灵活空间构成2.半私密空间的构成3.多层次空间构成4.中心空间构成5.精神空间的构成6.民族空间构成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