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教材使用略谈——以必修一为例课标教材使用略谈1关于各种文本的基本定位
1.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2.以《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3.以《人民版教材》为具体依托4.以《岳麓版、人教版教材》为参照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对两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取长补短至关重要,关注教材新旧版本的调整变化。5.以教师教学用书、各式教辅材料为参考
课标是“中心”,但教师可以也应该在对课标解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处理关于各种文本的基本定位1.以《历史课程标准》为2徐赐成《高中政治史教学与设计例析》——《中学历史教学》09.9
姚锦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价值与单元设计》——《历史教学》08.12
冯一下《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政治史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06.1
任世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目标与内容选择》——《历史教学》09.10
徐赐成《高中政治史教学与设计例析》姚锦祥《古代中国政治制3高中政治史知识结构的特点:1.政治史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政治素养。2.政治史教学内容着重传达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3.政治史教学内容反映了时代政治的多元性和不同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4.政治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5.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文明史观的基本观点:高度重视政治文明;按照“厚今薄古,贴近时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渗透“政治文明是在相互交融借鉴中发展”的观点。高中政治史知识结构的特点:1.政治史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现代4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编排原则重新整合必修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和影响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编排原则重新整合必修一专题古5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必修一专题一分析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专题一分析6专题一教学目标定位: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认识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探讨其经验教训。4个学习要点中有3个是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演变,可见这是重心。专题一教学目标定位: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认识7《人民版必修一》新旧版本对比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删除:①“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②“礼乐秩序”调整:①“夏商政治文化”→“夏商政治形式”(增加“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中文明标志、古代神话传说的价值等内容)②“自我测评”: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概述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增加:“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影响《人民版必修一》新旧版本对比专题一:古代中国的8第1课:知识目标——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认知目标——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等级分权)第1课:知识目标——王位世袭制,宗法制,9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删除:子目“挟书律”(资料卡片)、保留“材料阅读与思考”相关题目调整:①课前提示:郡县制是秦汉行政体制建设的创举→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六王毕,四海一”:略写统一经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0调整:③“海内为郡县”:省略李斯与王绾的争论(保留学习思考);增加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局面。④子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百官公卿
:省略九卿职能(资料卡片);增加:“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调整:③“海内为郡县”:省略李斯与王绾的争论(保留学习思考11第2课:知识目标——皇权专制(始皇帝的来历)(第3课的“法令出一”)、中央集权(郡县制改变分封制造成的分权体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从中央到基层形成最精密的官僚体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认知目标——秦帝国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教学目标定位:不能按照秦统一的思路来讲,侧重于制度的建立、机构的设置、决策和行政的运行。第2课:知识目标——皇权专制(始皇帝的来历)(第3课的“法1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增加:①课前提示: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②资料卡片:《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评价③君权和相权:介绍“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历代帝王调整相权,除防范宰相擅权的因素外,也有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有时也是为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增加: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增加唐代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相关介绍。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⑤“行省的设置”:元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设置。删除:“行省的设置”:明清的行政区划。调整:自我测评: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权力怎样的演进历程?→帝王有怎样的权力?增加: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增加唐代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1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删除:①子目“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②知识链接“盛世”增加:①子目“内阁制度的形成”:然而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②资料卡片:《皇明祖训》③知识链接:明代特务政治(厂卫制度)、清代文字狱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5第3、4课基本思路:内外朝;唐宋中央机构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废丞相;内阁;军机处;密折制,说明中国古代决策机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反映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呈现U型发展趋势,唐朝的政事堂与斜封墨敕)。教学目标定位:通过从汉到元明清制度演变的线索梳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决策机制,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官僚政治(包括官僚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第3、4课基本思路:内外朝;唐宋中央机构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6认知目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汉唐时期因处理不当而引起长时期的分裂局面;北宋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有效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清朝的边疆政策;这些内容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和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都察院等)
联系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措施,如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等进行分析。认知目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17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对防止分裂、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促进国内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不能视之为腐朽的东西,而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但它又容易成为少数统治者独裁专制、压制民主的工具,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该制度渗透到各个社会阶层思想深处的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意识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全面客观评价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全面客观评价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8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调整:自我测评:为什么说中国军民的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9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删除:①学习思考:在清政府与列强的双重统治下,发展资本主义是否有充分的发展条件?②学习思考:焚书封王,分析农民起义局限性。增加:资料卡片:“照旧交粮纳税”二.辛亥革命增加:中华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表格:民主政治方面、民族工业方面、文化教育方面)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0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增加:①资料卡片: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共的成立,“意义”——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党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国民革命:北伐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长征意义: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1专题三目标定位:“两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两种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次巨变”(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两点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三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题三目标定位:“两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22取舍: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围绕“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的课标要求,教师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的重点应放在提炼“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作用的史实”,如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突出时代背景)、《天朝田亩制度》(新水平)和《资政新篇》(新特点)、抗击外国侵略军(新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限性的史实”,如太平天国焚书删书(落后愚昧)、大兴土木、大封王爵(贪图享乐,受封建皇权思想影响)、天京变乱(争权夺利)。取舍: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围绕“认23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先提出来的,此后又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对其含义作了具体论述,将其解释归纳到一点,即是: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是相对而言的,二者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旧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居指导地位,新民主主义则开始由无产阶级参加领导或居领导地位。这个革命“已经不是旧的、完全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参加领导或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与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概念?“新民主主义”的概念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24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其领导权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则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的变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旧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民主义)。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彻底的革命纲领,有明确的革命对象。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广泛深厚的动力基础,它着重于从社会底层发动“人民大众”进行革命,不再象旧民主主义革命那样主要在社会上层寻找支持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理论使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彻底成功的力量保证。
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其领25新民主主义革命突出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中国具备创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阶级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脱离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完成建党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严重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懂得从实践中吸取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突出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如何从26中共“三大”及国民革命:接受共产国际指示,确定国共合作方针,参与领导国民革命。(缺乏实际斗争经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盲目进攻大城市受挫,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正确思想,但“左”倾教条主义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毛泽东主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与盲目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和共产国际指示的“左”倾错误思想的交锋)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成为中共由幼稚到成熟的标志)中共“三大”及国民革命:接受共产国际指示,确定国共合作方27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将政党的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统一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持久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日),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壮大人民革命力量,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掌握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恰当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善于发动人民,善于团结中间力量,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善于抓住战机,敢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在政治、军事、思想建设等方面更加成熟,充满自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抗日民族28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增加:①资料卡片: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规定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增加:①课前提示: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中国从此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随着新中国民主建设的起步,从1953年开始……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伴随着这种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29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调整:资料卡片: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分析→八大提出制定法律,健全法制删除: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具体内容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增加:资料卡片:两岸“三通”的发展(2008、12、15)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30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增加:“另起炉灶”与“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增加:中美关系的解冻:背景——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样,改善中美关系就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而中美关系从长期敌对走向逐步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调整:活跃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增加资料卡片:多边外交)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调整:活跃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32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外交,进而考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这既是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包括美苏对华政策决定的,也是新中国为维护自己的主权与权益所做出的正确选择。2、60年代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线索:建国后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外交,进而考察中国在国33背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苏联利用欧洲缓和的时机,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为了对付苏联的挑战,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以联合中国遏制苏联。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外政策,其指导思想是:针对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联合国际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加强了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大突破、大发展,中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3、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背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34反对苏联的扩张和对付苏联的威胁确实是中美和解和建交的共同战略基础,但不是它的惟一原因。对于美国来说,打开与中国的关系首先由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一点尼克松在1969年就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而随着中美两国的关系——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各行业的交流的发展,中美关系也就有了不断增添的新内容、不断巩固的新基础,因此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虽然原有的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了,但中美关系仍然能在风浪中不断前进。反对苏联的扩张和对付苏联的威胁确实是中美和解和建354、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仍然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继续争霸世界,但双方由于各自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几股力量,如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也都在迅速发展,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出发,中国80年代的外交政策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4、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36第一,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第二,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三,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不结盟,中国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同时中国永远也不会称霸。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主张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第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国际争端,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地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历史必修一课标、教材使用说明课件37中国外交的发展阶段美国苏联中国美国苏联中国美国苏联中国美国苏联中国1949-19601961-19721972-19811982-1991中国外交的发展阶段美国苏联中国美国苏联中国美国苏联中国美国苏38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调整:学习思考:自然地理环境与世界各地区文明有何关系?前者与后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吗?→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明为例,谈谈自然环境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希腊的公民→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39二.卓尔不群的雅典调整:“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增加:“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得——雅典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二.卓尔不群的雅典40三.罗马人的法律调整:第一部成文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持久统治的维系→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高利贷者对欠债人的暴行(资料卡片)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公元前30年→公元前27年增加: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内容原来在从治“公民”到治“万民”一目中)三.罗马人的法律41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和特定的背景。小国寡民的社会体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工商业经济、长期积淀的平等互利观念、充满活力的城邦制度共同孕育造就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大一统思想观念的熏陶、大国众民的社会体制、发达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历史必修一课标、教材使用说明课件42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有其阶级局限性,是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专政。公元前431年的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2万,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
- 代买货物合同范例
- 买卖门市定金合同范例
- 2025年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模版
- 买卖大型设备合同范例
- 公司配件采购合同范例
- 广电工作者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版
- 人口健康信息分析与教育引导
- erp系统维护合同范例
- 专职教室聘用合同范例
- 2025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煤炭贸易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 电视节目策划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传媒学院
-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 航天任务工程款支付承诺书
-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 华东师范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口袋广场景观规划
- 2017年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无情岁月有味诗》3
- 品牌运营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