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性肿瘤(终稿)课件_第1页
腮腺良性肿瘤(终稿)课件_第2页
腮腺良性肿瘤(终稿)课件_第3页
腮腺良性肿瘤(终稿)课件_第4页
腮腺良性肿瘤(终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腮腺良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1a

腮腺良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1a2a2a主要内容

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常见良性肿瘤腺淋巴瘤(上皮来源)基底细胞瘤肌上皮瘤非上皮来源:血管瘤、脂肪瘤、淋巴管瘤、神经性肿瘤等

3a主要内容4a4a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s占75%30-50岁青壮年好发,性别无明显差异腮腺内无痛性肿块,病程较长,生长缓慢5a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s占75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切面呈灰白色肿瘤含有软骨、角化物,粘液样组织及钙化,常有坏死和囊变区,一般有完整的包膜。6a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切面影像学表现CT: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或环形强化MRI: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边缘可见低信号包膜;发生坏死、囊变时信号不均,长T1长T2;T2WI瘤体内低信号瘤体内纤维间隔极低信号为钙化7a影像学表现CT: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男,53岁。双侧上颈部包块就诊,查体双侧腮腺区均可扪及包块,界清,有轻度压痛。8a男,53岁。双侧上颈部包块就诊,查体双侧腮腺区均可扪及包块,9a9a左侧腮腺多形性腺瘤10a左侧腮腺多形性腺瘤10a11a11a12a12a13a13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瘤,第2位。男女为5:1。年龄45-75岁,平均55岁。与免疫功能减退、吸烟及EB病毒感染有关。腺淋巴瘤Warthintumor14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瘤,第2位。腺淋巴瘤Wa约12%可双侧发生,并有上升趋势。肿块可有消长史,是Warthin瘤的突出临床特点之一。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极15a约12%可双侧发生,并有上升趋势。15a病理多数学者认为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肿块外被覆有较薄的包膜,有时不完整。16a病理多数学者认为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影像表现位于腮腺后下极;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多数为囊性,其CT值约0-20Hu;少数为实性密度同一腺体内有多处病变;但淋巴结一般较小,表面光滑,位于腮腺周边;T1WI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囊性不强化;实性肿块及包膜轻中度强化。早期强化,延迟后密度逐渐降低。17a影像表现位于腮腺后下极;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17a男性,53岁,双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7年,突然变大3月。患者于2003年发现双侧腮腺区鹌鹑蛋大小肿物,左侧偏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后肿物慢慢缩小。3月前突然增大,自感发胀。18a男性,53岁,双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7年,突然变大3男,67岁,发现左耳垂下肿物2年余,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耳垂下肿物,无明显疼痛及发热,无呼吸困难,讲话无声嘶,无消瘦。在当地门诊就诊,予抗炎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逐渐加重。病理:(左侧腮腺肿物)符合腺淋巴瘤19a男,67岁,发现左耳垂下肿物2年余,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20a20a双侧腮腺腺淋巴瘤21a双侧腮腺腺淋巴瘤21a22a22a腮腺基底细胞瘤(Basalcelladenoma,BCA)良性上皮源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占腮腺肿瘤的1-7%23a腮腺基底细胞瘤(Basalcelladenoma,BCA临床特征最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平均年龄58岁24a临床特征最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平均年龄58岁24aBCA病理特征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单层的基底细胞样的上皮细胞和显著的基底膜样结构构成,缺少多形性腺瘤中常见的黏液软骨类基质成分肿瘤分为实性、柱状、管状、膜状4型肿瘤剖面多呈实性,灰白色,亦有囊性变者,剖面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稀薄的棕红色黏液样物25aBCA病理特征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单层的基底细胞BCA影像特征多发于腮腺浅叶小,直径<3cm,小于混合瘤肿瘤病灶易囊变CT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增强后动、静脉期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静脉期强化幅度略低于动脉期薄壁环形强化26aBCA影像特征多发于腮腺浅叶26a27a27a28a28a29a29a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ME是良性的唾液腺肿瘤,占唾液腺中所有肿瘤的1.5%,占良性肿瘤65.5%;40%出现在腮腺中ME患者的年龄范围为9至85岁,平均44岁。通常单发,缓慢生长的,无明显临床症状。ME比多形性腺瘤更不容易复发。梭形细胞、浆细胞样细胞、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30a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30aCT成像特征和病理位于腮腺浅叶,紧靠的腺囊光滑或分叶状轮廓均匀增强(图1),增强结节的不均匀增强,囊性区域(图2),裂隙样区域(图3)和线性带(图4)的存在。31aCT成像特征和病理位于腮腺浅叶,紧靠的腺囊31a女,62岁A,平扫轴位CT扫描显示在右腮腺的浅叶一个圆形、境界清楚的肿块平均约27.39HU。B,增强CT轴向扫描显示肿块(102.11HU)均匀强化(箭头)。C,显微镜检查(HE×2)显示ME(M)通过纤维囊(FC)与腮腺和周围软组织分离。基质是很少。D,显微镜检查(HE×100)显示肿瘤由浆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在肿瘤中可见较大的血管(箭头)。32a女,62岁32a女,66岁A,平扫示左腮腺浅叶见一肿块,有钙化与浅叶边界不清(箭头)。B,增强肿块呈非均匀强化。中央有强化结节(黑色小箭头,周围有无强化囊性成分(白色箭头)。C、显微镜检查(HE×10)显示具有许多囊性成分(黑色星号)和上皮样组织(箭头)。D,显微镜检查(HE×20)显示炎细胞(长箭头)和肿瘤细胞(短箭头)。33a女,66岁33a女,56岁。A,增强右腮腺有不均匀强化(白色箭头)。注意裂隙状无强化区(黑色小箭头)。B,显微镜检查(HE×40)显示在基质内有出血(*)和肿瘤细胞(→)。34a女,56岁。34a男,54岁。A,平扫示在右腮腺浅叶有一肿块,边界清楚,有分叶B,增强示有不均匀强化。它包含强化的结节(长箭头)和不强化线性带(黑箭头)C,显微镜检查(HE×2)显示具有许多血管的基质(黑色*)和上皮样组织(箭头)D,显微镜检查(HE×100)显示浆细胞。35a男,54岁。35a36a36a37a37a小结38a小结38a参考文献[1]唐栋,陈祖华.腮腺上皮来源良性肿瘤的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3):389~392.[2]唐志明,冉强.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