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课件_第1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课件_第2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课件_第3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课件_第4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腰椎牵引又称骨盆牵引,是用骨盆带固定腹部和骨盆,胸肋部反向牵引带固定于季肋部,利用牵引床和牵引装置沿腰段脊柱纵轴施加牵引力,以达到缓解神经根性疼痛的一个重要康复治疗技术。腰椎常用的牵引方法有腰椎徒手牵引、骨盆重锤牵引、斜位自重牵引、电动骨盆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等。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一、腰椎牵引的生理效应1.增大腰椎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2.扩大椎管容积3.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4.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5.解除肌肉痉挛6.促进炎症消退7.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8.增加侧隐窝的面积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一)腰椎徒手牵引患者取俯卧位,一般由两到三位治疗师同时操作。治疗时一人立于患者头侧双手握持患者腋下,另一人立于患者足端握住患者的双侧踝部,两人同时缓慢发力沿患者身体纵轴进行对抗牵引。在牵引的同时还可由第三人在患者腰部病变部位进行按压或作相关复位手法。一次牵引约维持15~30s,重复1~2次,每周1~2次。治疗后患者要卧床休息,同时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一)腰椎徒手牵引(二)骨盆重锤牵引1.牵引体位患者仰卧硬板床或普通病床,小腿处垫高,呈屈髋屈膝约90°。骨盆牵引带固定于腰部(髂嵴上方),牵引带两端连接牵引绳分别通过安装在足端床头的滑轮装置悬挂重量。两个滑轮的高度约距床面15~20cm,间距与人体宽度相近。

腰椎徒手牵引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骨盆重锤牵引2.牵引重量一般为每侧10~15kg。首次牵引从每侧5kg开始,两侧共10kg;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l~3天增加1~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3.牵引时间每牵引1h,休息20min。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时间。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骨盆重锤牵引(三)斜位自重牵引

1.头高脚低位牵引患者仰卧于倾斜的床板上,胸腰部用胸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两侧,腰部及下肢不固定,利用腰部以下的自身重量进行牵引。初次牵引时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一般8~10d倾角可达70°~90°。牵引时间一般比较长,每日牵引4h。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三)斜位自重牵引2.头低脚高位牵引患者头低脚高俯卧于倾斜的床板上,双踝固定于斜板上端,利用腰部以上自身重量对腰椎进行牵引。牵引可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逐渐增加至70°~90°。每日一次,每次30~60min。牵引过程中还可用双手支撑,做腰部旋转、后伸屈曲等动作,以增强牵引效果。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以电动牵引装置提供牵引动力替代重锤进行腰椎牵引。作持续的或间歇的腰椎牵引。1.牵引体位与角度仰卧位牵引双下肢伸直平卧牵引使腰椎伸展,有利于牵引力更好地作用于腰椎上段病变部位。而屈髋、屈膝90°时使腰椎前凸变平处于中立位,牵引力主要作用于腰椎下段,在此体位下的牵引可更充分地放松腰部肌肉,使腰椎生理前屈变平,牵引力更容易作用于椎体后侧的病变部位,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1.牵引体位与角度俯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使腰椎伸展,腹部垫枕使腰椎前凸变平/中立位,通过所垫枕头的高低来调节腰椎屈曲的大小。疼痛导致伸展活动受限时,可选择使腰椎生理前凸变平的体位进行牵引;而伸展运动使疼痛缓解时,可选择伸展位牵引。在俯卧位牵引下可同时实施脊柱按压或踩跷等操作手法。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2.牵引参数具体设置及其调节如下: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30%~80%,可逐渐增加至100%,最大不能超过体重。持续牵引的重量可从10kg~20kg开始,间歇牵引重量可从20kg~30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增加重量和时间,当症状改善时,以此重量维持牵引。牵引时间:一次牵引时间为20~30min,轻重量牵引时持续时间可适当延长,大重量牵引时持续时间可酌情缩短。间歇牵引的牵引力、牵引时间、间断时间可预先设置,如牵引1~3min,间歇10~30s,节律性牵拉、放松,周期性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牵引治疗结束;1~2次/天,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

三维多功能牵引又称屈曲旋转快速牵引,在沿脊柱轴向牵引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屈曲、旋转动作瞬间同时完成。1.牵引体位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暴露腰部,使腰部病变部位与两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胸部和臀部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背板和臀腿板。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2.牵引参数牵引参数:依据患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设定牵引参数。患者俯卧位,一般腰椎前屈10°~16°,旋转12°~15°。治疗师站立于患者患侧,用手指或手掌根按压于患部上一棘突,另一手叠压其上,使力的作用点更加集中于治疗部位。准备好后,脚踏控制开关,启动牵引治疗程序。牵引时多向患侧旋转,可先向患侧旋转再向健侧旋转。治疗师双手同时下推、旋转、按压,可重复1~2次。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

牵引后处理:牵引后患者平卧硬板床3天,腰部用腰围制动。同时辅以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也可加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1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以消除炎症、减轻反应性水肿。3天后重新评估,根据需要可配合物理因子或按摩治疗,以巩固疗效。一般只需牵引1次,若需再次牵引可于l周后进行。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临床应用适应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疾患、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可用于脊柱前凸、侧弯、后凸畸形,亦可用于腰扭伤、腰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禁忌证腰椎结核、脊髓疾病、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椎板骨折、心脏病、出血倾向等。

第六章牵引技术第六章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牵引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嘱其牵引时不要屏气或用力对抗。对进行屈曲旋转快速牵引者,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最好与骨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损伤。高龄或体质虚弱者以电动牵引床轻度牵引为宜。牵引前可进行腰部热疗,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避免拉伤。牵引中:胸肋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但胸肋固定带安放的位置和松紧以不妨碍患者正常呼吸为度,同时应防止卡压腋窝,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两侧牵引绳应对称,松紧一致。牵引时患者应取屈髋、屈膝卧位,以减少腰椎前突,使腰部肌肉放松,腰椎管横截面扩大,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牵引中或牵引后可配合其它治疗,如药物、物理因子或推拿手法等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牵引治疗期间需适当卧床或休息。牵引后:应缓慢去除牵引带,嘱患者继续平卧休息数分钟,再缓慢起身。必要时可佩带腰围以巩固疗效。牵引过程中或牵引后,如果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