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发展史_第1页
古典音乐发展史_第2页
古典音乐发展史_第3页
古典音乐发展史_第4页
古典音乐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音乐发展史,也就是一般人所通称的「西洋音乐史」。相信许多人都曾听过「巴洛克时期」、「古典乐派时期」、「浪漫乐派时期」以及「现代乐派时期」等等名词,这些都是西洋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名称。至于每一个时期在时间上如何界定,学者们各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综合各家的学说来看,彼此之间仍有许多的共同点,归纳这些共同点加以整理后,便可得到一套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区分法。这个区分法是这样子的。古典音樂史古代

从音乐的源起到基督音乐的兴起为止,称之为古代。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像中国、波斯、埃及、希伯莱、印度等等,都有它们自己音乐源起的传说,我们今天虽无法考证出音乐究竟是在何时由何人所创始,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数千年前,人类便已有了音乐,而且是在世界上许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同时朝多元化发展。

数千年前的古典音乐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加上所遗留下来的资料残缺不全、考证不易,所以今天讨论西洋音乐史,大多是从希腊时期(大约是公元前一千年)谈起。古希腊人非常热爱音乐,他们当时已经有了音高的概念,并且依据不同的音高制定了许多不同特性的调式。此外古希腊人也确立了一套有关于音阶方面的音乐理论。在乐器制作方面,希腊时期有一种叫「奥洛斯」的管乐器,还有一种称为「抱琴」的拨弦乐器。

希腊在公元前一四六年被罗马帝国征服后,因为罗马人并不珍惜希腊的音乐遗产,使得音乐逐渐失去了在社会与生活上的重要性。这种情形一直到基督教在罗马兴起,诞生了新的基督教音乐后,音乐才再度受到重视。在此之前的音乐,我们今天就统称为「古代音乐」。

中世纪

从基督教音乐兴起到文艺复兴之前的这一段时期,时间上大概是公元五○○年~一四五○年间。许多历史学家过去认为,在希腊、罗马等古文明之后,中世纪是一段相当长的黑暗期,意谓着欧洲的文明在这段时间进步得非常缓慢,然而近年来的研究似乎渐渐地推翻了这种看法,至少在音乐方面,中世纪时期仍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音乐,随着基督教的普及,逐渐流传到欧洲各地。到了公元六世纪末叶,在教皇葛丽果一世的主持下,由教会人士将各地的教会音乐加以整理汇编及改良,产生了著名的葛丽果圣歌。葛丽果圣歌揉合了犹太、叙利亚、希腊和罗马的音乐(它只有单音的旋律,没有和声或对位,也没有使用乐器来半奏),这种圣歌在葛丽果教皇的推动下,于公元十一、十二世纪时,到达了最鼎盛的境界。2.除了具有宗教用途的圣歌外,一般的世俗音乐在中世纪时期也日渐发达,这种音乐兴起于骑士之间,然后再扩张到百姓社会。在当时以德国和法国两地的世俗音乐最为盛行。3.中世纪时期另一项音乐上的重大发展便是乐谱的发明。在记谱法尚未发明以前,音乐的流传必须依赖口耳相传,然而这样子的方式,在传递的准确性上比较无法控制,而且时日一久变化更大。所以随着葛丽果圣歌推广上的需要,人们日益觉得有必要用乐谱把曲调正确地记录下来。于是在公元九世纪时,天主教会的音乐家们便发明了「纽姆乐谱」。最早的钮姆乐谱还不能完全记下旋律,它只能表示歌词各音节大略的长度和抑扬而已。到了十世纪左右,四线谱发明以后便可记录音的高低。然后到了十二世纪又发明了表示音长短的符号,逐渐成了今天五线谱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公元一四五○年~一六○○年间的一百五十年,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近弋文明奠基的一个时期。在此之前欧洲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都是以宗教为中心,然而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们开始根据科学的观点去观察有关人类和大自然的事物,以前被看成是神秘的事物,重新被人们以理性、科学的方法志思考和研究。于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例如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美术家达文西、米开兰基罗;文学家但丁、莎士比亚等人。至于在音乐方面,虽然没有产生与上述几人齐名的人物,但仍有下列几项重大的发展:1.复音音乐的盛行:最早的葛丽果圣歌是单音音乐(所谓单音音乐是指乐曲仅有单一的旋律线或曲调,不含任何伴奏的音乐),但是到了后来,人们渐渐觉得这样子的音乐太单调了,所以就试着在原来的旋律之外,再加上其他的旋律一起唱,形成了所谓的「复音音乐」。复音音乐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全盛的状态,所以也有人将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为「复音音乐时代」。与过去的单音音乐相较,复音手法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彩。2.乐谱印刷术的发明:在乐谱印刷术发明之前,乐谱必须靠人工来抄写,所以乐谱在当时是相当珍贵而稀有的,这对于音乐的普及自然是非常的不利。然而自从乐谱印刷术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发明后,一般社会百姓也都能拥有乐谱,使民间的世俗音乐藉由乐谱的流传而更加发达。世俗音乐在此时期,终于到了可与宗教音乐分庭抗体的地步。此外,印刷乐谱的问市,也使得后人对于研究前人所遗留下来的音乐,变得更加便利,这点对于音乐经验的累积与传承,也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3.器乐曲的兴起:虽然独立的器乐曲在中世纪甚至可能更早之前便已存在,但是因为在中世纪时期对音乐进展贡献最大的作曲家,多是教会方面的人士,他们自然把大部份的精神放在宗教音乐上面,在他们观念里,音乐是为神服务、是用来赞美神的,所以他们大多写不附乐器伴奏的纯声乐曲,即使偶而使用风琴伴奏,也只是重覆着歌声中的曲调而已。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纯器乐曲大多是民间的世俗音乐。另外由于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成了两股同时并进的主流,再加上各式的乐器在这个时期均日渐完善,所以尽管纯器乐曲的主要发展是在十七世纪以后,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其实已经清楚地显示出器乐与声乐相互分离的倾向。巴洛克时期(一)公元一六○○年~一七五○年。「巴洛克」(Baroque)这个字是葡萄牙文,它原来是指「不规则」或「畸形」的珍珠,将这个字加以引申的话,则具有「怪异」、「夸张」的意思。为什么这个字会被运用到音乐上呢?原来在十八世纪末期,有些西洋艺术史学者以他们对古典派的审美标准,来回顾自十七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他们觉得这一百五十年来的绘画及建筑作品,给予他们的印象是古怪而且过份地庞大,所以他们就以「巴洛克」这个字来代表这段时期的艺术风格。而因为音乐也是艺术的一部份,后来就有人也把这个不太好的字眼,形容当时的音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我们会觉它得一点也不古怪,但因为「巴洛克」这个名称延用已久,似乎也没有人想为这个时期的音乐,另订更恰当的名称。巴洛克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多彩多姿,也是最混乱复杂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音乐的发展是朝着好几个方向同时并进,乐曲的形式与构造也不断地在发展和演变,所以这个时期呈现出一个现象,那就是新、旧不同风格的音乐很明显同时并存。今天回头来审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展,我们会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复音音乐的创作手法已达到一个颠峰,进入巴洛克时期后,人们在求新求变的时代精神下,开始把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拓的乐曲样式逐渐加以变化,以求取更强的音乐表现力。在当时,许多新的作曲技法被拿来实验和改良,所以巴洛克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曲式,例如声乐曲有歌剧、清唱剧及神剧;器乐曲则有奏鸣曲、组曲及协奏曲等。在这些新兴的乐曲形式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歌剧的出现,一般相信现存最古老的歌剧是于一六○○年上演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于歌剧是一项划时代的产品,所以「巴洛克」也就是歌剧诞生的这一年,来做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分界点。巴洛克时期(二)除了新曲式的产生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还有以下几点:1.数字低音的运用:「数字低音」这个名词经常困扰古典音乐的新鲜人,令人无法明了它所代表的意义。在巴洛克时期的曲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乐器)和数字低音的奏鸣曲(或协奏曲、组曲等)这样的名称,这使得许多人都以为数字低音是一项乐器,其实数字低音并不是某一种乐器的名称,而是一种作曲手法。要解释什么是「数字低音」,可以先想象一下时下年轻人唱歌时用吉他伴奏的情形。或许有人曾注意到,在他们唱歌的歌本上,除了旋律的简谱外,还有一些供吉他弹奏的和弦记号,这些记号的运用和巴洛克时期的「数字低音」在概念上是一样的。巴洛克时期的声乐曲或合奏曲,习惯上是由风琴、大键琴或鲁特琴等可以奏出和声的乐器,或是由大提琴和低音管等低音乐器来演奏低音声部,而作曲家通常就用数字或记号来标示这些低音的上方应该奏出什么和声。所以和文艺复兴时期相比较,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色之一,就是「数字低音」的使用。讲得更清楚一点,便是音乐已从复音音乐各声部平衡的构造,转变为分成了高音的「旋律声部」和低音的「和弦声部」。2.调性系统的产生:数字低音的应用在音乐上引起了新和声的观念,这个新的和声概念取代了以往复音音乐以对位法为基础的声部结合效果,这也就是说以和声理论为基础的大、小调音阶系统,在巴洛克时期逐渐成了音乐创作的主流。3.器乐曲的蓬勃发展:前面我们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时,曾经提到器乐曲的主要发展是从十七世纪开始,原因之一是和巴洛克时期歌剧和神剧等戏剧音乐的发达有关。因为歌剧和神剧的演出都必须运用到大键琴、风琴或管弦乐器,作曲家在创作歌剧与神剧时,无形中提升了对各种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技巧的掌握,而这个难得的经验,使他们在写作器乐曲时更加得心应手;原因之二则是巴洛克时期义大刘北部克列莫纳这个地方,出现了诸如阿玛娣、瓜奈里及史特拉第瓦里等等的制琴家族,他们制造了大批优秀的各式提琴,大大地提升了弦乐器的表现力。好的乐器加上当时一些优秀的演奏人才,自然也使得作曲家乐于去谱写器乐曲。古典乐派时期古典乐派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时间是从一七五○年~一八二○年。古典音乐的发展,在巴哈时代一过去,便进入了「古典乐派时期」,所以古典乐派时期就以巴哈逝世的一七五○年那一年做为起点。此外,因为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显示出浪漫式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一八二○年做为终点(贝多芬逝世于一八二七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巴洛克与古典时期是以一七五○年为分界点,但是古典风格的形式,不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以一六○○年为分界点那么清楚,一般来说,从一七四○年~一七七○年左右是古典风格形成的一个过渡时期。「古典乐派」这个名称,当然也是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后才订出来的。既然用了「古典」这两个字,那么这个时期的音乐所给予人们的感觉一定是「高尚」、「典雅」的囉!一点都没错,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与之前的巴洛克时期以及之后的浪漫乐派时期相比较,的确予人相当明显的差异。古典乐派的音乐通常都给聆听者一种单纯、明朗、优美、均衡的印象,这和巴洛克时期音乐华丽而且乐风复杂,以及浪漫时期音乐强调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是很不一样的(当然并不是所有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都不包含个人情绪,只是在程度上相较于浪漫时期是轻微多了)。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古典乐派的作曲家,受到了当时文学上古典主义精神的影响,所追求的是一种乐曲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所以古典乐派的音乐大都有着统一而且规律的性格。归纳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表现,该时期的音乐有以下几项特色:1.数字低音的舍弃不用:前一节我们才提到「数字低音」的使用是巴洛克音乐的特色之一,然而巴洛克时期一结束,数字低音这个名词也跟着走入历史。到了古典时期复音音乐已经鲜少为人采用,这时几乎已是主调音乐的天下了,主调音乐的乐曲通常是由一个声部来担任主旋律,而由其他声部来担任伴奏。在古典时期,作曲家们对于和声伴奏的部份,已不再像巴洛克时期是用数字来表示,然后再由数字低音的演奏者来即兴发挥。这时期的作曲家对于曲调的和声部份皆已整写出,并且安排各种乐器来担任,以增加不同音色的变化。2.乐句「渐强」与「渐弱」表现法的使用:今天一般人可能对于乐句渐强与渐弱的表现方式已习以为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这儿我们必须说明的是,这种表现方式是从古典时期才开始的。在复音音乐的时代,由于复音音乐着重的是每一个声部地位均相同,各声部必须保持均衡,所以不容易有强弱差别很大的表现。即使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调音乐,虽然也强调独奏部与伴奏部之间力度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