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以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为例_第1页
基于形态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以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为例_第2页
基于形态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以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为例_第3页
基于形态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以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为例_第4页
基于形态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以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为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形态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以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为例

1城市形象的形成1.1要素形态(c)“教育学”在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分析城市问题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学包括城市的物质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中的物质要素。对城市物质形态的研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尺度层面:“建筑与基地(buildingsandplots)、街道及街廓(streetandblock)、城市(townorcity)、区域(region)”。其中前两者属于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城市”属于中观尺度上的研究,“区域”属于宏观尺度上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街道及街廓(streetandblock)”。其中街廓形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又可以细分为“建筑形态”和“景观形态”。1.2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类型学”(typological)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在城市和建筑研究领域,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历史的内涵;二是抽象的特性。其实际操作方法可以总结为“具体—抽象—具体”。1.3类型学城市绿地类型城市形态类型学便结合了形态学和类型学两个理论的特点和长处,用来分析理解城市形态演变发展。2.1东南角的历史遗迹伴随着2010年金鸡百花奖的举办,其主办方江阴市长泾镇开始对现存历史街区进行大面积修护和更新(图1)。“一河两岸”片区包括河北街、长泾浜和河南街,是长泾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也是长泾古镇的缩影。其中河北街仍基本保持着明清街道的风貌,其东端为省文保单位长泾蚕种场,西端为长泾粮管所物资司,中间分布着上官云珠纪念馆、宋厅、王厅、李厅等古民居建筑,长泾老饭店、老新华书店等特色商店,以及夏氏贞洁坊(汪家石牌坊)、廖氏义庄、明清店铺等。1974年长泾浜拓浚,北岸仍保有原驳岸特色,分布着各式老码头以及具有长泾特色的“地楼”建筑。2.2调研街区的现状在对历史街区的实际操作层面,每栋建筑的保存情况各有不同,实际实施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城市设计的初期,对该地区实地调研以了解历史街区现存状况。调研主要针对建筑风貌、性质、产权属性、层数、质量5个方面展开。2.3分析和提取2.3.1存建筑格局内的街廓肌理街廓内建筑整体肌理:地块内住宅最初临河而建,地块内建筑经过长期发展变迁,很多已经翻盖成新式住宅,多处出现私人加建建筑,对原有街廓肌理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街廓内部道路肌理:研究地块属于典型自发生长的古民居大街廓,街廓外部围合历史街区街廓的城市支路不清晰;街廓内部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凌乱。河北街现存道路中东西向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古石板街,南北向道路只有杨树弄和学前街可依稀辨认。河南街东西向临河道路为后期铺设,先作为人车混行道路。2.3.2建筑形状、布局特点通过对调研结果综合分析后,对建筑改造方法分为5个层级:修缮、改善、整治、重建、拆除,整修力度依次加大,分类标准详见表1,分类结果见图2.建筑形状:该地区建筑平面多轮廓分明,矩形居多。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多置小天井或用院墙围合成小型院落,用于拔风采光。建筑层数:多为2~3层。建筑体量:住宅类建筑体量较小,多为1~3开间,进深多为7~8米。公共、工业类建筑体量较大。建筑朝向:建筑多沿街或者沿河布置,房屋的朝向多南或多东南,局部沿南北向道路的建筑为东西向。2.3.3彩、地楼、彩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的墙体薄,老建筑主要由木架承重,屋脊高,进深大。风火山墙:建筑间房房相连,出于防火考虑,中间用风火墙隔断。建筑色彩:建筑极少用彩画,立面色彩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净的色调。门窗形式:建筑前后开窗,防热通风效果好。立面门窗基本采用低的槛窗和长格栅窗。屋面形式:多为硬山,屋面斜度约为1:2.5,利于雨水及时排出,以免造成屋顶积水。地楼:因为河面和岸边有一定高差,因此古人在高差范围内经常多修建一层地下层作为储藏室或房间使用,称之为“地楼”。“地楼”临河一边开窗。“地楼”建筑是长泾古镇建筑特色所在。2.3.4景观建筑遗迹河埠头:水乡民居前门临街,后门沿河,民居早期建造许多私用的小码头,俗称“河埠头”,以便常淘米洗菜,洗涤衣物,也便于小船往返交通。这样的“河埠头”在长泾浜北岸仍基本保存完整。南岸的“河埠头”为后期依传统做法而建。石板街:江浙传统地区为使梅雨季节街面不为泥泞,常以条石铺路,地块内部在河两岸原本有两条石板街,因1974年长泾浜拓浚,河北街仍尚存,河南街随长泾浜拓宽而成为临河街道。驳岸:北岸仍保有原驳岸特色,分布着各式老码头以及具有长泾特色的“地楼”建筑,南岸驳岸为后期依传统做法而建。古桥:在江浙民居中,民居聚落与水系、桥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者同时存在于人们的共同认识中。长泾浜上现存两座现代桥都是后期加建的水泥桥,古镇当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调已经完全丧失。2.4类型恢复2.4.1)整理建筑内部肌理街廓内建筑整体肌理:通过调研的结果对现有总平面进行梳理,将违章搭建影响历史街区肌理的加建建筑予以拆除。清理街廓内部肌理,使历史街区肌理进一步明晰。街廓内部道路肌理:分析基地周边道路情况,明确区分历史街区街廓的城市支路,再对街廓内部道路进行梳理,尽大可能使街廓内部道路的与外围道路形成想通的网络,将大型历史街廓细分为网络关系明确的小街廓形态。2.4.2平面、工业类建筑改造建筑形状:重建建筑形状依然采取矩形为主,可根据用地大小选择历史街区内相应尺寸建筑进行套用。平面布局:基地内有的老建筑遭遇火灾,有的院墙破落,有的多进院落式建筑被分割开或者中间有缺失部分,可依照经典古宅建筑布局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复原。以宋厅、李厅、王厅等知名古建住宅为改造重点。建筑层数:新建建筑可采用2~3层,有的局部私建四层的住宅应当对顶层拆除。建筑体量:新建住宅体量不应过大,应保持原有古镇肌理,住宅部分可采用1~3开间,7~8米进深。公共、工业类建筑在改建时可适当放大。建筑朝向:新建建筑应先沿街道和河道布置,其他地方可以尽量朝向南或者东南方向,也可以结合东西向房间围合成小型院落。2.4.3风火山墙改造结构体系:整治和重建部分可以采用现代框架结构,原有木结构建筑根据现存状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补修。风火山墙:出于防火和增强地域特色的考虑,在对新式建筑改造时,房房间均增设风火山墙。建筑色彩:色彩的处理保持原有江浙特色,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具体措施采用深灰色瓦片、浅灰色砖墙、白色粉刷和栗色木质门窗。考虑到沿街商铺需要有招牌,均采用棕色木质格栅作为统一底衬。门窗形式:立面门窗仍采用低的槛窗和长格栅窗。屋面形式:改建屋顶依然采用硬山屋顶,屋面斜度均采用1:2.5。地楼:对现存地楼建筑尽量保存修整。采取加固和防潮等措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2.4.4长果汁驳岸的改造河埠头:河埠头作为历史遗迹其使用功能正逐步消失,因此在设计中将其考虑为景观节点进行适当改造处理。河北街河埠头为历史古迹,只需在原有河埠头基础上稍作休整;河南街河埠头为后期依传统做法而建,设计中考虑仅保持其位置再进行重新设计,作为联系新建亲水平台与历史街区空间的媒介。石板街:河北街石板街保存状况良好,但因年久失修加之现代生活对水电煤气网络等新需求,需要对街道进行埋设管线的改建并重新铺设,河北街道路性质考虑为步行街道;河南街为后期制作的水泥路,现存状况较差,因为需要重新埋设管线也需要对其进行重新铺设,河南街街道性质为以步行为主也可以通车。驳岸:长泾浜北岸改造过程中仍保有原驳岸特色,只需对年久失修的码头进行重新修复。长泾浜南岸驳岸加设亲水平台,采用片段型文化墙的手法结合夜晚照明设计亮化长泾浜,并在二级驳岸间隔设置莲花池,种植以水生植物丰富河道景观。驳岸材料的选择以石材为主,文化墙部分采用当地特产小青砖配合文化石。古桥:现存两座现代桥梁只需要将其打扮一新,改造方法为在两侧加建两座小型步行拱桥,步行桥采用古典方式,使其立面具有古镇风貌。为恢复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韵味,还原长泾浜拓宽前作为运河时的尺度,在两座现代桥梁的中间多加一座步行桥,由反应古运河尺度的单拱桥和步行平台两部分组成。亲水平台(新建):为增强亲水性,设计中结合河南街河埠头设置两级高差的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提供亲水面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贴靠河南街驳岸的排污管的外包装,将排污管隐藏在亲水平台内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