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角度整理课件_第1页
诗歌写景角度整理课件_第2页
诗歌写景角度整理课件_第3页
诗歌写景角度整理课件_第4页
诗歌写景角度整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写景的角度与方法诗歌写景的角度与方法1还记得这道题吗?还记得这道题吗?2秋山[宋]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倩:请别人替自己做某事通过色彩、视觉,用拟人手法写秋季美景

余杭(南宋)范成大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通过花香嗅觉写春天的花香怡人。

这两首诗分别侧重从什么角度写景色之美?秋山[宋]杨万里余杭(3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如何写景的)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如何写景的)4(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总是层次分明。《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1)空间角度5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作者描写田家的景物时,描写近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远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近景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远景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孟浩然6春日郊行袁枚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目送迎。(1)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4分)(1)诗人紧扣“春日”,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手法,首联“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从远景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春日郊行袁枚7(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2)色彩角度8⑥色彩烘托、对比、渲染的手法写景。

秋山[宋]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倩:请别人替自己做某事通过色彩、视觉,用拟人手法写秋季美景⑥色彩烘托、对比、渲染的手法写景。9《过杨村》杨万里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诗歌从绘色的角度,运用色彩的对比,描写了田园风光中的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过杨村》杨万里10(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11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来写景。《题西溪无相院》张先“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这一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将“西溪无相院”环境的清幽宁静写了出来。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来写景。12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从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景。“衾枕冷”从触觉写出雪夜之冷,“复见窗户明”从视觉写出到处是银白的世界,“时闻折竹声”从听觉写出雪的厚重,压断了竹枝,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句不写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之大。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夜雪13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描写方式: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14

③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①此时白居易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衬托出雪夜之寒;以“窗户明”写出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写出大雪之厚重。全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③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15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16⑤运用虚实相生(结合)的手法写景。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⑤运用虚实相生(结合)的手法写景。17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王昌龄《送魏二》(18⑦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⑦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19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古诗词一般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20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21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2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经23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24③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全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①此时白居易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衬托出雪夜之寒;以“窗户明”写出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写出大雪之厚重。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③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经典教学PPT)诗25

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衾枕冷”从触觉写出雪夜之冷,“复见窗户明”从视觉写出到处是银白的世界,“时闻折竹声”从听觉写出雪的厚重,压断了竹枝,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三句不写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之大。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a/gaozhong/53/13186.html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如何下雪,却句句26②从空间(上下远近)角度写景。(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经典教学PPT)诗歌写景角度课件(共29张PPT)-导学课件(示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