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尊的语文教育_第1页
夏尊的语文教育_第2页
夏尊的语文教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尊的语文教育

夏玉尊(1886-1946),真名夏伟,出生于胡安。他出生于浙江省上虞。他是现代中国的著名教师、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夏丏尊,曾长期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春晖中学,并参与创办上海立达学园,创办并主编《中学生》杂志,而其中在1921年夏至1925年1月,任教于春晖中学,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其一生中最为光辉的时期,倡导民主管理,实施男女同校,创办《春晖》杂志,并充满热爱之情,翻译《爱的教育》,不仅对春晖中学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中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期间,其爱的教育理念也得以形成,并深入实践。一、学校与女性学生的同校1905年,夏丏尊赴日本留学,1908年回国后,任浙江省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浙江省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改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又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后,夏丏尊一直在“浙江一师”任教,直到1920年“一师”发生“倒经(亨颐)风潮”。期间,他除了任舍监、司训导外,还兼授修身、国文、日文等。因其在1919年编辑浙江省教育会会刊《浙江潮》,倡导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与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一起合称为“一师”“四大金刚”。1921年夏,应经亨颐之邀,夏丏尊到春晖中学任教,同时在宁波四中兼职,教作文课。春晖中学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私立中学,位于浙江上虞东南碧水潋滟的白马湖畔,曾与天津南开中学齐名,所谓“北有南开,南有春晖”。学校由热心于桑梓教育的乡绅陈春澜于1921年捐资开始创办,1922年落成,是年开始招生,经亨颐为首任校长。但是,当时经亨颐将学校诸多工作委托给夏丏尊。在春晖,夏丏尊不愿做教务主任,只担任国文教学的任务;在教学中,学贯中西、学识渊博的他不囿于统编教材,自编“文章作法”,加强语法知识的传授;选印一些文言教材,如庄子的《逍遥游》、墨子的《兼爱》、司马迁的《项羽本纪》、杜甫的《石壕吏》,以及《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以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并从《新青年》《新潮》等杂志上选择一些反映新思想的文章进行教学。同时,他还积极引荐聘请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如1922年初秋,介绍丰子恺来校教音乐、美术,兼任英文教员;1924年3月,写信给朱自清,引荐他来校任教国文;另外,匡互生、朱光潜、刘熏宇等也都经夏丏尊推荐或邀请来到春晖任教,一时间,春晖名师荟萃。从1921年夏开始在春晖任教,到1925年1月因春晖风潮而和丰子恺、匡互生、朱光潜等人一并离开春晖,夏丏尊在春晖期间,学校很多方面的改革和决策,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如民主管理的提倡,男女同校的实施;主持“五夜讲话”活动,每旬一次由本校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邀请校外名流主讲;于1922年10月创办并编辑出版学校校刊———《春晖》半月刊,等等。而这其中,他在学校男女同学的实现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引人注目。20世纪20年代初,虽然大学男女同校已成现实,但对于中学男女同学,却阻力颇大。在当时的一些守旧人士看来,男女各有应尽的天职,男事于外,女事于内是不可相混的;且男女天性、需要、嗜好不同,必须分教才能适应其个性特点,男女同学会抹杀女子个性,一般男子中学的设备也不适合女子学习生活。然而,春晖中学在办校的第二年,即兼招女生,开全省中等学校男女同学之先河。这一开明之举,固然与校长经亨颐顺应历史潮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但与夏丏尊等人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夏丏尊认为,男女同学不仅能使两性协调发展,提高女子的人格和地位,打破歧视女子的陋习,而且还可以节省办学经费。1923年秋,当春晖顺利地实现了男女同学后,是年12月,夏丏尊在《春晖的使命》中满怀激情地说:“你已男女同学了,这是本省中等学校的第一声,也是你冒了社会的忌讳敢行的一件好事。你应该如何好好地保持这纤弱的萌芽,使它发达?”二、“爱的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实践群星璀璨、群贤毕至的春晖中学,在20世纪20年代,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经亨颐倡导的“人格教育”,夏丏尊推行的“爱的教育”,丰子恺向往的“美的教育”,朱自清信奉的“有信仰的教育”,匡互生实施的“感化教育”……所有这些,既是当时春晖中学得以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学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夏丏尊“爱的教育”理念的倡导,发轫于他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而实际倡导则是在春晖中学。在夏丏尊看来,“缺少了爱的元素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领导儿童走向坟墓的教育”,实施“爱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感化。为此,他先后写了《悼一个自杀的中学生》《怎样对付教训》《一个从四川来的青年》等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青年学生的爱心,而且也反映了夏丏尊“爱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和本质特征。夏丏尊不仅积极倡导“爱的教育”,而且身体力行,躬身实践。著名作家唐弢曾称颂夏丏尊说:“作为教育家,他自己便是‘爱’的全部的化身。”三、“爱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并优化《爱的教育》原名《考莱》,作者是19世纪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考莱》这部教育小说通过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场景,描写了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反映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该书至1904年在全世界已出有三百种版本。这些版本,书名各异,如英译本名为《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日译本名为《爱的学校》,而考虑到该书不仅涉及学校,还涉及了社会和家庭,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理想教育境界,故夏丏尊翻译时特将之取名《爱的教育》。早在任教春晖中学之前的1919年,当夏丏尊读了《考莱》这本书的日译本后,就有心将之翻译介绍到中国,后因故未果。1923年夏,一方面为纪念自己唯一的妹妹因难产亡故,更是鉴于当时教育的空虚之至,他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将这一像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一样给人感动的著名儿童读物翻译出来,“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所以,夏丏尊翻译《爱的教育》,不仅是对“爱的教育”理念的弘扬和倡导,也是为了借以纠正当时教育界空虚性这一弊端。《爱的教育》从1923年由夏丏尊通过日文译出后,先在上海《东方杂志》上连载,1926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不久即列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之一。由于《爱的教育》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反映了催人泪下的爱的力量,加之丰子恺为之绘制了封面和十幅插图,图文并茂,所以出版后很快风靡一时,颇受教育界重视,且成为当时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风行二十余年,至1949年3月,该书已印至30版以上。夏丏尊的“爱的教育”理念不仅使春晖中学废除了任何形式的体罚和不尊重人的教育,且流风所及,影响到其他学校。像当时上海著名的尚志小学,就运用《爱的教育》中的有关爱的精神,在教学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夏丏尊不仅是“文坛老将”“青年导师”,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和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