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课件_第1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课件_第2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课件_第3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课件_第4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1看诗题登:望:金陵雨花台(地点)大江(事件)内容: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人登上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所见所感。看诗题登:金陵雨花台(地点)大江(事件)内容:登金陵雨花台2看诗人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所以诗歌风格多种多样。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他在学习前人的同时,又能别出新意。高启的诗歌豪放清逸,大部分创作于元末,其内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看诗人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与杨3看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看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4看注释

结合注释翻译诗句熟悉诗歌主要内容看注释结合注释翻译诗句5赏析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写所见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钟山似盘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秦始皇瘗黄金事赏析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写所见景色:长江从万山丛6赏析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排遣胸中“郁塞”——酒后登台眺江“荒烟落日”远景——“苍茫万古意”

石头城下涛声——三国、六朝的旧事。心绪、感慨“黄旗入洛”事赏析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排遣胸中“郁塞”——酒7赏析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声调欢快,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心境爽朗,爽朗中蒙上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对现实的歌颂——对国家的期望。赏析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8艺术特点间用长短句,每四句一转韵,平仄交错,节奏抑扬有致,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读来音调铿锵。笔力雄健感慨深沉借景抒情借古喻今借怀古表达内心对国家新生的喜悦及期望句式参差现实感慨现实写景(开头八句)怀古(中间十二句)抒怀(最后四句)艺术特点间用长短句,每四句一转韵,平仄交错,节奏抑扬有致,加9抓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小

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钟山龙盘、大江奔涌的山川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