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因此,我们称他们为(B)。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2.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洋务运动而受到世俗功利之人的崇拜。以下企业中,与李鸿章受到崇拜的原因有关的是(C)。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汉阳铁厂④轮船招商局⑤湖北织布局A.①③B.②⑤C.②④D.③⑤3.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C)。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4.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因此,他认为(A)。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历史事件是(D)。A.“公车上书”B.创立《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C)。A.学习西方的技术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7.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B)。A.提高了行政效率B.思想启蒙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8.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C)。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9.判断这位维新志士是谁,需要结合右图。正确答案是C.谭嗣同。他曾在《义和团的口号》中写下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话,表达了义和团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牺牲精神。10.孙中山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孙中山认为,中国仍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1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句话反应的事件是B.②③,即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2.在中华民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时,那些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们,领导发起了D.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中国的危机不仅是政治上的,更是文化上的,需要进行彻底的文化革命,才能拯救民族危亡。13.搜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主题应是D.“民主”和“科学”。这些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先驱和领袖。14.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贡献是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和革新,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15.根据知识结构示意图,学习的主题是A.侵略与抗争。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包括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都是中国抵御外来侵略、进行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16.(1)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戊戌变法”,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7.√(1)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0.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材料一:(1)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8分)材料二:(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再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最后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3分)(3)在近代化探索中,我们应当注意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同时注重文化自信,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2分)2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中国向西方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阶段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西之间的冲突聚集到了文化和心理的层面。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充满艰难与曲折,这是因为中国在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内部政治斗争、外部侵略和文化冲突等。但是,中国人民一直在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为实现近代化而奋斗。(1)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所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制枪制炮等技术并不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相反,这是中国在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虽然这个阶段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比,主要“新”在于它是一场思想文化的革命,旨在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提倡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充满艰难与曲折,这是因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内部政治斗争、外部侵略和文化冲突等。此外,中国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也给近代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4)尽管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并没有走上富强的道路。这是因为中国在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内部政治斗争、外部侵略和文化冲突等。此外,中国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也给近代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22.(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改良派的活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左宗棠、李鸿章等。(2)材料二是《清朝宪法大纲》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和商业发展。(3)材料三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这个法律颁布于1912年,它提倡平等、自由和民主,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呼吁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都是失败。这是因为清政府的改良派在改革过程中遭遇了强烈的保守派反对,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和战争也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此外,中国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也给现代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7.将“洋务派”改为“维新派”,将“陈独秀”改为“李大钊”。18.(1)领导戊戌变法的是康有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是孙中山,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2)康有为领导了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李大钊和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3)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19.(1)依次填入B、D、A、C。(2)维新变法包括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旨在推进民主和科学。(3)改革是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需要逐步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