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票据质押权适用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发票承诺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贸易中被广泛使用。世界主要国家都允许以票据设质,作为担保主债务履行的方式。在我国,票据质押受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票据法的调整。物权法颁行之后,有关票据质押合同、质押的成立等问题得以明确。但是,由于票据权利的特殊性,各个法律文件的规定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票据质押的设定、质押的效力以及质押的实现等方面,依然有继续探讨的余地。一、关于发票签署承诺(一)关于票据质权设立要件的不同观点我国《担保法》、《物权法》、《票据法》对票据质押的设定都有规定。《担保法》第76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物权法》第224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从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来看,同时也是根据《物权法》第178条的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物权法》的新规定显然废止了《担保法》的旧规定,交付不再是票据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除此之外,《物权法》也明确了票据质押的成立条件。到此为止,似乎有关票据质押合同以及票据质押成立要件的争论可以划上句号了。然而,票据权利与其他权利的不同之处,使得票据质押除了涉及民法上的普通规定之外,还必须受到作为特别法的《票据法》的约束,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票据法》第35条规定,质押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5条规定,“依票据法第35条第2款的规定,以汇票设定质押时,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了质押字样,未在票据上签章的,或者出质人未在汇票、粘单上记载质押字样而另行签订质押合同、质押条款的,不构成票据质押”。由此可见,背书记载“质押”是《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质押的设立条件,非经质押背书,票据质权不能设立。很显然,《物权法》与《票据法》对票据质押的设立条件的规定有所不同。《票据法》要求出质人在票据上为“质押”背书,即记载“质押”字样;而《物权法》则要求双方当事人签订质押合同,出质人按照合同约定将票据交付后即设立质权,即以交付作为票据质押的设立条件。针对两法不一致的规定,学者有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观点,《物权法》颁布之前,有学者认为,从票据的特征来看,票据法的规定更为合理,但在《担保法》作出修改以前,实务上不应否认未经背书的票据质押,即承认依《担保法》设立的票据质押的效力。从票据的无因性和形式性的原理来说,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首先,《物权法》和《票据法》在票据质押方面的规定之所以不同,原因在于作为民法普通法的物权法和作为民法特别法的票据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物权法追求实质公平,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内部效力,以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票据法基于促进票据权利流通与确保交易安全的立法宗旨,追求形式公平,强调票据行为的外部效力,由此产生了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和文义性的票据法理论。因此,《物权法》要求票据质押的设定必须符合“合意”与“交付”的要件,而《票据法》仅要求记载“质押”的形式要件。其次,依据票据法理论,票据关系一经成立,就与其原因关系(民法上的买卖、租赁、债权担保等)相分离,两种关系各自独立存在,分属不同的法律制度范畴,票据行为由票据法调整,原因关系由合同法、物权法等规范。以背书形式进行的质押,作为票据行为,当事人之间的有关债权担保的质押合同即是其原因关系。质押合同的内容是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其主要职能在于规范质押双方就债的担保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当事人应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一旦产生纠纷,需依合同和物权法的规定处理,票据法并不对它进行规范。而设质背书如何进行,质权人如何实现质权等,则由票据法来规范,合同法、物权法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票据作主债务的信用担保时,既可以依票据法设立质押,也可以依担保法设立质押,两种质押分别在票据法和担保法领域独自发生法律效力,不存在谁优于谁的问题。具体而言,依据不同的立法设定票据质押,其条件也有所不同。依票据法设立的质押需以背书的形式进行,称为设质背书、质押背书,即票据权利人通过背书的方式,将票据转移给被背书人,并以其取得票据金额的支付,作为对被背书人所拥有债权清偿的担保,(二)不得转让的票据是否可以质押依照各国票据法,票据为法定的可转让证券,但是各国票据法在强调票据流通性的同时,又允许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文句,从而使票据丧失流通性。我国票据法第27条第2款也作了这样的规定:“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对这样的票据能否质押,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得转让的票据不能设定质押。票据设定质押后,当质权人实现质权时,可以行使票据权利,票据权利的行使过程实质上就是票据权利的转让过程。这与出票人对持票人的“不得转让”的约定相违背,也违反了我国《票据法》关于这类票据不得转让的规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得转让”并不是单纯禁止将票据权利凭证移交他人占有,其目的是对票据权利的“禁止”转让。质押并不转让票据权利,作为质物的票据虽然为债权人占有,但票据所有权仍归出质人所有,一旦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履行了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了所担保的债,质权人应当返还质物。相反票据的背书转让,在背书人在票据上背书并交付给被背书人之后,该票据上的一切权利均转移给被背书人。因此,“不得转让”的票据质押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此类票据可以质押。首先,根据票据法理论,质押背书的性质为“非转让背书”,目的在于以票据权利作为债务的担保,背书文义自然无转让票据权利之义,其效果也不发生权利移转。二、票据质押的效力——票据质押票据质押一旦有效成立,主债权人的质权便产生,质权人和出质人之间依法律的规定开始产生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是票据质押的效力。如前所述,根据《物权法》和《票据法》能够设立一般法上的债权担保和特别法上的担保,依据不同法律而设定的票据质押,在效力上也有所不同。(一)质权人的证明依《票据法》设定的背书质押,被背书人经背书即可取得质权。经质押背书取得票据的持票人无须举其出他证据,就可以背书的连续证明自己为质权人。而依物权法成立的质押,主债权人只要以票据的占有即可证明自己取得的质权,无需背书的连续性。(二)质权实现的效力票据设质后,质权人在票据权利上取得质权,作为主债权的担保,当被担保的主债权不获清偿时,可以票据金额优先偿付自己的被担保债权。设质本身并未发生票据权利的转移,但是,为保证质权人债权的实现,《票据法》第35条第2款规定:“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按照立法的意旨,质权人在实现质权时,可以直接行使票据权利,享有票据法上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而担保法上的规定截然不同,在担保法上,流质条款是被禁止的,如《物权法》第211条:“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担保法》第66条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三)抗辩的切切性票据的背书质押具有抗辩切断的效力。也就是将抗辩事由限定在票据债务人与其直接相对人之间,善意受让票据的持票人(质权人),不受票据债务人与其直接相对人之间的抗辩事由的影响。《票据法》第13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以设质背书来说,被背书人是为自己的利益行使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也不得以自己与背书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质权人),即抗辩的切断。在依据《物权法》成立的票据质押中,是否具有抗辩切断的效力,要视质权人如何行使质权而定。如果质权人要求出质人(背书人)行使票据权利,则出质人在行使票据权利时,仍受《票据法》规范,具有抗辩切断的效力。如果质权人请求法院确认质权,则不具有抗辩切断的效力,依据《物权法》设定的质权“……只是将票据权利作为普通债权出质,质权人行使质权时与《合同法》上的债权受让人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付款义务人可以行使对出质人的抗辩”。(四)质权人的禁止根据质押而取得票据的被背书人,是否有权再背书?最高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的规定》第47条规定:“因票据质权人以质押票据再行背书质押或背书转让纠纷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背书行为无效。”《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9条第1款规定,背书记有“担保”、“质押”或其他表明质押之记载的,持票人得行使汇票上的一切权利,但为背书时,只能以代理人身份为之。由此可见,转质背书是被禁止的。设质背书有效成立后,被背书人取得的是质权,真正的票据权利人仍然是背书人,质权人虽然可以行使票据上的一切权利,但是无权对票据权利进行实质处分。而转让背书和质押背书都涉及到票据权利的实质处分,因此,质权人以转让和质押为目的的背书应予禁止,即使进行背书,也只能以代理人的身份为之。依据《物权法》设定的票据质权,如果未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则不能在票面上为任何背书行为,否则将违背票据背书的连续性原则,导致背书无效。三、法案的执行权(一)关于票据实际使用问题《票据法》为质权人利益考虑,根据票据文义性的特点,设计了对质权人的非常周全的保护,第35条规定,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直接向银行等义务人行使付款请求权、追索权等“票据权利”。但是该条同时也对质权行使票据权利进行了限制,即“被背书人实现其质权时”,这一限制,在实务中存在一定问题。在票据质押实务中,票据的到期与主债权的履行期可能恰好是一致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二者并不一致,票据的到期日可能早于或晚于被担保债权的清偿期。依《票据法》第35条的规定,在主债权的清偿期届至之前,质权人不能行使票据权利,不能向票据债务人请求付款和进行追索。而票据作为完全有价证券,券与权不可分离,行使票据权利,必须以占有票据为前提;票据设质后被交付给质权人,脱离了票据权利人的占有,权利人即无法行使票据权利。而此时,质权人也不能行使票据权利。这样,在质权成立后到被担保的债权履行期满这段时间,出现了票据权利行使的真空状态。无论是票据的实际占有人,还是票据的权利人都无法向票据债务人提示票据,进行票据权利保全,及有可能发生因票据权利保全手续欠缺而使权利人丧失对前手的追索权的情况。因此,我国《票据法》对质权人行使票据权利所作的“实现质权时”的限制是不合理的。对于该问题,《物权法》也有规定。其第225条规定:汇票、支票、本票的兑现日期或者提货日期先于主债权到期的,质权人可以兑现,并与出质人协议将兑现的价款或者提取的货物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这一规定似乎可以解决前述票据事务中的问题,但是第225条的规定仅适用于符合物权法规定的票据质押,即签订有抵押合同,并交付了权利凭证的情形。依据《票据法》设定的背书质押的质权人,如何在票据到期日先于主债权到期日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利益,仍然没有明确。《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公约第19条第1款规定设质背书的被背书人有持票人资格,可以行使票据上所有的权利。(二)未取得票据质权的原因有依据《票据法》设定的背书质押,质权人可以通过行使票据权利,实现质权。但是,对未经背书的票据质押,或者说是依据《物权法》设定的票据质押,由于不具备背书连续性的要求,质权人无法行使票据权利,又该如何实现质权呢。学界有不同的主张。有人认为,根据《票据法》第31条的规定:“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因此,以票据设质而未为“质押”背书的,质权人依担保法(物权法)取得票据权利,行使票据权利时,必须依法举证,以质押合同等证明自己的质权。第一种观点对《票据法》第31条的理解并不正确。票据是文义证券,任何人都不得以票据文之外的因素认定或改变票据的内容和形式。因此,票据权利取得原则上应以背书的形式进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这里的其他方式也应仅于票据法上的方式,比如无记名票据的交付以及因赠与、继承、税收、公司合并等而取得票据。如果将“其他方式”扩大到依其他立法规定的方式,则票据的文义性会受到严重冲击。任何票据关系都有其基础关系,也就是票据的取得都有其他立法上的依据,比如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以票据结算、以票据设质等。按照第一种观点,除因盗窃、拾得等取得票据的外,则持票人总能找出自己持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建设项目的月工作计划
- 古拉定对慢性炎症抑制效果-全面剖析
- 老年心理干预效果评估-全面剖析
- 金融云安全与隐私保护-全面剖析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 生物 含解析
- 小学美术社团暑期工作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课堂管理计划
- 初一班主任课外活动策划计划
-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计划
- 2025高一第一学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知识复习提纲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200题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健合集团笔试在线测评题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三篇)
- LY/T 1529-2020普通胶合板生产综合能耗
- FZ/T 13056-2021涤粘混纺色纺弹力布
- 构图基础课件
- 礼仪文书写作课件
- 20CrMnTi较详细材料属性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