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读书交流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读书交流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读书交流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读书交流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读书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娘,一個身高1.41米,體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屬牛。爹,長著一雙倔強眼睛的健壯男人……他屬兔。1974年春天,我和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同爹娘的自拍合影。那年爹60岁,娘62岁。这是迄今看到的爹娘最早的的照片。

這是我給爹娘拍的第一張合影,那時的爹娘一臉嚴肅。在家鄉這條小路上,爹娘共同走了七十多年。爹娘出生在同一個村,一個村東,一個村西,結婚前誰也不認識誰。“往上點,再往上點兒,你聽見了嗎?”真是“越老越小孩”,看,爹娘笑得多可愛。每到過年,娘總是坐在家門口的石頭上,盼望兒回家。每次我離家時,總不讓娘送,娘也答應不送,但往往到了村頭,猛一回頭,娘就跟在身後……我家住在村圍子的南門外。村圍子是清同治6年修的,如今已成斷牆殘壁。近幾年,圍子邊的人家都到村外向陽坡上蓋起了新房,爹娘卻捨不得老屋。爹幹活手指上紮了刺,娘戴上老花鏡給他挑。紮痛了,爹就嚷嚷:“你這哪里是挑刺,簡直是挖坑、刨樹根!”娘還是細聲慢語:“老了,眼花了,看不清了。”娘六歲纏腳,指甲長成了蝸牛的樣子,爹常為他修剪。7月4日是爹娘結婚68周年紀念日,娘給爹擦洗了全身,又給他剪腳趾甲。兩個老人要乾乾淨淨地度過這一天。男在前,女在後,爹在任何時候都是唱“主角”。每天窗戶一亮,爹娘便起床幹活,忙忙活活就是一天。對爹的“旨意”,娘言聽計從,儘管有時不情願。娘生病了,爹也成了半個赤腳醫生。爹假說試試娘發不發燒,其實...在娘病危的時候,爹用这种最前衛的方式表達了對娘的愛!

正月十五娘病重,肺氣腫、房顫、肺腦以及帶狀皰疹折磨得她失去了理智。爹執意要把她接回家:“我伺候她幾天,即使她走了我心裏也好受。”娘的病稍有好轉,爹迫不及待到醫院探望,一進門就直抹眼淚。“咱倆結婚68年,這可是頭一回不在一塊兒過年啊!”爹邊哭邊說。清明(4月5日)過後,春暖花開的時候,娘的病慢慢好轉。五月初,竟神奇般地站了起來,出院回到了家。病好了,他們還是閒不住,又下地幹活了。爹常說,你娘的小腳走不快。可每次走著走著,爹又落在娘的身後。在田裏剜穀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間的一尊雕像。手握鋤頭的老爹,像一座鐵塔。天怪热的,爹娘关上大门在院子里搓澡。娘给爹搓完脊梁,爹又给娘搓。

娘说:“你爹给俺搓背是近些年的事,年轻时他才不干呢!”爹是木匠,一輩子這樣默契合作的場景不少。剜点野菜给孩子们换换口味。她说:“早年缺粮食用野菜填肚子,现今吃野菜是尝新鲜了。”“娘,還下地嗎?”“去!人活著不幹活幹啥!”這一年,娘已84歲了。家裏剛安上電話,爹娘就想打一個試試。爹撥號碼,娘拿耳機聽。“咋沒聲呢?”娘直埋怨爹不會撥號碼。爹娘整理一下相框裏的子孫們的照片,也算過個“團圓”年吧!娘说:“小心点,你小心点嘛。”一生扶持,還是老夫老妻。

一起生活了幾十年,隔著廊柱歇息,動作、神情都快一致了!

手挽著手,爹娘來到天安門。爹娘爬上了泰山極頂,碰上了一對青春戀人……

不到长城非好汉,咱登上长城,也成好汉啦!”爹对娘说。

一對來自加拿大的夫婦看到爹娘雙雙攜手登上長城,羡慕不已。爹娘說,坐在地鐵裏啥都好,就是弄不清東南西北。

本來給孩子們買的“小電影”爹娘倒先瞧上了。我兒子考上了北大研究生。臨走時,娘拉著孫子的手,囑咐了一遍又一遍。這是全家第一張合影。爹娘生了8個兒女,死了4個,剩下我和傻子大哥,還有兩個姐姐。大哥始終是爹娘最牽掛的。田里劳动的娘和照相的我。爹深情地拉著娘的手,念了一句戲詞:“咱手把手兒把話拉……”爹娘結婚70周年這一天,到北京遊覽,這是他們第一次坐飛機。娘有些緊張,緊握著爹的手不放。娘說:“俺這麼大歲數了,咋還能穿這樣豔紅的衣服呢?”“實在好看,實在好看。挺像當年結婚時你穿的那件啊!”爹說。“娘,你抱了我一辈子啦,我也抱抱你吧!”在故宫,我把娘抱了起来。妻子夏立群抢拍了这个镜头。(1996年)

90歲大壽那天,我給爹娘拍了這張合影。沒想到,這竟是他們最後一張合影。

爹娘一天天变老,我舍不得爹娘走,我要用照相机把爹娘留住。

留住他们的生活瞬间,也就留住了活生生的爹娘。

2002年春节,我为全村乡亲拍了这张全村福。爹娘(前排中)是村里最年长的一对老人。爹已經去世了,就從娘的病房前送走的,雖說沒有人告訴娘,但那一瞬間娘仿佛知道了什麼……

後來家人告訴娘說爹去了北京療養,娘只是偶爾問一句“他在那邊好嗎?”就很安靜的看著床單……說不下去了…焦波,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1974年起开始用照相机为爹娘拍照片。1998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为爹娘举办“俺爹俺娘”摄影展,焦波的爹娘为影展剪彩,被媒体誉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唯一让人落泪的影展”。他的组照《俺爹俺娘》荣获首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大奖。

这是一本图文集,讲述了一位儿子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父母大半辈子生活的故事。作者焦波,并非什么名声显赫的大作家,只是一位普通的摄影记者;

30年来,他为爹娘拍下了12000多张照片和600多个小时的录像,直到爹娘去世。这些影像和文字所记录的,并非什么轰轰烈烈或大起大伏的故事,只是爹娘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用眼泪远远不足以表达的百感交集之情,是一种刻进骨子里的感动。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爹娘的一张合照。爹的头发都已花白,白胡挂颔,一手轻轻搭在娘的肩膀上,一手紧握着娘的手,一副哈哈大笑的表情,爽朗的笑声仿佛就快从书中传出来了;娘头戴一顶毛线帽,穿着一件大红棉袄和一双暗红色的布鞋,好似一个新出嫁的小媳妇,轻轻倚着爹,不知是因为在镜头前有些不太习惯,还是被爹搂着不好意思,甜蜜中又带着些许羞涩。

照片中的爹娘,脸上和手上布满了皱纹,岁月刻下的一道道沟壑,好像在诉说着他们辛劳的一生,泛黄的皮肤上映着夕阳的余晖,多少似水的年华在这里滑过……72年来,爹娘就这样相互扶持,一同劳作,一同歇息,吵吵闹闹,絮絮叨叨,陪伴着彼此度过所有幸与不幸的日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作者说:“爹娘是太平常的人,也许正因为‘太平常’,才活得这般从容。”

焦波他“总想用照相机留住一天天变老的爹娘”,而我们,又要用什么来留住自己的爸妈?又能为爸妈做些什么?

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应带着一份牵挂,带着一份想念,因为,在这里,有最疼我们的爹娘,有抚养我们长大的爹娘,有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爹娘,有老了需要我们照顾的爹娘。这份挂念,牵引着年轻的我们,时刻提醒着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所以,忘了啥,也别忘了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