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苏轼(老师)课件_第1页
海棠-苏轼(老师)课件_第2页
海棠-苏轼(老师)课件_第3页
海棠-苏轼(老师)课件_第4页
海棠-苏轼(老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蝶黄蜂俱有情文人墨客大都用花草树木来托物言志,象征自己的品格。陶渊明爱菊,贺知章咏柳,周敦颐爱莲,毛泽东咏梅。海棠苏轼紫蝶黄蜂俱有情文人墨客大都用花草树木来托物言志,象征自己的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喜作枯木怪石,开创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2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一些大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当时苏轼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苏轼一次死里逃生的残酷经历,是苏轼人生的一大转折。苏轼一生的政治悲剧就是从“乌台诗案”开始。但他的文学创作走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也是在经历乌台诗案之后,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使得众多名篇杰作跨越时空,流传千古。(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一些3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文穷而后工文人不幸文学幸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4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只恐夜深花睡去,这首5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东风:春风。首句写出微风中的海棠形象,光彩华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泛:弥漫崇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正在增长的春光。香雾霏霏”,写海棠阵阵幽香在迷蒙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东风:春风。首句写出微风中的6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首句写出微风中的海棠形象,光彩华美。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泛是弥漫的意思,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泛月转廊“月转廊”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更一层隐喻::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暗示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首句写出微风中的海棠形象,光7首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叠词的作用?写景句的作用1描写了什么内容。2情感上有什么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氛围,烘托心境)3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前后照应,铺垫过渡等)。

4点明手法以及明确手法效果5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心理叠词的作用1增强语意。具有形象性,使所描绘的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富有艺术魅力。2增强韵律美、音乐美(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3具有确切性,叠词即可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意象更加确切。4.烘(渲染)云托(衬托)月的艺术力量。首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写景句的作用叠词的作用8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关键句,以花喻人(拟人)赏花者的心态。“只”“恐”“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

,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恐”:

一个“恐”写出了诗人的担心。

写出了诗人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

暗藏了诗人想要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关键句,以花喻人(拟人)赏9

“更烧高烛照红妆”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照“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嫉妒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有情趣的诗人。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更烧高烛照红妆”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10诗人笔下的海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海棠的?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性格?本诗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心态?诗歌鉴赏诗歌鉴赏11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光彩华美,香气浓郁;侧面:以春风、月光为背景来衬托海棠花开之美。首句写白天的海棠以及周围的环境,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后两句采用拟人的写法,以人写花,既表现了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也写出了海棠所具有的灵性之美。诗歌的题目是“海棠”,作者是怎样描写海棠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诗歌的题目是“海棠”,作者是怎12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性格?“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表现出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性13本诗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心态?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来说说。孤寂、失意、郁郁寡欢、忘我、超脱、自得其乐。

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与海棠共度良宵,也透露出诗人处江湖之远的失意。本诗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心态?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来说14后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请赏析。“奇”在作者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用想象的手法,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的胸襟。

后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