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力矩分配法17.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1.
力矩分配法概述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位移法,它适用于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等只有角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的结构计算,其适用范围显然是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计算对象是杆端弯矩,计算方法是用力矩增量调整修正的方法。2杆端弯矩正负号规定在力矩分配法中对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位移法相同,即都假定对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作用于结点上的外力偶荷载,约束力矩,也假定以顺时针转动为正,而杆端弯矩作用于结点上时以逆时针转动为正。转动刚度S转动刚度S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矩。AB杆A端的转动刚度SAB与AB杆的线刚度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而与近端支承无关。34.
传递系数C传递系数指的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即:C
=M
远4M
近利用传递系数的概念,远端弯矩可表达为:M
BA
=CAB
M
AB
。7.2
单结点力矩分配法1.
单结点结构在结点集中力偶作用下的计算如下衅所示结构,在结点集中力偶M作用下使结点转动,从而带动各杆端转动,杆端转动产生的近端弯矩称为分配弯矩,产生远端弯矩称为传递弯矩。5分配弯矩:传递弯矩:(
j=A,B,C)分配系数
表示杆1端承担结点外力偶的比率,它等于该杆1端的转动刚度S1j与交与结点1的各杆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即:只有分配弯矩才能向远端传递。分配弯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近端弯矩,传递弯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M
d1
j
=
m1
j
M
(j=A,B,C)j1M
c=
C
M1
j
1
jm1
jij6m
=Sij
S,
m
=12.
单结点结构在跨间荷载作用下的计算7 在刚结点加刚臂阻止结点转动,如下衅(b)所示,将连续梁分解为两根单跨超静定梁,求出各杆端的固端弯矩。结点B各杆端固端弯矩之和为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力矩,称为结点不平衡力矩MB。 去掉约束,相当于在结点B加上负的不平衡力矩MB,如下图(d)所示,并将它分给各个杆端及传递到远端。叠加以上两步的杆端弯矩,得到最后杆端弯矩,如下图(e)所示。820kN/m200kN6m3m3mMBMFBCMFBAAB20kN/m200kNMB150-90A-150BCCC-MB=-60B-34.286-25.714A-17.143167.143115.714B(b)A300kN·mCm)
90kN·m(a)(c)(d)M
图(单位:kN·(e)7.3
多结点力矩分配法——渐进运算由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可见,分配系数恒小于l。另外,支座处只接受所传递来的力矩(因为支座刚度可视为无限大,因此支座处杆端的分配系数为0)不再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防疫员试卷及答案
- 小院小溪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小区绿化防护工程方案(3篇)
- 通风工程拆除方案计量(3篇)
- 威海热水工程方案(3篇)
- 脱硫工程技术方案(3篇)
- 水利工程担保方案(3篇)
- 室外消防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导购员顾客满意度提升聘用合同
- 实施油漆彩绘工程方案(3篇)
- 核保考试非车险试题库完整
- 沪价费(2006)27号-关于调整本市部分绿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
- 【桂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上 第4课《平安伴我行·常见的安全事故》课件
-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洞察分析
- 5.2《圆的周长》(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
- 《专利池与公共利益》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集体备课
- 消防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子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