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发展》复习重点_第1页
《环境与发展》复习重点_第2页
《环境与发展》复习重点_第3页
《环境与发展》复习重点_第4页
《环境与发展》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赤潮:赤潮,又叫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海洋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引发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而是许多赤潮的统称。发生赤潮时,通常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的数量、种类而使得海洋水体呈红、黄、绿和褐色等。产生原因:1.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2•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3.•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4•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5•赤潮生物分布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3•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5•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一种理论认识。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地,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6•绿色消费: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7•自身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如一次污染物S02在空气中氧化成硫酸盐气溶胶,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甲醛和酮类等二次污染物。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清洁生产: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13.绿色消费: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14•正负2度:“土2°C”,源自日前哥本哈根会议的结论,即是未来人类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将气温控制在摄氏两度以内。15•天命论:天命论是一种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的思想观念,其中包含人类最早的环境观,它产生和盛行于古代社会。认为自然变化、社会运行和人的命运被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主宰,人必须而且只能屈服和顺从它。殷虚卜辞中的“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孔子强调“畏天命”等,都是天命论思想的反映。作为一种环境观,天命论表示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这种思想根源于古代生产力落后和认识能力低下。人们对自然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的作用找不到科学的理解,只能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并强调对自然环境的绝对服从。从大尺度的历史空间来看,天命论的环境观反映人与自然没有发生明显分裂和对抗,处在低水平统一的时代特征。16•天和论:天和,谓自然的和气。《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一种目标,一种状态,天和是原始的状态。17•红色洞穴文明:在人类远古300多万年漫长历史混沌阶段,洞穴、林野的的作用显著,不像后来科学、技术那样越来越起主要的作用;远古蒙昧阶段工具亦不如后来所起作用显著。“洞穴文明史”即那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史。文中以东亚系统为典型,论述了诸如“洞穴与林野的历史场”;远古人类“穿过几百万年时空隧道”;“远古人类对活动场所随机地精心选择”;以“手足功能的结合”之人类体能适应自然条件;而到“洞穴文明的晚期演化场”才出现了半地下坑穴半地上建筑的住处,此前数以百万年计的人类则住在了天然洞穴之中。18•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现代智生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简答题:1•地下水资源污染的来源:病原体污染、耗氧污染、有毒污染物、酸碱盐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热污染、石油类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污染、化肥污染。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异同: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主要是化学物质的作用,生态破坏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等,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往往比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通过人类活动的停止而立刻停止,而生态破坏也需要长时间修复。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活动先引发环境污染,进而导致生态破坏。3•以大学生角度分析环保的整体形势:环保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当前,从全国来看,虽然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能源资源消耗量大。4•什么是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中国古代地理环境观:1、在农耕文明之前,由于知识的肤浅,最初对自然充满敬畏、崇拜。表现为:山神、海神、水神、树妖等一些神仙、妖怪类的。2、在农耕文明发展之后,虽然人类还没完减弱对神妙的崇拜,但已经开始顺应自然了。如: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好收成。开始希望风调雨顺,并学习更优秀的种植技术。3、到人类知识进一步丰富,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了。比如:修运河、修水库等改变大自然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因素,加以利用以便更好地生存发展。4、人类开始征服自然。这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影响力传到我国之后,我们认为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让自然为我所用。5、可持续发展之路。综合起来看:古代中国环境观就是一个崇拜——顺应一一改造6.环境灾害的常见类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震、洪水、滑坡与泥石流、地面沉降、人为滑坡与泥石流、三废污染等灾害,这里的环境灾害不仅包括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还包括了环境污染。环境灾害的一般成因:「宅圈灾審:干岸、黑訊、融雨、冰雹、台讯專自然的环境灾害「水圈茂害】悔卿.自然的环境灾害「料石圖寅書:泥石流■.山虬楷瞰堆震、火山卑生嘗圈竟寓;生毒冥蜜、樹种绝死那评「水吒环境存进沁害.减吊垃飮灾喜.溫室效应•黑轨-tK上淹失,抄復牝,土煙传性咒害,森垛消竦,樹种消失等’灿面H加、-海水人隈、地、水水质恶化尊7•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8•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进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规划。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四是强化环境管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环境容量或控制目标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五是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关系的不协调一一人地关系不协调。9.PM2・5:定义: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危害: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且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o10p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p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产生原因: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抱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燃料燃烧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解决方法:预防:过滤;水吸附;植物吸收。生活: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第二,就是要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此外,关闭城市内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缓解污染。在火炉中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一定要注意避免。植树造林。10:十个绿色消费行为:生活中的绿色消费行为:购买使用节能空调;用环保购物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出行;购买绿色食品;自来水的重复使

11:地下水的重要性:(1)稳定地层。防止地陷。(2)提供饮用水。(3)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4).调节径流。1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本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是发展问题。本质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人类发展时期环境1'礦人地关系原始社会时期气候危机和食物危tn协调农业社会时期水土层荒■莫化幵皓不协调工业刘月时期疔三废"竝球型生态危机不协调力瞩11环境文明时期人类幵始反思,得岀人弓自然应该是利摩克一的伙伴关系13、我国当前的环境的总体形势:万元产值污染排放量持续下降,废水处理率逐年提高,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被基本遏制,局部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14、人类对环境的长期适应和短期适应:〔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长期进化,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在住不同纬度,人肤色差异很大。人的大拘指两节‘便做精细动作,猩猩大拇忙指三节,便握持攀援。"生理生化调节,与不利环因素保持平衡,在进入黑暗的空间后,瞳孔会扩大◎从事高温作业一段时间后,(汗液的分泌会减少。丿15、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同一等级的词,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原理造成的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生态破坏。而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的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上短期内不可恢复的破坏,比如食物链的断裂,某个物种的消失,等等,以至于无法正常维持生态系的稳定性的破坏。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类原因,产生有害成分(化学及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生态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在其潜伏期,往往不易被察觉,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一旦形成,则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我的理解: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环境污染强调有害要素超量。生态破坏强调平衡被打破。16、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内容:环境保护的目的应该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活动不断增加的同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寻找避免和减轻对环境破坏的途径和方法,化害为利,为人类造福。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既要重视自然原因对环境的破坏,更要研究人为原因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因为后者往往更存在危害的广泛性和潜在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以及海洋污染防治、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等。17、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危害: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什是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则:1、公平性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当代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给他们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因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从伦理上讲,未来各代人应与当代人有同样的权力来提出他们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消费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任,因为同后代人相比,当代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一种无竞争的主宰地位。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的地位,即各代人都应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2、持续性这里的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产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因此,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正如《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写的“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这就是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例如:如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等如何理解旧文明?人类早期是母系文明,随后是伏羲生活时代的文明,当时的文明处于混沌状态,更多的是对自然观察,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是依据自然之万物客观规律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1300-2300年,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导致了,文明的差异性。随着宗教的产生,文明也就皆然而止,不得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占据的自然资源更多了,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中,旧的中华文明下的社会关系,也必然有所改变,但那改变的不是中华文明,而是中华文明的外在形式。3•你怎样从衣食住行上保护环境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3■人类应如何积极利用自然?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4•从全球、国家、企业、个人角度分析减灾抗灾、防灾?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