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_第1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_第2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_第3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_第4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

1.古诗词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想象“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在横线上写出词语的意思。

①翁媪(wēnǎo):

②亡赖(wúwánɡ):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②《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③“剥”字能体现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___________

④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___________

(3)写一写你从下面的词句中读出的画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

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除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各当家:各人都担当一定的工作。④童孙:小孩子。⑤未解:不懂。⑥供:从事,参加。⑦傍:靠近.⑧阴:树阴。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作者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

A.送别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咏怀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两个字词的意思。

杂兴:

昼:

(3)这首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4.阅读理解。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的特点是。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___的思想品格。

(3)诗中后两句用了修辞手法。

(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5.古诗阅读

材料一: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材料二: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这两首词以一个“”字为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真可谓是词短情长。第一首是总写对的回忆;第二首则是对的忆念、向往。都表达了作者。

(2)材料二中,描写的是江南季的美景,可以从“”中看出。

(3)这两首词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6.读《渔歌子》,回答问题:

渔歌子

西寒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桃花的颜色。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和,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的生活情趣。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8.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

辞:___

烟花:___

下:

唯: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时间:;故人的去向: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___

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

1.【解答】《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写的是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成为“七绝圣手”王昌龄送别诗的代表作。

(1)考查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能力。“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句诗是对当时景物的描写,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一种凄凉的送别景象。迷读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诗人送好朋友辛渐启程,而诗人自己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2)考查了是个表达的思想感情。《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写的是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大意如下: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故答案为:

(1)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诗人送好朋友辛渐启程,而诗人自己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2)表达了诗人怎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2.【解答】(1)考查了汉字读音。结合所学拼音知识,选择正确的读音。①媪:ǎo。②亡:wú。

(2)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诗歌词句理解和诗歌情感主旨。结合译文,联系语境,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作答。①正确。②有误,本词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③有误,“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字最能体现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④正确。

(3)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结合译文理解大意后,发挥想象简要描述诗句所展现出的画面即可。示例:不知是哪家的的一对老夫妻,正操着柔媚的吴地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笑。

故答案为:

(1)①ǎo②wú;

(2)①√②×③×④√;

(3)不知是哪家的的一对老夫妻,正操着柔媚的吴地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笑。

3.【解答】(1)考查了对诗的作者及体裁的理解。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作者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

(2)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昼:白天。

(3)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首诗的三、四句写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田除草也不会绩麻织布,于是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故答案为:

(1)范成大B;

(2)随兴而写的诗。

白天。

(3)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田除草也不会绩麻织布,于是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4.【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诗中的梅花的特点是色淡、清香。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诗人借墨梅要表达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思想品格。

(3)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把“梅花”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故答案为:

(1)色淡、清香;

(2)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

(3)拟人;

(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5.【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这两首词可知,这两首词以一个“忆”字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真可谓是词短情长。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则是对杭州的忆念、向往。都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句“山寺月中寻桂子”可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桂子、桂花”一般是在中秋时节才有,因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写秋季的美景。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学生回答此题首先写出自己喜欢的诗文,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可从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写。即:我最喜欢第一首词,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江水的景色之美。“江南好”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能不忆江南”一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1)忆江南杭州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2)秋山寺月中寻桂子;

(3)我最喜欢第一首词,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江水的景色之美。“江南好”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能不忆江南”一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6.【解答】(1)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内容可知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西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

(2)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这首词词人注重色彩的描写,结合“白鹭飞”“桃花流水”“青箬笠,绿蓑衣”可知答案。

(3)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结合“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可知,此句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然脱俗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

(1)西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江南水乡图;

(2)白色的红色的青绿;

(3)悠然脱俗。

7.【解答】(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是: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到处白雪茫茫,天寒地冻,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意思是: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抱”字是搂着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杀敌报国的决心。表现这一主题时运用了反衬和用典的手法。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第一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第二处、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故答案为:

(1)单调、清冷

(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杀敌报国的决心。

表现这一主题时运用了反衬和用典的手法。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第一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第二处、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8.【解答】大意: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告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唯见:只。

(2)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知,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送别的时间:三月;故人的去向:扬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