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艾滋病毒(hiv)的广泛应用,抗癫痫药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HIV耐药株可以由其携带者传播给未接受治疗的新感染者,这称为传播耐药(TDR),或原发耐药。TDR的流行会减少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并增加未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学失败的可能性1传播耐药率低,比其他发达国家强199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各国陆续开始使用三联药物。欧洲、北美洲发达国家开始ART的时间早、覆盖率高,因此报道的传播耐药率也较高。如近几年研究显示,美国总体的传播耐药率约为13.6%与欧洲和北美洲的发达国家相比,其他地区传播耐药率相对较低。一项包括2000—2013年287个研究的Meta分析我国2004—2005年一项全国范围TDR调查结果目前关于TDR的研究中绝大部分采用桑格测序法(Sanger-basedsequencing,SBS)。SBS无法检测感染者病毒群中低于20%的病毒中出现的耐药,因此有部分耐药株会被忽略。有研究从地域来看,开展ART时间早、ART覆盖范围广的地区传播耐药率更高。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ART的国家,其传播耐药率也是最高的。从亚型来看,B亚型的传播耐药率高于非B亚型。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亚型的感染者大多在西方发达国家感染,因此耐药株暴露于ART的时间更长,而与亚型本身无关2tdr-ti药物的耐药位点及耐药突变位点198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第一个抗病毒治疗药物———齐多夫定(AZT),1989年就在长期使用AZT的患者中检测到了相关耐药突变位点。随着各种新药的推广使用,新的耐药位点也不断出现。世界各地传播流行较普遍的耐药毒株携带K103N和K65R。K103N是NNR-TI药物的主要耐药位点,可使奈韦拉平(NVP)的药物敏感性降低50倍同时将依非韦伦(EFV)降低20倍从耐药突变位点所在的基因区来看,目前全球已发现的传播耐药突变位点(transmitteddrugresistancemutations,TDRMs)主要位于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区,其次为蛋白酶(protease,PR)区,整合酶(integrase,IN)区的耐药突变位点在未治疗人群中发现较少我国2009年以前的TDRMs主要位于RT区,PR区较少。我国最主要的NRTI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V/I,最主要的NNRTI耐药突变位点为K103N,最主要的PI耐药位点为M46I/L、I85V3增加耐药株的复制能力缺乏药物的野生型毒株适应性成本通常很低,传播耐药株进入新宿主体内时,ART药物使其复制能力大大降低,增加耐药毒株的相对适应性,使得野生株几乎不能与传播耐药株同时传播3.1恢复后的突变是野生植物多数RT和PR区的主要耐药位点会降低HIV的复制能力3.2进化型突变体传播耐药株进入新宿主体内后,可能会进化为一种介于突变型与中间型之间的状态,称为非典型突变体。与突变型相比,这种非典型突变体的复制能力更强且对胸腺类似物更敏感。该现象常常出现在RT区的215位点。M41L、L210W位点存在时,非典型突变T215D、T215C出现频率比中间型T215S高。但只有215突变位点存在时,中间型T215S出现频率更高3.3耐药突变位点传播耐药株进入新宿主体内后,有的耐药位点倾向于持续存在。首先,有的耐药突变位点对复制能力影响很小,耐药株与野生株的复制能力相似,这些位点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例如,K70R对病毒的复制能力影响极小,生存模型显示其持续存在时间超过8年3.4hiv-1与所需多态性或突变HIV-1毒株基因组传播到新的个体,可能不仅包含主要的耐药突变,而且还包含治疗相关的附属(补偿性)多态性或突变,因为它们可能反映携带HIV-1株患者间药物选择性压力的传播,或者也可能是野生型病毒遗传多样性的结果4传播时间和耐药位点由于RT无校正功能,HIV毒株几乎每次复制产生的病毒都不完全相同,病毒序列之间越相似,越有可能存在潜在的传播关系;分子网络就是依据这种序列间的相似性而构建的,HIV耐药监测获得的序列即可用于构建分子网络ART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无法满足较好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加上临床耐药监测能力有限,仍然容易受到传播性耐药的影响美国一项研究构建ML进化树(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以>98%的校验值和较小的基因距离为标准构建网络,发现成簇对不同的耐药位点的传播有明显影响。T215、胸腺类耐药位点和M184V这类NRTI相关耐药位点以及PI类耐药位点成簇比例较低我国的传播耐药率大部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