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感悟、总结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教学重点)4.积累气象谚语。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搜集关于动物的“家”的成语、俗语,了解关于气候的谚语。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感悟、总结观察的方法。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单元回顾,交流发现1.复习导入。同学们,叶圣陶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有句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2.回顾语句,交流发现。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1)齐读句子。(2)找出句子中写蟋蟀修筑住宅的动作的词语。:写蟋蟀修筑住宅的动作的词语有“扒土”“搬掉”“踏地”“推到”“铺开”。作者运用一系列精准的词语,体现出了表达的准确性。(3)找出关于蟋蟀身体部位的描写。:“前足”“钳子似的大颚”“强有力的后足”“后腿上有两排锯”。蟋蟀身上微小的锯齿都能被作者发现,可见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能写得这么清晰、具体,离不开作者的细致观察。(板书: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齐读句子,找出句子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有“不几天、后来、逐渐”,可见作者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板书:连续观察)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句子中的“安静、弹琴”,作者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用耳朵听,用心想)(板书:多种感官观察)3.教师小结。观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睛,做到细致准确,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并且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才能将观察到的内容细致准确地表达出来。【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交流,梳理学习过的观察方法,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让学生对观察的认识更加深刻。Ⅱ对比发现,学用词句段(一)1.理解字词,欣赏图片,帮动物找到家。(1)课件出示“圈、厩、棚、塘”等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动物的“家”的不同之处。(2)连一连,为动物找到家。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习题,指名学生回答连线。(3)自纠自查:观察连线是否正确。2.对比发现,体会表达的多样性。(板书:多样表达)(1)读一读课本,你有什么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2)对比读一读。总结:同一种住所,可以有多种说法,表达可以是多样的,但必须是准确的。(3)拓展资料,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蛇洞、兔窟、蜂房、鸡笼”等图片。(4)读一读,感受表达的丰富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住所名,体会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拓展带有动物住所名的词语,在语境中巩固所学,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2.积累气象谚语。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对比发现,学用词句段(二)通过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板书:准确表达)(1)第一组句子: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对比朗读:说说有什么不同。:第二句中加了“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突出了作者观察仔细,体现出表达的准确性。(2)第二组句子: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对比朗读:说说有什么不同。:第二句中加了“最多”,“最多”说明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蟋蟀的住宅并非不多不少刚好九寸深,而是不超过九寸深,从准确的表达中感悟到蟋蟀住宅小巧玲珑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来体会词语的作用,进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关注类似的语言现象,学习细致、准确地表达。Ⅱ学会观察,日积月累1.以读代讲。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中的气象谚语,要求读准字音。(板书:气象谚语)2.朗读质疑。(1)“雁”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小阳春”是指什么时候?课件出示雁的图片,介绍雁。“小阳春”是指农历十月(因某些地区十月天气温暖如春)。(2)你发现这些谚语有什么特点?(短小精练、朗朗上口,都是有关气象的。)3.理解大意,背诵谚语。(1)引导:能说说这些谚语的意思吗?:·立了秋,把扇丢。(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夏雨少,秋霜早。(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小阳春”。)(2)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全班齐读。(3)比一比,谁会背。4.拓展:有关气象的谚语。(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2)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5)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5.课堂小结:可别小看这些谚语,它们都是人们经过长年累月的细致观察总结而来的。可见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观察。【设计意图】将自主学习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在学生读通谚语后引导他们发现这些谚语都跟气象有关。理解谚语的意思后,再进行各种方式的读,熟读成诵,达到积累的目的。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细致观察多样表达气象谚语连续观察准确表达多种感官观察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交流平台”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交流梳理,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在“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感受到语言的博大精深。不足之处: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这些谚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2.学习与“花”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圃、卉”等10个生字。3.积累关于人物或故事的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教学重点)4.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教学重点)5.朗读、背诵古诗《嫦娥》。教学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2.学习与“花”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圃、卉”等10个生字。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交流平台——梳理神话的特点1.回顾课文,畅谈收获。(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中外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预设1:我认识了许多有名的神话人物。预设2:我知道了许多神话故事都表达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预设3:我发现神话故事中的想象气魄宏伟,让我心生敬畏。(2)小结:大家都谈到了自己在这个单元的收获和体会,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本上“交流平台”中的小朋友们是怎样说的吧!2.课件出示教材“交流平台”的内容,梳理神话的特点。(1)指3名学生朗读,想一想:这三段话分别体现了神话的什么特点?充满神奇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表达古人对世界的认识(2)进一步交流: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让你感受到了神话怎样的特点?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说一说神话的特点并谈感受。(板书:梳理神话的特点)3.教师小结,升华认识。古老的神话,展现了古人大胆的想象。阅读神话,能把我们带到一个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中,去了解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去感受一个个鲜明生动的神话人物形象。Ⅱ识字加油站——自主识记生字1.情境导入,认读词语。(1)同学们,花能装点生活,花能陶冶性情。你们认识哪些花?(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花圃花卉花蕾花蕊玫瑰茉莉牡丹海棠指名读,相机指导读音。“牡”,读“mǔ”,不读“mǒu”;“玫瑰”的“瑰”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圃、蕾、蕊”读第三声。(3)理解:“花圃”指栽培花草等的园地;所有的花草合起来有个共同的名字——花卉;“花蕾”是指没有开放的花,通称花骨朵儿;“花蕊”是指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2.发现特点,识记生字。(1)齐读词语。(2)提问: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和“花”有关)(3)从字形特点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同桌互相交流。哪几个字是形声字?(圃、蕾、茉、莉、棠)(4)学生交流其他生字的识记方法,辨析“卉”和“奔”、“牡”和“杜”、“丹”和“舟”以及“棠”和“堂”。(板书:多种方法识记)3.发现词语类别,引导拓展。(1)分行读词语。(2)引导:这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第一行的词义都和花相关,第二行的词语都是花名)4.集中巩固生字词。同桌相互抽查词语和生字认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时,主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和形近字辨析自主识记,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关于人物或故事的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2.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3.朗读、背诵古诗《嫦娥》。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词句段运用——联想人物或故事1.朗读词语,联想人物或故事。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1)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思考: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2)指名交流。预设1:“腾云驾雾”让我想到了孙悟空乘着云雾在空中自由飞行的画面。预设2:“三头六臂”让我想到了哪吒脚蹬风火轮,变出三头六臂的样子。预设3:“神机妙算”让我想到了诸葛亮,他使用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板书:联想人物或故事)(3)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物本领高超的词语?(开天辟地、火眼金睛、点石成金、百步穿杨、呼风唤雨……)(4)创设语境,尝试运用。①孙悟空会(),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腾云驾雾)②孙悟空再(),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神通广大)③只见哪吒变出(),手持六件兵器,朝大圣打来。(三头六臂)④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与词语相关的人物或故事,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并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运用。2.朗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神奇。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1)自由朗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提问:哪个句子让你感受最深?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神奇?预设1:第一个句子似乎让我看到了天地初开的神奇景象。预设2:第二个句子中,“一颗火星”就可以给人间带来火,真的好神奇。预设3:第三个句子中,女娲用石浆来补天上的大窟窿,让我感觉很神奇。(板书:感受神奇的想象)(3)指名交流:在其他的神话故事中,你读到过的哪些描述让你感到神奇?Ⅱ日积月累——背诵《嫦娥》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课件出示古诗《嫦娥》,播放朗读视频。2.学生再读古诗,理解重点字词。3.结合插图,三读古诗,交流理解诗意。(1)深:暗淡。(2)长河:银河。(3)“应”的读音是“yīng”,这里表示“料想,猜测”。(4)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5)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4.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心情?:前两句诗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凄清孤独的气氛;后两句诗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5.学生练习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板书:朗读、背诵)【设计意图】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镍钴酸锂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大专期末会计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黑龙江省种子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真题
-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7篇)人教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 创新大赛考试题目及答案
- 厨师长考试题及答案
- 国能诚信招标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房屋买卖协议书违约
- 9项目九-片剂教学课件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6部分:柔性版印刷
- EXCAL自动计算浆水平衡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索培训课件
- 弘扬以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供应链管理(6版)
- 药疹教学课件
- 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建设方案0001
- 线性代数工程版同济大学第六版-课件
- QC活动开展及QC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