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不要听到森林里打树叶的声音,你为什么唱歌、跳舞、缓慢行走?你担心竹鞭和尘土一样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这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大文豪苏东坡贬官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阙名篇,它不但代表了文人苏轼的豪爽本色,而且篇中展示的豪情、豪气、豪语经仕途坎坷而又不失才子胸襟的苏轼发出后别有一番潇洒和亲切,千百年来深为人们所喜爱、所传诵。作为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首席文学家,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时期和高潮时期,也是苏轼在词创作上数量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苏词五彩纷呈,风格多样,既简洁鲜明而又博大深邃,既饱含哲理而又用语平淡,既雄浑豪放而又不失本色。不仅后世文人墨客羡其这时期的创作数量,而且惊其创作质量,就连其弟苏辙也在其后来所作的《东坡先生墓志铭》中陈其惊诧之情:“(兄苏轼)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目不能及也。”因此可以说黄州时期也是奠定苏轼文学地位的重要时期,抒写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不朽与辉煌。正如杨定远题眉山三苏祠联所云:“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无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扬不清,尘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赢得个前无古今,大名鼎鼎。这一篇《定风波》词,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天,有的注家说是苏轼带人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农田;有的注家说是苏轼与朋友去游览春日的沙湖;总而言之是苏轼与人到黄州东南的沙湖去,途中遇到一场暴风骤雨,本是带了雨鞋,雨伞等雨具的,也可能是出门后看天气不错,苏轼便令带雨具的人先行出发了;也可能是出门后带雨具的人走得过快,苏轼等走得过慢而相互间距离拉远了。可能这场雨过于突然,前后两拔人照应不了,也可能四下里一马平川没有遮风挡雨处,结果同行诸人都这场劈头盖脸袭来的春雨搞得措手不及,只有苏轼从容不为风雨所动,信步于急雨之中,啸歌于天地之间,泰然自若,尽显好一派名士风骨与风度;诗情顿起,留下这一种豪杰豪爽与豪迈。作者题记中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同行的人被雨浇得衣冠不整,苏轼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名满天下的苏学士处变不惊,正好借一番风雨抒发了他的一腔激越豪情,正好借一件小事道貌岸然出了他的一种哲理人生。词的上片发端突兀,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起首便用一句精整的话语来打动读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文笔简洁明快之中自有一番“每临大事有静气”的舒缓与从容。作者先是抓住这场意外之雨最突出的表现特征——穿林打叶声来写雨之急切、雨之猛烈、雨之震摄人心的浩大声势。这雨无端而蛮横,隐于云中突发而至,铺天盖地袭来,席卷阴风冷雨,来势凶猛,令人迅雷不及掩耳,不辨途路。然而作者面对这骤雨狂风,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胆不战,心不惊,是那样的沉着冷静,是那样的坚毅镇定,是那样的安然前行。不仅如此,苏轼在摄控心神,缓步徐行的同时,还县吟且啸为自己的沉稳加油喝彩,为与这虚张声声势的风雨斗争而运气扬声。多么安闲若定的气度!多么积极奋进的人生!手握简陋的竹杖,脚踏粗糙的草鞋,支撑起顶天立地的人格身影,迎着雨,迎着风,健步雄进,无所畏惧,在那漫天的烟雨中雕塑出豪杰加半士的刚毅面容。“烟雨”本有两种意义,一指细雨如丝,远望如雾的小雨情景;一指倾盆而至,猛烈如注,遍地冲激起水花若烟的暴风骤雨或暴雨。此词中“烟雨”按照上下文当以后者为是。面对打在身上脸上隐隐作痛的雨点,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有没有蓑衣算什么!既或一生都在这强风暴雨中度过,人啊,也不能低下这颗高贵的头,也绝不能向命运屈服,而是要象贝多芬那样“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更要不怕崎岖,不怕跌倒,也要永远带着梦想,带着斗志,带着希望向着美好的人生目标奋勇冲锋。多么博大壮阔的胸怀,多么勇猛倔强的品性!“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骄傲的话语,多么自信的证明。上片看起来是写雨,实际上句句是在写人生。一如庄子般豪放旷达的苏东坡在告诉我们:不要被人生征途上泥泞险阻所吓倒,定下心,沉住气,一步一个脚窝高歌前行;用你那健全的精神指挥起那顽强的身躯,不惧一切艰难困苦,紧紧把握自己,带着热情的火种和心灵的明灯,去实现心中的梦。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理念的高度自信及不为忧患所动的等闲镇定。词的下片开头的写法反映出作者的笔法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往往会继续写倔强或认为作者会继续写倔强,实则不然。作者在下片开始后便写了自己酒醒之后遇到料峭春风的真实感受:微冷。风雨之中因为有酒意和面对风雨来时精神的高度集中,因而并未体会到些微的寒冷,而风雨过后,春风袭人,酒意顿醒,才觉得略有寒意,这是符合真正的生活体验的。但作者马上来一个接应:云散烟收,雨过天晴,山头无限美好的夕阳伸出它那光芒万丈的手臂,用温暖和美丽来抚慰经过暴风雨洗礼的人生斗士。带着与大自然搏斗后的那份快乐与满足,作者回头号观望刚刚走过的路途,刚才还是凄风苦雨,现在已是雨霁云消的风雨萧瑟之处,已经融入了夕阳之中。奋斗、捕击后的轻松和宁静,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下一片好象写的是风雨过后苏轼眼中看到的客观景物和内心真真切切的感受。实际上却是在写作者自己的人生体会:生活中有雨有风,风雨过后总是清风朗日,祥和宁静。“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的是一咱“观天上云卷去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忧乐两忘,宠辱不惊的超然和达观。正象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描写的奋斗成功以后的克利斯朵夫那样,是一种战斗后的宁静与满足,是一种战士的平淡和愉悦。这种宁静与满足、平淡与愉悦,是带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博大壮美气魄的。这种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大英雄本色和风流。这首词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合而为一体,从一件很是平凡的人生小事中得出一番很是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以顽强、倔强的人生努力去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以恬淡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和荣辱;历尽坎坷而不改赤子心怀,历经险境而不改深沉本色。全词写得既富于诗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