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词赏析_第1页
忆江南词赏析_第2页
忆江南词赏析_第3页
忆江南词赏析_第4页
忆江南词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忆江南唐·白居易

词忆江南大家知道什么是词吗?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名,比如:“忆江南”、“渔歌子”,还有“江城子”、“西江月”、“浣溪沙”、“菩萨蛮”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作者介绍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赏析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一首,是追忆、赞颂江南春日美景。以“江南好”开头,总领全词,是对江南美景脱口而出的直颂。“风景旧曾谙”意思是,江南美景虽然不在眼前,但却是极为熟悉的。这里包含着无限怀念之情。诗人为什么对江南极为熟悉,极为怀念呢?早在少年时期曾因避李希烈、朱泚的藩镇之乱,随家迁居江南,十四岁时常旅居苏、杭二州,居江南达六年。登进士第后,又一度再游江南。五十一岁至五十三岁作者又赴苏、杭二州为刺史,前后留居江南有十年之久,因此“风景旧曾谙”一句是有丰厚的生活作为基础的,也是极为深情的。

作者对江南是这样熟悉,这样怀有深情,那么,在“忆”江南的下面集中的写了什么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诗人追忆江南美景中印象最深的事物,也是“江南好”具体形象的描绘。这两句勾出了江南春景的特色,它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片早霞倒映在江面上,上下辉映,光彩夺目;江边带着晨露的红花是那样鲜艳,这时朝阳把光辉涂在江花上,那花真是“红胜火”了。此时,你看,红日、红花互相辉映,多么艳丽!更何况还有那碧绿清澈的江水作衬托呢。诗人用这样鲜明艳丽的色彩来描绘江南春色,多么柔美、清新、迷人啊。

“日出”、“春来”在上下句中是互文的,上句包含着“春”,下句暗含着“日”,这样整个画面不仅美,而且由于“日出”、“春来”这两个主谓词语的使用,渲染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

春日的蓬蓬勃勃,美景的引人入胜,使诗人不由地迸出了“能不忆江南”这一句热烈赞颂作为结语。此处是以反诘句式点出“忆江南”的主题。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品评

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第二首,是追忆杭州秋夜奇景。

以“江南忆”开头,和第一首结句的“能不忆江南”紧相呼应。把“忆”字放在“江南”之后,表示着重在“忆”。“最忆是杭州”,是把“忆”缩小到“杭州”这一地方。诗人为什么“最忆”杭州呢?民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江南美景之冠。不仅因杭州风景之美,引起诗人的追念,更重要的是诗人对杭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杭州不仅能引起他对少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有他出任杭州刺史的三年中,为民筑堤蓄水,濬井开渠的一番作为。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两句,是诗人描写自己在杭州时寻桂、看潮的趣事,这正是杭州秋景的特色。“山寺”点明寻桂的地点在山中的寺院内;“月中”点出寻桂的时间在中秋月明之际。“山寺月中寻桂子”,写诗人在山中寺内的皎洁月光之下寻访桂花。山寺里的桂花和一轮明月都是静景,诗人用一“寻”字,就把桂花飘香、山月随人的由静而动的境界勾画出来了。在桂子飘香的时节,正是钱塘江口潮水上涨的时候。诗人在欣赏山寺桂花之后,又到江边郡亭之上卧看潮头。“钱塘江潮”自古视为盛事。它的壮观景象宋人诗文均有描绘:“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杨万里《浙江观潮》);“来凝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一句,点出了诗人看潮的地点。“郡亭”即看潮亭,地势很高,可以居高临下。“枕上看”是写诗人卧于亭上看潮,这是多么闲适惬意!“潮头”本是动景,诗人却在枕上看,这是动中有静,和上句静中有动的境界配合起来,构成一幅有山、有水、有寺、有亭、有花、有月的“秋夜漫游图”。这样的美景,怎不引起诗人的怀念。“月”字是三、四两句所共有的,不管是“寻桂”,还是“看潮”,均在月色之中。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结句“何日更重游”,以反诘句表现了对杭州的深深怀念之情。“更”字加重了对故地重游的渴慕。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