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第1页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第2页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第3页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第4页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和刘柴桑《和刘柴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五言诗。此诗赞美了好友刘程之回归自然、耕织自足的生活态度,流露了作者安于隐遁、不慕名利的情趣。诗在结构上可分为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以问答的句式代刘程之剖白心迹,追述往日企盼山泽而徘徊官场的苦衷;中间十句为第二层,以己度人,摹写刘程之归隐生活,与好友共话田园;后六句为第三层,即事议论,感慨世情,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既是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也是自我排解。全诗语言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亲切感人,给人一种情真意切、平易随和之感。和刘柴桑⑴山泽久见招⑵,胡事乃踌躇⑶?直为亲旧故⑷,未忍言索居⑸。良辰入奇怀⑹,挈杖还西庐⑺。荒涂无归人⑻,时时见废墟。子图片劝农《劝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劝勉人们重视和从事农业劳动,共分六章:第一章写上古先民的朴素生活;第二章写古代圣君贤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视农业劳动;第三章写古代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和劳作者勤苦而自逸的生活;第四章写即使贤达之人也勤作于农田之中,众人更不可游手好闲;第五章旨在劝勤勉而戒懒惰;第六章说孔子、董仲舒专心学业,不事农耕的行为高不可攀,借以批评那些既不劳作又不进德修业的人。全诗结构环环相扣,写景观物,情致高远,体现出旷远的性情。劝农①其一悠悠上古②,厥初生民③。傲然自足④,抱朴含真⑤。智巧既萌⑥,资待靡因⑦。子图片停云《停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分四章,其主旨为思亲友,写春来发酒,由酒思与亲友共享,然时乱路阻,不能畅怀。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停云(并序)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①,园列初荣②,愿言不从③,叹息弥襟④。其一霭霭停云⑤,濛濛时雨⑥。八表同昏⑦,平路伊阻⑧。静寄东轩⑨,春醪独抚⑩。良朋悠邈⑪,搔首延伫⑫。子图片时运《时运》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分四章,歌咏了大自然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纯化自己的心胸、完美自己的品格,在自然中达到陶然自乐的情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因时世的艰难而产生的难以排遣的孤独和惆怅之感。全诗情感丰富深厚,风格平和闲远。时运①(并序)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②,景物斯和③,偶景独游④,欣慨交心⑤。其一迈迈时运⑥,穆穆良朝⑦。袭我春服⑧,薄言东郊⑨。山涤余霭⑩,宇暧微霄⑪。有风自南,翼彼新苗⑫。子图片岁暮和张常侍《岁暮和张常侍》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以岁暮著笔,开头慨叹垂老,接着即景寓情,再转写窘困,最后又系之感慨,不仅抒发了诗人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怀”,而且深刻地寄托着对行将易代的忧虑与悲愤。诗人以双关的笔法,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严厉,同岁暮的凄冷、暮年的悲伤融为一处,使全诗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感伤的气氛。岁暮和张常侍⑴市朝凄旧人⑵,骤骥感悲泉⑶。明旦非今日⑷,岁暮余何言⑸!素颜敛光润⑹,白发一已繁⑺。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⑻!向夕长风起⑼,寒云没西山⑽。冽冽气遂严⑾,纷纷飞鸟还。子图片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存争议)。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1也,亦不详2其姓字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10,或11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5。环堵萧然1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7,箪瓢屡空18,晏如19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赞21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止酒《止酒》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闲居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首六句叙写淡朴生活及天伦之乐;次六句抒写酒之不可止;接着四句为过渡,似一劝一答;末四句说明止酒利身,直至成仙。全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诗人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每句都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止酒⑴居止次城邑⑵,逍遥自闲止⑶。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⑷。好味止园葵⑸,大懽止稚子⑹。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⑺。子图片游斜川《游斜川》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其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游斜川①(并序)辛丑正月五日②,天气澄和③,风物闲美④,与二三邻曲⑤,同游斜川。临长流⑥,望曾城⑦,鲂鲤跃鳞于将夕⑧,水鸥乘和以翻飞⑨。彼南阜者⑩,名实旧矣⑪,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⑫,独秀中皋⑬,遥想灵山⑭,有爱嘉名⑮。欣对不足⑯,率共赋诗⑰。悲日月之遂往⑱,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⑲,以记其时日。开岁倏五十⑳,吾生行归休㉑。念之动中怀㉒,及辰为兹游㉓。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命子《命子》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通过历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辈光荣家风来激励儿子,表达了诗人希望儿子努力成才,同时也训示儿子将来要成为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人。全诗层次分明,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命子悠悠我祖,爰自陶唐1。邈焉虞宾2,历世重光3。御龙勤夏,豕韦翼商4。穆穆司徒5,厥族以昌。纷纷战国6,漠漠衰周7。凤隐于林,幽人在丘8。逸虬绕云9,奔鲸骇流10。天集有汉11,眷予愍侯12。於赫愍侯13,运当攀龙14。抚剑风迈15,显兹武功16。书誓河山17,启土开封18。亹亹丞相19,允迪前踪20。浑浑长源21,蔚蔚洪柯22。群川载导23,众条载罗24。时有语默25,运因隆寙26。在我中晋27,业融长沙28。子图片赠长沙公《赠长沙公》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全诗在态度和蔼、言恳意切之中,体现了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观和一种长者的风度。赠长沙公(并序)①余于长沙公为族②,祖同出大司马③。昭穆既远④,以为路人⑤。经过浔阳⑥,临别赠此。同源分流⑦,人易世疏⑧。慨然寤叹⑨,念兹厥初⑩。礼服遂悠⑪,岁月眇徂⑫。感彼行路⑬,眷然踌躇⑭。于穆令族⑮,允构斯堂⑯。子图片答庞参军《答庞参军》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可分两部分,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后八句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全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庞氏的深挚友情,而且也申明了自己隐而不仕的决心。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答庞参军①(并序)三复来贶②,欲罢不能。自尔邻曲③,冬春再交④,欵然良对⑤,忽成旧游⑥。俗谚云:“数面成亲旧⑦。”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⑧,便当语离⑨,杨公所叹⑩,岂惟常悲⑪?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⑫;本既不丰⑬,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⑭。且为别后相思之资⑮。相知何必旧⑯,倾盖定前言⑰。有客赏我趣⑱,每每顾林园⑲。谈谐无俗调⑳,所说圣人篇㉑。子图片与殷晋安别《与殷晋安别》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人与殷晋安(殷景仁)是隐仕殊途,抱负不同,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诗着重表现了诗人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怀。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陶诗直率性格与平实语言的高度统一,人格美与艺术美的完好融合。与殷晋安别(并序)①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②,因居浔阳③,后作太尉参军④,移家东下⑤。作此以赠。游好非少长⑥,一遇尽殷勤⑦。信宿酬清话⑧,益复知为亲⑨。去岁家南里⑩,薄作少时邻⑪。负杖肆游从⑫,淹留忘宵晨⑬。子图片酬刘柴桑《酬刘柴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与刘柴桑的唱和诗。此诗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全诗简短明快,清新淡雅,具有古风特点。酬刘柴桑⑴穷居寡人用⑵,时忘四运周⑶。门庭多落叶⑷,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⑸,嘉穟养南畴⑹。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⑺?命室携童弱⑻,良日登远游⑼。⑴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子图片咏三良《咏三良》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咏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之事,其主旨为歌颂秦穆公的知遇之恩,从仕途可畏的角度表达对“三良”为秦穆公殉葬的悲悯之情,并以此表彰张祎不肯毒死零陵王司马德文而自饮毒酒先死的尽忠行为。全诗借咏史以抒情,寓意深刻,格调悲壮。咏三良⑴弹冠乘通津⑵,但惧时我遗⑶。服勤尽岁月⑷,常恐功愈微⑸。忠情谬获露⑹,遂为君所私⑺。出则陪文舆⑻,人必侍丹帷⑼。箴规响已从⑽,计议初无亏⑾。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⑿。子图片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杂诗十二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1。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2。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3!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4。盛年不重来5,一日难再晨。子图片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述了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以平素的生活信念来化解灾变的影响。全诗情感真切自然,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几经波折,多种变化,但都显得入情入理,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诗人以隐耕为主线,襟怀婉转明述,使诗臻于完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①草庐寄穷巷②,甘以辞华轩③。正夏长风急④,林室顿烧燔⑤。一宅无遗宇⑥,舫舟荫门前⑦。迢迢新秋夕⑧,亭亭月将圆⑨。果菜始复生⑩,惊鸟尚未还⑪。中宵伫遥念⑫,一盼周九天⑬。子图片归鸟《归鸟》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归鸟不遇“和风”归而求与心相合之同调者,表现出对“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志。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全诗采用《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归鸟喻诗人的归隐之志。归鸟翼翼归鸟①,晨去于林②。远之八表③,近憩云岑④。和风不洽⑤,翻翮求心⑥。顾俦相鸣⑦,景庇清阴⑧。翼翼归鸟,载翔载飞⑨。虽不怀游⑩,见林情依⑪。子图片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写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这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使诗人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了悟与超脱。全诗篇幅简短,诗情飘洒豪放,诗调轻盈明快,在艺术上貌似轻快而内含隐忧,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⑴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⑵。感彼柏下人⑶,安得不为欢⑷?清歌散新声⑸,绿酒开芳颜⑹。未知明日事⑺,余襟良已殚⑻。⑴诸人:众人。周家墓:据《晋书·周访传》载:陶侃当初乡居未显达时,遭父母丧,将要下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寻牛时遇一老父,老父说:“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子图片酬丁柴桑《酬丁柴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分两章。首章盛赞柴桑丁县令的为政美德,其中也寄寓着诗人的殷切期望;次章追忆二人携手相游之趣,表现出开怀畅游的情形和情酣意畅的心态。全诗从写迎客的惊喜开始,结尾归结到结交的基础,于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篇幅虽短,却情酣意畅。其形式上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写法上也有借鉴《诗经》的叠章形式,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酬丁柴桑⑴其一有客有客,爰来宦止⑵。秉直司聪⑶,惠于百里⑷。飱胜如归⑸,聆善若始⑹。其二咏二疏《咏二疏》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吟咏西汉宣帝时以“知足”为宗旨而急流勇退的疏广与疏受叔侄二人,讴歌了二疏立功不居、功成身退、有金不私的贤达事迹。全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二疏实现功成身退之目标的积极评价;第二部分描写二疏辞官回乡的场面;第三部分描写二疏归乡后所过的自由自在的日子以及不屑于“近务”而每日邀请在一起饮宴的情景,最后以二疏所奉行的“道”经过时间的洗礼仍闪耀着光辉作结。咏二疏①大象转四时②,功成者自去③。借问衰周来④,几人得其趣⑤?游目汉廷中⑥,二疏复此举⑦。高啸返旧居⑧,长揖储君傅⑨。饯送倾皇朝⑩,华轩盈道路⑪。子图片拟古九首《拟古九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作于宋武帝刘裕代晋之后,主要抒写对易代之际世事之多变、交情之不终的感慨。其中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含蓄宛转。拟古九首其一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1。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2。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3。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4。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5。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6。子图片乞食《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朴拙真率的个性。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句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乞食饥来驱我去⑴,不知竟何之⑵。行行至斯里⑶,叩门拙言辞⑷。主人解余意⑸,遗赠岂虚来⑹。谈谐终日夕⑺,觞至辄倾杯⑼。情欣新知欢⑼,言咏遂赋诗⑽。责子《责子》是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当作于陶渊明四十多岁时,诗人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流露出诗人对儿子的骨肉深情,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全诗感情深厚率真,语言风趣幽默。责子⑴白发被两鬓⑵,肌肤不复实⑶。虽有五男儿⑷,总不好纸笔⑸。阿舒已二八⑹,懒惰故无匹⑺。阿宣行志学⑻,而不爱文术⑼。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⑽。通子垂九龄⑾,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⑿,且进杯中物⒀。示周掾祖谢《示周掾祖谢》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给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人,诗中对这三人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招,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全诗扬抑交替,显示了陶诗继承了传统的婉讽特色。示周掾祖谢⑴负疴颓檐下⑵,终日无一欣⑶。药石有时闲⑷,念我意中人⑸。相去不寻常⑹,道路邈何因⑺?周生述孔业⑻,祖谢响然臻⑼。道丧向千载⑽,今朝复斯闻⑾。马队非讲肆⑿,校书亦已勤⒀。老夫有所爱⒁,思与尔为邻⒂。子图片悲从弟敬德《悲从弟敬德》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作者回到老家凭吊从弟的旧宅,感到物是人非,心中恻怆。全诗分五层委婉道来,情感真挚,表现了陶渊明情感至上和逍遥自佚的性格特征。悲从弟敬德①衔哀过旧宅②,悲泪应心零③。借问为谁悲④?怀人在九冥⑤。礼服名群从⑥,恩爱若同生⑦。门前执手时⑧,何意尔先倾⑨!在数竟不免⑩,为山不及成⑪。慈母沈哀疚⑫,二胤才数龄⑬。双位委空馆⑭,朝夕无哭声⑮。子图片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对田间劳动的欢乐进行描绘,通过怀古言志,反映出“忧道不忧贫”的志向难以实现,表达了决心效仿前贤的思想,表现了对归耕田园的喜悦,远离污浊世俗的决心。第一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清新宜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隐而不仕的乐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第二首诗认为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未免高不可攀,难以企及,不如效法长沮、桀溺洁身守节,隐居力耕。诗中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充满浓郁的情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①其一在昔闻南亩②,当年竟未践③。屡空既有人④,春兴岂自免⑤?夙晨装吾驾⑥,启涂情已缅⑦。子图片己酉岁九月九日《己酉岁九月九日》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全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显得自然洒脱。己酉岁九月九日⑴靡靡秋已夕⑵,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⑶,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⑷,杳然天界高⑸。哀蝉无留响⑹,丛雁呜云霄⑺。万化相寻绎⑻,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⑼,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⑽?浊酒且自陶⑾。子图片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作于奉命使都途中,主要通过对途中景物的描绘,抒发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念。全诗结构整齐,前半写景,后半感怀,两半匀称,界限分明,在构思上颇具特色。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⑴我不践斯境⑵,岁月好已积⑶。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⑷。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⑸。眷彼品物存⑹,义风都未隔⑺。伊余何为者⑻,勉励从兹役⑼?一形似有制⑽,素襟不可易⑾。园田日梦想⑿,安得久离析⒀?子图片形影神三首《形影神三首》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三首诗中的“形”指代人乞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他们的苦恼,诗以形影之言而引发神辨的辩论形式分别写出了形影神各自的观点。第一首诗写形对影的赠言:天地、山川之形可以永存,草木虽枯犹能再生,而只有人的形体必然要死亡消失,所以应当及时饮酒行乐。第二首诗写影对形的回答:生命永存既不可能,神仙世界亦无路可通。既然如此,不如尽力立下善德,留给后人,这岂不比饮酒行乐要高尚得多。第三首诗写神针对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观点进行排解。认为长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终将一死;但饮酒使人短寿,立善也无人为之称誉,过分担忧生死之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生命;因此莫如顺应自然,以达观的态度等闲视之,不必为之多虑。组诗中的形、影、神三者可以看作是陶渊明的三个分身,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和调和。全诗写法较为浅显,明晰,生动,亲切,如谈家常。荣木《荣木》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诗人由朝开夕落的木槿花而产生了联想与感悟:第一章写人生短暂的悲哀,第二章写依道从善的心愿,第三章写无所作为的内疚,第四章写自强不息的壮志。全诗语言果断坚毅,颇有催人奋进的力量。荣木(并序)①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②,已复九夏③,总角闻道④,白首无成⑤。采采荣木⑥,结根于兹⑦。晨耀其华⑧,夕已丧之⑨。人生若寄⑩,憔悴有时⑪。静言孔念⑫,中心怅而⑬。采采荣木,于兹托根⑭。繁华朝起,慨暮不存。贞脆由人⑮,祸福无门⑯。非道曷依⑰?非善奚敦⑱?嗟予小子⑲,禀兹固陋⑳。徂年既流㉑,业不增旧㉒。志彼不舍㉓,安子图片饮酒二十首《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2。忽焉复醉3。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8。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9!连雨独饮《连雨独饮》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写连雨独饮的体会,在饮酒中议论人生哲理。诗人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仙,人应该听任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诗中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也表现了诗人愿独守“任真”的信念。全诗重在议论哲理、自我解脱,几次使用问句,造成语意转折,语气变化,又能前后映衬,扣紧开端的论题,发人深省,余味无穷,显示了陶渊明哲理诗的特色。连雨独饮⑴运生会归尽⑵,终古谓之然⑶。世间有松乔⑷,于今定何间⑸。故老赠余酒⑹,乃言饮得仙⑺。试酌百情远⑻,重觞忽忘天⑼。天岂去此哉⑽,任真无所先⑾。子图片赠羊长史《赠羊长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念古伤今,流露着诗人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全诗思路文理绵密,从远处落笔,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突出主旨,手法高妙。赠羊长史(并序)1左军羊长史2,衔使秦川3,作此与之。愚生三季后4,慨然念黄虞5。得知千载上6,正赖古人书。圣贤留余迹7,事事在中都8。岂忘游心目9?关河不可逾10。九域甫已一11,逝将理舟舆12。子图片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作于赴任途中,而反复抒发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出仕与复归的矛盾心理。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次四句为第二段,对自己的出仕之缘由作了解释;接着八句为第三段,叙述诗人旅途所感;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写诗人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此诗情景交融,语言看似平淡,实为精妙。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⑴弱龄寄事外⑵,委怀在琴书⑶。被褐欣自得⑷,屡空常晏如⑸。时来苟冥会⑹,宛辔憩通衢⑺。投策命晨装⑻,暂与园田疏⑼。眇眇孤舟逝⑽,绵绵归思纡⑾。子图片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态度。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认为人们只要认识到了这种自然的规律,不必去求仙访道,便可以逍遥任性,随顺自然,无喜无忧,以终天年。全诗语言通俗,思想通达。五月旦作和戴主簿⑴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⑵。发岁始俛仰⑶,星纪奄将中⑷。南窗罕悴物⑸,北林荣且丰⑹。神萍写时雨⑺,晨色奏景风⑻。既来孰不去⑼?人理固有终⑽。居常待其尽⑾,曲肱岂伤冲⑿。子图片述酒《述酒》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运用隐晦曲折的语言反映了已逊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宋武帝刘裕杀害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全诗用典贴切,堪称佳作。述酒⑴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⑵;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⑶。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⑷。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⑸。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⑹。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⑺。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⑻。子图片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分前后两段:前段十四句,诗人从自己半生的艰难遭遇出发,对自古以来众口所说的天道鬼神的存在提出了怀疑;后段共六句,写诗人面对艰难处境的思想活动。全诗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述遭遇如泣如诉,抒怀抱凄怆感人,语言浅近凝练,风格淳朴实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⑴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⑵。结发念善事⑶,僶俛六九年⑷。弱冠逢世阻⑸,始室丧其偏⑹。炎火屡焚如⑺,螟蜮恣中田⑻。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⑼。夏日长抱饥⑽,寒夜无被眠。子图片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开头表达了竭力耕种不违初衷的想法,接着写闻道将有好收成的喜悦心情,再写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最后重申自己始终不渝的归隐之志。全诗写景形象生动,栩栩如画,有力地烘托并体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⑴贫居依稼穑⑵,戮力东林隈⑶。不言春作苦⑷,常恐负所怀⑸。司田眷有秋⑹,寄声与我谐⑺。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⑻。扬楫越平湖⑼,泛随清壑回⑽。郁郁荒山里⑾,猿声闲且哀⑿。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桃花源记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3。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落英11缤纷12。渔人甚异之13。复14前15行,欲16穷17其林。林尽水源18,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便舍23船,从口入。初24极狭,才通人25。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27。土地平28旷29,屋舍30俨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33。阡陌34交通,鸡犬相闻35。其中往来种作36,男女衣着37,悉38如外人39。黄发垂髫40,并41怡然42自乐。见渔人,乃大惊43,问所从来44,具45答之46。于王抚军座送客《于王抚军座送客》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送别,没有表现出世俗的儿女歧路之情,而是以写景层层点染离别的悲愁,隐以一“情”字贯串始终。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于王抚军座送客1秋日凄且厉2,百卉具已腓3。爰以履霜节4,登高饯将归5。寒气冒山泽6,游云倏无依7。洲渚四缅邈8,风水互乖违9。瞻夕欣良宴10,离言聿云悲11。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12。逝止判殊路13,旋驾怅迟迟14。目送回舟远15,情随万化遗16。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五言组诗。这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怀之作。第一首反复陈说被阻穷湖、急切不能到家的苦恼;第二首进而感叹行役之苦,并借眼前自然景象暗喻仕途的风波险恶,曲折地抒发厌倦官场、怀恋清静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情思。第一首以叙事起兴,第二首以议论开篇。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1其一行行循归路2,计日望旧居3。一欣侍温颜4,再喜见友于5。鼓棹路崎曲6,指景限西隅7。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8。凯风负我心9,戢楪守穷湖10。子图片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作者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作者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⑴寝迹衡门下⑵,邈与世相绝⑶。顾盼莫谁知⑷,荆扉昼常闭⑸。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⑹。倾耳无希声⑺,在目皓已洁⑻。劲气侵襟袖⑼,箪瓢谢屡设⑽。萧索空宇中⑾,了无一可悦⑿!子图片咏贫士七首《咏贫士七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七首诗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第一首诗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第二首诗自咏贫居之状,并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第三首诗歌咏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第四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黔娄,借以表现诗人安贫守道的节操;第五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第六首诗咏赞东汉隐士张仲蔚;第七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黄子廉,称扬其不为儿女之忧而改变固穷守节的志向,以示自勉。组诗有总有分,首尾呼应,脉络贯通,章法严谨而变化有致,诗句挥写自如而情文并茂。咏贫士七首其一万族各有托1,孤云独无依2。子图片辛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