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史及相关事迹_第1页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史及相关事迹_第2页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史及相关事迹_第3页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史及相关事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史及相关事迹

《史记》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记录了从中国古代到西汉时期的3000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中的七十列传主要记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刺客列传》是司马迁的首创,他在文中表达出了对这些刺客的欣赏和喜爱。《史记·刺客列传》中描述了几位刺客的事迹: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王僚,豫让伏击赵襄子,聂政刺杀韩相侠累,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秦始皇。由于刺客采取的手段多是暗杀,而且其行为常跟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刺客历来饱受人们的批评,《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也不例外。班固立足于儒家正统思想“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指责游侠为奸雄,其实也是对刺客的批评。也有些人站在实用的立场上称赞刺客对国家的忠诚。实际上,这两种态度都和司马迁的写作本意相背离。司马迁在《刺客列传》文末提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说明司马迁看重的是刺客的“志”和“意”,而这个就是“义”的精神。孟子曾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论语·微子》“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里儒家所说的“义”是偏重人伦,强调的是对国家、君主、社会的义务。而刺客所奉行的“义”则和儒家的“义”不尽相同。相同之处在于儒家指出“君仁臣忠”,曹沫为报鲁庄公知遇之恩,在齐鲁会盟时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胁迫他答应归还鲁国所有失地。豫让为报智伯,不惜自戕以击赵襄子,这都体现了“君仁臣忠”。不同之处更多,也是先秦时期侠义精神的体现。概括起来刺客展现的侠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关于“刺秦”当社会不公时,社会就需要正义的产生,人们就渴望英雄的出现。刺客行刺虽然采取的是暴力手段,但若从他们的动机看,却又有反抗强权、对抗社会不公正的意义。他们有着不同寻常的胆识和果敢,他们的行为更多的体现出,在当时列国纷争的情况下,一个弱小国家的反抗精神。曹沫劫持齐桓公既是如此。当时齐强鲁弱,齐国占领了鲁国的很多土地,曹沫会盟时挺身而出为鲁国要回了失地,打击了齐国的势焰。“荆轲刺秦”更是如此。当时秦国已经吞并了很多国家,燕国岌岌可危,荆轲自己的祖国卫国也是为秦所灭,荆轲此时挺身而出,为燕国一搏,虽然最终失败身死,但仍能令千载后的我们感受到怒发冲冠的壮烈。“刺秦”的故事也一再的被后人传说,影响深远。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在秦平天下后曾隐姓埋名,后由于高超的击筑才能被秦始皇召见,举筑扑击秦始皇,不成被杀,秦始皇为此终身不近诸侯之人。豫让、聂政的动机虽然不是出于公愤而是私仇,反抗强权的动机少一些,但由于他们站在弱者一方,也有一定的反强暴意义。二、出国考察司说对名誉的追求是刺客的精神信仰。为了名誉,他们可以舍弃生命。这绝非贬义的沽名钓誉,而是建立在重“义”的基础上。曹沫在齐鲁会盟前为鲁国将军,但屡次败于齐国,为了雪耻,他劫持齐桓公,一击成名,他的行为是有重视名誉的因素影响的。聂政好像并不重视名誉,他击杀侠累后“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引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其后引文都出自此),死后,韩国将聂政尸体暴于市中,无人能识。他的姐姐聂荣知道刺杀韩相的人暴尸于市,对邻里说这一定是她的弟弟。伏尸而哭,国人惊怪,聂荣说“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她知道名誉对弟弟来说很重要,不愿意因为保全自己而埋没了弟弟的名声,可见名誉是刺客重要的人生信仰。豫让的故事于则更为典型。豫让曾事于范氏与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后事智伯,甚尊宠。后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豫让为报仇自残形体,他的朋友劝他“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则认为投降后再行刺,虽然可能成功,但这种行为本身已经损伤大义,有愧于后世天下为人臣者。后屡次刺杀不中,为了达到“忠臣有死名之义”,请求赵襄子解衣,刺衣以报智伯后伏剑自杀。可见他们虽然重视名誉,但他们的名誉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重视名誉其实是重视公义的一种表现。三、为严仲子犯险李白《侠客行》有“三杯许然诺,五岳倒为轻”,虽然是夸张的写法,但却将刺客的信义精神刻画的入木三分。聂政本为市井屠户,严仲子屡次重金而献,聂政坚辞。后母亡,聂政到严仲子处,答应为严仲子报仇。严仲子要为聂政备下车马壮士,聂政说人多言失,孤身犯险,击杀韩相侠累。燕太子丹结交荆轲,请求荆轲效仿曹沫劫持齐桓公之事。答应后荆轲为此做了很多计划,劝说樊於期献头,得燕督亢之地图及匕首后出发刺秦。聂政和荆轲知道行刺必死无疑,但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是他们的行事原则。《刺客列传》中所提到的很多人都有重然诺的特征,燕太子丹曾结交田光希望田光刺杀秦王,田光以身老无法完成太子丹的任务,并将荆轲介绍给太子丹,太子丹怕田光泄露了自己的计划,田光笑称一定不会泄露,后自杀以消太子丹之疑心,完成自己的承诺,这都体现了言必信的信义精神。四、为达目的活动而作不爱其躯是刺客普遍表现出来的现象,包括生死关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或有时为了行刺,或保全别人而对身体自残。刺客行刺之前,对自己行刺的代价有很清醒的认识,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豫让为智伯报仇,“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聂政行刺之前,严仲子说韩相侠累宗族盛多,兵卫甚众,原来派出行刺的都没有成功,可见刺杀侠累是必死之事。但聂政却不要随从车骑,单人上路,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荆轲刺秦,临行前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及至后来,刺秦不成,倚柱而笑,箕踞而骂秦王。唯有不畏生死,才能毫无畏惧,视死如归。不爱其躯还表现在为达目的不惜摧残身体。最为典型的是豫让和聂政。豫让曾向赵襄子行刺未成,为达报仇目的,“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聂政则在行刺成功但无法逃脱后“皮面决眼,自屠出肠”,这种对身体的自残行为是常人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五、对公子光的报酬权和酬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就是出自豫让之口。这也是刺客最典型的一个外在特征。刺客作为代人行刺者,往往受人的豢养,豢养者若视刺客为知己,刺客就会倾尽全力来报答知遇之恩,不惧生死。不止是刺客,春秋战国时期公子王孙所养的门客多具有这种特征,只是他们对主人的回报方式不同而已。公子光对专诸是如此,文中“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曾说“光之身,子之身也”,专诸为报公子光之恩刺杀王僚,公子光得以自立为王。豫让曾先后事于范氏、中行氏、智伯,智伯对他最为尊宠,因而决意为智伯报仇。赵襄子曾责问他“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于智伯。智伯亦以死矣,而子独何为之报仇之深也”。而豫让回答“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更体现了他们对知己的酬谢。仲子不是聂政的主君,只是因为他以诸侯卿相身份赏识结交市井屠户聂政,聂政便愿以死为报知己,死后,姐姐聂荣曾说“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可见为知己而死不只是刺客的信仰,也是当时社会普遍推奉的信条。六、服丧已满,国家以严仲子为要求当然,刺客们并不是一味的舍身赴死,不顾家庭,相反他们大多都有很强的家庭观念,有浓重的家庭情感和责任。聂政就是一个这样重情重孝的人。他为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奉黄金给聂政母亲拜寿。聂政推辞说只愿“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虽然聂政对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但母亲健在,供养母亲才是最重要的,“老母在,政身未敢许人也”。直到母亲去世,服丧已满,聂政才答应严仲子的要求。即便如此,当事成之后,为了不牵连姐姐,自残身体后才自杀,其重孝重情可见一斑。专诸在刺王僚前也曾对公子光交代“母老子弱”,将他们托付于公子光,死后公子光封专诸之子为上卿。所以,虽然他们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侠义精神,但也深受孝道、伦理的影响,并不是没有人伦感情,相反,正是由于他们太重视情,才会既对父母、亲人重情重孝,也会以生命报答对他们有情的君主和知己。刺客们轻身重义的精神在后世得到了传承,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了汉代众多侠客,这些侠客多具有轻身重义、重信、重名的特征,如朱家“专趋人之急”,曾“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郭解“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可见,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