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墓壁画中戴嵌饰形象的比较_第1页
辽墓壁画中戴嵌饰形象的比较_第2页
辽墓壁画中戴嵌饰形象的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墓壁画中戴嵌饰形象的比较

辽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契丹人统治,以契丹族为龙头,汉族发挥重要作用。《辽史·仪卫志》记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可见,有辽一朝在服饰上一直保持着契丹民族的特色,并且对汉族服饰也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文献资料中很少有对辽代服饰的详细记载,但是技艺高超的画师却用画笔将当时贵族生活的情况记录了下来。从辽宁阜新县关山辽墓到建平水泉辽墓,穿行于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中间,不禁感慨辽朝君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英明决策。同时,不难发现契丹人与汉人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发式上,还表现于佩饰。汉族人在宋代以前,甚至可以说在明代以前,都秉持儒家与道家所共同提倡的身体全形观,遵循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有损之”的传统礼制,佩戴耳饰绝对是礼教所不容的行为。而作为“蛮夷”的契丹人则不同,不仅是女子,就连七尺男儿也会穿耳戴环。壁画的真谛辽墓壁画中所见的戴耳环的人物形象共有三类:髡发男子、裹巾男子和戴帽女子,其中髡发男子占多数。发男性,双耳均戴前再留耳由于壁画多展现了人物形象的一侧面貌,故所见耳环有戴于左耳者,也有戴于右耳者。赤峰白音罕山辽代韩氏家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男俑,可见其两耳均戴耳环。建平水泉一、二号辽墓所见的男子形象,其所有髡发男子均戴耳环,其他戴幞头者、戴巾子者均未见佩戴耳饰的情况,并且处于同一壁面的人物所戴耳环亦有左右耳之分。由此推断,此应为壁画描绘的局限性所致,髡发男子应两耳均戴耳环。在髡发男子的形象中,亦见将所留两侧鬓发插于耳环者,如巴林左旗滴水壶辽墓墓室西北壁壁画中端漆盘的男侍,其两侧鬓发较长,故将其插于耳环。耳环的作用在契丹男子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还具有方便劳作的实用性。辽代晚期限制了契丹女子戴肝大事子之戴制辽墓壁画中目前所见的四例戴巾者均出现于晚期契丹族墓。据《契丹国志·岁时杂记》载:“契丹富豪民要裹头巾者,纳牛、驼七十头,马百匹,给契丹名目,谓之‘舍利’。”《辽史·舆服志》亦载:“道宗清宁元年(1055),诏非勋戚之后及夷离堇副使并应承有职事人,不带巾。”由此可见,辽代晚期限制了契丹男子戴巾子的行为。若其为汉人又有悖于“身体发肤,受其父母”的传统观念,因而这些人物的装束、所处环境,唯一个理由可通:他们可能是着汉装的契丹人,或许是因所奉主人身份的尊贵、或许是因辽代晚期制度的不行,他们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以戴巾子隐藏自己的身份,并以戴耳环的方式表达了对本民族的推崇。契丹女子织物上的不在之处戴帽女子佩戴耳饰的形象以库伦旗二号辽墓墓道东壁女侍为代表。《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3:契丹卷》中载:“束髻与抹额的组合是契丹女子特有的服饰习俗。”那么,此种戴圆顶小帽的女子亦应为契丹女子。此外白音罕山韩氏家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着左衽袍服女俑也戴耳环。在辽墓壁画中所描绘的人物除了佩戴耳环外,还可见一些佩戴耳钉的男子,见于库伦旗二号辽墓天井北壁手持龙杖的契丹侍卫、关山八号墓墓道北壁的拄杖者。耳坠耳坠与壁画中所见的人物多佩戴耳环的情况相悖,目前辽墓中出土的耳环仅5件,均用铜丝或银丝直接弯曲折成环形,留一缺口供穿戴,分别见于赤峰白塔村辽墓、法库叶茂台辽墓、肇东蛤蜊城一号墓和四号墓。除耳环外,辽墓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耳坠。较之耳环,其上端耳钩部细窄,质地有金、银、铜、鎏金、石五种。根据耳坠所垂饰物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由椭圆形环和附着于环上的凸状坠饰构成,坠饰有球形、椭圆形、桃形。如凉城水泉辽墓M26:16,环底和一侧附有球形凸起;凉城水泉辽墓M27:16和沙子沟辽墓沙M1:283,环底和一侧分别附有桃形和圆形突起物;法库小房身村南沟辽墓M1:13-1,呈鱼钩状,弯钩中部出环形节,中部外侧有凸出圆钮;锦州张扛村辽墓和林西小哈达辽墓各出土一对耳坠,钩身中部有圆形、钩侧有扁椭圆形的突饰。此外,辽阳三道壕辽墓出土的2件铜耳坠,亦属于此类,其顶有环钩,下为半月形坠体,一侧有双珠突。库伦旗二号墓墓道北壁壁画中的抱罐侍女似戴此种耳坠。第二种是螺纹耳坠,整体呈U形,中部有脊,三条边缘有焊接金丝或银丝拧成的螺纹装饰,上接“U”形钩。如朝阳前窗户村辽墓出土的一对耳坠,呈新月形,边缘饰以颗粒纹,上接银环钩。科左后旗白音塔拉契丹墓葬出土的4件金耳坠,坠面錾鳞片纹为地,并以三道凸起的连珠纹竖镶在坠面。这种螺纹耳坠还有在穿耳侧部饰有装饰物的,如南皂力营子一号墓出土的金耳坠,整体造型作一突出花蕾,叶片边缘錾刻在连珠状,上端有穿耳弯钩。克什克腾旗二八地一号墓出土的一对金耳坠,穿耳侧附一个蘑菇状装饰。巴林右旗虎吐路辽墓沙5M1:7,上端为细金丝穿耳,下端是用两条螺纹金丝焊接而成的坠饰,金丝穿耳侧部附接一近球形花朵。代钦塔拉辽墓男尸双耳佩戴金耳坠,耳坠呈弯月形,耳坠一侧与耳钩连接处亦饰一圆球形花朵。河北承德县道北沟村辽墓出土的2件鎏金银耳坠,耳坠一侧饰蘑菇形帽。第三种是摩羯纹耳坠,主体由两片鱼身龙首图案的薄金片制成,上端为U形穿耳。如康平后刘东屯一号辽墓出土的1对金耳坠,建平朱碌科辽墓出土的1对金耳饰,克什克腾旗二八地一号辽墓出土1对的金耳坠,科左中旗小努日木辽墓出土的1对金耳坠,通辽奈林稿一号墓出土的1对金耳坠,下部由两片鱼龙形图案的薄金片制成,空心,鱼龙嘴部附一圆球状装饰。叶茂台九号墓出土的1对金耳坠,由鱼龙和桃形叶片两部分组成,鱼龙嘴衔桃形金片。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金耳坠及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金耳坠,上嵌绿松石,鱼头顶部伸出一须,延伸成耳钩,鱼龙侧部附接一花朵,类似代钦塔拉辽墓女尸头骨两侧发现两只龙凤形錾花金耳坠。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琥珀珍珠耳坠,由1件金钩和4件雕刻成鱼龙形小舟的琥珀饰件、6颗大珍珠、10颗小珍珠(根据组合应有11颗)以细金丝相间穿缀而成。最后是凤纹耳坠,由两片凤形的薄金片对合而成,身体呈U形,坠体中空。仅见于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凤展翅而翔,口衔瑞草,下托云纹,上接U形钩。通过《辽墓壁画所见耳饰》和《辽墓出土耳饰》两表可以看出,壁画中所见的佩戴耳饰的形象多出现在晚期壁画墓;而出土耳饰的墓葬多属早、中期,晚期罕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根据现有资料我认为应有三:首先,耳饰一般出土于贵族墓,其材质以金、银为大宗,故此种装饰品非一般侍仆所能佩戴。而辽代早、中期壁画墓中无墓主形象,故罕见佩戴耳饰者。其次,辽晚期墓葬壁画的成熟,使得对于壁画人物的刻画更趋细致,并且这些壁画墓多为契丹贵族墓,作为墓主生前生活的写照,其中所见的契丹侍从相应的会佩戴装饰品。再次,据《辽史》记载,辽道宗时“诏夷离堇及副之族并民如贱,不得服驼尼、水獭裘,刀柄、兔鹘、鞍勒、珮子不许用犀玉、骨突犀,惟大将军不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