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属于事理说明文。从内容来说,《恐龙无处不有》由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则由斯石英存在的原子排列,推测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两文都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体现了科学互联的思维模式。从说理过程来说,两文都运用论证的方式,表现出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及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提升和科学教育的极好篇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过事物说明文,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知识,但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事理说明文,这种层层推进、科学严密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在初中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认为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认识不同科学领域的互联之美,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特点。

教学重点领会写作方法,体会现象与本质的互联之趣,学习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课前:自主预习、初读课文。

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20分钟)教师播放朗诵,指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播放PPT上的导学卡内容。在学生预习过程中点拨学生1.略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文章得出了怎样的推论?(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理清文章思路)。(3)这篇短文内容涉及到哪些学科?说明了什么道理?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天学习做准备。

收集学情二次备课根据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课中: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5分钟)出示恐龙图片,与学生交流恐龙作为世上最庞大的动物,但在6500年前灭绝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说明文。学生自由回答。用“恐龙灭绝成为世界谜团”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恐龙灭绝成为世界谜团的学习兴趣

文本研读(30钟)任务一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文章得出了怎样的推论?活动一1、学生带着导学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展示交流。2、提前做好展示分工随时进行展示3、针对不会的问题随时准备提出质疑或解答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与语言鉴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任务二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理清文章思路)。活动二学生在读课文,进行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查漏补缺提前做好展示分工随时进行展示针对不会的问题随时准备提出质疑或解答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任务三再读文章,说说这篇短文内容涉及到哪些学科?说明了什么道理?活动三1、学生带着导学问题,认真阅读课文,2、学生再读课文,进行归纳总结3、小组合作,查漏补缺,随时展示4、针对不会的问题随时准备提出质疑或解答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

课堂总结(5分钟)你读了文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去找寻自己的发现。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总结反思。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课前任务包

学生表现

教后反思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存在问题:

后期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原理。文化传承与理解:梳理文章内在逻辑关系,体会现象与本质的互联之趣,学习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科学领域的互联之美,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课前:自主预习、再读课文。

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20分钟)1、教师播放朗诵,指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2、播放PPT上的导学卡内容。3、在学生预习过程中点拨学生(1)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2)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3)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方面比较)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做好字词温习,为第二天上台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收集学情二次备课根据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课中: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5分钟)上节课学习的《恐龙无处都有》,科学家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而今天要学的这篇《被压扁的砂子》从标题看,似乎与恐龙毫无关系,况且沙子又怎么会被压扁?标题让人感到很奇怪,但读后你就会知道,它也是在解释一个恐龙之谜。复习导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为这节课做铺垫。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

文本研读(30钟)任务一: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圈画出相应的句子。小组合作,验证结果,查漏补缺小组讨论,准备展示考察学生的信息少选能力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任务二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活动二1、针对选出的句子分析,说出选出的理由2、小组合作,相互探讨3、小组讨论,准备展示考察学生人物形象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任务三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方面比较)活动三1、学生在读课文,进行归纳总结2、小组合作,查漏补缺3、提前做好展示分工随时进行展示4、针对不会的问题随时准备提出质疑或解答考察学生阅读、语言鉴赏能力。

课堂总结(5分钟)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到了什么?学习了本文,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一些科学知识,还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即联想、想象、分析、推理等创造性的思维。作者经过层层推理、分析,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而不是火山说。对这一结论,很多人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反对,你持什么看法呢?欢迎同学们在课下查找有关资料对这一问题继续探讨。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总结反思。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课中研学部分

学生表现

教后反思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存在问题:

后期改进措施:

知识链接:

阿西莫夫(1920—1992),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也是一位文学评论家。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本文选自《新疆域》。

写作背景:恐龙在地球上足足生存了一亿四千多万年之后,竟突然全部都神秘的消失了。

在六千七百万年前,暴龙之类的肉食龙类、脚龙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