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随堂练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能量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黄瓜切成片。B.牛肉变臭。C.菜刀生锈。D.面包发霉。3.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4.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火上浇油。C.量体裁衣。D.滴水成冰。5.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清洗糯米。B.把肉切成小块。C.用粽叶包粽子。D.烧火煮粽子。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A.水沸腾。B.瓷碗破碎。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7.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蒸发。B.燃烧,腐烂。C.熔化,发酵。D.发热,沸腾。8.“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变化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现象(1)颗粒状石灰石中滴入稀盐酸出现气泡(2)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变化(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9.化学上把“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其他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其他物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其他物质”是无毒、无害的物质。C.“其他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D.“其他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10.“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是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11.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是化学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是物理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2.化学变化常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但这些现象并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1)在石灰石和醋酸反应时,会产生气泡,石灰石会逐渐溶解,但这并不是化学变化。(2)当高锰酸钾和甘油反应时,会产生蓝色沉淀,但这也不是化学变化。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在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胆矾在工业上用于精炼铜、镀铜等,但以上描述并未涉及胆矾的制法。9.四氯化碳是一种液态物质,可用于灭火。在灭火时,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易挥发、易转化为气态的化学性质。1.在燃烧过程中,蜡烛会熔化。2.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珠。3.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会在空气中扩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起来。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热气层、还原层、氧化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还原层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还原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B。化学学习特点应该包括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答案:B。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燃烧产生的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有利于燃烧产生蒸汽。食盐能够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食盐的质量越大,蜡烛的燃烧时间越长。实验方案中需要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蜡烛的大小、烛芯的长度等。1.下列仪器,既能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烧杯和锥形瓶。2.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B,集气瓶。3.正确的是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4.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和B,向试管中加固体。5.酒精灯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可能的原因有①不用时未盖上灯帽;②灯芯外露部分已烧焦碳化;③灯内酒精只占容积的一半。以上叙述正确的是C,①②。6.没有描述错误的选项。7.(1)A是烧杯,D是试管。(2)滴加液体常用胶头滴管;取用粉末状固体常用药匙。8.(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放入试管底部可能导致试管破裂。(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可能导致标签被腐蚀。(3)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可能导致读数不准。(4)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