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1.掌握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的史实,分析殖民者入侵带来的美洲人口结构和族群的变化。2.掌握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分析英国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3.掌握华工到美洲的史实,认识华工对美洲开发做出的贡献。4.掌握华工到大洋洲的史实,认识华工对大洋洲开发做出的贡献。学习目标重点:殖民扩张与美洲和大洋洲族群的变化的关系;华工对美洲大洋洲开发的影响。难点: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学习重难点新课导入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始居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这一切的发生要从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说起。

事实证明,在海地岛,哥伦布下达的黄金缴纳定额是不可能完成的。岛上没有金矿,印第安人交出了仅有的几件黄金饰物之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整日待在河里淘洗颗粒微小的金砂,但是洗出的数量远远不够,完不成定额就会被剁去双手。那些企图逃入深山的印第安人被猎狗追捕而遭到杀害。绝望的印第安人只好集体自杀,用毒药来了此生。到1515年仅有1万印第安人幸存;25年之后,除了还有几个混血儿梅斯蒂索人以外,整个种族都从地球上消失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01/Part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夺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杀手并非欧洲人的枪炮,而是天花、霍乱、腮腺炎、麻疹、淋病和黄热病,这些早已被欧洲人适应的疾病对印第安人极具杀伤力。天花成了欧洲人征服美洲的同盟军。一方面是印第安人人口的崩溃,一方面是西班牙殖民者“铲除一种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印第安人的文献被殖民者当作“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摘编自易富贤《大国空巢》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1)“新大陆”被发现后,欧洲国家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3)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巴西很少有欧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乐意尽享齐人之福,娶一个美洲女人,同时再娶一个女奴……事实上,在殖民时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种族的婚姻是很常见的,由此代代相传下来,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况要彻底得多、复杂得多。——[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2)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岳云霞译《现代拉丁美洲》

通过教材及材料思考美洲族群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使美洲的族群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3、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构成:(1)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2)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的人口占多数。(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4)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的人口结构的改变02/Part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建立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一些土著人眼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土著人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1、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2、英国在大洋洲殖民活动的表现:(1)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被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2)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03/Part阐述华工概念:华工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都会签约,称为契约华工。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1814年为一百八十名,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名……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厦门目睹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也被迫承认:“几百名劳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等印记”——摘编自高鸿志主编《中国近代史》1、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1)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2)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3)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2、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3、华工在美国的开发:(1)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最难修的西段主要由华工承担。1869年,太平洋铁路完工,它使美国东西部终于连成一体。(2)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人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聚集在船上的华工(油画)华工往往又被称为“猪仔”,他们在厦门、澳门和香港等地集中后再被装船外运,船上条件很差,途中死亡率超过30%。4、华工在大洋洲的开发:(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华工会选择回国,留下来的都愿意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5、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1)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2)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自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湖,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3)华工流至的地成广。美洲、澳大利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华工的身影。6、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1)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海外移民对迁入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2)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随堂训练1.《全球通史》中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主要是迁往海外殖民地,给迁入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海外移民,故选B项;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排除A项;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B随堂训练2.下面是1500-1850年全球人口迁移情况表,其中人口迁移主流方向出现的原因是()A.欧洲大举进行殖民扩张 B.美洲人大量对外移民C.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D.工业革命向美洲传播解析:根据题干时间是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此时人口迁移主流方向是从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并且黑奴远远多于白人,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并且进行了奴隶贸易,从而出现了此时的人口迁移,A项符合题意;美洲是移民输入地,不是对外输出,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是在20世纪末期,且不是此时人口迁移的原因,C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不符合材料开始的时间,D项错误。故选A。A时间迁出地迁入地概况150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随堂训练3.加勒比海地区的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的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由此开始”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期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殖民者疯狂屠杀印第安人,并带来多种病菌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数量大量减少,从而使美洲的劳动力减少,西方殖民者便通过奴隶贸易把非洲人大量贩卖到美洲,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人口结构的影响,并不能说明“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殖民入侵对美洲的影响,而非对殖民者的影响,故D项错误。B随堂训练4.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的“第一舰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

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解析:从题干中的英国“第一舰队”的人员构成可知,罪犯占了近一半,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故A项正确;1788年澳大利亚并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英国人与原住民的关系,故C项错误;澳大利亚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17世纪初发现的,故D项错误。A随堂训练5.18世纪后期,澳洲的财富和机遇令英国人刮目相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英国移民,导致了澳洲积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切使得澳洲各地的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以悉尼为例,1804年时,这是一处“遍地都是树桩和枯树”的营地;而到1810年,“来到悉尼湾的人会认为自己置身于一个大城市”。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移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B.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C.工业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析:根据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需要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因此积极向澳洲扩张,也促进了澳洲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素质高低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外扩张,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阶级的壮大不是源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排除C项。故选D。D随堂训练6.据统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性、政治性移民次之,文化交流、亲属团聚等又次之。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批前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

D.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加强解析:根据材料中近代中国移民的目的、主要流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