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1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2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3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4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认识传染病

某天,阿宏看到新闻报告流行性感冒的消息……你知道为什么流行性感冒会造成流行吗?因为它是一种传染病。最近天候不佳,日夜溫差大,出現大量感染流行性感冒而就医的民众……。2认识传染病某天,阿宏看到新闻报告流行性感冒的消息……你知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由带原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染给別人,或经由动物或昆虫传染给人的疾病。传染病必须在下列3个因素同时存在的情況下才会发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病原体的存在适当的传染途径抵抗力弱的人体传染病●传染病的三角模式3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由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与斗争结局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显性感染死亡病原体侵入宿主4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与斗争结局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显病原体的存在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等,例如: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爱滋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而香港脚则是由霉菌所引起。細菌霉菌病毒5病原体的存在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等,例适当的传染途径一般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可分为下列4种。1.接触传染:接触病人或带原者的血液、体液(身体分泌物),或是接触其使用过的盥洗用具而感染,例如:沙眼、香港脚。6适当的传染途径一般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可分为下列4种。1.接触传2.飞沫传染:病人或带原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散布在空气中,然后在相当近的距

离内,传给另外一个人而感染,例如:流行性感冒。3.食物和水的传染:食物或水受到病人或带原者的排泄物所污染而感染,例如:霍乱。72.飞沫传染:病人或带原者在咳3.食物和水的传染:食物或水受4.昆虫或动物的传染:被昆虫或动物而传染,例如:登革热是由白线斑蚊或者埃及斑蚊叮咬所传染。抵抗力较弱的人体病原体利用适当的传染途径侵入人体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生病,通常当人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才会发病。而抵抗力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有很密切的关系。84.昆虫或动物的传染:被昆虫或动物而传染,例如:登革热是由打击传染病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个人防疫方面

1.妥善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及所使用的物品,例如:加热煮沸病人使用过的餐具。9打击传染病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2.养成個人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接受预防接种,例如:接种流感疫苗。102.养成個人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接4.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減少患病

机会。5.注意饮食及生活作息,例如:均衡飲食,每天

维持适当的睡眠和运动。114.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去5.注意饮食及生活作息,11●

社区防疫方面1.注意环境卫生和通风。2.适时进行环境消毒,扑灭病媒。12●社区防疫方面1.注意环境卫生和通风。2.适时进行环境消3.出现疑似症狀时,应立即就医。如果是法定传染病,

医师需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继续追踪。而个人应该遵守相关法令规定,做好健康自主管理。133.出现疑似症狀时,应立即就医。如果是法定传染病,13

另外,当传染病发生时,在机場或港口也會利用检疫和隔离的方法将病人或疑似带原者和健康的人隔开,以避免扩大疫情。其实,传染病一点都不可怕,只要我们平時多加留意,在个人与环境方面做好防疫措施,以实际行动来打击、消减传染病,便可建立一张坚固的防疫网。

「检疫」是将曾经和传染病原接触过的健康人或动物,收容在一定场所,经过潜伏期后没有发病,才可以离开。「隔离」则是将处于传染期的病人或疑似带原者安置在指定的传染病院或隔离单位,与健康的人分隔开来,以免健康的人被传染,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14另外,当传染病发生时,在机場或港口也會利用检疫和隔离的方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二、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麻疹风疹伤寒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37二、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37乙肝防治38乙肝防治38慢性乙肝的全球性负担

8%-High(高)

)

2-7%-Intermediate(中)<2%-Low(低)

3.5亿慢性乙肝病人我国HBsAg阳性率为9.09%每年1百万人死于肝衰或肝癌全球第9位死亡原因39慢性乙肝的全球性负担8%-High(高)2-7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40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40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

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系统41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

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免疫清除不彻底是乙肝治疗的困难所在母婴传播免疫耐受期不识别不攻击免疫清除期:清除与病毒的较力病毒占上风复发清除力占上风治愈成功乙肝的自然演变史42免疫清除不彻底是乙肝治疗的困难所在母婴传播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

5-10%12-25%5年6-15%5年25-30%

婴幼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新生儿期90%43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44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44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其余为分娩时的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45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父婴传播发生率不清,但比例不高,有报告父亲HBsAg阳性时,其子女的HBsAg阳性率为17.99%。

父婴传播46父婴传播发生率不清,但比例不高,父婴传播46

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用的注射器、各种介入性穿刺、内镜检查、牙科治疗、手术等。该方式以农村地区较高,医务人员(意外暴露)较高。医源性感染47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夫妻一方HBsAg阳性时,经过平均27个月,其HBV指标的阳转率高达53%。但HBsAg的阳性率仅14%,提示夫妻间HBV传播率虽高,但转慢率不高,多数自然痊愈。性传播48夫妻一方HBsAg阳性时,经过平均27个性传播48血液传播最常见的血液传播:输血、共用针筒血液传播的其他途径:皮肤伤口口腔溃疡理发、扎耳钉对献血员筛查HBsAg后显著降低49血液传播最常见的血液传播:输血、共用针筒49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50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50

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和消化道传播是不太可能的。蚊虫叮咬一般不传播乙肝病毒。哪些途径不会传播乙肝51一般情况下哪些途径不会传播乙肝51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得了乙肝吗???如何确定是否患了乙肝52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得了乙肝吗???如何确定是否什么是乙肝二对半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不常规检测)测定两种抗原和三种抗体,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53什么是乙肝二对半检查HBsAg—抗-HBs53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持续时间>6个月=慢性感染现正感染的标志

e抗原(HBeAg)病毒复制的标志阴性不一定表示无病毒复制54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e抗原(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出现免疫力的标志同时存在HBeAg阴转则提示预后良好若同时存在HBVDNA阳性则提示HBV基因突变提示现症或继往感染与病情恢复或免疫力无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55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表面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大三阳

+--+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小三阳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

-+-++乙肝恢复期,必要时查HBVDNA

-+--

+既往感染过,不需再注射疫苗

----

+既往感染过,需再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乙肝“两对半”意义如何?56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5757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均要进一步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58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乙肝病毒DNA检测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直接了解体内病毒载量和复制情况;并可用于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59乙肝病毒DNA检测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直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不建议治疗,原因如下:

1.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治愈乙肝;

2.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抗病毒药物反应很差;

3.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不予治疗,预后依然很好。但必须听从专科医师建议定期复查(生化、B超等)60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不建议治疗,原因如慢性乙肝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难以治愈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61慢性乙肝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难以治愈61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发生、进展和恶化的罪魁祸首其他治疗乙肝的方法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等仅能缓解一些症状,而对乙肝病毒却“无能为力”

抗病毒治疗针对直接病因——乙肝病毒复制62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发生、进展长期抗病毒治疗很重要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抗病毒治疗要达到足够的治疗疗程,防止随意停药导致乙肝病毒重新活跃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持续抑制病毒复制63长期抗病毒治疗很重要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正确对待乙肝的传染性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多人,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领域。劳动法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禁止从事餐饮、食品、医疗、幼教、医药等职业,另外禁止服兵役。重在预防。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产生表面抗体,获得对乙肝病毒成功的免疫力。在这种情况下,与乙肝病人接触,一般都不会被传染。所以不要谈乙肝色变。64正确对待乙肝的传染性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多人,广泛分布乙肝防治策略关键--乙肝疫苗应用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1990-2002)65乙肝防治策略关键--乙肝疫苗应用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病率呈逐卫生部公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降至7.18%,(1992年9.75%);且年龄越小人群下降幅度越大;全国人群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0.09%,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

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另据估算,1992年以来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感染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HBsAg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乙肝疫苗明显降低了我国现行HBsAg流行率66卫生部公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人群新生儿、婴幼儿普种高危人群HBV感染者的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长期依赖输血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医护人员免疫力低下者,如HIV阳性者器官移植及与癌症等患者吸毒者及性乱者67乙肝疫苗接种人群新生儿、婴幼儿普种67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对于已感染HBV的人无效于出生时、出生后1月、6月共注射3次(0、1、6方案)68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母婴传播阻断——关键出生后阻断——最为重要尽早联合免疫(母婴传播可降低到3%)乙肝疫苗主动预防(全程016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预防(出生后及1月后)剖宫产无法消除感染机会69母婴传播阻断——关键出生后阻断——最为重要69安全注射

(包括针刺的针具)

对牙科器械、内镜等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注意防护,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

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他传播途径预防70安全注射

(包括针刺的针具)其他传播途径预防70立即检测HBsAg、抗-HBs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

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抗-HBs≥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意外暴露HBV

后预防

71立即检测HBsAg、抗-HBs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孕妇血液内病毒水平很高怎么办?宫内传播的机率很低,主要胎盘轻微剥离,渗漏的母亲血液进入了胎儿血循环引起的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跌跤可减少胎盘剥离的风险宫内传播很难预防,没有证据预防性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此风险,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怀孕期间使用核苷类似物有潜在致畸风险

预防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是分娩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72孕妇血液内病毒水平很高怎么办?宫内传播的机率很低,主要胎盘轻父亲是乙肝,会传给孩子吗?父亲是乙肝通常不会遗传给孩子孩子如果皮肤有破损可经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被传染(如父亲剃须外伤的微量血液扎伤新生儿的嫩脸)。最重要的预防就是给孩子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73父亲是乙肝,会传给孩子吗?父亲是乙肝通常不会遗传给孩子73乙肝妈妈可以哺乳吗?

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乙肝是血液传染病,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新生儿多经乙肝疫苗接种,拥有了保护性抗体,即便接触了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

74乙肝妈妈可以哺乳吗?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侵犯许多脏器,以肺部为最常见,占结核病总数80~90%。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低下时才引起临床发病。咳嗽、咯血、低热、盗汗、消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75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7676肺结核流行病学: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危险性与暴露程度直接相关。儿童、老人为高危人群。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是易感因素。流行特征: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结核病疫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

2000年我国结核感染率为44.5%,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13万人。77肺结核流行病学:77肺结核预防措施:做好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正规治疗、减少复发。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扔垃圾。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提高抗病力。注意室内通风,湿式打扫卫生勤晒衣物。78肺结核预防措施:78结核病人如何自我保健一:如果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家庭中要做好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如碗筷要分开,每日必须煮沸消毒;经常擦拭桌椅及地面;经常晒被褥,更换清洁的床单;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二:保持正常的睡眠。结核病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轻度的活动。结核病咯血病人要消除紧张情绪,卧床休息并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三:结核病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有痰液要及时排出,可用变换体位、拍背等方法,使痰液顺利排出;四:加强营养。结核是消耗性的疾病,因此平时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五: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做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捂口的卫生习惯,病人应当把痰液和鼻咽分泌物放进痰缸里,经消毒液浸泡后再倒掉。要多饮水,常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饭后多散步,做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79结核病人如何自我保健79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病变特征:假膜伴不规则浅表溃疡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伴毒血症夏秋季为多见儿童发病率一般较高,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见80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由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四季均有发病,以夏、秋季高发,儿童发病率高,其次中青年。81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细菌性痢疾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为1~2天,分急性和慢性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腹泻10-30次不等。慢性指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可能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耐药菌株感染、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受凉、免疫力低下有关。82细菌性痢疾主要临床表现:82细菌性痢疾预防措施:了解防病知识,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买不洁、不安全、过期的食品。在痢疾的高发季节多吃生大蒜可杀菌。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提高抗病力83细菌性痢疾预防措施:83伤寒|Typhoidfever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菌随粪便和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经口/消化道感染。苍蝇为主要传播媒介84伤寒|Typhoidfever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伤寒|Typhoidfever儿童、青壮年多见好发季节:夏秋季潜伏期10-14天,起病多缓慢,可有畏寒、发热、头痛、疲乏、食欲差、腹胀等,发病10天左右胸腹部可出现玫瑰疹,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可有表情淡漠、嗜睡,严重者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发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

85伤寒|Typhoidfever儿童、青壮年多见85伤寒|Typhoidfever“伤寒玛丽”

“伤寒玛丽”使公众首次发觉,健康人也能传播致命的疾病。这样的人被称作“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自己不得病,却可以把病传染给别人。从预防角度讲,他们比病人更危险。86伤寒|Typhoidfever“伤寒玛丽”86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局部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主要侵袭婴幼儿,多为散发病例,一般不引起流行。流感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

87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隐形感染者,病后一周均有传染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