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仲永作者:王安石1教学目标疏通文句作者简介生字教学朗读训练问题探究整体感知课堂练习翻译课文布置作业课文导入解释字词教学步骤2EXIT课文导入
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性。
------凯洛夫
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有十分天资的人,加以十分勤学苦练,才可能使他的十分天资充分发展。
------郭沫若3EXIT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二)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三)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四)熟读课文,背诵课文。4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简介作者5韩愈 柳宗元 苏洵苏轼 苏辙 欧阳修曾巩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6仲隶尝啼焉邑扳
谒泯
zhònglìchángyìyāntímǐnyèpān生字教学7EXIT朗读训练1.把握朗读节奏;2.注意朗读语气。一、听读课文。二、朗读课文。8一、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1.金溪民方仲永。2.借旁近与之。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朗读检查95.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7.余闻之也久。10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父利其然也。3.不能称前时之闻。4.泯然众人矣。——愤怒语气——惊叹语气——遗憾语气——痛心语气二、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11EXIT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字、词、句。疏通字词句12第一段重点字词未尝
父异焉
一乡秀才自是
立就
文理
邑人奇之不曾对此(感到)诧异全
从此完成文采和道理对……感到惊奇
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稍稍
日扳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求取以为……有利可图渐渐通“攀”,牵引解释字词13第二段重点字词称前时之闻
复到舅家泯然众人矣通悟
受之天
卒之为众人相当再次完全如同常人了通达聪慧先天得到的最终解释字词14EXIT
贤于材人
受于人不至
彼其
且为众人固众人胜过,超过;有才能的人后天所受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况且,尚且本来第三段重点字词解释字词15翻译课文一、点名学生翻译翻译接力赛,要求每位学生翻译一句话,看看谁无法完成接力任务。二、教师出示全文翻译16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课文翻译17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课文翻译18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课文翻译19课堂练习1.即书诗四句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邑人奇之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写。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一、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20课堂练习1.“养父母”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
4.邑人:5.“从先人还家”从:
二、解释几个词语赡养全乡有的人同县的人跟从21课堂练习6.“前时之闻”:7.“卒之为众人”卒:
众:
8.“如此之贤也”贤:9.“且为众人”且:
10.“固众人”固:以前听到的名声最终普通(有)才能尚且本来22课堂练习1.“不使学”是:2.“还自扬州”是:3.“受之天也”是:三、理解下列句式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23课堂练习四、翻译下面句子。1.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啦。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4小时候十二三时二十左右作诗立就文理可观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受于人者不至也”不使学叙事议论基础深化整体感知所闻所见所闻所感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25问题探究1.课文题目为什么要用一个“伤”字?用“伤”字,可以表达作者对仲永天资泯灭的哀伤和叹息。这就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更有利于强化作者要表达的观点。262.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导致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问题探究273.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问题探究
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做多新兴市场:投资思维的革新 - 课件
- 中班科学活动:探秘伞的奇妙世界
- 清正廉洁小班课件
- 紫色信封清新教师节模板
- 紫色卡通风小宇宙教学模板
- 专题14 记叙文写作“结构”复习自清、自查复习课件二-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查
- 高中生感恩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与价值观
- 情绪危机干预培训课件
- 吉林四平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浙江丽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真题
- (二模)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飞行员劳动合同模板及条款
- 《劳动项目五:煮鸡蛋》(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劳动三年级上册
- 第中西艺术时空对话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5-2030检测设备行业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三模)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课件第四章 金融资产学习资料
- 2025年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 中国印楝素市场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