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总结_第1页
古代汉语知识总结_第2页
古代汉语知识总结_第3页
古代汉语知识总结_第4页
古代汉语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定义本义:词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指在本义基础上,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人们的习惯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词义的引申一开始都出现再个别语言实践中,如果某一个新义再语言实践中被人们反复使用,成为该词的一个固定、稳定的义位,使成了该词的一个引申义。(二)如何确定本义1、分析字形汉字的形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造字阶段它所代表的词的意义,因此探求词的本义需要借助字形的分析。所谓字形,指的是小篆及小篆以前的文字形体,比起楷书来,它们距离造字时代要近得多,写实象形的特点更为明显。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

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许慎的《说文解字》多能申明字的本义。后代又出土了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这些都是我们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重要的参考。汉字的造字法是以象形为基础,越是早期的汉字,象形程度越高,对词义的提示性越强。随着汉字形体结构的历时演变,其象形程度越来越低,直至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因此借助字形探求词的本义,应尽量根据古文字。对于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直接利用它们的形体来考察本义。A象形字如:元:本义为人头。《左传·信公三十三年》:“(先轸)免宵入状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B指事字如:亦:本义指人之腋窝。《说文·亦部》:“亦,人之臂亦也。”C会意字如:戒:是双手拿着戈的形象,本义为警戒。《说文·廾部》:“戒,警也,从廾持戈,以备不虞。”D形声字:要凭借它们的表意成分--形符来分析它们所属的意义范畴,进而在若干义项中找出本义。如:题:额头(本义)、物之端、标识、题目、签署、书写、题本2、依据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字形来确定词的本义只是探求本义的途径之一

。为了考证这个推求而得的本义的正确性,必须到古代文献里去寻找例证。因为词义是在词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的,字形不能脱离词的运用而直接表示词义,它对词义只是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且由于造字法的不同,词义的性质不同,这种提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差异的。注意文献的时代性。(三)词义引申的方式(四)分析本义和引申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旧的意义。“脚”本义是小腿,变为指“足”后,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来的意义

。“道”虽然产生了“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正当的手段”等新意思,但本义“路”一直保持下来。2、注意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而假借义是由于“本无其意,依声托字”而产生的,是某字被假借后所具有的与本义无关联的意义。“孰”本义为生熟,假借为谁3、注意语音与字体的变化“骑”由“骑马”引申为“骑兵”读去声,语音变化了“解”由“解散”引申为“懈怠”,字形变化了古代汉语(同义词、单音词、复音词)古代汉语(同义词)同义词(一)定义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二)辨析同义词《说文·口部》:“召,呼也。”《说文·手部》:“招,手呼也。”(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四)关于泛指、特指(浑言、析言)《段注》创用“浑言”“析言”,“浑言”又叫泛指,指笼统地说,概括说,是就两词的共同点而言;“析言”又叫特指,指分析地说,分别地说,是就两个词的各自特点而言。对于文献中同义词,如果笼统地训释,则它们的意义相同;如果细加分析地训释,则它们的意义有差异,此谓:“浑言则通,析言则别”例1:恭敬浑言:二者意思无太大区别都是恭敬的意思析言:恭是指一种外表状态,敬是指一种内心的恭敬例2:暑热浑言:《说文·日部》:“暑,热也”都是热的意思析言:暑是湿热热是干热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单音词、复音词(一)定义单音词: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单纯复音词、合成复音词)(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古代汉语:单音词占80%复音词占20%现代汉语:单音词占20%复音词占80%古今构词的质变:古代以增加单音词,并使一部分单音词词义更加丰富作为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以增加复音词,作为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1、内在原因汉语原有的少数双音词和大量单音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中音节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不断制造新的单音词会导致同音词的增加,加剧一词多义的现象,会造成交际上的混乱。2、外部原因语词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东汉以后(中古时期)由于社会剧烈变动,新事物不断涌现,战争、移民、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原因对汉语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几种主要形式1、换了完全不一样的词公访诸蹇叔(访:咨询)公患之,使使鉏麑贼之(患:厌恶

贼:杀害)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找)2、加前缀或后缀,既加词头词尾虎--老虎绳--绳子燕--燕子木--木头船--船儿朱德熙:“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有前置的...有后置的...我们管前置的词缀叫前缀,管后置的词叫后缀...其次,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语义上没有作用,只有语法作用初步概念: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的定位语素,本身不表词汇意义,与词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其有一定的类推性(四)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朋友

道路

逃亡

玩忽

桥梁

特异

绳索

逾越注: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已经消失,但是却作为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里(五)古代汉语中复音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古代汉语大部分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临时组合的阶段,这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必然阶段。A使用中可分可合:古人有时往往分开(浑言不分,析言有别)例:恭敬、朋友、休息、城郭、富贵、骄傲B一个词素可以和几个同义的词素构成复音词例:阻险--险隘--阻隘C词素次序可颠倒例:遇遭--遭遇祸灾--灾祸友朋--朋友野原--原野老衰--衰老腹心--心腹谨慎安慰阶段2、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不能等量齐观A两个相近、相关义词素组成的偏义复词例:《国语·吴语》鼓掌(偏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什概(偏什)《礼记·玉篇》车马(偏车)B两个相反词义组成的偏义复词例:《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异)《史记·吴王濞列传》:“擅兵而别,多他利害。”利害(偏害)3、连绵词的不可分性及书写形式的多样化连绵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记录连绵词的两个汉字仅代表单纯词的两个音节,它们只是一个词素,因此不能拆开来理解。音节虽由汉字来表示,然而两个字只表两个音,与字的意义无关。(古人习惯单音词,故有分训连绵词者)例:犹豫

《礼记·曲礼》:“此二兽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犹豫。”有人以为犹豫是两种兽(这是错误的)古汉语学家王念孙指出犹豫连绵词:“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而上树,亦非指犬子豫在人前。”(正确)汪洋--茫洋、望羊、望阳只表音书写形式多样。符定一《连绵字典》古代汉语(古今词义演变)古今词义演变的几种情况: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几个方面。(一)词义范围不同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的1、古今意思完全相同

。2、古今意思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即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程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新的意义。3、古词义范围比较小,今义泛化了,古义包含在今义中间。即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4、古词义范围比较大,现在缩小了,今义包含在古义中间。即古义包含今义,表示今义缩小。5、古今词义范围转变。即古今词义不在通一意义范围,表示词义转移。A.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着时代扩大。即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得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成为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的一部分)例1:《说文》:“醒,醉醒也,从酉星声。”指喝酒喝醉了酒醒《楚辞·渔夫》:“世人皆醉我独醒。”指酒醒,词以扩大睡醒也可叫醒唐·元稹诗:“鸡声催欲曙,蟾影照初醒。”指睡醒例2: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草部》:“菜草之可食也。”《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弃祭菜。”注:“菜,为芹藻之属。”到宋代仍是这意思到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B.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着时代缩小,即部分到整体,一般到个别,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得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缩小。(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例1:古代所有人所居住的房子都称为“宫”《说文》:“宫,室也。”《周易·坤卦》:“入其室,不见其妻,凶。”清代以后(秦始皇开始)君王所居住的地方才叫“宫”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例2:古代为飞禽走兽的总称《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

《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之兽。”C.词义范围的转移(词义转移)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词义范围由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由甲范围变为了乙范围例1:涕古义指眼泪后来由眼泪变为鼻涕例2:寺古义指官署今义指寺院例3:年古义谷子成熟《说文》:“年,谷熟也。”今义计时单位,谷熟一次的时间《诗经·豳风·东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词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词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词的感情色彩不变。1、褒义变为贬义例1:复辟古义指恢复军位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例2:爪牙古义指勇猛的干将,得力的助手今义:坏人的帮凶2、贬义变为褒义例:锻炼

古义有玩弄法律诬陷人的意思

今义:锻炼身体3、中性变为褒义例:祥

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

今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