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儿积滞诊疗方案_第1页
2014年小儿积滞诊疗方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小儿积滞诊疗方案【中医病名】积滞(TCD编码为:BEZ080)【西医病名】消化不良(ICD10编码为:K30X02)积滞是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其主要临床病症。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一、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病史:有乳食内积、喂养不当、乳辅不节的病史。主要症状: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腕腹胀痛、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次要症状:可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状。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临床表现:慢性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喂养困难等上消化道症状,持续至少4周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大便次数及形状无改变。3.证候诊断乳食内积: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事物及乳片,腔腹胀满痉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脾虚夹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大便稀、腹满喜按、大便溏稀。夹有乳片或不消化事物残渣、舌质淡、苦白腻、脉细数、指纹淡滞。二、治疗方案辩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汤剂①乳食内积: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推荐方药:乳食者,消乳丸加减、麦芽、砂仁、神曲、香附、陈皮、谷芽、茯苓。食积者:保加丸加减:神曲、山楂、鸡内金、莱菔子、陈皮、香附、砂仁。②脾虚夹积: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推荐方药:健脾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麦芽、山楂、神曲、陈皮、枳实。(2)推拿疗法①清胃经,搡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按中脘、足三里、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用于乳食内积证。②补脾经,运内八卦、摩中脘、清补大肠、按揉足三里,用于脾虚夹积证。三、疗效分析中医根据小儿食积的病因、证候进行综合分析,实行辩证论治,固证分类,依法立方,因而能取得高疗效,充分显示了辩证论治的优越性。1、针对乳食内积,治以消乳化食,化积导滞,方以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针对脾虚夹积,治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方以健脾丸加减。2、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配以小儿推拿手法,推揉板门100次,清大肠100次,揉按中脘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2分钟,揉按足三里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乳食内积者,加掐四缝10次,拿肚角3-5次,或配合刺四缝。脾虚夹积者,加补脾土100次,运水人土100次。疗效显著。四、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中药)治疗小儿积滞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一个疗程以内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