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gdp增长的关系大多数国家的旅游业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缓慢增长。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科技研究等等)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这些服务行业作用的发挥,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巨大,它的发展已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因为生产者服务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深化、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分工、培育产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自主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等途径与机制,支撑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升级与竞争力提升。国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较早。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新方向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前后向联系,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offey)。Perroux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发现,关键产业的增长是区域发展的诱发因素。Fuchs、Karao&Carlsson对美国,Stabler&Howe对加拿大,Danniels、Geo、Marshall&Jaeger对意大利、德国和法国,Guerrieri&Meliciani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6个代表性国家,Paolo&Valentina对丹麦、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6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Markusen在Ethier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产品引入模型,解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以及进行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积极意义。Francois在专业化导致递增报酬以及垄断竞争市场假设前提下,用数学模型推导出跟Markusen相似的结论。他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互动关系,同时他认为二战后生产性服务业日益重要,是因为市场扩张的结果。而贸易则因有助于市场扩张,进一步刺激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国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定性层面上的探讨居多,而实证的研究较少。刘志彪(1996,2001)论述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增长,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活力的影响。钟韵、阎小培(2003)尝试从全国、区域、城市三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特征以及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的影响。郑吉昌(2005)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分工的深化进行了考察,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分工,另一方又是分工经济的黏合剂,得出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刘重(2006)在其论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中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改变着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带动产业升级、改变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姚耀、陈高森、骆守俭(2006)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在GDP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与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市GDP增长贡献最大。王保伦、路红艳(2007)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从理论角度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学者们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是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实证研究很少或仅是基于某一特定地区。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般都是建立在对统计年鉴数据的初步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描叙性的概括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全国31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从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机制入手,设定变量,通过计量模型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如下几个机制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1)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多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产出中伴随着大量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技术得以进入生产过程。企业通过购买生产性服务活动,引入新技术、知识,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研究设计等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企业互动学习,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并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又传递给当地企业。(2)生产性服务业使分工深化、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部门或业务环节都具有优势,只有集中全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优势环节,将资源禀赋发挥到最大,才能使企业获得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需要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购买生产性服务,外包不具备优势的业务环节。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深化分工,提高企业效率和活力。(3)生产性服务业影响产业集群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每一企业都将资源集中于最擅长的某一产品或服务上,扩大了运营规模,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降低;在集群区内,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企业区域内企业容易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生产性服务组织克服产业集群内“模仿陷阱”的机理,引进创新源、突破小企业创新困难,将创新成本分摊、将创新成果分享,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机制和氛围,避免产业集群因创新动力不足而走向衰败。(4)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一个地区投资环境是吸引外来资本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投资成本是投资环境中一个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地区投资成本的高低,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法律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越发达,地区的投资成本就越低,就越有利于吸引外资。当前,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倾向于在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投资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投资。因此,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拉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5.1软件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大多数文献和统计年鉴的划分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版块。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11个省(市、自治区)。根据文中机制分析,选用以下变量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PS)。由于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科技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为主,本文以上述产业增加值的加总代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②工业增加值(GY)。③城市化水平(URBAN),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投资环境。④科技三项费(KJ),由于R&D支出1997—2000年数据的不可获得,采用科技三项费代替,反映技术进步与创新水平。⑤企业数比重(QYB),即各省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比重,以此反映产业的集聚水平。⑥各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本文的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8—2007),为消除物价水平的影响,以1997年为基期,用各省份CPI指数对相关变量进行平减。为了使趋势线性化,分别对相关变量取对数,记为LnGDP、LnGY、LnPS。计量方程如下:2.截面模型的设定在时间序列参数值不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下,单方程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形式为:i=1,2,…,N表示截面个数;t=1,2,…,T表示时期总数。其中Xit为k×1向量,βi为1×k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随机扰动项ε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对于方程(2)常见的有三种假设:假设H01: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回归系数和截距都不相同,即,αi≠αi,βi≠βj模型为:假设H02: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回归系数相同,但截距不同,即,αi≠αj,βi=βj模型为:假设H03: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回归系数和截距都相同,即,αi=αj,βi=βj模型为:对于假设H01,称为变系数模型,在横截面上不仅存在个体影响不同,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因而结构参数在不同横截面单位上是不同的。对于假设H02,称为变截距模型,在横截面上个体影响不同,个体影响表现为模型中被忽略的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的影响,又可以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对于假设H03,在横截面即无个体影响,也无结构变化。相当于将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面板数据包括时间和截面两维,因此,如果模型设定不正确,将造成偏差。所以,研究面板数据的第一步是检验方程(2)中的参数ai和βi在不同横截面上是否相同。可以利用协方差分析构造检验统计量:其中,S1、S2、S3分别是(3)、(4)、(5)式的残差平方和。在假设H03和假设H02情况下,统计量F2和F1分别服从自由度为[(N-1)(K+1),NT-N(K+1)]以及[(N-1)K,NT-N(K+1)]的F分布。首先检验假设H03,若接受了假设H03,就选用模型(5),若拒绝了假设H03,则再检验假设H02,若接受了假设H02,则采用模型(4),否则采用模型(3)。根据以上面板模型设定检验方法,计算得到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F2和F1值,查F分布表,决定使用模型种类。计算及判定结果见表1。在确定了变系数模型之后,接下来是判定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依据Wooldridge经验规则,由于截面和时期有限,我们不能把观测个体当做从一个大总体中随机抽样的结果时,应把截距项看作待估参数,做hausman检验,得出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为了减少面板数据造成的异方差性,在回归中选取了GLS方法,即“广义最小二乘法”,并采用截面加权(Cross-sectionweights),结果见表2。3.模型预测的结果采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回归结果如下。4.新兴服务业、新兴行业、城市化行业分布情况由回归结果知,在全国范围看,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但在地区间有差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就东部地区而言,除海南外,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说较好,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其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7086、0.8730、0.7273且显著,不过三省(市)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历史沉淀、地区职能定位等因素有关。全国的科研机构和综合技术服务部门高度集中在首都北京这一文化中心,同时,北京的房地产业及金融业水平也很发达,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较高。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其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而且使其城市功能优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比如,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发展可促进中心商务区(CBD)功能的升级和形态的转变,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并形成新的增长点,引导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广东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进行了调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显著,这与广东省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发展历史较长、具有较好的基础有关。另外广东省信息服务与计算机应用服务顺应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发展,扩大的市场需求使其行业规模扩大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随着江、浙两省民营和外资经济的崛起,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工业结构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会展、商务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各项指标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尤其是信息咨询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更是发展迅速,增加值和就业人数都增长较快,其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辽宁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虽然设备老化和技术陈旧,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石化、冶金、机电装备工业、计算机软件制造业和新型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从推进辽宁省新型工业化的角度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福建的影响系数也比较显著,这与福建制定有针对性的鼓励措施,大力吸引香港的物流、会计、金融、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来闽投资,推动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与福建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继续加强与港澳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开展海外联合招商活动,充分利用澳门发展新兴会展业的契机,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分不开的。海南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影响系数最低,为0.1418,这主要是由于海南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以旅游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不发达。对比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系数,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系数要显著于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系数,这表明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另外,科技投入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北京、上海科技投入的影响系数要高于其他省份,这是由于它们的生产性业服务水平较高,能够更有效地将科技投入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影响。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市场经济推动资源均衡优化配置的自然过程。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要高于其他省份,这是由于虽然东部各省近年来经济都有显著增长,但北京等城市初始城市化水平就较高,近年来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大。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集聚也都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产业集聚水平影响系数较高,这是由于我国沿海及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相对发展较快,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域,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产业集聚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影响系数则要显著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影响系数,这是由于相对东部,中部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增加值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湖北、湖南的生产性服务业系数在中部地区最高。湖北、湖南一直致力于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市场引导下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圈内各城市的比较优势,构建完善高效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促进工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推动GDP的增长。安徽利用沿江通海、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发展工业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内蒙古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每一步都可以追寻到生产性服务业的痕迹。以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拥有的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个发展过程,借助的就是现代化的金融融资服务。作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销售商,煤炭生产能力、单产单进等指标创世界纪录的内蒙古神华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带动工业发展进而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吉林、黑龙江同辽宁一样,同属于老工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影响系数较高。江西、河南、山西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系数排名相对靠后。在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影响系数同样要显著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影响系数,但二者的差距不如中部,这是由于西部的工业相对不太发达。同时,西部地区的服务业整体发展在全国属于较落后水平,近年来第一、二产业持续不断发展的同时,服务业比重却在不断降低,且服务业中消费性服务业比重较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因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鼓励并促进整个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强化国内企业的集聚和集聚功能通过变系数模型所估算出来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极具潜力的行业,在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超过工业,中、西部则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任重而道远。加快工业、其他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每个地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需求,刺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促进工业企业创新,提高生产率和产业集群竞争力,从而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另外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会促使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员工收入增长,同时使服务消费增加、服务需求增加,最终也将促进服务业发展。可见工业、其他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着相互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因此,要顺应产业间日益融合的趋势,将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价值链的中游环节(生产加工),向上游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池州市青阳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长春市朝阳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广安邻水县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国家能源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国家能源揭阳市榕城区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柳州市柳城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招聘编外人员3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活动总结
- 参加家长会心得体会
-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12篇
- 2025河北水发节水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2025年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单元同步检测练习)(含答案)
- 第1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至2030中国聚烯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四川达州宣汉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动合同职工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医院关于印发《即时检验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全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 GB/T 17880.5-1999平头六角铆螺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