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在中国戏曲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梆子板创造了一个新的戏曲音乐时代,相应的皮黄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戏曲音乐结构。从梆子板的单腔系统发展到完整的西皮和二黄腔的多腔系统,成功解决了梆子板中无法解释的男女声腔和专业腔问题,有力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发展。文章对此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皮黄腔声腔在《中国音乐词典》中对“皮黄腔”作了如下阐述:“皮黄腔,即西皮腔与二黄腔的合称。凡以演唱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戏曲剧种如徽剧、汉剧、京剧、粤剧、湘剧、赣剧、桂剧等均属于皮黄腔声腔系统。”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运用使皮黄腔形成兼有南、北两方的音乐风格,丰富了戏曲音乐的戏剧表现力。1.北线北制文化说(1)西皮腔的北方音乐渊源在《中国音乐词典》“皮黄腔”词条中对“西皮腔”的阐述是:“一般认为源出于梆子腔。山、陕梆子腔流传至湖北襄阳一带,演变为襄阳腔,后称湖广腔,又称西皮。”现今对西皮腔来源于梆子腔这一观点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而其中刘正维教授在其论文集《民族音乐新论》中收录的《证西皮女腔先于男腔》一文中,将各地不同的梆子腔按照地理属性分为南、北两线梆子腔。“南线梆子腔”是指河南、山东两省的梆子腔。“北线梆子腔”是指秦岭、蒲州以北和太行山东西两侧的梆子腔,二者的声腔特征各有异同,他在文章中指出“西皮腔是来自北线梆子——秦腔的演化。”对这一观点,笔者将汉调西皮腔与秦腔从开口腔、上下句终止音、主干音、过门、旋律音列、腔式、伴奏胡琴定弦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信服的。因此,西皮腔自然带有北方音乐粗犷、豪放的音乐风格。(2)西皮腔具有的南方音乐风格在论证这一观点之前,需要说明湖北民间音乐的地理属性,这样才能阐述清楚,源于梆子腔的西皮腔为何具有南方音乐风格。湖北处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九省通衢之处,成为连接南、北的中部地带,其民间音乐也自然具有上述地理条件所形成的,兼有南、北方音乐的特点。梆子腔传入湖北后形成的西皮腔,由于受湖北这种兼有南、北的地域音乐风格的影响,使西皮腔较之梆子腔又加入了一些南方音乐的特点,旋律较华彩、柔美。西皮腔中的南方音乐风格在其声腔形态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①西皮腔中加入了梆子腔所没有的结音在la的唱腔。如汉调《二度梅·骂相》[快西皮]中一段即是:谱例1第一、二句略西皮腔中结音为la的唱腔出现,是受湖北民间音乐的影响而形成。如湖北应城民歌《妈也》中的第三句唱腔的结音也为la。谱例2②西皮腔受南方音乐的影响较之秦腔等北方戏曲音乐,旋律多级进、华彩。2.2黄腔是一种南音和北音乐风格(1)鄂东北民间音乐的本质特征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二黄腔论源》与《二黄源于鄂东北辩》两篇文章的学习,加之对二黄腔音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二黄腔源于鄂东北民间音乐的观点,较接近二黄腔音乐的本源。特别是在《二黄源于鄂东北辩》一文中,作者提出鄂东北的民间音乐哦呵腔与二黄腔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笔者也将在哦呵腔基础上形成的一支戏曲声腔圻水腔,与二黄腔从词格、结构、腔式、调式、音阶等方面进行比较,其二者的音乐特征极为近似,由此可以认为二黄腔是具有南方音乐渊源的。(2)半封式结音的结合二黄腔在鄂东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故二黄腔先天就与鄂东北民间音乐的地理属性相同,掌握了这种地理属性的特点,其音乐中的某些形态特征也就得到了解释的根源。鄂东北地区,北依大别山和桐柏山脉与河南接壤,东与安徽毗邻,南与湖北咸宁地区交界,西与襄樊、荆州相连,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方交界之处。由于鄂东北这种南北交界的地理属性,使其民间音乐也具有兼容南、北音乐风格的特点,因此在二黄腔中具有北方音乐风格也不足为奇。从音乐形态上看,二黄腔中的北方音乐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二黄腔中正板句上、下句的结音主要为do、sol,呈四度关系这种结音形态在我国北方音乐中很常见。如陕西民歌《绣荷包》、《脚夫调》、说唱音乐陕北说书、《劝善调》、戏曲音乐秦腔《断桥》、河北梆子《蝴蝶杯》中的上、下句结音均为do、sol的四度关系。②唱腔中的漏板我国北方音乐中漏板较多,而南方音乐中顶板较多,二黄腔由于处于南北方音乐的交汇处,故也带有北方音乐的漏板特点。③唱腔中的二腔式形态腔式,是戏曲唱腔中以一句词为单位,词曲同步运动的腔句形式。我国戏曲唱腔中有单腔式、两腔式、三腔式、多腔式四类,其中单腔式与两腔式是戏曲唱腔中使用最多的基本腔式。单腔式,即将整句唱词按语言的自然节律,不间断地将各句逗一气呵成的结构,这种腔式多流布于长江以南。二腔式,即将整句唱词的头逗和尾逗分开,形成两截式的腔式形态。这种腔式多流布于我国北方戏曲音乐中,如各地梆子腔,及源于梆子腔的西皮腔。由于二黄腔的形成地区为鄂东北,在地理属性上靠近南北交界之处,受到北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以分头漏腰二腔式为多。如下例:秦腔《玉堂春》[二六]“(眼起)自那日梳妆(过门)来照镜,(眼起)在楼下来了(过门)沈大人。”河北梆子《蝴蝶杯》[二六]“(眼起)这公子貌英俊(过门)又有肝胆,(眼起)真是个豪杰气(漏板)英雄少年。”汉剧《二度梅》[二黄慢板]“曾记得(头眼起)二度梅把婚姻(过门)许下,恨卢杞贼(头眼起)拆散了并蒂(过门)莲花。”京剧《捉放宿店》[二黄慢板]“悔不该(头眼起)心猿(过门)并意马,悔不该(头眼起)随他人到(漏板)吕家。”综合以上论述,西皮腔和二黄腔二者都共有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而皮黄腔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皮黄腔也成为既具有北方音乐风格,又同时具备南方音乐风格,南北方音乐的特征的共有接合,这也是皮黄腔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向全国各地传播,被南、北方群众所共同接受和喜爱的原因之一。二、皮黄腔形成了歌剧新形式的音乐形式1.泻而下的板式西皮腔源于梆子腔,它与梆子腔在板式变化上同为,在戏曲中常见的“散—慢—中—快—散”一泻而下的板式连接。但西皮腔由于受南方音乐的影响,在梆子腔的基础上增加了结音于la的腔句,这是一个新的腔句,使旋律有了对比句,而常可形成具有再现式结构形态,既保持了原有一泻而尽的板式变化体的结构特征,又具有了某种二黄腔的起承转合的“四截式”音乐结构特点。2..旋律结构由抗情况组成二黄腔运用的“四截式”板式变化结构,是与鄂东北民间音乐息息相关。它在以鄂东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界于我国汉族地区东西部,特别是南北部音乐特征的交汇点上,其民歌兼有南北风格又具有自身特色。在鄂东北民歌中有一类民歌是属于兼容有南北风格的,即音乐由四句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如:鄂东应城民歌《妈也》(见谱例2),从这首民歌的旋律结构中可以看出:(1)它以A、B、C、B1起承转合四句组成,且第四句成为第二句的再现。(2)旋律以sol、la、do、re为主干音,多级进。(3)A、B上下句结音为四度关系。在这三点中,前两点的旋律特征使其具有南方音乐风格,第三点又使其具有北方音乐风格,故这首民歌是兼有南北音乐风格特点的。这种“四截式”板式变化结构是二黄腔对戏曲音乐板式结构的创新和丰富。三、黄腔解决了男性和女性的腔问题1.成立皮黄腔声腔从中国戏曲发展史看,舞台角色长期以女性为主,许多剧目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男性角色则处于次要地位,男、女一直同腔、同调。直至戏曲中加入老生、老旦、净等行当之后,分腔才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属于皮黄腔声腔系统的汉调(汉剧中使用的皮黄腔)则首创分腔,从而解放了戏曲舞台的男性“半边天”。那么汉调是如何分腔的呢?谱例3中华民族的审美原则是以“和”为美,分腔方面为使男、女腔既有统一、又有对比,汉调男腔在徵调式女腔基础上作适当变化,改变调式,突出男性刚劲、洒脱的气质。(1)宫调式男腔“异调式”的改造方法:其一、将女腔变宫为角,转换调性,然后移回同宫调演唱。这样使男腔与女腔同出一源,即“同素材”。移回同宫调演唱,即为“同调高”。其二、使徵调式女腔中柔和的do至sol等的四度进行,变成do到mi的刚劲大三度进行,形成了宫调式男腔,即为“异调式”。其三、将派生的男腔,调整难唱、不顺的音,就可成为生角唱腔。现将汉剧女腔《二度梅》[西皮一字]按照这一方法变为男腔[西皮一字]。从例3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女腔旋律音列较男腔旋律音列高出五度,比较如下:这样体现了男女声自然音域的差别,能够同时发挥男女声的演唱功力,使二者相得益彰。既可以有好的女腔唱段,又可以有好的男腔唱腔,使传统戏曲中的男、女声达到最佳状态。在女腔基础上的分出的男腔,使男、女唱腔既保持“同素材”、“同宫调”的统一性,又形成“异旋律”、“异调式”、“异音区”的性格对比。男腔得到丰富和扩展,且戏剧性加强,这是生角唱腔历史性的飞跃。(2)第三,男、女腔“异尺度”的变化二黄腔的分腔方法比较灵活,但不如西皮腔成熟。基本方法是:其一、音程调整,男腔将女腔柔和的四度音程转化为刚劲浑厚的大三度音程,增强对男性性格的刻画。其二、调式调整,将徵调式女腔变化为商调式男腔。其三、音域调整,男腔将女腔中太高或太低的音,作适当调整,适合男性的自然音域。在汉调发展过程中,汉调男腔不断追求高调门,使得女腔也随之唱高,形成男、女腔的最高音几乎一样都唱到高音sol,使男、女分腔中“异音域”的原则没能实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更多的优秀男演员的出现,所以西皮、二黄的男女分腔直到京剧形成之后才逐渐完善。京剧男腔继承了汉调男腔,京剧西皮女腔将汉调西皮女腔的音域降低五度。京剧男女声分腔使生角唱腔得到空前的发展,一大批优秀生角演员开始面世,如:余三胜、谭鑫培、程长庚等优秀演员,男性角色成为舞台的主角,女性角色统治舞台的时代慢慢退去。2.歌剧中的音高、音程组织材料声乐作品皮黄腔在男、女腔分腔的基础之上,还进行了初步的行当分腔。这种分腔是根据戏剧中不同人物所要表现的气质、年龄、个性等因素来划分的。(1)花脸,这种戏剧角色要表现粗犷、豪放的男性人物,演唱时声带的振幅较大,要雄壮响亮,在其唱腔中音域多保持在中高音区,其中以do、re、mi三音为中心音。唱腔中多运用大三度,表现男性刚劲、洒脱的特点。(2)老生,戏剧人物要求表现稳重、成熟的男性人物,发声需高亢、苍劲、洪亮。因而在其唱腔中多为高音区、中音区兼有,音域宽广。其中以do、re、mi三音为中心音,来表现男性人物。(3)小生,在戏曲艺术中认为小生是没有成年的年轻男性,嗓音没有变声,在唱时借用女腔,但在唱时将女腔柔和、花彩的女性化色彩淡化,加入表现男性的硬朗风格。(4)老旦,人物是表现年老女性,用大嗓演唱,唱时兼备老生腔的苍劲和青衣腔的柔美。较老生腔曲折、花彩、柔和。(5)青衣,要表现成年女性的特点,唱腔委婉、柔和。在中国戏曲艺术中,至京剧形成后才将男、女分腔和行当分腔进行了很好地完善。四、皮黄腔在全国迅速传播1.薄弱民事音乐的构成皮黄腔,包容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它们在调式、调性色彩、风格上各有特色,二者在唱腔板式上有多种变化,除正调外又发展出反调,因此,皮黄唱腔曲调丰富多样、对比鲜明,有较强的戏剧性。若将皮黄腔与昆曲、高腔、梆子腔进行比较,从其声腔的构成上看,昆曲、高腔是以各种不同曲牌的连接构成整出戏曲音乐。梆子腔则是通过将梆子腔这一基本曲调的不同板式变化连接,构成整出戏曲音乐。皮黄腔则与以上二者均不相同,它是以西皮、二黄两支声腔的各种板式变化连接,构成整出戏的音乐。皮黄腔的这种音乐构成,既避免了昆曲、高腔曲牌联缀的对比有余、统一不足的弱点,又解决了梆子腔单一声腔的统一有余、对比不足的弱点,使皮黄腔在戏剧音乐的对比、统一上有了较好的结合,同时皮黄腔结合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兼有西皮腔叙事性较强的特点与二黄腔抒情性较强的特点,使皮黄腔对表现戏剧矛盾冲突上,有更大的可塑性。皮黄腔兼有南北方音乐风格,同时又兼有男女分腔和行当分腔,使皮黄腔成为戏曲艺术发展史中声腔发展的集大成者,为其迅速传播和孕育京剧创造基础。2.从“汉调”到“国剧”的演变—皮黄腔迅速流传全国,并孕育了京剧由于皮黄腔来源于民间及其自身音乐特点,使皮黄腔在极短的时间里,流传到各地,并为大量观众所喜爱。由于地域语音及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演变发展成各地具有不同地方风格的皮黄腔。有的地方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又兼其他腔调的剧种,如:京剧、汉剧、粤剧、祁阳戏、桂剧、广东汉剧、闽西汉剧等。有的成了当地多声腔剧种的组成部分,如:湘剧中之弹戏(南、北路)、川剧中之胡琴、赣剧中之二凡和西皮、滇剧中之襄阳和胡琴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皮黄腔声腔系统。在皮黄腔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应当首推京剧。嘉庆十七年(1812),湖北汉调艺人米应先进京,搭徽班春台班,演唱汉调,以演关羽戏出名,成为该班最出色的老生。其后,一批批汉调艺人相继进京,在北京崭露头角。其中老生余三胜有“赛压当年米应先”之称,后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又达到“无腔不学谭,满城争看小叫天”的盛况。由于余三胜、谭鑫培等汉调老生行演员的唱腔风靡一时,使汉调入京后得到继承和发展。皮黄戏以其新颖的唱腔、新鲜的剧目、通俗的文词、精湛的表演,征服了京城的广大观众,在北京牢牢地扎下根来。咸丰年间,由于皮黄戏受到帝后们的喜爱,使在北京的皮黄戏班得到了特殊的发展机遇。宫廷选拔名伶为“教习”,教唱皮黄戏,也经常传唤外间的皮黄艺人进宫表演。这样,本来就拥有广大观众基础的皮黄戏,加之政府的扶持,使皮黄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成为北京剧坛的盟主,即京剧。京剧在北京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在艺术成就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地方的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市政施工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移动式操作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年数据保护与隐私法考试卷及答案
-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试题(含答案)
- 药剂科药物配制技术指南
- 焦虑症护理科普
- 普通话正音训练
- STM32贪吃蛇程序设计
- 2025年注册计量师(一级)考试高分技巧试卷及答案
- 数智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 村委会换届知识讲课件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 二级计算机选择题题库100道及答案
- 矿山开采合同
- 《有趣的纸浆画》教学设计
- 2025至2030年中国网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江苏省淮安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 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咨询
- GB/T 1346-20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与安定性检验方法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册10月月考数学阶段检测试题合集2套(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