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十年来旅美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研究综述
严菊苓的文学创作种类繁多,包括中国、短篇小说、剧本、散文、笔等。但其中最主要的仍是她的小说创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严歌苓小说的关注逐步进入更广阔和更为专业的研究领域,并且随着新世纪中国电影事业的大力发展,对严歌苓其人、其文的评论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几年,对改编后的严歌苓小说的电影电视剧频频出镜,使得人们关注严歌苓的角度更是日新月异,有增无减。作为研究综述的时间段,笔者选取了2003年到2013年的这十年间,因为在这十年间,电视剧《小姨多和》《幸福来敲门》以及电影《金陵十三钗》《危险关系》《梅兰芳》等影视作品在电视、电影院里热播,引得人们趋之若鹜,欣赏强大的影视阵容和导演的电影技术之余,也会使得人们关注一下幕后的一切,由此使得知道严歌苓的大陆人群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平民化,用一句尚为流行的话来说是“越来越接地气”。文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为人民放歌的主题一直指导着人们的文学创作。对于严歌苓研究的论文,学界也在人民的伴随下,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中国知网期刊网学位数据库中,以主题作为关键字,可以查出136篇硕士毕业论文,12篇博士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阅读和分析,不难发现研究者和评论者其研究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的主题较浓上海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曾在他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中提到:90年代以后,在海外华人文坛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中,严歌苓的海外题材创作首当其冲,成为当之无愧的代表。海外华人文坛作为一支善于跨域书写的文学队伍,其描述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异域如何融入当地的主流的生活方式,也在建构着一种抵抗文化失忆和建构身份的精神方式,努力寻求着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共存,践行着人类文化的多元共存。海外华文文学由于地域等多种原因,学界将其划分三个部分,以东南亚华人为代表的亚洲作家群,代表作家如新加坡的黄孟文、马来作家林幸谦、印尼女作家蒋萸棣等;以生存环境相对宽适的欧洲、大洋洲为代表的澳洲华文文学,代表作家如黄雍廉、华人女作家汪静枝、黄玉液等;还有接纳中国人最多的美洲美国华文文学,代表作家如汤亭亭、赵健吾、谭恩美、严歌苓等。诚然,数量最为众多的海外华人聚居地——美国,以海外题材作为作家的主题似乎是无可避免的。正如陈思和教授所言,海外题材的两大对象是留学生和移民。而对留学生和移民的生存与生活等种种的关注是严歌苓海外题材创作中较为高质高产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海那边》《女房东》《红罗裙》以及长篇小说《扶桑》《人寰》等,当然还包括近几年被改编在国内风靡一时的几部电影,注定着其文其人会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公仲在他的《论新世纪新移民小说的发展》(《小说评论》2012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新世纪十年……但因视角转换,视野高远,题材出新,特别是加大了历史的蕴藏量,使这方面的新移民小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移民文学可以引领当代小说,与国内的那些优秀的小说共同傲居中国当代文坛的巅峰。”恰恰严歌苓就是这种新移民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作家。她善于从自己由故国到异邦的双重人生经历中进行对比和总结,正如严格歌苓小说《人寰》中表现的那样,将自己在中国的小时候和长大了在美国的自己做对比,指出各自的不同时期的心理,从而让读者在成熟后的自己的剖析和心理暗示下,指出人性中那些只有在你长大后才得已明白小时候的种种不让人理解的眼神、言语和行为。同时文章指出了严歌苓小说的高明就在于“小故事中见大历史,小家庭见大社会,小人物见大时代,一切尽在不言中,尽在自然而然的流露中”。比如《陆犯焉识》,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一生命运与中国近当代政治相联,小人物之下所联系的家庭、家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几代人无法改变的事实,展现了中国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公仲的评说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严歌苓小说的特点所在。此外,还有不少文章关注严歌苓移民题材的作品,如首都师范大学的王震亚教授的《人文关怀的真切表现———试论严歌苓的移民小说》(《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3期)一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移民的生态与心态,细致的分析令人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和系统。同时,对人性的思考是一直贯穿严歌苓小说中的主题。因此,对其人性的关注也是不少研究者认为深度研究的契点所在。另外,研究者对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关注可谓是洋洋大观,其中研究者最为衷情的作品有《第九个寡妇》《扶桑》《小姨多鹤》,因此也形成了具有一定名词解释的“地母形象”、“神女———女神”。华侨大学中文系的李培在她的《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华文文学》2004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严歌苓一直致力也擅于书写女性身上的雌性特征,从《雌性的草地》中可见一斑。而通过对扶桑、小渔、海云等众多女性形象的描绘来表明,她们一直用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最明显的特征———母性,去颠覆传统中男强女弱的观念。同时,也从母性,也可以说是雌性的延伸———情欲,展现女性精神与肉体的斗争,从而表现人性的完整,原始、神秘的氛围自然在小说的文本中自然显现出来。分析透彻,语言犀利,对于研究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启示性的意义。缪丽芳在她的《雌性·母性———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情绪分析》(《华文文学》2006年第6期)一文中运用了跨学科的原型理论来解读《扶桑》,精细地分析了雌性和母性在人类学上的区别与意义,以及作者的创作动因,指出“雌性,不仅作为分析的对象而存在,还是人类心灵与生存状态的一种启示”。运用原型理论对其分析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此外,除了对这些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所代表的寓义进行深试分析外,还有从叙事学、文体学、语言学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的,以重点篇目为例的研究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二、研究内容的选择近些年,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点的不断饱和与更新,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日益在研究方法中展示其越来越与众不同的魅力。同时,同一学科领域下的文学的比较也日益繁盛,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大陆与海外的比较,都在不断地充盈着文学理论的丰满与多元。仅从十年间所得出的136篇硕士毕业论文、12篇博士论文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论文是运用了比较文学和文学的比较两种方法将严歌苓跨时空、跨地域、跨种族地比较;同时比较的对象同样多种多样,有外国作家、古代作家、大陆作家、华人汉语作家,以各种方式言说着严歌苓。陈晓辉的《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2003年,福建大学博士论文)将严歌苓与美国当代华裔文学领域内备受关注的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任璧莲作比较,指出严歌苓创作的“文本是东西方冲突和个人文化抉择的体现”。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出同为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东方书写与个人化的视角,丰富了美国华人女性文学,使其呈现了宝贵的多元化特色。张春蕾在《金陵罹难的艺术观照与反思———赛珍珠〈龙子〉与严歌苓〈金陵十三钗〉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三期)中指出“两部作品都是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二者选择相同的来源以不同的视角(一个宏大,一个微观)来再现历史史实,以关注构成历史的人和人的精神,分析了两人多角度的不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貌的原因。刘艳的《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以王安忆〈长恨歌〉与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认为,“王安忆与严歌苓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将张爱玲揭示人性千疮百孔这一脉艺术探索与文学书写方式继承下来的最为典型的两位女作家”,然后以《长恨歌》和《一人女人的史诗》为依托来比较王安忆与严歌苓的创作,指出两位作家在历史观念和文学叙写方面,有着许多的相通气蕴与不约而同,以此来指出,张爱玲、严歌苓、王安忆都凭借着女性和她们个体所特有的视阈,双重地书写了女性所体验出的历史与人性。三、研究对象的确定—文化意蕴中彰显出的作家身份严歌苓作为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往往让人讶异这些作品是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于是有的研究者从她的性别入手,将她归置于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尽管大家都知道女性主义文学的外延是何其的宽广;也有的研究者从文化归属、种族的角度进行研究,当然这类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以移民为主题的小说中。汕头大学文学院的张长青在《在异域与本土之间———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身份叙事》(《华文文学》2004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身份的叙事是严歌苓,甚至也包括其他新移民作家小说的基本表征之一。”他认为严歌苓的身份叙事有三种类型,一是为“弱者”的代言,然后赋予“弱者”以力量超越自我。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反思。以一种“局外人”、儿童的目光来对祖国进行谛视,让人在读罢作品后,产生无可名状的悲哀与心痛。三是“边缘人”的无根与无奈。在中西两种文化的连接线处———如同生活在城乡结合处的人一样———成为被本土不爱、异域不要的“边缘人”,无根的飘摇与无奈而又无法排解的心情力透纸背。文章以她的小说为例,详细地分析了她认为的这三种身份。旅美作家吕红在她的《海外新移民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大陆的女作家由于种种原因来到海外,不得不从外在到内在接受海外生活与文化等多角度的洗涤,在这心灵与外在双重的蜕变下,为了更好地生存与生活,一种跨越了地域、超越种族和漠视无形之牢笼的精神归属正在逐步建立。所谓的身份认同不再是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是如何在异域中获得他人对自己身份上的认同,似乎这个认同是移民生存与生活的基础。用严歌苓自己的话就是“无所归属”,更是验证了移民在异域生活与生存的无根,“失语”、“文化边缘人”、“文化尴尬”等都体现了海外移民的迷失。纵观十年来对严歌苓的小说研究,研究的文章委实不少,但是从研究者所选的一些作品来看,对作者戎马半生的军旅生活为题材的《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等作品的研究却不多。研究者似乎更愿意把目光集中在她出国后的作品,尤其以《扶桑》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分析的论文,数目繁多,角度全面,以至很少再出新意。其实,严歌苓出国前的作品,是在未接受专业培养下的创作,其作品深度是更能体现人性主题的意义与作家的心理。同时,除了作家代表作和一些被改编成电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维修企业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
- 小学消防安全在线培训实施方案
- 医院远程诊疗系统采购报价明细模板
- 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解题策略讲解
- 物态变化物理与化学交叉实验设计
- 医疗美容五周年活动策划方案
- 餐饮行业客户服务提升策略
- 幼儿园节气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 员工宿舍维修与安全改造实务方案
-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指南
- 川教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 清洁间歇性导尿的护理
- 哈工大课件教学课件
- 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监测系统方案
- 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重难创新题 二次函数性质综合题含答案
-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1200吨黑水虻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office办公软件试题
- 13《黄鹤楼》公开课课件
- 申办餐饮食品经营许可证:14项管理制度清单
- 第2课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