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试卷_第1页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试卷_第2页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试卷_第3页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试卷_第4页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初一历史2022.11(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从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的下室B.山顶洞人会制作工具C.山顶洞人有安葬死者的习俗D.山顶洞人有贫富贵贱2.“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果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A.火的使用B.打制石器C.栽培作物D.渔猎3.2022年3—7月,苏州市考古所对位于吴中区的塘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的良渚文化时期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多座房屋基址,还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类似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中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陶寺遗址D.大汶口遗址4.《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了A.民族认同C.民族隔阂B.华夷有别D.国家统一5.《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生产因地制宜B.开始精耕细作C.受到气候限制D.生产环境恶劣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A.大禹治水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7.“封邦建国,广建诸侯”。如图所示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思想控制B.等级森严C.民族交融D.君主专制8.下列关于“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推行禅让制,地方势力膨胀B.没有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C.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D.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19.“以其特殊的视觉和物质形式,强化了当时的权力概念,成为最有威力的宗教、礼仪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下列器物与这一表述最为相符的是A.猪纹陶钵B.司母戊鼎C.铜方量D.青铜面具10.综合已发现的资料来看,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以上。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皆可找到实例。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记录了中华文明起源B.标志中文国字的起源C.从商周时期使用至今D.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11.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代表个、十、百、千、万的数字,还记录了多种疾病,涵盖后世的内、外、妇产、小儿等科,见于卜辞的治疗方法有艾灸、按摩等,卜辞记载当时还有“小疾臣”的官职,专门管理医药疾病事务。这些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商代A.医学十C.科技已有进步D.数学领先世12.以下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对该漫画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分发达B.社会秩序稳定界A.王室内讧,宗亲夺权B.尊王攘夷,捍卫王室C.礼法制约,诸侯恭顺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3.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贯通江淮,并筑邗城于蜀冈之上。这是扬州城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筑城记录。当时中国处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4.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交融加强B.民族矛盾尖锐C.社会变革加剧D.经济文化发展15.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生活在此时期的是A.周武王B.楚庄王C.老子D.荀子216.下列表格所示有关信息,与商鞅变法措施密切相关的是A.土地私有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户籍改革17.“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B.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8.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曾主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孔子题材艺术作品中有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以下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A.周游列国B.为政鲁国C.杏坛设教D.退修诗书19.有人子百家说:“儒者博,,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以下宣扬“法家严”思想主张的作品应该是评价诸墨者俭ABCD20.“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主要说明A.春秋战国的纷争B.商鞅变法的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21.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促进文化认同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推行小篆B.统一货币C.坑儒D.颁行秦22.公元前212年,秦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管理B.建立了专制主C.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23.秦朝重视法制建设,现今出土的“岳麓秦简”“云梦秦简”和“里耶秦简”中相当、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据此可知,A.秦朝已经实现了依法治国朝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D.秦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背景焚书律始皇命蒙恬修长千八百义中央集权可以看到律名B.出土的不同秦简可以互证C.秦朝的法律条文名目繁多324.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史实正确的时间描述是A.公元前3世纪末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2世纪初二、填空题:共3题,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做柱子;传说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26.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在南方开凿了▲,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7.,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激烈争斗,齐国的▲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期第一个霸主;秦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3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共20分。28.(7分)西周至秦朝是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态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变法中相当重要的一条政治措施是推行县制,也就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摘编自高成华、张绍娜《从商鞅变法看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材料三秦制所依赖的郡县制,其实源自周制的变革。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出现,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主要官僚由朝廷直接任免,官僚职位有任期限定、有职权范围、要接受考核。——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1)材料一论述的是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作用。(2分)(2)材料二中的这场变法发生于哪一时期?据材料分析建立县制的意义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从西周到秦朝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3分)429.(7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摘编自卜宪群主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主题材料三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二)“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国语·齐语》(三)在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千两五百年前镑、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材料三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很大发展”的表现。(1分)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1)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2)请为材料二中三则材料确定一个主题。你认为其中哪则材料最有实证性?这些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影响?(3分)(3)据材料三,说明都江堰建成后发挥了哪些作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3分)530.(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二序号主张ABC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