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报告表(公式本)项目名称: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 建设单位:毕节市锦玉石材建材有限公司(盖章)贵州宏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环境质量状况 -13-评价适用标准 -17-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3-环境影响分析 -35-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4-结论与建议 -56-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2、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3、环保设施投资一览表4、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5、施工期环境监理一览表1、建设单位营业执照2、采矿许可证3、委托书4、建设单位承诺函5、环评机构承诺函6、建设授权委托书7、环评合同8、专家意见及修改单1、矿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工程平面图3、项目外环境关系图4、项目区域水系图5、项目区域现状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毕节市锦玉石材建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51718建设地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建筑装饰用石开采B1012(平方米)5060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50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6.5总投资比例5.25%评价经费(万元)/2022年3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为新建矿山。矿山于2020年6月1日取得毕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24002014097130135540),有效期限: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生产规模:1.3万t/a,矿区面积:0.0506平方公里,登记开采深度:+1968m~1875m。结合矿区矿层地质,实际预计开采深度为+1968m~1925m。矿山目前未进行过开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82号令《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家生态环境部令16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属于八-非金毕节市锦玉石材建材有限公司特委托贵州宏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委托书见附件3)。我单位环评技术人员在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工程内容等基础上,编制出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工程概况项目名称: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工期:12个月(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建设地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投资总额:505万元开采矿种:饰面用灰岩储量:设计利用资源量27.12万t,可采资源量25.77万t设计生产规模:1.3万t/a矿山服务年限:19.8年(二)项目建设地及周边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该项目矿区与其它矿山无矿界冲突,矿区周围三百米内无铁路、公路及电站等公共设施,项目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为项目矿山东南侧居民,距离项目矿区最近距离为85m。详见附图3外环境关系图。矿山年工作日300天,每天一班作业,每班工作8小时,每天净运输时间6~8小时,爆破工作在白天进行。矿山从业人员共20人,其中矿山负责人1人,安全员3人,财务1人,工人10人,司机5人。本项目组成一览表见下表1-1。表1-1主要建设内容主要环境主体工程开采区采用露天分台阶开采方式,其台阶高度为10米,台阶坡面角约70度,台阶宽度约24米,矿区总面积00506km2,开采饰面用灰岩13万t/a。噪声、粉尘、废水运输方式矿山采用自上而下分期台阶式开采方法,设计台阶高度10m,剥离台阶形成后,采用绳锯切割,公路开拓,叉车起重,最后通过挖机装车后汽车运往加工场地。噪声、粉尘、废水工业场地矿山开采完毕后,通过汽车运至工业场地,工业场地总占地1400m2,包括荒料整形、成品储存、员工办公及生活。植被破水土流失辅助管理用房建筑面积200m2,1F,钢板结构,用于日常管理、生活办公。项目内设食堂1个,不设浴室。植被破坏员工宿舍建筑面积100m2,1F,钢板结构,用于员工休息、住宿。植被破坏配电房破碎、照明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运输道路本项目矿石运输利用矿区内外通村道路,矿区内修建一条矿山公路连通矿区工业场地及矿区-给水矿山供水水源来自项目西北侧水源-排土场本矿山开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剥离超前于开采工作面4m以上。矿山剥离的废石废土较多,可用于矿山修建运矿道路;故不设置排土场。-其他矿山大、中、小汽修均由外协解决,仅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矿山不设爆破器材库,矿山外委爆破公司进行爆破;矿山不设油库,加油由附近加油站供应。植被破坏、水土环保工程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洗手等污水经沉淀池(5m3)收集后用于抑尘,粪便水排入旱厕(2m3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用做农肥,不外排,食堂潲水收集后送与周围农户喂猪流失废水生产废水矿山淋溶水收集池(30m3工业场地地表径流及矿石切割及整形废水废水、水土流失废气半封闭式生产车间车间,并设置2个雾炮机粉尘生活垃圾收集桶、废机油暂存间(5m2)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设备位置,并将切割机、空压机等高噪声设备设置于加工车间内。-生态落实相应的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等。水土流失1、开采规模:1.3万吨/年;2、开采方式:露天开采;3、开拓方式:公路开拓;4、矿区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0.0506km2。具体情况见下表1-2。表1-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号国家2000坐标XY13025206.30835505512.63623025286.30435505752.63233025036.30835505802.63743025016.30935505617.638矿区面积:0.0506km²采矿证开采深度:+1968m~+1875m设计开采深度:+1968m~+1925m(六)产品方案及流向本项目矿石为饰面用灰岩,开采矿石经加工后,色泽花纹美观稳定,水磨光泽度≥78%,树脂磨光泽度≥87%。本项目荒料开采后在工业场地进行简单整修后,堆存在堆场内后通过汽车外运,用于饰面用灰岩。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现从老至新分述于下:1)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主要分布于矿区,为深灰色波状至透镜状泥质条带灰岩,中部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燧石结核灰岩。厚度143~208m。分布于整个矿区。矿区内岩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北西328°,倾角42°,矿区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区内次级褶皱和断裂不发育。总体上,矿区内岩层呈单斜层状产出,产状较稳定,变化不大,构造不发育,矿区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3、矿体质量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地层上部,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为沉积型似层状矿体,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于矿体之上。矿体倾向北西328。,倾角13°,延伸出矿区外。厚度5..86~13.94m,平均厚度9.9m。区内未见断层,节理裂隙也不甚发育,在区内仅分布一组剪性节理,走向20~50°倾向NW,倾角40~70°,延伸远,节理面平直,密度小,每10~20m出现一条,节理对荒料率影响较小。另外,在地表分布有风化节理,影响深度不等,一般2~3m,局部可达S~7m,该节理为张性节理,延伸短,方向性差,密度大,分布不均匀,对荒料大小、荒料率影响较大。4、矿床共(伴)生矿产无伴生矿产。生产设备见下表1-3。表1-3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单位功率数量功率变压器台1挖掘机三一485台1叉车22吨台1空压机8m3台21kw263kw钻机TSY-DH70-PH台2金刚石绳锯TSY-37G台37kw4汽袋机台1气袋张5台5.5kw2照明及其它最大功率合计232kw(1)供水:本项目用水主要来源于来自项目西北侧地下水出露点,不开采地下水。(2)排水:排水主要是日常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洗手等污水经收集后用于抑尘,粪便水排入旱厕,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用做农肥,不外排,食堂潲水收集后送与周围农户喂猪。2、供电该矿山为新建矿山,业主准备从当地农网将供电电压为10kv的电源接入工业场地,根据矿山用电负荷,选用1台型号为S11-250/10的变压器,可为矿山生产提供可靠的本项目选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根据矿山实地地形情况,矿石加工场地布置在矿区西侧洼地内,与矿区之间用自建矿山道路连通。工业场地西侧有当地村路连通外界道路,因此,项目生产、生活便利。矿区生活办公区布置在工业场地西北侧入口处,员工宿舍布置在工业场地西侧,项目工业场地主要用于荒料整修和产品堆存,粉尘产生量较少,采用2台雾炮机随时进行洒水降尘。项目生产加工对周围环境及厂区员工基本无影响。因此,平面布置基本合理。详见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综上所述,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本项目选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矿区外部新建运输道路连通工业场地,矿石运输利用工业场地地西侧村路,交通方便快捷。项目区域占地主要为林地及旱地,且项目选址不在野角乡的规划建设区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准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公益林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项目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除此之外,本项目区域内也没有涉及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贵州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两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石漠化防治区,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格局为“一区三带多点”:“一区”即武陵山—月亮山区,主要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三带”即乌蒙山—苗岭、大娄山—赤水河中上游生态带和南盘江—红水河流域生态带,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多点”即各类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和其他保护地。在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严格限制城镇化和工业化活动,禁止建设破坏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本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区范围内,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项目,本项目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所用土地为采矿用地,未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国家《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及《禁止供地项目目录》中未被列入。因此,矿山用地符合现有土地利用政策。综上,本项目符合现行的国家产业和地方产业政策。根据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发[2020]12号文本项目与“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负面清单符合性分析,如下所述:(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选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地理坐标:东经105°03′16″~105°03′26″,北纬27°20′14″~26°20′23″,项目所在地砂石矿产资源丰富。通过本项目矿界及临时用地界线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进行重叠对比分析,本项目用地界线不在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范围内;本项目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2019年毕节市环境质量公报》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分别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同时本项目实施后,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可知,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环境质量可保持现有水平,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主要开采饰面用灰岩,开采成品为大理石,生产过程设计电能、水资源等,这部分消耗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项目使用的水、电等毕节市均无资源利用上线的规定,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会突破资源利用上线,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属于石材开采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二类“限制类”及第三类“淘汰类”建设项目,同时根据《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因此本项目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项目。综上所述,经过与“三线一单”进行对照后,项目符合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并且未超出环境质量底线及资源利用上线,未列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内,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饰面用灰岩开采加工,属于新建项目,经调查及现场勘查,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及旱地,无原有污染存在,拟建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理位置、交通、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等)一、地理位置及交通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之间,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毕节市地委、行署所在地。毕节市区东连大方县,东北与金沙县接壤,西邻云南省镇雄,南面接纳雍、赫章县,北面与四川省古蔺、叙永隔赤水河相望。市境长轴为东北——西南向,轴向长度约90km,短轴为西北——东南向,轴向平均长约40km。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饰面用灰岩矿(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位于毕节市西部,矿山距野角乡约3.5km(直距矿区有简易道路与乡道连接,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全市总面积近2.69万km2,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河流纵横,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湖等交错其间。境内平均海拔1600m,最高处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与威宁县交界的小韭菜坪,海拔2900.6m;最低处位于金沙县与仁怀县、四川省古蔺县交界的赤水河2000m——2400m之间,属高原、中山地带,为境内第一级阶梯;赫章县东部、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纳雍县、织金县西部平均海拔在1400m——1800m之间,属中山地带,为境内第二级阶梯;金沙和黔西两县、织金县东部平均海拔在1000m——1400m之间,属低中山丘陵地带,为境内第三级阶梯。三、水文地质1、水文气象特征本区气候属于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一月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6.20℃,七月平均气温21℃,最高气温33.4℃。区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082.3mm,多集中在5~7月,5~7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地表水系特征:矿区属六冲河流域,区内地表水体弱发育,区内无河流、小溪、湖泊和泉点分布,仅于矿区北面发育一条季节性冲沟,地表水源受季节性大气降水控制,调查期间无水流。2、地下水类型工作区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及二叠系地层,根据含水岩层的岩性、含水介质组合特征及水动力条件,可将矿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两大类。分述如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的残坡积物,主要分布于矿区各冲沟、槽谷地段。岩性为亚粘土、耕土及碎石组成。结构松散。该层透水性差、含水性弱,且厚度总体较小、分布面积有限。碳酸盐岩溶水: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白云质斑块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燧石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岩等。为区内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矿区地下水主要来自汇水面积内大气降水的渗入及冲沟补给,补给面积较大,补给量受降水及季节的控制。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目前矿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区内地下水总体自西向东沿岩溶裂隙运移,流出矿区外,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排泄。综上所述,矿区内矿层(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山地下水已自然疏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主要为大气降水,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四、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坡度较缓,一般18~30°之间,地表分布大部为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开采规模较小,无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区内岩石抗压强度高,质地坚硬,稳定性较好。矿区大部分属岩溶地貌,碳酸盐类岩石,岩溶裂隙发育,且具不均匀性,小部分为碎屑岩,堆积疏松。未来矿山拟开采范围内的矿层覆盖层薄,矿体厚度较小,矿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稳定性较好。随着矿山的开采,存在潜伏边坡不稳定性、岩块崩塌的危险,这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故在开采过程中--定做好塌陷、矿石崩落的防护工作。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五、环境地质条件矿区内无集中村寨居民住户,无旅游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无耕地、无水源,多数为荒坡。植被覆盖少,主要为荒草地,开采面积小,不会造成大面积植被破坏。采掘的主要对象为饰面用灰岩,采用露天开采,对地下水无污染。今后开采时需按定的坡度进行分段规划开采,采场闭坑停采时需将采掘形成的边坡放缓,以避免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产生。人居因素属般区,经调查区内未发现崩场、滑坡、泥石流等现状地质灾害。根据中国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矿区所属区域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且区内无新构造活动,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属稳定区域。综上所述,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较好。五、植被、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项目区原生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原生植被多被破坏,保存的主要是次生树种,常见的乔木主要是松、杉、白杨、桦木、泡桐等,灌木主要是山茶、杜鹃、桃金娘、救军粮、吊麻杆、糯米果等,经济果木林主要是桃、李、梨、花椒等,草主要是斑茅草、三叶草等。由于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区域内林草生长良好。农田植被是大面积的水稻和玉米。森林覆盖率为15.0%,林草覆盖度为25%。由于区内人类活动频繁,现在该区野生动物种群很少见,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密切关系或栖息于农田的种类,如麻雀、燕子、昆虫类、鼠类、壁虎等。评价区范围内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根据《贵州植被区划》,本项目所处区域的植被区划属于“毕节、大方山原山地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漆树林小区”。该区段植被受人为活动的严重破坏,大部分现存植被均为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如华山松、杉木、华山松为优势建群的针叶林,此外灌丛草坡及山地草坡所占面积也最大。灌木草坡中代表种有:白栎、野杨梅、南烛、滇白珠、蕨类等,还有多种禾木科植物。项目所在地岩溶地貌较为发育,原生植被几乎无存,目前植被多为以松为主的次生植被及小乔木、灌丛为主,间有部分次生常绿阔叶林。项目区植被主要为季节性蔬菜、经济作物和少量荒草地。项目周围未发现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项目所在的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东洋界——V西南区——VA西南山地亚区——VA1黔西高原中山省。黔西高原中山省属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是西南区与华中区接壤的一个省。本动物地理省也是贵州境内唯一的一个属于西南区的动物地理省,区域内的动物种类有较为明显的亚种层次上的分化。如豹猫在威宁、大方、水城一带为指明亚种,贵州其余地区的则为华东亚种。贵州境内西南区与华中区动物类型的分界线及卫浴本区域内。区域内动物区系的组成以东南亚热带——热带型种类最多,占到了区系组成的50%以上,体现了东洋界动物区系的特点,其次就是很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动物种类远高于贵州其他地区,表现出西南区动物区系的特点。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动物种类为黑线姬鼠、锡金小鼠、高山姬鼠等。本项目地处农村,当地常见的动物主要有老鼠、田蛙和家畜等以及贵州省省级保护动物蛇、蛙等,用地范围内未发现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存在。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及区域人口拟建项目行政区划属于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七星关区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是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42个乡镇街道,总人口约165万人,有汉、彝、2、经济概况根据《毕节市七星关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9.23亿元,同比增长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85.05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1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76.27亿元,同比增长9.2%。从产业比重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255201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20.33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62.07亿元,同比增长13.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6.4%。财政总支出108.87亿元,同比增长0.3%。2019年,全区税收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2.2%。2019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9.98亿元,同比增长0.74%,比年初减少了4.8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6.49亿元,同比增长24.5%,比年初增加了117.25亿元。3、教育2019年,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89.1%,同比提升1.87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7%,同比提升0.01个;初中阶段入学率96.28%,同比提升0.7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76%,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95.01%,同比提升2.03百分点。小学辍学率0.0003%,初中辍学率0.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26%,同比提升了1.3个百分点。小学寄宿生1.0619万人,寄宿率23.24%;初中寄宿生2.0178万人,寄宿率55.71%。人均受教育年限8.9年,同比持平。4、医疗卫生2019年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床位8437张。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050个,其中:市属医疗机构29家,区级医疗卫生单位4家(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3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730个,学校医务室3家;一级民营综合医院49家,个体诊所及门诊部157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69人,同比增长5.7%,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57人,同比增长4.1%;注册护士6757人,同比增长5.3%。全区行政村(社区)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每个村(社区)均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常住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5%。5、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2019年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96万人,同比增长7.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3万人(企业职工6.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6万人,同比增长9.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161881人,同比增长-2.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4万人,同比增长9.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84万人,同比增长1.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2万人,同比增长10.5%。2019年年末,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870人,同比增长73.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8159人,同比增长-8.3%;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收养713人,救助233人。2019年,我区(不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实现了34个贫困村标注出列、3.9843万人口脱贫,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82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2%,任务完成率达113.7%。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1)区域达标判定(GB3095-2012)分类,本项目属于二类功能区。根据《毕节市2019年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97.0%、99.2%、98.3%、98.4%、98.9%、98.3%、100%、99.7%,同比分别上升0.3%、0.3%、0.2%、2.2%、0.3%、3.8%、0.8%、2.5%,8个县(区)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详见表二全市无酸雨出现。表3-1七星关区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统计表单位:ug/m3污染物评价指标现状浓度/(µg/m3)标准值/(µg/m3)%达标情况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283580%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407057.14%达标SO2年平均质量浓度960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4042.5%达标CO(mg/m3)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1425%达标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71.87%达标2019年七星关区环境空气中PM10、PM2.5、NO2、O3、SO2、CO均达标,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判定本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2)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分类,本项目属于二类功能区,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源为附近道路汽车经过产生的扬尘及尾气,项目所在区域无重工业企业;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二、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毕节市2019环境质量公报》,2019年全市55个地表水河流监测断面100%达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河流水质总体为优。55个地表水断面中:Ⅰ类6个(占比类3个;17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中:Ⅰ类2个、Ⅱ类13个、Ⅲ类2个;34个市控地表水断面中:Ⅰ类3个、Ⅱ类28个、Ⅲ类2个、Ⅳ类1个(七星关保河村断面较2018年的Ⅴ类水质有所提升。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均经处理后回用,不排入项目附近地表水体。距离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项目西北侧2.0km处的岔河,为Ⅲ类水体,其上下游无未经处理的工业企业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其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毕节市2019环境质量公报》,全市共对27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地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区周围没有大的噪声源,项目所在地周围为林地及旱地,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邓家湾村,项目周围生态植被较为发育,多为松树、马尾松、狗尾草等,动物多为老鼠、蚂蚱、蛐蛐等,生物多样性较为发达。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规定的保护动植物,无文物保护单位,生态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周围无需要特别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地、准保护区、水源地,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名木。项目周围为农村环境区,矿区地表多为林地。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以及附图4项目外环境关系图。名称坐标/m保护对象保护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XY邓家湾居800村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东南80邓家湾居-8100村庄210人西南210海子坝居民4500村庄东侧450下戛夕居民0-570村庄南侧570海戛箐居民-9700村庄西侧970岔河1090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西北2000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相应采用如下环境质量标准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述。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项目评价区域空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如表4-1所示: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ug/m3污染物执行标准取值时间二级标准年平均4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清单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SO2年平均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500年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24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40001小时平均10000臭氧日均8小时最大平均1小时平均二、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质标准,其中SS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详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pH值除外)标准级(类)别项目标准来源6~9GB3838-200243-NTP0.2石油类0.05SS200GB5084-2005(旱作)项目生活污水中洗手等污水经沉淀池(5m3)收集后用于抑尘,粪便水排入旱厕(2m3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用做农肥,不外排,食堂潲水收集后送与周围农户喂猪。清掏废水水质参照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限值。表4-3农田灌溉水质标单位:mg/L指标标准值依据水作旱作蔬菜5.5~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标准200100a,60b40a,15b悬浮物8060a,15b粪大肠菌群400040002000a,1000ba: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b:生食类蔬菜三、地下水质量项目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详见表4-4。表4-4地下水质量标准(mg/L,pH值除外)标准级(类)别项目《地下水质量标准》度3度无mg/L个/L个/L四、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4-5所示:表4-5环境噪声标准值表(等效声级LAeq:dB(A标准级(类别)标准限值标准来源昼间夜间2类区GB3096-2008五、生态环境(1)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和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标准;(2)水土流失以不改变土壤侵蚀类型为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6;(3)地质灾害以不产生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为准则。表4-6水力侵蚀类型划分标准类型级别侵蚀模数(t/km2·a)Ⅰ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Ⅱ轻度侵蚀500~2500Ⅲ中度侵蚀2500~5000Ⅳ强度侵蚀5000~8000Ⅴ极强度侵蚀8000~15000Ⅵ剧烈侵蚀>15000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限值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表4-7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标准名称污染物名称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监控点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氮氧化物0.12mg/m3二、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标准,见表4-8。表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4-9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夜间三、废水本项目生活污水如厕废水经旱厕暂存后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用作农肥,食堂废水经收集后交由周围农户喂猪,洗漱废收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无生产废水。四、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本项目产生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其排放》(CJ/T368-2011)中相关标准。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中的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种类,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综合考虑本项目的排污特点、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等因素,本项目的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如下:1、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项目无组织的粉尘经喷淋洒水等措施处理后,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爆破产生的少量NOX,经过自由扩散后,对周边区域影响较小。因此,建议本项目不申请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生活污水如厕废水经旱厕暂存后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用作农肥,食堂废水经收集后交由周围农户喂猪,洗漱废收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无生产废水。因此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1、施工期工艺流程图:噪声、粉尘、固废噪声、粉尘噪声、固废、粉尘、废水固废、废水临时工棚拆除、清场、整地、绿化装修投入使用噪声、废水噪声、固废、空气污染物附属设施、主体工程修建5-1施工期工艺流程图2、运营期工艺流程图:本矿山为露天石材矿山,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要求,并结合矿山实际地形,本设计分1个采场,主要工艺流程具体如下,工艺流程见图5-2。工艺流程简述:1、开采顺序开采顺序:先剥离,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清楚表土覆盖物后,采用金刚石绳锯开采矿石并直接装入运输载重汽车内,运至工业场地内加工。2、开采工艺剥离:本矿山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本矿山生产只设置一个开采工作面,对采场地表面进行清理、整治、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超前剥离。剥离拉顶区域为+1965m-+1968m标高区域。剥离后于+1965m标高处凿岩,在+1955m标高形成剥离工作平台;其台阶高度为10米,台阶坡面角约70度,台阶宽度约24米。剥离台阶形成后,采用绳锯切割,叉车起重。根据露天矿山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矿区地形特点,按2.5m一个分台阶,5m一个最终台阶,从上向下开采,于+1955m石材露头部位凿岩,于+1950m标高形成首采台阶;按5米一台高度,逐台开采至+1925m设计最低开采标高。分离:结合实际情况,可选择将金刚石窜珠绳穿入孔中,绳锯牵引窜珠循环,从而完成切割工作。1)、环式牵引切割法当矿体有两个或以上的自由面时,沿设计的锯切面,钻一水平孔和一垂直孔,使两孔贯通,并在同一切割面上。2)、压绳切割法当矿体的自由面少于两面时,在台阶的工作面上钻孔,利用多用钻机或切割立柱装上压绳轮,置于孔中,金刚砂绳绕过压线轮与锯机的驱动轮构成合回路工作。分割:采用锯石机将分离出来的长条块石,截割成块度为2.5t~1.5t的II类荒料或荒料毛坯;毛坯件即荒料,暂存于临时堆矿场,转运至工业场地进一步加工切割、整形:对荒料毛坯进一步切割、修整边角、料面,使其成为规格成品荒料。吊装运输:整形后的规格成品荒料,用吊装机械装运至运输车辆,运至成品区,待售。清渣、排污:将开采过程中遗留在工作台阶上不合格的碎石和整形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清理集中,直接销售给周边砂石厂。剥离表土用于矿山道路修整。图5-2项目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和运输机械排放的尾气。(1)施工废气(粉尘、扬尘)项目工业场地及办公室建设须进行“三通一平”,地基处理及打桩处理,才能进行地面建筑,而且需要运输废土、石、混凝土和建筑材料等,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挖掘地基、打桩、地面建筑结构、土建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及原有建筑拆除等过程中,扬尘量与施工作业方式及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难以定量。一般来说,干燥及风力大的条件下,扬尘量较大,属无组织排放。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施工和运输机械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气,主要成分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呈无组织排放。2.废水废水分为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水。(1)施工污水建筑施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少量水泥,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中。(2)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人数为10人,项目施工期设有临时旱厕,生活用水量0.5m³/d,排放系数以8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4m³/d,其中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洗浴等水质较简单的废水经收集池收集后用于抑尘或绿化用水,不外排。因本产生的浓度按类比调查分别为:85mg/L、300mg/L、100mg/L、10mg/L。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包括砂石、石块等杂物。(1)施工垃圾施工垃圾主要成分为弃土(石)、水泥凝结废渣、废弃建材等,产生量约为2t,可用于矿区场地平整和道路修补回填。(2)生活垃圾施工员工约10人,按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算,产生的生活垃圾为5kg/d,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外运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4.噪声施工机械及汽车运输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挖土机、打桩机、电锯、电钻和运输车辆等。通过类比调查,施工机械最高瞬时值约105dB(A)。5、水土流失影响施工期废水量小不会形成地表径流,且项目挖填土方基本平衡,因此项目施工期废水只能够引起土壤扰动,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以上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施工期结束后,自动消失,不会遗留环境问题。总体上,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轻微。二、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矿山从业人员共20人,其中15人在厂区食宿,厂区设置食堂,为职工住宿职工提供三餐。年运营天数为300天。(一)废水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1、生活污水根据《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9住宿职工的生活用水量参照农村生活综合用水量(卫生设施较齐全)核算,取值为80L/人▪d,非住宿职工的生活用水量折半计算,则非住宿职工用水量按40L/人.d计算。则项目生活用水量为1.4m3/d(420m3/a生活污水按照0.8的产污系数进行计算,则日常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12m3/d(336m3/a)。根据类比,本项目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等,浓度大约为250mg/L、220mg/L、200mg/L、25mg/L、50mg/L,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0.0840t/a、0.0739t/a、0.0672t/a、0.0084t/a、0.0168t/a。项目厂区食堂设隔油池1个,容积为0.5m3,食堂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和洗漱废水一起经收集沉淀池(5m3)暂存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其他入厕废水经旱厕(2m3)收集后,委托周边居民清掏肥田,不外排。2、车辆冲洗用水本项目洗车用水主要是对进出厂区的轮胎进行冲洗,根据生产经验,车辆每天进出厂区次数按100次计,用水量按60L/车.次,则项目车辆冲洗用水量为6m3/d,损耗率按20%计算,则项目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为4.8m3/d,类比同类行业,主要污染物是SS1200mg/L。车辆冲洗废水经洗车槽沉淀暂存后回用,不外排。3、生产用水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防尘用水,包括破碎防尘洒水、堆场洒水和道路洒水。根据《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9项目生产用水量按照大万t/a则项目生产用水量为43.3m3/d,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防尘用水,因此项生产用水大部分由矿石、地面吸收、少部分自然蒸发后无废水产生,项目拟在工业场地东南侧修建一座10m3的矿石切割及整形废水沉淀池(兼做工业场地初期雨水收集池矿石切割及整形过程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作工业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4、采场淋溶水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由于开采工作面均位于当地地下水潜水位以上,非雨天采矿过程中无地下水涌出,因此非雨天无废水排出。根据毕节市常年气候特征,项目矿坑水产生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z—降雨径流量(m3F—汇水面积(m2本项目采场面积计按50600m2计算;Φ—径流系数,本项目按0.3计算;本次取降雨前30min的最大初期雨水量,根据计算可知,本项目矿区淋溶水产生量为29.23m3。雨天矿坑水自动流至坑底,采用挖掘机挖坑形成临时水坑,然后自流至蓄水池(兼做沉淀池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防尘用水,矿坑水年复用率为100%。因此,评价要求对矿区范围内的水进行疏导排,防止采场外围雨水进入采场,设置上口宽0.4m,下口宽0.2m,沟深0.3m。按每秒流速0.5m/s计,采场排洪沟设计南北两条将所截流的地面径流排出场外。在采场边缘修建,需在开采前修建完成。在矿区西部采场最低处设置1座淋溶废水沉淀池(30m3雨天积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晴天用于各场地防尘洒水、绿化等用水,多余部分用于矿区周边农用地浇灌。5、工业场地初期雨水在雨季时大气降水径流冲刷工业场地堆矿场,使得初期雨水将含有大量的SS,根据类比,初期雨水中SS的浓度约为500mg/L。此外,产品堆场在雨季时将有淋滤水产生。通过在工业场地及产品堆场周围修建截排水沟,拦截和疏导大气降水至矿区之外后,工业场地汇水面积约800m2,产品堆场汇水面积约500m2。根据毕节市常年气候特征,计算得项目工业场地及产品堆场初期雨水最大日收集量为0.75m3。因此,评价要求工业场地排水沟按采场排水沟参数设计,排水沟位置设置在工业场地四周,排水沟末端连接工业场地初期雨水收集池,项目工业场地、产品堆场初期雨水全部排入工业场地初期雨水收集池(10m2兼做矿石切割及整形废水沉淀池雨天积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晴天用于各场地防尘洒水、绿化等用水,多余部分用于矿区周边农用地浇灌。项目给排水平衡见表5-1和图5-3。表5-1本项目给排水平衡表序号项目定额用水规模最大用水量(m³/d)1生活用水2车辆冲洗水60L/车.次64.83生产用水1.0m3/t43.3t/d43.3-4未预见按以上的10%计4.2-总计54.95.92雨季时,项目采场、工业场地、产品堆场的淋溶水经截污沟收集排入淋溶水池,操场淋溶水池容积为30m3,经沉淀后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工业场地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为5m3,经沉淀后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消防用水标准量按30L/s,火灾持续时间按2h,喷淋系统工作时间按1h计,同一时间取1处着火,项目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16m3。注: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本评价仅考虑正常用水量。车辆冲洗用水6车辆冲洗用水6新鲜用水图5-3建设项目水平衡图(m³/d)根据项目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可知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矿山开采粉尘、装卸粉尘、运输扬尘、以及场内矿山燃油设备产生的废气等。(1)矿山开采粉尘在矿山开采环节中的剥离、自由面形成、钻孔、套绳切割和分离过程中都会有粉尘产生,但是其中的剥离、自由面形成、套绳切割机分离环节产生的粉尘量都微乎其微,在加上开采作业时通过洒水降尘,其粉尘产生量可基本忽略不计;只有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较大一些,经类比同类钻孔作业,钻孔粉尘平均产生量约120mg/s。按平均每天作业4小时计算,则本项目凿岩钻孔年产尘量0.45t。在钻孔过程中需用水进行冷却,水冷却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粉尘,可使粉尘减少90%以上,外排无组织粉尘量约(2)运输扬尘由于项目汽车运输量很大,载重车辆频繁的进出厂区,引起周边道路扬尘量增加,影响到厂区及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参照国外的测定资料,其产尘强度为620~3650mg/s。本评价选取上海港环境保护中心和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提出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Q0.1230.850.72L其中:Q——汽车行驶的起尘量,kg/辆本项目取值200辆/dV——汽车行驶速度,km/h本项目取值20km/hM——汽车载重量,t本项目取值20tP——道路表面物料量,kg/m2本项目取值0.1kg/m2L——道路长度,km,最大距离按0.4km考虑。本矿山场内平均运输距离约0.35km,车速控制在15km/h。经计算,则运输扬尘量约为0.975t/a。对汽车运输产生的粉尘,评价要求采取路面修整、道路洒水、车辆限速等措施,减少扬尘产生量,可使扬尘减少80%以上,外排无组织粉尘量约0.2t/a。(3)矿石装卸扬尘主要来自矿石卸装扬尘,起尘量参照北京环科院的风洞试验结果,估算公式如下:Q2=98.8/6×M×e0.64U×e-0.27×H1.283式中:Q2——矿石装卸扬尘量,g/次;M——车辆吨位,以10t计;H——矿石装卸高度,m;U——当地风速,m/s。本矿山年采剥总量约1.3万t。经计算,装卸扬尘量约为0.15kg/次,则年产尘量为0.61t/a。对矿石装卸时产生的粉尘,评价要求给料机设置喷雾洒水抑尘、轻缓装车、大风天气时减少装车次数等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矿石装卸扬尘量降至0.1t/a,可见洒水后扬尘量可大大减小,装卸扬尘仅在装卸场地附近存在影响。(4)产品运输扬尘本项目各类砂石产品采用社会车辆外运,环评要求:运输车辆采取加盖篷布等密闭措施;运输车辆冲洗轮胎后方可驶出矿山工业场地,在行驶过程中控制车速,降低运输扬尘产生。本项目矿山共有员工20人,全部在厂区就餐,食堂采用液化气和电为能源,拟用标准灶头1个。根据项目运营实际情况,食堂年运营300天,每天5个小时计算,正常运营时每个标准灶头废气产生量为2000m³/h业,油烟浓度约为10mg/m³,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油烟去除效率按85%计)通过专用(6)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核算)包括本项目的新增污染源及改建、扩(如有)。据此,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核算结式中:E年排放--项目年排放量,t/a;Hin组织--第i个有组织排放源年有效排放小时数,h/a;Mj无组织--第j个无组织排放源排放速率,kg/h;Hj无组织-—第j个无组织排放源全年有效排放小时数,h/a。序号排放口编号节物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t/a1/表土剥离、钻孔物《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厂界小于152/输物路面修正、道路洒水、车辆限速等措施3/卸物喷雾洒水抑尘、轻缓少装车次数等措施4食堂油烟油烟安装食堂油烟净化器《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有组织排放合计油烟0.0045(三)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生产设备和爆破。作业面进行钻孔、爆破、装载石料、切割等工序,以及石料运输车辆,将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设备噪声多为移动、间断噪声源,运输车辆噪声主要为线性、间断噪声源;爆破噪声为瞬时噪声源。各噪声源及其源强详见表5-3。表5-3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序号噪声设备噪声源强(dB距离生源1m处)所在位置1空压机295生产区2挖机190采矿区3自卸式汽车598采矿区4金刚石绳锯4采矿区5汽袋机198生产区6变压器198生产区(四)固体废物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弃土废石及生活垃圾。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因本项目露天采区虽有部分林地及旱地,但土层较薄,剥采比0.01,则每年需剥离废弃物约130t。矿山部分弃土属于表层土,约占总表土剥离量的20%,即26t,其表层土内物种资源丰富,全部用于矿山周围绿化覆土。剩余弃土石方约94t,根据项目施工设计,项目矿石运输拟修建1条200m运矿道路,所需土石方约270t,即本项目表层剥离废弃土石方能够全部用于矿山道路修整。本项目矿山职工20人,按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算,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0kg/d,年工作日按300天计,则运营期年生活垃圾产量为3.0t/a,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外运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本项目开采区及加工区机械运作,将产生少量的废机油(属于危废根据类比同类工程,产生量约0.5t/a。(五)生态破坏(1)生态环境项目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区绝大部分都是碳酸岩分布,其上主要被稀疏的荒草和低矮灌木覆盖,露天开采对林地的破坏很小,但是开采造成地貌的变化,对原生景观有一定的破坏。另外,开采区、弃土场将占用部分山地,植物种类主要是荒草和低矮灌木丛等。矿山生产活动对周边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水土流失本项目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表,毁坏或损害原地表植被;采挖过程中必将形成临时堆垫地貌和开采边坡,加上松散土石方的堆放,所有这些生产活动都会增加裸露地面积和裸露时间,有可能引起径流、导致泥沙增多,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露天采区,运行期为水土流失重点时段;因此应做好运行期露天采区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应该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上考虑,尽可能的在采取各项措施后,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并尽可能的减少原地貌的水土流失。(3)地质灾害根据本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可知:目前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象,无现状地质灾害,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露天采场在开采过程中和最终开采结束,诱发或遭受其诱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临时堆场正常堆放条件下诱发或遭受其诱发的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矿山道路诱发或遭受其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本项目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易于实施,防治难度一般,该矿山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气少量《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机械尾气少量运营期表土剥离、钻孔作业颗粒物0.45t/a0.045t/a厂内汽车运输颗粒物0.975t/a0.2t/a矿石装卸扬尘颗粒物0.61t/a0.1t/a食堂食堂油烟10mg/m31.5mg/m3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SS沉淀池处理,回用于施工现场除尘用水生活废水3-N经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洗浴等水质较简单的废水经收集池收集后用于抑尘运营期(34.64m3/d)SS2000-3000mg/L矿石吸收及自然蒸发,全部损耗,不外排。生活污水(1.12m3/d)厂区食堂设隔油池1个,容积为1m³,食堂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和洗漱废水一起经收集沉淀池(10m3)暂存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其他入厕废水经旱厕(5m3)收集后,委托周边居民清掏肥田,不外排。SS3-N废物施工期施工过程施工垃圾分类回收,剩余部分运至政府制定消纳场所处置员工生活生活垃圾5kg/d进入指定的生活垃圾堆放场运营期生产过程地表剥离土120t/a用于服务期后复垦及场地绿化及矿区道路修整员工生活生活垃圾3.0t/a进入指定的生活垃圾堆放场机械运行废机油0.5t/a运至有资质单位处理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85-90昼间≤60dB(A夜间≤50dB(A)合理布局,分时段工作运营期机械设备90-110dB昼间≤60dB(A夜间≤50dB(A)设备减震、降噪、距离衰减、绿化吸收其他本项目运营期运输量较大,因此项目需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上、放学高峰期,赶集高峰期运送石料,减轻进出车辆对区域交通压力。进出口应修建清洗槽,避免运输车辆携带过多泥土上路。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矿山的建设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并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工程建设区植物种类、数量及植被类型都将受到影响。开采过程中植被也将全部消失,加剧水土流失。为此,矿区及周围必须有计划植树造林,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项目会排放一定量粉尘,项目周围植被稀少,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开采区内地形比较陡峻,部分岩体呈垂直状态,基岩裸露,石料开采结束时,项目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采区自然景观的连续性破坏,在采区形成采坑,成为失去原始连续性的人工自然景观,为减小影响,应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和植被恢复。开采、加工过程及运输产生的扬尘及粉尘对周围的植被带来了不利影响,灰尘落在植物叶子表面,影响了其正常生长。项目所在区域未发现国家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当地的野生动物大多体形较小。如遇大雨暴雨天气,可造成水土流失。在开采过程中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害周围旱地。环境影响分析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人员主要为当地居民,施工期生活自行解决,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期间开采平台表层剥离、场地开挖、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1)施工废气施工期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来自表层剥离、土方开挖、堆积清运及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装卸和交通运输引起的扬尘;运输车辆、工程设备的机动尾气;挖、铲、推、捣等施工设备废气等,主要空气污染因子为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为TSP,浓度约为0.5mg/m³。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与风速、粉尘粒径、粉尘含湿量等因素有关,其中风速对粉尘的污染影响最大,风速增大起尘量呈正比增加,粉尘污染范围相应扩大。一般情况下施工扬尘影响范围在150m之内,通过对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可将施工扬尘影响范围缩小在100m内,施工场地外100m外环境空气中TSP浓度低于0.2mg/m³,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施工场地最近的敏感点为项目南侧下戛夕居民,距离约为500m,大于影响距离,因此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材料运输扬尘影响分析在施工材料及剥离物等运输过程中,会造成物料沿路洒落或风吹起尘的二次扬尘,对运输道路两侧沿途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环评要求运输车辆应加盖蓬布,防止洒落,严禁车辆超高、超载运输,最大限度减小运输过程交通扬尘产生量,降低对沿线空气环境的扬尘影响。(3)施工废气和汽车尾气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在运行中将产生机动车尾气,其中主要含有CO、NOx、HC等污染物。这些废气排放局限于施工现场和运输沿线,为非连续性的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①施工前首先在施工工地设置围墙(高于2m)。围墙在建设期可作防污、挡尘、隔声作用,项目建成后可作为围墙继续使用。②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根据平面布局,可以对矿址局部提前进行绿化,改善生态景观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扬尘的环境影响。③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水泥、砂石、石灰及土方等在长期露天堆存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对此,评价要求设置施工基本原材料临时堆棚,用量较大的砂石等原材料要用棚布覆盖,散落物料要经常清理。④工程物料运输车辆存在裸露运输及运输抛洒问题,评价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要求运输车辆覆盖篷布或利用箱车,且物料不得超载,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抛撒;车辆出厂前,应将车辆轮胎进行冲洗,避免轮胎带泥行驶。另外,对运输道路及时清扫,以减少扬尘的扩散范围。⑤对施工进度及进入施工区的车流量进行合理规划,防止施工现场车流量过大。⑥使用优质燃油,以减少机械和车辆的有害废气排放。将混凝土搅拌站置于工棚内,减少水泥粉尘外溢。⑦采掘场剥离出的土石方应按照施工安排及时排入露采采空区回填。剥离物运至废石表土堆场或者露天采坑后,及时用推土机推平压实,当平台上形成一定面积后,在不影响排土作业的情况下及时绿化。⑧建设单位应收集利用施工废水在运输道路和工业场地、采掘场、废石表土堆场施工区定时洒水,干旱、多风季节可增加洒水次数(一般天气状况应不少于3次/日,大风日应加大洒水频率),以保持地面和空气湿润,减少起尘量。二、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修建基础设施时开挖、冲洗砂石料、混凝土搅拌及养护等施工过程,废水由于产生的量和产生时间不易确定,一般为无组织排放。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成分为固体悬浮物,通过专门设置的沉淀池处理后,施工废水可再循环用于砂石料的冲洗、混凝土搅拌及养护等施工过程,不外排。项目施工期的最大进场人数为10人,污水排放量为0.4m³/d。由于场地绿化工作同步进行,生活废水可用于绿化浇灌,如厕废水经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三、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挖土机、打桩机、电锯、电钻和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最高瞬时值约105dB(A),噪声在从声源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蔽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衰减,采用如下近似计算模式可以计算施工中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A声级传播衰减计算公式:LA(r)=LAref-[Adiv+Abar+Aatm+Aexc]:距声源r处的A声级: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Abar:声屏障引起的衰减量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Aexc:附加衰减量,上限为10dB(A)。表7-1施工机械环境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表机械名称距声源距离(m)LAref(10)4080300700铲土机、推土机55.548运输车辆9040.5打桩机55.548空压机8549474535.5振捣器55.54855.54855.548利用上式对主要施工设备的噪声值进行计算,结果如表7-1所示。可见,在噪声源要求。夜间300米范围外,振捣器、铲土机、推土机、电锯、电钻等设备均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此外,施工期噪声多为瞬时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施工期相对运营期而言其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随之结束,施工过程中仍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污染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中对建筑施工的有关管理规定和要求,严格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时段内作业,因特殊需要延续施工时间的,必须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2、应当文明施工、文明装卸、禁止高声喧哗。3、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对于高噪声设备,应在其底部设置减震垫。通过上述措施,噪声可衰减25~30dB(A),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32-2011)要求,项目距离居民较远,最近距离约290m,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活动结束而结束。四、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1、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固废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如钢筋、木板等,此类固废统一收集后,定期出售给垃圾回收站,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堆放在临时垃圾堆放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2、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后,堆放在临时垃圾堆放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经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有矿山粉尘及废气。粉尘主要为无组织粉尘排放。矿山废气主要是汽车及采装设备等产生的尾气。1、矿山粉尘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估算模型选择本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估算模式中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条件,包括一些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此类气象条件在某个地区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大于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2)预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无组织粉尘预测因子为TSP。(3)估算模型参数表7-2估算模式计算参数表参数名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人口数(城市选项时)/35.0-4.0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区域湿度条件潮湿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地形数据分辨率(m)/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4)污染源参数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污染源参数如下表所示。表7-3建设项目面源排放参数一览表(面源)编号名称面源起点坐标海拔高度/m长度/m宽度/m有效排放高度 /m与正北方向夹角/°年排放小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kg/h经度纬度TSP1采场扬尘105.05679227.3373612102358760正常0.00512工业场地105.0545727.33698987600.034(5)面源计算结果面源预测结果见表7-4。表7-4面源预测结果10.51964.48%0.940250.21%30.9956.89%2001.25620.28%3000.26%4001.07850.24%11.5322.56%5001.00910.22%9.85246000.948370.21%8.66471.93%-40-7000.894780.20%7.77371.73%8000.847237.07691.57%9000.804286.51451.45%0.765076.04971.34%0.79315.32260.678124.5511.01%0.59674.00450.89%21000.535563.59420.80%23000.502473.37210.75%25000.473940.71%201由表7-4可知,采场无组织排放源下方向处最大落地浓度值为1.2563μg/m3,在下方向201m处,占标率为0.279%;工业场地无组织排放源下方向最大落地浓度值为38.371μg/m3,在下方向59m处,占标率为8.53%;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标准要求,因此,经采取措施治理后,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对周围居民点影响较小。2、大气环境敏感点影响分析本项目周边环境空气敏感目标主要为邓家湾村、下戛夕等居民点,受工业场地、露天采场扬尘影响,通过环评对场地无组织排放粉尘的预测和分析可知,项目采取设计及环评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贡献值较低,环境空气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对环境敏感区影响较小。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根据前文计算分析,本项目工业场地、露天采场无组织排放粉尘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mg/m3未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超标影响,因此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粉尘包括露天采场矿石采、装、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工业场地内矿石卸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粉尘,均为无组织排放。应采取以下粉尘治理措施,减轻粉尘-41-的污染。(1)露天采场粉尘防治措施①对露天采场作业工作面及未进行生态恢复区域进行洒水防尘,矿石装载、卸载作业尽量降低落差,干燥天气时采用洒水防尘,以减少粉尘的产生。②凿岩钻孔工序采取湿式钻孔工艺,降尘率可达50%以上,能有效降低钻孔粉尘的产生;逸散的粉尘岩性颗粒较大,受重力作用,基本可沉降在开采区范围内。③采场汽车运输时控制车速,并及时修整运输道路路面,随时修补破损路面;车辆不超载,车厢不泄漏、干旱季节采取路面洒水降尘。④砂石采用汽车运输,卸料时应降低卸载落差,并进行喷雾洒水。(2)工业场地粉尘防治措施①在堆存的过程中,由于起风等因素,工业场地会产生粉尘,根据《采石场大气污染源强分析研究》粉尘的产生量为0.2kg/t,在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粉尘的产生量为8.0t/a。因此,环评建议项目方在产品堆存的过程中,对堆料场安装防雨设施,在堆场周边配备高于堆存物料的防风、防雨棚等设施、修建围墙及加盖篷布的方式,同时进行喷淋洒水,保持产品堆场表面保湿进一步抑尘。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