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体会_第1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体会_第2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体会_第3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体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嘉隆谷煮牡蛎属于《伤寒论》第107条。“在怕冷的第八天,他的胸闷、愤怒、小便、说话和体重都很重,不能逆转的人主要是柴胡佳龙谷煮牡蛎。”其方药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该方可以和解少阳、重镇安神,原文主治伤寒误下,损伤正气,导致邪热内陷,弥漫全身,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变证。临床多将本方运用于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癔病、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膈肌痉挛、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笔者现将对本方证的认识及临床运用体会简述于下。1“狂”“癫”等病机在《伤寒论》中,识别本方证的关键指征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其中尤以“胸满烦惊”为辨证要目,即患者往往表现为胸膈胁肋部位的胀满、憋闷、呼吸不畅,或常欲叹息、烦躁易怒,甚至躁动不宁,容易惊悸、惊惧、惊恐、噩梦等。另外,本方证的一个典型体征就是“胸腹动证”(见吉益东洞《类聚方》本方条下),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注解本方时也提出,本方主治“小柴胡汤证而胸腹有动,烦躁惊狂,大便难,小便不利者”。矢数道明先生认为本方为治疗实证的处方,其方证主治介于大、小柴胡汤方证之间,方证常表现为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或自觉膨满、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上冲感,心悸;不眠烦闷,易惊,焦燥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小便不利,大便偏秘;此外,还可表现为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历代医家多将本方用于神志异常类疾病,如癫狂、痫证等。如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点评:“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餐英馆疗治杂话》中也说:“此方用于痫症及癫狂,屡屡得效。当今之病人,气郁与肝郁者十有七八。肝郁者,为痫症之渐,妇人肝郁与痫症尤多。”尾台榕堂认为本方可以治疗“狂证,胸腹动甚,惊懼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寐,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床者”“痫证,时时寒热交作,郁郁悲愁,多梦少寐,或恶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劳瘥者。狂、痫二证,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癫痫,居常胸满上逆,胸腹有动,每月及二三发者,常服此方不懈,则无屡发之患”。现在多将本方运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从构成本方的药证来分析,不难发现,本方证实为小柴胡去甘草汤证,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和铅丹药证。胸满闷憋胀是柴胡证之一,典型者还可见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小柴胡汤证。除胸胁部位的不适外,还常见身体侧面、腹股沟等“柴胡带”的病变。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总结提炼的“柴胡体质”亦有助于本方证的判断,即外观体形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波动比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有胸闷、乳房胀痛结块,伴烦躁、腹痛腰酸、经血黯或有血块。小便不利,伴心腹部位的上冲、悸动感为桂枝、茯苓药证;谵语、大便秘结为大黄药证;噩梦纷纭,惊悸不宁,癫狂,躁动,汗出等为龙骨、牡蛎药证,且脐下动悸为龙骨主治,而胸腹动悸为牡蛎所主治。2疾病病例清单2.1患者“虚不死”案患者于1个月前因与丈夫吵架后夜间外出受惊,回家即妄见妄闻,不欲见阳光,白天睡觉亦关门窗,伴莫名惊慌恐惧、烦躁不安、彻夜不寐,精神亢奋,不饥不食,神志淡漠,行为怪异;大便干燥,数日不通,月经尚正常。曾于当地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处方不详,家属拒绝入院。家人见其不大便,给予香油灌服,大便渐通,神志渐清,但仍然莫名烦躁。刻下症见:面色萎黄,神志淡漠,欠清晰,时有莫名惊恐,自觉生活无趣;头目昏沉,时有头痛;入睡极难,容易早醒,每晚最多睡2h,严重时彻夜不眠;晨起口苦,口干不欲饮水,无食欲,胸闷憋气;大便2日1行,略有干燥,小便黄,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重按少力。西医诊断: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癫狂,不寐;辨证:肝火扰心,心神不宁;治法:和解少阳,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柴胡18g,黄芩15g,制半夏10g,党参15g,生姜3片,红枣(切开)5枚,生龙骨45g,生牡蛎45g,桂枝10g,茯苓30g,生大黄15g,酸枣仁30g,知母15g,川芎10g,生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2月22日):3剂药后电话复诊,患者药后睡眠明显改善,神志转清晰,莫名惊恐减少;每晚可睡约4h,睡眠梦多;头昏头胀头痛减轻,胃口好转,思饮食;舌脉未见。嘱患者原方再进10剂。三诊(8月5日):诸症明显好转,神志清晰,惊恐失眠消失。刻下:面色萎黄,情绪低落,自觉生活无趣;晨起口微苦,时有胸闷,饮食无味;每夜可睡6h以上,多梦;舌略红、苔薄白,脉浮弱。方拟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牡丹皮6g,栀子6g,柴胡10g,当归15g,白芍药10g,炒白术10g,茯苓30g,生甘草6g,薄荷(后下)6g,酸枣仁30g,川芎10g,知母10g。3剂。按该患者发病之初妄见妄闻、惊慌恐惧、烦躁不安、彻夜不寐,为典型的烦惊、惊狂、卧起不安、独语如见鬼状,属瘀热互结、少阳阳明同病,为桃核承气汤证。经家人用香油灌服后,症状好转,神志渐清,大便渐通,提示方证已经转变。及至患者就诊时,症见神志淡漠、自觉生活无趣、无食欲,类似于少阳证之“默默不欲饮食”;胸闷憋气、时有莫名惊恐、入睡极难、早醒,为“胸满烦惊”;面色萎黄、脉搏少力,可能与素体脾弱,气血亏虚以及长期谵妄不寐有关;惊恐不寐为龙骨、牡蛎药证;患者久病消耗,近于虚劳状态,即“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另外,方中加甘草,即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意,且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文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文主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均有平冲定悸安神作用。药后神志状况改善明显,说明方证合拍。三诊时虚象渐显,方证已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转变为丹栀逍遥散证,自当方随证转。2.2多阳阳明合病,心神不宁,气津亏虚,有血过血案王某,男,9岁。初诊日期:2010年6月1日。患者躁动伴睡眠惊恐3年余。家长于3年前发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躁动不安,右侧面颊肌肉抽搐,不自主做挤眉弄眼动作,手中持物玩耍不停(包括刀、针等锐器),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儿童多动症”,予中西药物治疗,包括祛风解痉(含乌梢蛇、全蝎等)中药,疗效不明显。刻下症见:坐立不安,手足躁动不停,乏力,走数百米即疲倦不支,休息后缓解,脾气急躁;头目不清,平素经常流大量鼻血,沾湿衣被,晨起口苦,口干欲饮冷,刷牙恶心,咽干,胸闷憋气明显,时常叹息;胃纳差,入睡困难,早醒,噩梦,每晚须有人陪伴方能安然入睡;手足心奇热,冬天睡觉脚亦不覆被;大便略干,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左脉弦滑,右脉少力。西医诊断:儿童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断:痉证,不寐;辨证:少阳阳明合病,肝火扰心,心神不宁,气津亏虚;治法:和解少阳,清解阳明,清肝泻心,益气生津;方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人参。处方:柴胡12g,黄芩12g,制半夏10g,党参15g,生姜3厚片,红枣(切开)5枚,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桂枝5g,茯苓30g,生大黄10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做心电图、脑电图检查。二诊(6月6日):药后电话复诊,患者躁动减少明显,能安静看电视或学习1h,右侧面颊肌肉抽搐未作;惊惧噩梦消失,自行入睡;胸闷憋气、乏力、口苦、口干饮冷消失,刷牙不恶心;纳增,体力增,大便畅;但新增咽部堵塞感。上方去大黄,加厚朴6g、苏叶10g,并嘱患儿家长若大便稀则生石膏减至15g,若口干渴、便秘则生石膏加至45g,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患者共服用汤药20余剂,诸症大减,鼻衄未作,小动作基本消失,注意力集中,可安静看书2h;停药后面颊肌肉抽搐发作1次,持续半小时后消失。后嘱咐患者每周服2剂中药以巩固疗效,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按患者一侧面颊肌肉抽搐为柴胡带的病变,其不适主诉均为典型少阳经柴胡药证;躁动不安、睡眠噩梦惊惧,为龙骨、牡蛎药证;容易大量流鼻血、口干欲饮冷、手足心奇热为石膏药证;乏力明显、脉搏少力,可能与少阳阳明火热耗气伤阴有关,为党参药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患者阳明热盛证明显,但舌质不红、舌苔不黄,可能提示舌红、苔黄并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以及石膏药证的必见指征。3病机指征,多加关键指征神志异常类疾病多是心神受扰、魂神不宁的反应,在古代医籍中主治此类疾病的方剂大多含龙骨、牡蛎、桃仁等,如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神农本草经》)。此类疾病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有大量记载,其常用治疗方剂有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承气类方、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甘枣汤等。按方证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关键为“胸满烦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关键为心悸、汗出、烦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关键为桂枝体质伴见容易遗精、出汗、腹泻等精微不固证候;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证关键为脐下悸动不安或主诉小腹丝丝凉气上冒;桃核承气汤方证关键为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抵当汤方证关键为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