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1.文学起源与中国神话2.诗经3.先秦历史散文4.先秦诸子散文(上)5.先秦诸子散文(下)6.屈原与楚辞7.汉代文学之赋8.汉代文学之文9.汉代文学之文(下)10.汉代文学之诗(汉乐府与古诗)11.魏晋文学(上:建安文学)12.魏晋文学(中:陶渊明)13.魏晋南北朝文学(下:小说与世说新语)文学的起源劳动?原始歌舞?巫术?神话?中国文学的起源人类基于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神话、歌谣、咒语、祷辞。中国文学的起源文学的最古老的形式应该是远古歌谣与神话。产生文字产生之前,属于口传文学。远古歌谣黄帝时代的狩猎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弹歌》)蜡祭中的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效特牲》)原始歌舞、巫术“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吕氏春秋·古乐》)舞蹈纹彩陶盆,陶质彩绘,新石器时代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礼记·乐记》)最初的诗歌:诗乐舞一体。夏商巫风与文学:夏商时代,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这是一个巫风盛行的时代,隆祭祀、重占卜、歌舞娱神。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祭祀娱神所产生的歌谣、咒语、祭辞以及刻于甲骨的占卜卜辞、刻于青铜器的战功铭文都可以视作早期文学作品形态。夏启时的《九歌》,应当是夏代流传下来的歌谣。“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山海经·大荒西经》)《诗经·商颂》六篇,商人所作,颂咏祖先,歌舞娱神。《周易》中的卦爻辞。上古神话神话的产生:上古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反映。因其讲述的形象性、故事性、幻想性而与文学接近。万物有灵,自然力的人格化。图腾崇拜。推荐阅读: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闻一多《伏羲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上古神话的流传、保存:中国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很少,没有专门的著作记录。零散、不成体系。其原因:儒家的理性精神,对神话的排斥态度,将神话历史化。其次,诸子化用改动。记录较多的有:《山海经》《淮南子》《诗经》《楚辞·天问》《庄子》《吕氏春秋》《山海经》《山海经》:《山经》5篇,《海经》8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成书时间:《大荒经》约在西周前期;《海内经》约在西周中叶;《山经》、《海外经》约在春秋战国。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钟山之神盘谷开天辟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徐整《三五历纪》)万物之生成首生盘谷,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
(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三国)徐整《五运历年纪》)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山海经·海外北经》)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鰲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冥览训》)原始图腾中国远传说中的神、神人、英雄,大都是“人首蛇身”。如女蜗、伏羲、共工、祝融、烛阴、轩辕等以及《山海经》中的各种山神。蛇,远古某一氏族的图腾符号。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闻一多《伏羲考》二、始祖神话女蜗、伏羲、神农氏、燧人氏伏羲(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后谡(周的始祖,姜嫄踩到天帝拇指感孕而生)契(商的始祖,玄鸟遗卵,简狄吞之,生契)始祖神话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属神句芒;青;木德南方天帝炎帝神农,属神祝融;炎;火德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属神蓐收;白;金德北方天帝颛顼高阳,属神玄冥;黑;水德中央天帝黄帝轩辕,属神后土。黄;土德三、英雄神话神羿射日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神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淮南子》)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夸父逐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四、战争神话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ba),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黄帝和炎帝,两个大部族的首领。黄帝胜利而告终,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的形成。讨论:比较东西方的洪水神话,说说其体现的民族精神有何不同?上古神话的精神人与自然中,凸显人的力量、人的作为。厚德重生,任重道远的民族精神。面对困难的斗争精神。上古神话的散失、演化与影响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为仙话;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庄子》《楚辞》《洛神赋》《聊斋志异》《西游记》《红楼梦》神话的玄幻想象、拟人夸张的手法为后世文学所借鉴。中国古代文学史《诗经》——先民生命的吟唱时间的长河已经流逝,曲调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文字,幸而有这文字,留存了记忆,我们今天就要凭借文字回到两千多年前,那个叫做周的时代。一、《诗经》的编定与流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周人的歌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当时人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确立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五经之一。诗经风十五国风共160篇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雅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关于风、雅、颂风:风土之音(地方民歌)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雅:朝廷之音(朝廷正声)大雅、小雅。(西周王都及王畿地区音乐,本称夏,故又称大夏、小夏)颂:宗庙之音(宗庙祭祀时载歌载舞之乐)周颂,鲁颂,商颂(宋)6篇“笙诗”(有目无辞,分别是《南陔》《白华》《由庚》《崇丘》《由仪》)。《诗经》的编定采诗。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乐师整理加工。“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献诗。雅诗和颂诗由公卿列士献诗。乐师谱曲歌唱。“天子听政,公聊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周语》)孔子删诗?“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诗经》与周代礼乐文化乐官对《诗经》的汇集与整理。配合仪式典礼而创制或征集。《诗经》中的作品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学诗,无以言。”陈诗以观风,诵诗以言志、习诗以冶性。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吉礼:祭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岳、山川林泽、四方百物、先王)凶礼:丧礼、荒礼(年谷不熟、天下疫病)、吊礼……宾礼:春朝、夏宗、秋觐、冬遇、时会、时聘……嘉礼:婚礼、冠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宴)礼礼乐配合“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周礼·春官》《仪礼》记载“乡饮酒礼”的用乐:……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乐《南陔》《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礼乐配合引诗、赋诗、歌诗。秦穆公款待晋公子重耳。“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晋大夫韩宣子聘郑,诸大夫赋《郑风》中的《野有蔓草》《褰裳》。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的使用观风俗,知得失(补察时政)典礼仪式之用(礼乐文化)贵族必备文化修养(政治、外交、道德教化等多方面功用),赋诗言志娱乐演唱春秋时,各国都养一班乐工,像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除了这些搜集来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所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的传授申培的鲁诗辕固生的齐诗韩婴的韩诗毛苌的毛诗鲁、齐、韩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今本《诗经》乃毛诗。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二、《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祭祖颂歌、周族史诗农事、牧猎典礼、燕飨怨刺、讽刺战争、徭役爱情、婚姻1.祭祖颂歌、周族史诗祭祖颂歌,以《颂》为主。如《武》《赉》《桓》(周天子祭礼,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礼记》)周族史诗,以《大雅》为主。《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产生、强大、灭商、统一天下的发展的历史。)大雅·生民(节选)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2.爱情与婚姻古老朴野的群体欢会。礼制约束中阻力重重的男女交往。恋爱、新婚、婚后、失恋、弃妇、悼亡。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咏后妃之德?2.周地民歌,社会风俗习尚的表现?[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3.爱慕之情,追求之苦?
怎么理解《关雎》的主题?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恋爱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点评:戏谑之语,性格爽朗干脆。
恋爱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点评:相思之情,一唱三叹,娇嗔之语,跃然纸上。
恋爱新婚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点评:新婚燕尔,明艳欢快。
婚后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观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点评:夫妻恩爱,美满婚姻。对话和联句形式,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为后世联句诗之祖。悼亡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chi)兮绤(xi)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点评:悼亡妻,情深意长,中国悼亡诗之祖。
弃妇《邶风·谷风》、《邶风·终风》、《邶风·柏舟》、《卫风·氓》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巽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3.农事、牧猎周人重农,春夏祁谷,秋冬报祭。《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豳风·七月》长篇农事诗,8章88句,最长。《小雅·无羊》放牧生活的描写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点评:秋收以后祭祀祖先所唱的乐歌。(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e)彼南亩,田畯至喜。(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六)……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八)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豳风·七月(节选)4.典礼宴饮(燕飨)婚礼、冠礼、相见、乡饮酒礼、乡射礼、燕(宴)礼、公食大夫等种种日常典礼。《小雅·鹿鸣》《小雅·伐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小雅·伐木5.战争徭役记功:大雅《江汉》《常武》戍边、战争之苦:小雅《采薇》《六月》《出车》
《邶风·击鼓》《豳风·东山》徭役之苦:《王风·扬之水》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点评:战乱别离之苦,思归不得,相守不成,悲怆哀怨,感人涕下。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6.怨刺讽刺主要见于二雅和国风。参政议政、讽喻谏诤。针砭时弊,感叹身世,忧世忧生。小雅:《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小旻》《北山》《巷伯》国风:王风《黍离》;魏风《伐檀》《硕鼠》;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陈风《株林》鄘风《相鼠》……黍离之悲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点评:感伤故都倾覆,王室播迁。故国之思。
小雅·小旻……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yi)。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点评:讽刺幽王任用小人,表现了诗人唯恐遭祸的心情。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点评:讽刺齐襄公,《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三、《诗经》的艺术特点与文学地位现实主义传统。“饥者歌其实,劳者歌其事。”
“
诗言志。”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言句式。重章叠句。叠字、双声、叠韵
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豳风·七月》、《卫风·氓》、《郑风·女曰鸡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魏风·硕鼠》、《卫风·硕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秦风·蒹葭》《周南·桃夭》)硕人(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比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卫风·淇澳》)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我心匪席,不可卷矣。(《邶风·柏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苍茫意境意境美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向人们传达空间的辽阔悠远。
向读者暗示时间的绵延起伏。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层层推进,渲染一种清秋的苍茫气息。2.“所谓伊人”的朦胧多义主题朦胧美
伊人:若隐若现朦胧不清飘忽不定虚化的意象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怎样理解诗中的“伊人”意象?对伊人的描述可以抓住哪一个字?
(1)美刺说。
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毛诗序》(2)求贤说:伊人是水边隐居的贤人。
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清·姚际恒
惜招隐难致也。——清·方玉润
(3)祭祀说:伊人是水神。(4)相思说:对心中恋人的追求和思念。众说纷纭的“所谓伊人”:《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你怎么理解“在水一方”的“伊人”?
在水一方的“伊人”既可能是诗人的意中人,也可能是某种追求目标的象征,“伊人”的虚化与不确定性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诗的意境空灵而富有永恒的象征魅力。2.
“所谓伊人”的朦胧多义主题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闻一多《古典新义》3.不懈追求的悲剧情感体验悲剧美哪两句诗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的不懈追求?
溯洄从之——道阻(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溯游从之——宛在(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企慕情境:
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境遇
。——钱钟书《管锥篇》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不能达到的境界。这是一种超乎文学本身意义的永无止域的向上的精神。
阻隔、障碍人生的各种目标追寻者河水伊人“在水一方”的企慕情境:王国维论人生追求之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彼岸世界:欢乐长在河之彼岸。望对岸而伸手向往。——古罗马诗人桓吉尔《蒹葭》写了人生的一种悲剧状态,一种永远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却始终无法达到目标的状态。但追求本身实现了生命的意义,这正是《蒹葭》这首古朴悠长的民歌所折射的精神光辉。这首诗的悲剧情调不是西方式的崇高悲壮,而是中国式的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全诗通过重章叠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充分表现了我们民族在悲剧情感表现中的优美情调。
篇章、用韵、用词四言句式为主,整齐划一;分章明显,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用韵丰富多变。换韵、随韵、交韵、抱韵。双声叠韵连绵词,纯真悦耳、婉转铿锵。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宛转。——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文心雕龙·物色》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诗经》的地位诗歌之祖,五经之一,兼经学、文学双重身份。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而言,《诗》又首之。奠定中国诗歌的抒情诗传统。“诗言志”奠定中国诗歌真诚关注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的精神。(风雅精神)开创比兴的创作手法,为后世诗歌所借鉴。(比兴传统)《诗经》奠定的文学传统风雅精神比兴传统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关注现实的热情:饥者歌其实,劳者歌其事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赋比兴风雅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孔子论诗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一、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中国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代殷而立的周人有明确的历史鉴戒意识,建立起十分完备的史官制度。“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周礼·春官》古代散文伴随史官记事而出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汉书·艺文志》
历史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甲骨卜辞。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占卜内容:征战、祭祀、农业、田猎、风雨、疾病等。占卜目的:趋利避祸,乞求年丰人安。历史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前辞(某时、某地、某人占卜)命辞(贞问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验辞(追记事件以验证卜事灵验与否)时、地、人、事齐全,略具叙事要素,为记事散文之雏形。历史散文的萌芽:铜器铭文刻于青铜器之铭文,亦称钟鼎文或金文。较著名的有:《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45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
内壁铭文《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季子白在抵御猃狁的战斗中战功显赫,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惟十有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做宝盘,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功,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斩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聝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有光。”王锡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戉(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先秦历史散文二、《尚书》与《春秋》《尚书》原称《书》,西汉时因其是上古之书而始称《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28篇。《虞书》《夏书》应为后人据传说追记,其成文应当在春秋之前,殷周之际。《商书》《周书》则保存了部分商、周史官的记录。文体与内容:典、谟、训、诰、誓、命。
《尚书》的存篇与流传汉初,秦博士伏生所传《尚书》,汉隶书写,称今文《尚书》,28篇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故居壁发现,先秦六国时文字书写,称之为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较《今文尚书》多25篇,后证实有伪作,称伪古文《尚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的文体与内容典:政典。如《虞书·尧典》(帝尧施政期间的政典)谟:臣下为君主就国家大事进行谋划称之曰谟。《虞书·皋陶谟》(大禹与皋陶、舜与大禹之间关于以德治国的对话)诰:上告下为诰。如《周书·康诰》(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誓:军旅誓师之词。《商书·汤誓》(商汤誓师数夏桀之罪)《周书·牧誓》(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誓词)
训:训诫。《商书·盘庚》(盘庚迁都于殷,世族百姓反对,他为说服众人而发表的言辞)命:命令。《周书·顾命》(周成王临终遗命,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
)《尚书》的风格与价值文体特点:记言为主,叙事较少。记言如《商书·盘庚》语言形象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记事如《周书·金滕》故事曲折生动,有传奇色彩。风格特点:古奥典雅,质木古朴。价值: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保存了上古史料;呈现了殷周时期的政治思想与观念。《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专指鲁国的编年史《春秋》。《春秋》是编年体,以鲁国十二位国君在位年次为线索,逐年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历史。记事方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记事特点: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大纲式记录。如: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态度。如称述诛杀:杀无罪曰杀,杀有曰诛,下杀上曰弑如称述去世:周王曰崩,鲁君及夫人曰薨,他君、大夫、士曰卒例:郑伯克段于鄢礼义之大宗(《史记》语),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的行为,贬斥邪说暴行。简而有法。先秦历史散文三、《左传》《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汉哀帝时,刘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春秋三传并立,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成书时间:战国初年《左传》记史起止时间: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思想倾向:儒家。(崇礼尚德,民本)发展了《春秋》笔法:“其文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刘知几《史通》】创立了记事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地位:先秦叙事散文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中国史传文学之先河。中国古代历史,一上来就是文学
,已经写得极其完美。——木心《左传》的内容与认识价值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历史的记录,展示了春秋时代的特定时代气息:礼崩乐坏。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时代的到来。周王室的衰落,诸侯的争霸;列国内部的权位之争,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天人观念的复杂与转变,大量卜筮占梦事件的记录,天命天道的神秘力量,但又从神转向人,从天命转向民本。作者在书中寓有褒贬,肯定礼、德、忠、信等儒家伦理。《左传》的文学成就1.精彩细密的叙事。叙事成就1:叙事结构上,注重事件的过程与因果,综合运用各种叙事手法: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成就2:补充细节、增加戏剧性。叙事成就3:精彩生动的战争描写。2.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随事写人。展现人物成长和性格的复杂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行动、对话为主,绝少心理外貌描写。3.委婉巧妙的辞令。礼的精神。1.1.综合运用叙事手法《宣公十五年》:(晋)魏颗败秦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1.2.补充细节,增加戏剧性《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1.2.补充细节,增加戏剧性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间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竞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1.3.精彩生动的战争描写齐鲁长勺之战、秦晋韩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2.个性鲜明的人物2.1.随事写人。展现人物成长和性格的复杂性如:晋文公的塑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称霸3.委婉巧妙的辞令《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文典而言,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评价如“烛之武退秦师”“屈完对齐侯”先秦历史散文三、《国语》与《战国策》《国语》全书21卷,记录西周中期至战国初年的历史。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思想倾向:儒家(尊礼、崇德、敬神、重民)成书时间:约战国初年。内容:记言为主。多记朝聘、宴飨、讽谏、辩诘、应对之辞。特点:朴素自然、婉而多讽。影响:第一部国别史著作,对《战国策》《史记》中“世家”的撰写体例有所影响。《周语》邵公谏弭谤: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晋语》董叔将娶于范氏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hé)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范氏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鲁语》莒太子仆弑纪公,以其宝来奔。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曰:“夫莒太子不惮以吾故杀其君,而以其宝来,其爱我甚矣。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无逆命矣。”里革遇之而更其书曰:夫莒太子杀其君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又求自迩,为我流之于夷。今日必通,无逆命矣。”明日,有司复命,公诘之,仆人以里革对。公执之,曰:“违君命者,女亦闻之乎?”对曰:“臣以死奋笔,奚啻闻之也!臣闻之曰:‘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guǐ),用宄之财者为奸。’使君为藏奸者,不可不去也。臣违君命者,亦不可不杀也。”公曰:“寡人实贪,非子之罪。”乃舍之。《战国策》33卷。十二国策: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西汉,刘向编定,定名。思想倾向:纵横家。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反映的思想1.重士。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谋臣与辩士的见识、智谋、辩才等。例:《冯谖客孟尝君》士的地位的上升。贵士、用士。2.崇实尚利。重“谋略”,尚“时势”,尚“功名”。例:《苏秦始将连横》
名利思想入侵社会生活,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谋略、外交、游说。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苏秦苏秦以“连横”说秦未成,又以“合纵”游说赵王,终于一举成名,身佩六国相印,傲世天下。苏秦朝“连横”暮“合纵”,并不据于道而是据于利。立国家之主则赢几倍。——吕不韦富贵则就之,贫践则去之。——谭拾子合纵
连横士的出现《战国策》集中地表现士的重要作用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战国策》的艺术特点1.文辞之胜。铺张扬厉、气势纵横、辞藻辨丽。2.集中塑造人物,形神兼备。苏秦、冯谖。士的形象:纵横之士苏秦、张仪;勇毅之士荆轲、聂政;高节之士鲁仲连、唐且。3.大量寓言故事运用。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惊弓之鸟、亡羊补牢……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hè)、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1.奠定史传文学传统。体例、思想、写作艺术2.古代小说的源头。褒贬分明与教化;叙事结构;历史题材。3.古代散文学习的典范。《战国策》(司马相如、苏洵、苏轼)《春秋》(欧阳修)《左传》(韩愈、柳宗元)中国文学史先秦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公元前500年前后:文化轴心时代。指称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同时出现在中国、希腊、以色列、印度等地区的“哲学的突破”现象。知识圣贤出现;创作包含该民族基本精神的文化元典;这是一个创造了“元典”的时代,是一个在它之前都“趋进”它,在它之后都“回味”它的时代;一个民族的中心价值大体是在这一阶段定型的,而这些价值对该民族此后的发展则起着范畴的作用。——德,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出现士,本指贵族的最低等级。春秋末期,士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知识的拥有者,为公卿大夫所倚重。士阶层扩大,其来源有:原先依附于卿大夫的家臣被剥离;王公贵族在社会动荡中沦落为士;庶人中的佼佼者跃升为拥有专门文化知识的士。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出现
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稷下学宫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继巫史之后又一个文化知识阶层。相对独立的人格,不完全依附王室。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已任。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政治参与意识强烈,关注现实人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那么多宝贵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浑厚、韩文峻峭。”《论语》:温和的老者的叮咛,温文尔雅。《老子》:睿智的老者的哲理,大音希声。《墨子》:严谨匠人的逻辑,朴实无华。《庄子》:愤世的诗人与哲人,汪洋恣肆。《孟子》:浩然的论辩者,磅礴犀利。《荀子》:笃厚的学者。浑厚绵密。《韩非子》:冷漠的看破者。犀利冷峭。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论语》《墨子》《老子》(语录体,简短的议论,哲理诗。)战国中期《孟子》《庄子》(对话式论辩文,专题论文。)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的论说文体。)《老子》:智者的哲思《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从《老子韩非列传》来看,我们只能知道几件事: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2.孔子问道于老子。3.老子见周之衰,遂西出函谷关而不知所终。4.关令尹喜让老子留下点著作,于是就有《老子》一书。5.老子,可能又叫老莱子,又说是周太史儋。《老子》其书分上下篇,共计81章,约5000余字。精警凝练,言简旨深。形象说理,善用比喻。文多用韵,句多排偶,音韵错落,如哲理诗。舍事言理,没有人物,没有故事。【与《论语》相比,《论语》有156人,《老子》从头到尾,一个人也没有。寂兮寥兮,空旷寂静。读其书,如入无人之境。】《老子》其书“其辞简而要,其旨深而远”——薛道衡《老子庙碑》《道经》1-37章;《德经》38-81章。《老子》一书的版本(1)简本:郭店楚简,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中发现的竹简本。残缺不全,只收录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这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版本,离老子的年代约100多年。现有: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帛书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现有: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老子》一书的版本(3)传世本:最有名的注本: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现在有:(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此外,比较常用的有:河上公《道德经章句》本严遵《道德真经指归》本《老子》一书的版本(3)传世本:传世本有很多。最有名的注本: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现在有:(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此外,比较常用的有:河上公《道德经章句》本严遵《道德真经指归》本老子所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第一章解读两种断句:(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安石始,传世本多以此断,任继愈、陈鼓应主张)(2)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帛书本,李零、傅佩荣主张)第一章解读此两者:无与有无:道的本体。天地鸿蒙、混沌未分之际的状态。有:道的作用。孕育万物的一种生命力。“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王安石:道之本出于无,故常无,所以观其妙。道之用常归于有,故常有,得以自观其徼。任继愈:老子哲学在先秦哲学中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无”与“有”一对范畴的初次被认识。第一章解读此两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无名,指人的认识还没有运作,代表万物的起源,是思想无法企及的阶段;有名,代表思想开始运作,万物开始具体显现。老子所说的“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解读:道无形无声,可感不可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道的运行规律是向对立面运行,并循环往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道法自然自然:自然而然。《老子》一书中“自然”出现过5次,没有一次指“自然界”,都是指自然而然,自身的规律。老子关于道的表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章】
道常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1.老子所提出的“道”道:在《老子》一书中“道”字出现73次,有3层含义:1.实存性的道:创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动力。【其特征:无形无象无声无迹,可感不可见,永恒存在】2.规律性的道:宇宙万物发生、运动的规律。【对立转换规律;循环运动规律。】3.生活准则的道:人类社会行为的准则。【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2.由道而生的人生智慧自然、无为、柔弱、不争、虚、静。返朴归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老子》一书的文学性精警凝练,言简旨深。形象说理,善用比喻。文多用韵,句多排偶,音韵错落,如哲理诗。《论语》:儒者的教诲1.孔子的人生孔子(551B.C.-479B.C.)出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8月27日出生。名丘,字仲尼。成长: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学习六艺,“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34岁私人讲学。51岁从政,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1.孔子的人生55岁:率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迎孔于归鲁。73岁:去世《史记·孔子世家》其先为宋人。父叔梁纥(孔纥,字叔梁),母颜氏。3岁:父殁。17岁:丧母。19岁:娶宋人亓(qí)官氏之女为妻。20岁: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20岁:孔子为委吏,管理粮仓。21岁:孔子改作乘田,主管畜牧。30岁: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史记·孔子世家》34岁: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34岁:开始聚徒讲学。51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53岁: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2.孔子的思想周代礼乐文化的信奉者。以救世为己任。入世的精神。其思想核心在于仁、礼二端。教育中推崇“君子”为理论核心的人格教育。2.1.孔子思想之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对人的尊重、同情和爱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2.2.孔子思想之礼周礼。礼在内在:仁礼的根本:良好的政治秩序和民众的教化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1.礼主敬让,礼贵他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孟子》2.礼追求一种非法律维持的秩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礼主教化,涵养性情,礼追求行为与精神的文明(礼文化的影响:重视人际往来的礼节,重视上下关系,讲求约束与规范。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体现较为明显。)3.《论语》一书“《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语录体。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记录和传闻整理而成。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谈论。3.《论语》的文学性人物形象、性格的展现。子路直率,冉有谦恭,曾皙潇洒,子贡机智……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充沛的、如诗一般的情感。3.1.人物形象鲜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3.1.人物形象鲜明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3.2.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子罕》)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
颜渊喟然而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3.3.充沛的、如诗一般的情感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雍也》)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中国文学史先秦诸子散文
《庄子》:哲理与诗意的交融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庄子独见庄子论略》】庄子是一位旷代的大哲人,同时也是一位绝世的大文豪,你只要读过他的书,他自会说动你的心,他的名字两千年来藏在人心中,他笑骂了上下古今举世的人,但是人们越让他笑骂,越会喜欢他。只有他的思想和文章,他的笑和骂真是千古如一,常留在天壤间。
【钱穆《庄老通辩》】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郭沫若《鲁迅与庄子》】一、痛苦与诗意的庄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痛苦与诗意的庄周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漆园吏。生活穷顿,鄙视荣华富贵、权利名势。我宁愿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游戏于污水之中,也不当衣着华丽的祭牛。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绝望。希望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
放浪形骸的生活与语言中掩藏着深深的痛苦与绝望。看似超脱而又始终一片赤忱牵挂社会人生。庄子与惠施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鸳雏非梧桐不止。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鸳雏,子知之乎?夫鸳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鸳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二、《庄子》一书的主要思想《庄子》其书《庄子》,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庄子》的主要思想哲学的核心:人生问题。人生自由;【《逍遥游》】万物一齐;【《齐物论》】绝圣弃智;【《胠箧》】安时处顺;【《养生主》】无用之用。【《人间世》】1.人生自由人为什么不自由?因为人有依赖。人依赖物质而生活,依赖情感而生活,依赖知识而生活,依赖上帝而生活。如果人要实现自由,便须先去掉依赖之心。《逍遥游》篇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即“有待”与“无待”。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无穷开放的精神空间,磅礴万物的心胸。2.万物一齐《齐物论》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从这两点出发,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上便应是“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物化),死生同一;生和死、醒与梦,以及一切事物间的差别都是相对的。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自其异者而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而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走向辉煌的体育婺源县段莘中心小学姚秋春课件
- 《中远项目建议书》课件
- 自然辩证法课件
- 《鸡蛋期货介绍》课件
- 前台文员应对不同客户的策略计划
- 支持学生个人成长的社团工作计划
- 美术课程跨学科融合实践计划
- 音乐导演劳动合同三篇
- 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计划
- 航段旅客运输合同三篇
- GB/T 44811-2024物联网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 化工产品代加工协议模板
- DB11T 1715-2020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测量技术规范
- DB11T 3034-202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
- 人教版 数学 九上 第25章《概率》课件
- 舞美设备租赁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非晶合金带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建筑工程安全 建筑工程安全资料全套
- 博鳌机场控制区证件培训专项测试卷
- 《毛概》23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