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简介_第1页
教育学课程简介_第2页
教育学课程简介_第3页
教育学课程简介_第4页
教育学课程简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教育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露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和把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大体知识,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的技术技术,为以后制造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课程主若是以研究教育的本质为逻辑起点,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与社会的进展、教育与人的进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班主任等问题,加倍突出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以期达到理论上求新、求深,实践上求实、求精,应用上求真、求实际成效的目的。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力求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安排上,重点突出大体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其目的旨在使学生正确明白得教育教学的大体概念和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养成学生酷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情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要紧采取见习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对现实的教育情景和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应用学习和把握的大体概念、大体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升学生教育教学的实际技术和技术。二是实现了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相统一。在教学的组织上,注重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爱好,踊跃引导学生探讨、创新,为其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踊跃拓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取得专门好的训练,为其尔后从事教师职业做好铺垫。三是表现了古为今用和洋为顶用的特点。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遗产和外国教育的有利体会对咱们今天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无庸置疑。为此,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总结和继承古今中外的史料和资料,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工作中显现的新情形、新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术。

二、课程负责人:曹大宏副教授三、课程组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承担的工作曹大宏男副教授课程建设负责人王全林男教授教学研究程从柱男教授教学及教研李孔文男副教授教学及课件制作曾庆芳女副教授教学及课件制作王忠玲女副教授教学及课件制作许纯玲女讲师教学及课件制作杨克文男讲师教学及课件制作陈以藏男讲师教学及课件制作龙花女助教教学及课件制作张健女助教教学及课件制作四、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大体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适用对象: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开课单位/教研室:思政教学部/教育心理学教研室(二) 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教育学》(公共课)是皖西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必修课程。该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揭露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增强师德师能教育,形成教育问题意识和训练教育科研能力,走向教育活动的理论自觉,以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推动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培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需要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知识单元知识点学时备注序号描述序号描 述要求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领会8重点2教育学识记3当代教育思潮领会二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概述识记22教育的个体功能领会3教育的社会功能领会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识记6重点2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领会3我国的教育目的领会重点四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识记2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领会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运用重点五教师与学生1教师领会6重点2学生领会重点3师生关系运用重点六课程1课程与课程理论理解62课程的组织掌握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重点七教学1教学与教学理论领会8重点2课堂教学设计掌握重点3课堂教学策略运用重点八班主任工作1班级组织领会62学生生活理解3班主任工作运用重点九教师的教育研究1教师即研究者理解42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理解重点3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运用(四)教学大体要求(一) 课程的教学要求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大体要求;帮忙学生正确明白得和把握各章最大体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体会中的体会教训。依照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独立试探,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腕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体会、分析教育形势等。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平常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讨、自学相结合。课堂以教学为主,研讨在教学中穿插进行,自学安排在课外。(二) 课程考查方法实行百分制,其中:学生平常参与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平常参与要紧依照学生平常参加课堂讨论、作业等情形综合评分,出勤和课堂参与讨论情形作为平常成绩占10%,平常作业或学科毕业论文占20%;闭卷考试成绩占70%。(五)选用教材及要紧参考资料一、 选用教材: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二、 要紧参考书目:⑴《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⑵《教育学原理》,成有信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⑶《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⑷《今世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⑸《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石中英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⑹《泛教育论》,项贤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⑺《元教育学研究》,瞿葆奎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⑻《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教学论》,田慧生、李如密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叶澜、郑金洲、卜玉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社会学》,金一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躁动的百年》,陆有铨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课程流派研究》,张华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校本课程论》,王斌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课程教材改革探讨》,叶立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丹尼斯•劳累著,张渭城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课程与教学的大体原理》,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教学原理》,施良方、崔允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现代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王本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教学论稿》,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班级治理论》,钟启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班集体教育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