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卡扎菲的外交政策与美苏冷战
智利是地中海南岸的一个北非国家,占地面积约175.9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17万人(2009年)。该地区交通繁忙,石油资源丰富。冷战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角逐凸显了利比亚的地缘战略意义。20世纪80年代,为了扭转冷战争夺中的不利地位,里根政府出台了咄咄逼人的“里根主义”,在大力扩充军备的同时对苏联展开全面遏制,利比亚遂成关涉美国西亚北非战略利益的重要目标。经过多次挑衅和试探后,1986年4月,里根政府以“反恐”为名对利比亚发动了代号为“黄金峡谷”(ElDoradoCanyon)的军事打击行动。本文运用“9·11”事件后美国国家档案馆编辑的《恐怖主义与美国政策(1968-2002)》专辑中公布的新材料,对里根政府的利比亚政策进行考察,发现以“反恐”为名轰炸利比亚不仅是里根政府综合考虑了军力对比、政治宣传、冷战博弈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因素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美国在西亚、北非推行冷战安全战略的必然结果。一、卡扎菲及其所统领的国家美利关系交恶过程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战后期,美英为首的盟军部队在西西里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意大利殖民政府投降,联合国对利比亚行使管辖权。1951年利比亚宣告独立后,在美、英等国的扶植下成立了伊德里斯王国政权,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1954年利美两国签订友好条约,允许美国继续使用惠勒斯空军基地(WheelusAirForceBase),美国则承诺在20年内向利比亚支付4500万美元的租金,并向其提供经济援助。1惠勒斯空军基地是当时美国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和重要的军事物资中转站。2利美友好条约成为美国构筑全球冷战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20世纪50—60年代,西亚、北非地区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伊德里斯政权的亲西方政策和对待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抵制态度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利比亚国内矛盾重重,王权政府积重难返。1969年9月1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MouammeralGaddafi)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伊德里斯政权倒台,利比亚的亲美政策随之寿终正寝。深受泛阿拉伯传统精神熏陶的卡扎菲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和社会主义意识,奉行捍卫国家主权、反对西方强权和追求阿拉伯世界统一的外交理念,上台后开始采取强硬的对外政策。首先,捍卫利比亚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第一,收回军事基地,取消外国驻军。1969年10月,利比亚向英、美两国递交照会,要求他们尽快撤军。1970年3月28日,最后一批英军撤出利比亚。随后,美军也撤出惠勒斯空军基地,至此,驻利外国军队全部撤离。第二,对外国石油公司实施国有化,剥夺外国资本对利比亚石油的控制权。在1973年开展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中,有4家在利比亚的美国石油公司被国有化,卡扎菲称这一行动是给美国那张“冷漠、傲慢的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3通过这两步,卡扎菲领导利比亚基本上实现领土自治和主权自主。其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西方强权。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面对阿拉伯国家在阿以冲突中的节节失利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卡扎菲决心以牙还牙地采取激进行动打击西方强权。他拒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激烈反对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计划,并视美国为“头号敌人”。他公开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积极资助和支持那些被西方称之为恐怖主义而被他视作是革命者的组织,如哈马斯、阿布·尼达尔组织等。4另一方面,卡扎菲不断拉近与苏联的关系,大量购买苏联武器,聘请苏联军事顾问,还将原由美国使用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转交给苏军使用。利比亚亲苏反美的倒戈行为令美国对卡扎菲恨之入骨,在美国眼中,利比亚在苏联的支持下已成为“支持恐怖分子”活动的基地。其三,插手地区事务,扩大国际影响力。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卡扎菲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积极扩展利比亚的影响力,谋求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国际地位。随着政权巩固后经济状况的日趋好转,卡扎菲的政治欲望渐露端倪。1973年10月11日,卡扎菲宣布北纬32度30分以南的整个锡德拉湾是利比亚的内海,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5同年,利比亚出兵占领乍得北部地区,1980年秋,再次出兵干涉该国内战局势,并试图吞并乍得。随后,利比亚还对驻有美、法军事基地的苏丹发起攻击,并为苏丹反政府武装提供资金和训练。6卡扎菲不仅致力于在北非扩展影响力,还多次公开表示愿为拉美各地的反美力量提供帮助。他宣称:“我们要让美国在全世界100多条战线疲于奔命。我们必须迫使美国同时在黎巴嫩、乍得、苏丹和萨尔瓦多多线作战。”7卡扎菲推行的对外政策几乎每一条都与美国在西亚、北非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利比亚与苏联的频繁往来更是触动了美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利美关系不断恶化,双方外交机构由大使级降格为代办级。1979年底,为了支持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利比亚示威者袭击美国驻的黎波里办事处,美国撤回外交人员,并将利比亚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里根政府上台后,出于地缘战略和政治宣传的需要,更加严厉地指责卡扎菲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并给利比亚贴上“苏联傀儡”的标签。1981年5月,美国强行关闭利比亚驻美办事处,驱逐利外交官,两国外交关系彻底中断。8此后,里根政府利用军事挑衅、公开制裁、隐蔽行动、低烈度战争等多种手段,力图颠覆卡扎菲政权。二、美国发起的隐蔽行动为美国在非洲和西亚的军事威胁提供了新的保证颠覆卡扎菲的隐蔽计划自1973年卡扎菲宣称整个锡德拉湾是利比亚领土后,此后6年间,美国在这一海域进行过3次军事演习,藉此挑战卡扎菲的主权要求。1980年,素以“冷战斗士”著称的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入主白宫后,对外政策日趋强硬。在对待利比亚的问题上,里根政府认为,不能对利比亚对该海湾的要求给予任何承认,有必要在锡德拉湾继续活动和进行演习。因此,无视卡扎菲发出的警告,1981年8月,美国海军第6舰队闯入卡扎菲宣布的“死亡线”9以南的锡德拉湾,引诱利比亚飞机出击,以便借口“自卫”进行军事报复。利比亚出动两架苏制SU-22战斗机向美战机开火,但被美机悉数击落,两国矛盾进一步激化。101982年3月9日,美国宣布禁止进口利比亚石油及向其出口石油技术和设备,对其实行有限经济制裁。11里根政府以利用军事演习挑衅,借机实施经济制裁的强硬姿态表明了该届政府对利政策的基调。其实,“将卡扎菲这个魔鬼关进盒子”是里根政府一上台就认真考虑的问题。面对不断给美国制造难题的卡扎菲,里根毫不掩饰自己厌恶地将之称为“的黎波里的疯小丑”。12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开始着手准备能“把卡扎菲的鼻子揍出血”的隐蔽计划。101984年6月,中央情报局对利比亚的评估报告指出,“可以鼓励利比亚军队中(对卡扎菲)不忠的因素谋划暗杀行动或与反对卡扎菲的流亡势力合作”。13这份报告为美国发起对利比亚的隐蔽行动指明了方向,负责制订计划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政治军事事务主任唐纳德·福蒂埃(DonaldFortier)。根据福蒂埃的要求,中央情报局在1985年1月17日完成了一份利比亚行动建议报告。报告认为卡扎菲在暗中损害美国的全球利益方面越来越铤而走险,如果美国不当机立断,让利比亚遭到真正惩罚,它将给美国的利益造成更大威胁。143月,中央情报局再次提交特别国家情报评估,称利比亚在“为30多个起义、激进或恐怖组织提供金钱、武器、行动基地、旅行帮助和训练。”附件是两份地图,一份标示出卡扎菲的活动所触及的地区和国家。另一份显示了装备苏制TU-22炸弹和F级潜艇后,利比亚军事力量可以波及的北非和地中海区域。报告断定:“卡扎菲最近会对美国的个人或设施发动攻击,如果他:(1)能发动攻击而不被美国报复;(2)认为美国参与危害他个人或积极试图推翻他的政权。”15鉴于评估报告中对利比亚军事扩张和潜在威胁言之凿凿的预测,里根总统于4月30日签署了第168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美国对北非的政策”。16指令将“苏联不断增强的地区影响力和利比亚不断增加的冒险行为”视为美国在北非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为此,文件下令“成立一个由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的部际小组评估对利比亚的战略,准备应对卡扎菲颠覆活动的政策。”它还命令国防部“评估‘阶梯’(stairstep)演习和之前的政策建议”。17这份总统指令表明美国的对利政策不单是为了回击利比亚支持的国际恐怖主义,还有着更为深远的地区和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为了实现在北非的战略目标,美国不惜以军事演习主动挑衅利比亚。7月中旬,国家安全规划组召开会议讨论有效惩治利比亚的政策。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RobertMcFarlane)指出,经济制裁和外交压力不足以令卡扎菲改弦更张,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国家安全委员会奉命制订代号为“花儿”(flower)的隐蔽行动计划。“花儿”计划由“玫瑰”(Rose)和“郁金香”(Tulip)两部分组成。“玫瑰”计划是指美国联合埃及等盟友对利比亚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军事行动以埃及为主,美国提供空中支援,打击的目标是卡扎菲的指挥和控制中心阿齐齐亚营。“郁金香”计划是由中央情报局“帮助阿尔及利亚和埃及人训练、指导在利比亚境内开展的准军事行动。”具体操作是由阿尔及利亚和埃及人出面支持反对卡扎菲的流亡势力,如利比亚救国阵线等,使之成为“可依靠的准军事力量”,推翻卡扎菲。里根总统批准了这两项行动。18“玫瑰”和“郁金香”计划虽然内容不同,却都以同一个情报判断为实施前提,那就是卡扎菲政权的根基已经动摇,只要有外力引发(美国或埃及的进攻),反对卡扎菲的政治派别和流亡势力便可举事成功。中央情报局8月的评估报告反映了这种过于乐观的判断。报告称随着利比亚经济的日趋恶化,“反对卡扎菲的声音越来越多”,军队中的反对派在重新制订推翻卡扎菲的计划,不同政见者们也更加活跃,并和国外流亡势力建立了联系。报告称,“如果不同政见者可以得到支持者的军事援助,他们推翻卡扎菲的时机比任何时候都好。”19这个判断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积极推动两项计划的动力。里根总统批准“玫瑰”计划不久,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波因德克斯特(JohnPoindexter)专程赶赴开罗,欲说服埃及参与打击利比亚的联合军事行动。双方会谈时,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甚至没让波因德克斯特把计划内容讲完,就打断他说:“当我们决定攻打利比亚时,那也是我们自己做出决定,按自己的时间进行。”15此举说明,埃及不但对美国一厢情愿的军事合作计划不感兴趣,对美国强加于人的态度也深感不满。从埃及无功而返的波因德克斯特在国内推动“玫瑰”计划也阻力重重,奉命制订具体行动的五角大楼拿出了一份天马行空的作战方案,军方显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执行计划。1985年7月22日,国家安全规划组集中讨论进攻利比亚的计划,与会人员既担心民众和国会的意见,又顾虑与波斯湾地区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几乎没有一位成员赞成这个计划。10“玫瑰”计划就此夭折。以中央情报局的隐蔽行动为主的“郁金香”计划被提交到国会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致信里根总统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WilliamCasey),对行动是否属于暗杀行为提出强烈质疑。在政府一再解释这项行动的目的是终止恐怖主义,而不是暗杀卡扎菲后,情报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才表示不反对。但几周后,这项隐蔽行动的主要内容却被当年披露“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博·伍德沃德(BobWoodward)撰文发表。这令白宫方面大为光火,里根总统亲自下令调查究竟是谁泄露了计划。20然而,“郁金香”行动已经开展不下去了,因为卡扎菲已经知晓了美国的打算,他抨击这是“公开的讹诈和恶劣的暴行”。虽然国家安全委员会精心策划“花儿”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了,它的出现却意味着在美国列出的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中,卡扎菲执掌的利比亚成为里根政府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想要颠覆的政权,在接下来的任期里,里根政府一直伺机而动。三、美国正式成立打击智利的计划以反恐为名的征伐20世纪60年代末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以来,美国一直是国际恐怖活动的主要袭击目标,1979年的伊朗人质事件更是轰动一时。因此,上任之初,里根总统就做出对恐怖分子实施“迅速而有效的报复行动”的承诺。21然而,虽然经历了美国驻贝鲁特使馆两次被炸,驻贝鲁特海军陆战队营地被炸,241名军人丧生这样惨烈的国际恐怖事件,出于各种考虑,里根总统在第一任期内却迟迟未能兑现反恐承诺。第二任期之初发生的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劫机事件22迫使里根政府不得不正视反恐问题,里根总统首次将反美恐怖活动称为对“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战争”,23“反恐战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决心动用武力实施反恐报复行动。而此时,美国颠覆利比亚的行动激起了卡扎菲支持的新一轮反美恐怖活动,利比亚自然而然地被列为美国实施反恐行动的主要对象。1985年12月27日,阿布·尼达尔组织在罗马和维也纳机场发动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向人群投掷手榴弹,用自动机枪扫射旅客,焚烧以色列航空公司售票处,造成20人死亡,110人受伤,死者中有5名是美国人。24由于在死亡的恐怖分子身上发现了突尼斯护照,而这些护照是8月份利比亚驱逐三万名突尼斯工人时收缴的,美国国家安全局认定利比亚资助了这起行动,并向恐怖分子下达了劫机指令。14美国终于找到了打击利比亚的“正当理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官员们觉得,“再也没有比现在采取行动更好的时机了”。10美国国家安全规划组立刻开始制订打击利比亚的紧急计划。与此同时,里根政府也为实施军事打击行动做最后的准备。1986年1月7日,里根总统签署第12543号行政命令,下令对利比亚实施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全面中断与利比亚的贸易往来和信贷业务,禁止美国公民到利比亚旅行和经商。251月8日,里根总统签署第12544号行政命令,冻结利比亚在美国和美国银行的财产。26这些经济制裁不过是惩治利比亚行动的前奏,当天,里根总统还签署了第205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打击利比亚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文件称:“卡扎菲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毋庸置疑,包括12月27日罗马、维也纳机场事件”,“利比亚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政策和行为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造成非比寻常的威胁。”因此,美国将在全球发起孤立利比亚的外交行动,同时要求在利比亚工作的美国人必须于2月1日前撤出。27万事俱备后,在3月14日召开的国家安全规划组会议上,里根总统正式批准了代号为“获取证据”(AttainDocument)的演习计划,批准美军第60特混舰队以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为由在锡德拉湾举行大规模演习,趁机派军舰和飞机进入卡扎菲宣布为“死亡线”以南的区域挑衅,引诱利比亚先开火,再藉此实施代号为“草原烈火”(OperationPrairieFire)的报复行动,打击利比亚的舰艇、飞机和岸上设施。283月23日,演习如期举行。当晚,美军飞机和数艘大型水面舰船越过“死亡线”,故意激怒利比亚。在美军的电子干扰下,利比亚向美机发射的6枚地对空导弹无一命中。24日晚,美军抓住利比亚空军不能夜战的弱点击沉利方导弹快艇,并击毁苏尔特导弹发射基地。24日夜11时,3艘准备反击的利比亚导弹巡逻艇也被击沉。之后利比亚不再出兵袭扰美军演习,演习于27日结束。在这次演习中,美军击沉利比亚导弹快艇4艘,摧毁导弹基地2处,利比亚承认56人阵亡,美军无一损失。单从战术方面讲,“草原烈火”行动美国可谓大获全胜,然而从反恐战略的角度看,美国的军事挑衅不仅没能终结卡扎菲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反而促使利比亚积极策划新的反美恐怖活动。“草原烈火”行动实施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局截获的情报显示,利比亚派出12支特种部队奔赴西欧国家首都和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准备对美国目标发起恐怖袭击。294月5日,美国军人经常光顾的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LaBelleDisco)发生爆炸,1名美国军士和1名土耳其妇女被炸死,230多人受伤。24次日,中央情报局向白宫报送了利比亚策划西柏林舞厅爆炸事件的“证据”。4月7日,里根总统及其主要顾问们开会决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行动代号为“黄金峡谷”(ElDoradoCanyon)。10随后,国家安全规划组就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的打击对象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了5个目标,包括的黎波里国际机场、阿齐齐亚军营、西迪·比拉尔海事训练营、贝尼纳机场和班加西军营。304月14日,里根总统正式批准对“利比亚的恐怖目标”实施打击。10按照计划,美国海军第6舰队、空军第3航空部队在夜间空袭利比亚,炸弹于15日凌晨两点整(利比亚时间)击中目标。当晚,由英国基地起飞的30架美军轰炸机对利比亚实施远程奔袭。16日凌晨,美奔袭编队汇合地中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各型舰载机,分两路对利比亚五处军事目标实施攻击。整个过程持续19分钟,投掷炸弹100吨。美军除1架飞机坠毁、2名机组人员阵亡外,没有其他伤亡。利比亚军人伤亡大约93人,另有平民死伤约130余人。卡扎菲幸免于难,但他的两个儿子受伤,年仅18个月的养女汉娜被炸死。轰炸结束后,美国国防部的作战评估认为,预定的5个攻击目标均遭受重创,圆满完成“黄金峡谷”行动的既定目标:“破坏与恐怖活动、恐怖设施和支持利比亚颠覆活动的军事设施相关的营地。”31里根总统也满怀信心的称:“我们相信这次先发制人地打击恐怖主义设施的行动不仅可以削弱卡扎菲输出恐怖主义的能力,也会刺激他改变犯罪行为。”他还表示:“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再来一次。”32然而,空袭两天后,美国反恐机构就得知,利比亚向恐怖分子买回他们绑架的一名美国人质,将他和两名英国人质一起杀害,以此报复美国和支持美国行动的英国。此后,利比亚特工又杀害了美国驻喀土穆的使馆联络官,并试图袭击安卡拉的美国官员俱乐部。但是,美国的决策者们并没有像其说的那样“再来一次”,“黄金峡谷”成为里根政府惟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的军事反恐行动。在剩余的任期内,它将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东窗事发的“伊朗门”事件上。四、第三,从国际环境来看,把卡扎菲打造成西方国家对美师国的实施效果,这也是最主要的战略问题“黄金峡谷”行动是里根政府在遭受多起恐怖袭击后第一次真正实施对恐怖分子的军事报复行动。从提出“迅速有效的报复”恐怖分子的口号到真正将其付诸实施,里根政府用了整整六年才决定兑现当初的反恐承诺,足见其做出军事反恐决策时的艰难与谨慎。在中央情报局的评估中,中东地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恐怖主义事件的高发区,这里发生的恐怖事件占到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在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其中,“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对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烈度和水平贡献最大”。但是,大部分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都是由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激进组织和叙利亚支持的阿拉伯激进组织所实施,而利比亚支持的恐怖活动“大部分是针对与美国友好的国家,而非直接针对美国。”袭击目标通常是西欧和美国的“反卡扎菲流亡势力和反对卡扎菲在非洲扩张的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33统计数据清楚地表明,伊朗和叙利亚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和给美国造成的威胁都比利比亚突出,为什么里根政府会选择利比亚作为军事反恐打击的目标呢?其一,从军事力量对比和打击难易程度来看,伊朗和叙利亚都不像利比亚那样,在美国强大的海上和空中军事打击能力面前不堪一击。中央情报局曾对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三国的港口和军事设施进行分析,比较它们在军事报复行动中的弱点。结果发现伊朗“太难”打了,伊朗的地理位置远离美军军事基地和公海,美国战舰无法顺利展开行动。叙利亚曾与苏联有军事援助协议,在苏联的援助和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叙利亚一直鼓吹自己的防空系统坚不可摧。相对来说,利比亚正好位于美国驻欧洲军事基地和第6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而且没有苏联强有力的支持,军事薄弱,政治孤立。美国还从以色列那里得知,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到了夜间就会关闭,利比亚空军无法在夜间执行任务。34相比之下,选择利比亚的胜算无疑更大些。其二,从政治宣传角度来看,如前文所述,卡扎菲自上台以来反美言论层出不穷,反美激情有增无减。利比亚支持的反美恐怖事件也许不及伊朗和叙利亚,但卡扎菲高调的反美言行却激起美国媒体和公众更多的憎恶和反感。在美国人心目当中,卡扎菲就是一位“精神分裂”、“喜怒无常”、“出尔反尔”、“阴险狡诈”的利比亚“强人”。西柏林迪斯科舞厅爆炸案发生后,他威胁里根政府,如果美国以此事和环球航空公司飞机爆炸事件作为打击利比亚的借口,他将“加大对美国目标的暴力行动。”35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警告无异于火上浇油。被长期妖魔化的利比亚成为美国军事打击的首选,因为打击这样一个“罪有应得”的国家会令美国公众大快人心,减少民众和国会对采取军事行动的反感和阻力。其三,从与苏联的冷战博弈来看,叙利亚作为苏联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的主要代理国,一直有苏联在背后作强大后盾,攻打叙利亚很可能导致与苏联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解析
- 食安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中央会议规范管理办法
- 贷款变更还本管理办法
- 中央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 业务发展管理办法试行
- 专项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 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办法
- 2025年 天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笔试试卷(附答案)
- 中医治疗失眠课件
- 2025年高校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JJG(烟草)01-2012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综合测试台检定规程
- 培训学校上墙管理制度
- 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 供养中心考试题及答案
-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介绍
- 货币互换协议书
- DB65╱T 3953-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商业场所
- 航运企业船员安全培训及宣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