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程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提问方式,掌握提问的技巧与能力。2.认识并概括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并从中获得感悟。3.通过学习这篇小短文,从中汲取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并能运用到生活中。1.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了解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特点。3.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著的观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的形式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写作背景苏格拉底喜欢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后来因为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知识链接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出生于希腊雅典,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被后人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死亡。[基础梳理]字音识记(1)服膺(
) (2)恫吓(
)(3)糊涂(
) (4)褒贬(
)(5)遭殃(
) (6)慎重(
)汉字拼写yīnɡdònɡhètubāoyānɡshèn谨勤驳驱词语积累(1)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2)拳拳服膺:诚恳地信奉。拳拳,诚恳的样子。服膺,牢牢记在心里、信服。膺,胸。(3)恫吓:威吓,吓唬。恫,恐吓。(4)枚举:列举。(5)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6)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词语辨析(1)考察考查①新的食用酒精质量标准将正丙醇作为一项质量指标来__________。②他们到各地__________水利工程。【答案】①考查②考察【解析】“考查”与“考察”都有“查看”的意思。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考查”的对象常是学员的学习现状及某种业务进行的情况等。“考察”着重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2)遵守遵从①伯德桑也__________了他的诺言。②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史记》“其是非颇缪于圣人”,指责司马迁不__________儒学道德标准。【答案】①遵守②遵从【解析】“遵守”与“遵从”均有“按照某种要求去做”之意。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遵从:遵照并服从。
遵守的对象往往是规定、法律等条文类的内容;遵从则倾向于服从某人的意愿、要求等。(3)无可非议无可厚非①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________的。②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提出这些疑虑__________。【答案】①无可非议②无可厚非【解析】“无可非议”与“无可厚非”都含“指责”这一意思。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着重强调很正确,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无可厚非”着重强调对缺点、错误不能过分苛求,因为某些原因尚可原谅。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主旨探微这篇文章围绕苏格拉底和格黎东的对话,展现了苏格拉底在朋友劝说他逃跑的时候一步步阐明“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和坚守正义的人生准则。[任务探究]任务一理解1.苏格拉底在这场提问中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答案】①即使面临灾难,信服的道理也是要遵从的。②重视明白人的意见而不必理会众人之见。③如果不听从深知道义之人的意见,就会毁坏道义本身。④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体面和正派。⑤以坏报坏也是不正当的,无论别人对我们做什么事。2.苏格拉底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答案】苏格拉底列举体育运动员的例子,提出应当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心议题,“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不听从内行的看法和意见,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任务二赏析3.通读全文,总结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有哪些特点。【答案】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任务三探究4.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答案】示例一:赞赏。①在苏格拉底看来,他恪守的是一种正义,而正义就是守法。在这个案件里,无疑存在一个悖论:看似完美正义的制度却处死了正义的公民。显然,苏格拉底是一个流行观念的质疑者,人生价值的省察者,德行智慧的提倡者,或是一个纯粹的实证主义者。他坚定地认为法律是至上的、正义的、公平的,有良知的人首先便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和责任,更是公民对于城邦的义务。在他的心中,人民对于他的裁判是集体智慧和理性的产物,具有权威性,即使他自己明白这种裁决是不公正的,他依然不会选择逃避惩罚。因此,身居其间的苏格拉底做出了智慧的抉择,使个人正义服从于制度正义,并为此付出了珍贵的生命代价。②从正义角度来看,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他通过承受不义的判决来坚持自己的正义,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守法的榜样,使遵守法律成为一种美德,并使其得以传承和认可。苏格拉底已经七十岁了,他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不义”之人,如果流亡到他乡去,将会怎样苟活度日。他已经不像年轻人那样,还有“不怕没柴烧”的希望。如果非法逃走,他的城邦、亲人、朋友也会因为自己被迫的不义之举而遭受伤害。所以,苏格拉底决定奔赴死亡。死亡捍卫了他的正义,保护了他的亲朋,谴责了他的敌人,控诉了他的城邦。为正义而死,坚决不做不义之事,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的哲学理论。示例二:不赞赏。从法律的角度看,雅典的政府之所以是民主的,是因为管辖权是操纵在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手中的,多数人的观点只是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非永远正确,一旦将其奉为绝对的正义和法律的唯一来源,真理就会被扼杀。课后巩固拓展[随堂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答案】C【解析】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A.有问有答,为设问。B.为反问。C.表示无疑而问。D.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2.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答案】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地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之浓密,以及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意思对即可)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①原文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文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文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时,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其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地,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①在生物学意义上②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③将其转化为有机质(意思对即可)5.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答案】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素材积累]课内素材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苏格拉底,却因触怒最有权势的人,被控犯有“败坏青年人德行,否定神灵”之罪,他从容地饮鸩自亡。伟大的盲人先知荷马,在流浪中靠诵读自己的诗篇过日子。
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年迈的时候,在尖锐的苦痛和人间的蔑视中挣扎。古今中外,那些造福人类、推动历史前进的“光荣者”,走的都是一条充满坎坷和泥泞的“荆棘路”。正是“荆棘”磨砺了他们的信念之光、人格之光,使得他们超越时代,走向了永恒。由此可见,磨难只有与殉道献身者相伴的时候,才能显示它的美丽,其美丽在于造就了殉道者的辉煌与永恒。为理想与信念而战者,永生![适用话题]“信念”“生命的韧劲”“坚守正道”“向死而生”等。课外素材柏拉图的弓与各尔禅寺的树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路上放了一把松了弦的弓,问来去匆匆的路人,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路人答不上来,柏拉图告诉他:“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位于甘肃北部的各尔禅寺,以前寺院里的树木经常被狂风摧折,有的居然被连根拔起。后来,僧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当风暴来临之际,他们就把预先准备好的沙袋全部摆放到树杈、树枝上,有的还在树的根部堆上几个大沙袋,把整个树身稳固起来。这样一来,任凭再强烈的风暴,树木也不会被摧折,更不会被连根拔起。[适用话题]“减压”“加压”“张弛之道”等。[聚焦高考]语言运用得体考点链接苏格拉底运用自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服了格黎东,文本中的对话契合了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这一方面的要求。“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表达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典题在线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三年未见的高中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③[情景三]某当代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答案】①“家父”改为“令尊”。②“久仰”改为“久违”。③“鼻祖”改为“大家”。技法攻略怎样使语言得体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避免使用生僻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群文阅读]导读: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礼记·大学》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第一次出现了“慎独”一词,这话告诉我们,追求做人的基本价值,坚守正义,坚守良知,是我们从经典中习得的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正义的边界鲍鹏山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妥协,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来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公伯寮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螣”,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对孔子及子路而言,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选自《读者》2018年09期,有删改)【赏析】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正义是有边界的”论述了作者对正义所持的态度: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退休女教师打电话,让抢劫者得到救治,一个古代的例子——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中心论点。守望精神经典的天空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一部部经典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世界各民族的精神世界,指引人们前行的航程。经典承载历史、支撑精神、传承价值、引领未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至高的经典首推马克思主义著作。回顾党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真经”来念,与“看家本领”来修。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方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指导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面向现实,关切时代,不仅致力于“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为追求,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真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既是“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又是“黎明时鸣唱的雄鸡”。这也是其著作能够成为经典的缘由。学经典、用经典,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部《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喜欢读、用心读、反复读,阅读次数超过100遍,对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几乎全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遵义师范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医院行风建设应知应会考核试题及答案
- 如何做好转介绍
- 汉语拼音音节全表优质资料
- 第十一章 锻 压
- 支局长培训测试题附答案(商客)
- 大数据金融课件
- 2022福建泉州市丰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招聘人员3人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
- 幼儿园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
- 网贷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范文
-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船体结构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